18小说网 www.18xs.cc,独行的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盲目的,它会在急流中失去航向;没有目标的鸟是可怜的,它将在风雨中疲软翅膀;没有目标的人是糊涂的,他必然两手空空终其一生。”“连幼小的飞虫也知晓今晚飞往哪里,一个人怎能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呢?”我是从1981年开始文学创作的。创作开始,我给你自己定了个短期目标,5年之内争取在省级报刊发表作品。有一次,我去门卫门取信,看到我的一封退稿信,不知谁在信封背面用铅笔写了一行小字:“不知天高地厚”我当时一愣,接着摇摇头笑了,心里只有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1984年7月,我80多行的抒情诗在辽宁当代诗歌月刊发表。
二是选择压力、接纳痛苦。享乐主义是靠不住的。不经过劳动就想收获不但可笑,也很可悲。为了说明道理,在不少文章中我用上帝布道的方式,阐述我的观点。接纳痛苦发表后,被许多读者收藏。我在本书的序言中举了两个例子。东北有一位60岁的癌症患者,用这篇文章鼓励自己接受现实、战胜疾病,我看后感到心灵十分温暖。在选择压力中我列举了滨城区第三中学英语教师杨鲁惠自学成才的故事。别让苦难的墙遮挡住幸福的花园,是一个富于诗意的标题,我用知青下乡的例子论述苦难给人带来的财富。圣经中有句话:苦难上门找你的时候,手里都是握着一块金子的。许多朋友看了我的文章,反映我写的很洒脱,误以为我的人生一定很顺利。其实我的经历很坎坷。这在我的散文父亲的欠账簿中有所介绍:“我1977年5月进一家化肥企业做了亦工亦农工人。当时说法是一年后转正。但由于后来政治形势的变化,我一干就是十几年,仍然背着“临时”的重壳行走社会。当时,父亲是一个公社的二把手,每年都有安排正式职工的名额。但父亲每次都给了老干部。那时候,我醉心于文学创作,在全县有了一定的名气。父亲激励我用自己的奋斗,争取自己的地位。
“1984年,国家掀起了知识分子转户口的高潮。父亲也在范围之内。当时我已经23岁,超龄了。别人都劝父亲,改改户口年龄就行了,别那么认真,没有人会与你计较。但最终的结果,是父亲申报了全家,唯独剩下了我自己。
“1982年底,妻子全家落实政策,妻子在淄博安排了工作。我更要杀出一条血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创作、演讲、组织诗社。1986年3月,我以第一名的考试成绩被县广播局招聘为编辑、记者。但那个时候很少有转干机会了。我只好继续做我的临时工,直到后来,先后转成合同制职工、国家干部。我转成国家干部的时候,父亲已经长眠地下7年多时间了。”转为干部的时候,我的编制在事业单位,无法进入公务员序列,现在还是个为人打工的“临时工”只能干活,不能提拔职务。有许多人为我打抱不平,我自己的心理却很平衡。我有时候也反思自己,如果我不搞文学创作,如今的命运会是怎样的?会不会更好一些?我不敢想象。我从来不怪罪自己与文字结缘,我也从来不诅咒命运的捉弄。如果没有文字的陪伴,我不会有今天心灵的收获。因此,我很少在文字里表现个人的苦恼和忧伤,我感谢生活给予的馈赠,包括痛苦的磨砺。
三是对生活负责,让灵魂与生活并驾齐驱。我不赞同那种把日子过得十分糟糕,却奢谈提升精神境界的人。一个男人就要为老婆孩子带来安宁与幸福。一个女人就要孝敬公婆、相夫教子。特别是我发现一些事业有成的人,却把自己的婚姻弄得十分狼狈。爱情与婚姻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我们连自己婚姻的饭都烧不好,那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最近在论坛看过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位教师,性子很烈,喝酒以后,如果与人发生不愉快,立即用刀子给自己的胳膊放血,谁也拦不住。最后,喝酒后骑摩托出车祸失掉生命。我跟贴写了一句话:悲剧人生。作者回复说,有好几位朋友喝酒走了,对家庭是不负责任的啊。我深以为然。我用旋转大魔方、启开瓶盖的比喻,写出了我对爱情婚姻的态度:婚姻需要磨合、需要让步、需要呵护。
四是见贤思齐,远离丑恶。在人生茶座中,我用了大量的篇幅,以正反对比的形式,鞭打丑恶,歌颂正义。在书香盈袖一卷,我选取了几篇读书体会,圣经庄子荒漠甘泉先知等。这些著作既有很深的哲学意味,又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对我的散文写作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书中收入了几篇讽刺性较强的文章,如反弹琵琶黑色词典动物的自白背影等。在动物的自白中,我这样写蚊子——掌声并不都是好东西。借蚊子的口,吐出了心中的块垒。失去监督的权力,得到的掌声并不是真实的,掌声也许是一种嘲讽。书出版后,我对这几篇文字突然有了顾虑,会不会让一些人很不舒服?后来一想管他呢!为百姓请命、为真理立言是一个写作者最起码的道德。我又怕什么呢!
善良无罪这部书,我自己总结一下,有三个特点,也可以说是整体的风格。
一是大量使用比喻,增强文章的鲜活度与可读性。在大部分篇章里,尤其是散文诗中,几乎通篇使用比喻。如忧愁:“忧愁是些锯末,再多也做不成家具;忧愁是寸草不生的碱地,开辟不出美丽的花园。忧愁正像我们手中提着的垃圾袋,本该扔到垃圾箱里去,可我们为何不肯松手,提着它走过一条又一条大街?”情感是善变的水:“友谊是座帐篷,聚满了各式各样的朋友,虽热闹但无法使人在寂寞中思考问题;婚姻是座屋顶,虽能躲避风雨的袭击,但却像一只金丝鸟笼,限制了你飞翔的愿望,束缚了你灵魂的翅膀;爱情像把艳红的雨伞,只有两颗心徜徉在雨中,浪漫而又温馨,自由而又不失静谧。”包括某些文章的标题,也是使用比喻,如婚姻大魔方启开婚姻的瓶盖等。使用比喻的妙处是可以使文章像大海一样活泼,耸动起惊人的波涛;可以发挥读者的想象力,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
二是善用动词,让文字生动、洒脱。动词是文章中的筋脉,如同身体里的骨头,饭菜中的盐,湖水岸边的杨柳。如善与恶中,几乎每个句子中都有几个动词:“恶对善软硬兼施,武力征服宣告破产之后,恶怀揣珠宝叩开善的大门,提出与善合作,收买善在自己的管辖区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善推开窗子,秋夜的朗朗月光倾泻而入,善的脸庞布满了愤慨与鄙视,恶行贿不成,夺门而走。”动词与名字结合,能够增强文章的故事性,把空洞的场景装点成殷实的家园。
三是正反对比着写,强化文章的思想性。本书中,有十余篇文章采用了正反对比的写法,如善与恶自信与自负谗言与忠告等。在成功与失败中,通篇采用对比手法,将成功与失败的联系、区别、因果关系进行阐述:“成功不是天上的馅饼,不是有钱就住的驿站,更不是招手即来的出租车。成功与失败接壤,与失败相邻,你一不小心就会误入失败的领地。没有失败的落叶,就没有成功的树木,没有失败的夜色,就没有成功的白昼。失败是长征路上的铁索桥、六盘山、沼泽地,没有这些艰难险阻的磨砺和挑战,没有面对困境的运筹帷幄,就没有成功的大会师,就没有新中国在东方的崛起和屹立。”
通过编辑这部书,检阅自己的写作,我有三种体会:
一是向生活要素材。作为一个写作者,必须目光敏锐,善于观察,将发生在生活中的趣闻闲事及时记录下来,经过提炼转化为文字。有些故事,在普通人的眼里只是闲话,可能一听了之,但在一个文字工作者眼里,这些故事是宝贝,是孕育文章的胚芽。这部书中,许多情节都是我在酒桌上,或者在亲属、朋友的谈话中听来的。如生存与生活中,我使用了几个正反反面的例子,如“某单位有个人和四种人特别亲近,一是领导,二是会计,三是食堂的师傅,四是司机。我听后笑了,这是一个生存能力很强的人。这种人不靠良心思考问题,有奶就是娘。”这段故事是真实的,是我在聊天中听一位亲属说的。“有一个药店的老板,以前推销药品的所谓朋友盈门,当他出了一次严重车祸,许多业务客户以为不再有利用价值,纷纷远而避之。只有一个客户去看望了他,并送去3000元钱。没想到,这位车祸后继续掌权,不再要任何人的药品,把所有的生意都给了危难时没忘记他的这位客户。”写的是我小弟弟,是在一次酒场上听来的,我熟记于心,后来用在文章中。还有几篇文章,我采用了我写新闻报道时用过的素材,经过加工,变成散文语言。如我记述了郭香、韩新华、杨鲁惠等人的事迹,强化了文章的现实感,这要比引用人人皆知的报刊上曾经宣传过的素材,效果要好得多。
二是向书本要知识。要想创作出好文章,仅仅靠自己的灵气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有了生活的媒介,也不能把文章写得出彩。你必须读书,不断地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特别是名著。我们的大脑是个容器,书本里的知识是鲜活的液体。你必须把这些液体不断地充实到容器中,你才能内心充实、功底扎实。如果没有对圣经庄子纪伯伦散文诗选的反复阅读,就不会有善良无罪这部书的诞生。中国有句俗话,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句话用在读书中最为恰当。好多人看书,只是看故事情节,而一个写作者看书,看的不仅仅是故事,他会看到文章里面的思想、结构、语言、技巧。读书是吃草,写作是产奶。这是一件承上启下的事情,一道瓜熟蒂落的工艺流程。
三是向灵魂要高度。文字的思想来自于我们的灵魂。我们的灵魂是一个混合体,是一座炼丹炉。我们所学的知识、经历过的事件、人生的经验教训,最后都要经过灵魂的过滤、筛选、提炼,变成我们生命中的珠宝。一篇文章、一部书,外表体现的是语言,是故事,是结构,但看不见的,隐藏在文字血液里面的却是我们的灵魂。文如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曾经写过一章散文诗,不妨引用一下——
“我经常问自己,如果把自己比喻成一棵树,哪是我的根呢?
“按说,我的双脚是我的根。它们与泥土的距离最近。但它们并不深入泥土,也不知道地下泉水的温度。它们只是与大地貌似亲近,而且穿着厚厚的鞋子。它们有什么资格做我的根呢?
“那我的手臂是我的根吗?我长长的手臂经常在阳光里舞动,在雨水里浸泡。但它们并不发芽,它们热衷于为生计忙碌。数钱。摆弄不痛不痒的文件。端着消磨时间的茶水。
“根,应该是向下的东西,一天天向地下深入。不与树叶争夺阳光,不与树杆计较名份。在沉默里托举着整棵树上升。
“灵魂!我一下子想起来了。我的灵魂是我的根。一直以来,它不停地告诫我——伙计,向下!向下!向下!”
高尚的灵魂来自民间,来自基层,来自善良的群体。
请允许我用我的散文中的一段话结尾:“让善成为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于无人发现处行善,于得不到回报处行善,于日常的细微处行善,于别人误解处行善。
“善要团结一切与善有缘的力量,扩大真理的地盘,扩充美好的势力,做到联网、联姻、联手,那样,善便会广大,便会繁衍,便会净化环境,便会优化社会,便会在与恶的生死较量中胜券在握。”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不好意思,占用大家这么长时间。谢谢朋友们。朋友们如果对这部书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我愿意回答。
2009年11月19——20日
盲目的,它会在急流中失去航向;没有目标的鸟是可怜的,它将在风雨中疲软翅膀;没有目标的人是糊涂的,他必然两手空空终其一生。”“连幼小的飞虫也知晓今晚飞往哪里,一个人怎能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呢?”我是从1981年开始文学创作的。创作开始,我给你自己定了个短期目标,5年之内争取在省级报刊发表作品。有一次,我去门卫门取信,看到我的一封退稿信,不知谁在信封背面用铅笔写了一行小字:“不知天高地厚”我当时一愣,接着摇摇头笑了,心里只有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1984年7月,我80多行的抒情诗在辽宁当代诗歌月刊发表。
二是选择压力、接纳痛苦。享乐主义是靠不住的。不经过劳动就想收获不但可笑,也很可悲。为了说明道理,在不少文章中我用上帝布道的方式,阐述我的观点。接纳痛苦发表后,被许多读者收藏。我在本书的序言中举了两个例子。东北有一位60岁的癌症患者,用这篇文章鼓励自己接受现实、战胜疾病,我看后感到心灵十分温暖。在选择压力中我列举了滨城区第三中学英语教师杨鲁惠自学成才的故事。别让苦难的墙遮挡住幸福的花园,是一个富于诗意的标题,我用知青下乡的例子论述苦难给人带来的财富。圣经中有句话:苦难上门找你的时候,手里都是握着一块金子的。许多朋友看了我的文章,反映我写的很洒脱,误以为我的人生一定很顺利。其实我的经历很坎坷。这在我的散文父亲的欠账簿中有所介绍:“我1977年5月进一家化肥企业做了亦工亦农工人。当时说法是一年后转正。但由于后来政治形势的变化,我一干就是十几年,仍然背着“临时”的重壳行走社会。当时,父亲是一个公社的二把手,每年都有安排正式职工的名额。但父亲每次都给了老干部。那时候,我醉心于文学创作,在全县有了一定的名气。父亲激励我用自己的奋斗,争取自己的地位。
“1984年,国家掀起了知识分子转户口的高潮。父亲也在范围之内。当时我已经23岁,超龄了。别人都劝父亲,改改户口年龄就行了,别那么认真,没有人会与你计较。但最终的结果,是父亲申报了全家,唯独剩下了我自己。
“1982年底,妻子全家落实政策,妻子在淄博安排了工作。我更要杀出一条血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创作、演讲、组织诗社。1986年3月,我以第一名的考试成绩被县广播局招聘为编辑、记者。但那个时候很少有转干机会了。我只好继续做我的临时工,直到后来,先后转成合同制职工、国家干部。我转成国家干部的时候,父亲已经长眠地下7年多时间了。”转为干部的时候,我的编制在事业单位,无法进入公务员序列,现在还是个为人打工的“临时工”只能干活,不能提拔职务。有许多人为我打抱不平,我自己的心理却很平衡。我有时候也反思自己,如果我不搞文学创作,如今的命运会是怎样的?会不会更好一些?我不敢想象。我从来不怪罪自己与文字结缘,我也从来不诅咒命运的捉弄。如果没有文字的陪伴,我不会有今天心灵的收获。因此,我很少在文字里表现个人的苦恼和忧伤,我感谢生活给予的馈赠,包括痛苦的磨砺。
三是对生活负责,让灵魂与生活并驾齐驱。我不赞同那种把日子过得十分糟糕,却奢谈提升精神境界的人。一个男人就要为老婆孩子带来安宁与幸福。一个女人就要孝敬公婆、相夫教子。特别是我发现一些事业有成的人,却把自己的婚姻弄得十分狼狈。爱情与婚姻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我们连自己婚姻的饭都烧不好,那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最近在论坛看过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位教师,性子很烈,喝酒以后,如果与人发生不愉快,立即用刀子给自己的胳膊放血,谁也拦不住。最后,喝酒后骑摩托出车祸失掉生命。我跟贴写了一句话:悲剧人生。作者回复说,有好几位朋友喝酒走了,对家庭是不负责任的啊。我深以为然。我用旋转大魔方、启开瓶盖的比喻,写出了我对爱情婚姻的态度:婚姻需要磨合、需要让步、需要呵护。
四是见贤思齐,远离丑恶。在人生茶座中,我用了大量的篇幅,以正反对比的形式,鞭打丑恶,歌颂正义。在书香盈袖一卷,我选取了几篇读书体会,圣经庄子荒漠甘泉先知等。这些著作既有很深的哲学意味,又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对我的散文写作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书中收入了几篇讽刺性较强的文章,如反弹琵琶黑色词典动物的自白背影等。在动物的自白中,我这样写蚊子——掌声并不都是好东西。借蚊子的口,吐出了心中的块垒。失去监督的权力,得到的掌声并不是真实的,掌声也许是一种嘲讽。书出版后,我对这几篇文字突然有了顾虑,会不会让一些人很不舒服?后来一想管他呢!为百姓请命、为真理立言是一个写作者最起码的道德。我又怕什么呢!
善良无罪这部书,我自己总结一下,有三个特点,也可以说是整体的风格。
一是大量使用比喻,增强文章的鲜活度与可读性。在大部分篇章里,尤其是散文诗中,几乎通篇使用比喻。如忧愁:“忧愁是些锯末,再多也做不成家具;忧愁是寸草不生的碱地,开辟不出美丽的花园。忧愁正像我们手中提着的垃圾袋,本该扔到垃圾箱里去,可我们为何不肯松手,提着它走过一条又一条大街?”情感是善变的水:“友谊是座帐篷,聚满了各式各样的朋友,虽热闹但无法使人在寂寞中思考问题;婚姻是座屋顶,虽能躲避风雨的袭击,但却像一只金丝鸟笼,限制了你飞翔的愿望,束缚了你灵魂的翅膀;爱情像把艳红的雨伞,只有两颗心徜徉在雨中,浪漫而又温馨,自由而又不失静谧。”包括某些文章的标题,也是使用比喻,如婚姻大魔方启开婚姻的瓶盖等。使用比喻的妙处是可以使文章像大海一样活泼,耸动起惊人的波涛;可以发挥读者的想象力,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
二是善用动词,让文字生动、洒脱。动词是文章中的筋脉,如同身体里的骨头,饭菜中的盐,湖水岸边的杨柳。如善与恶中,几乎每个句子中都有几个动词:“恶对善软硬兼施,武力征服宣告破产之后,恶怀揣珠宝叩开善的大门,提出与善合作,收买善在自己的管辖区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善推开窗子,秋夜的朗朗月光倾泻而入,善的脸庞布满了愤慨与鄙视,恶行贿不成,夺门而走。”动词与名字结合,能够增强文章的故事性,把空洞的场景装点成殷实的家园。
三是正反对比着写,强化文章的思想性。本书中,有十余篇文章采用了正反对比的写法,如善与恶自信与自负谗言与忠告等。在成功与失败中,通篇采用对比手法,将成功与失败的联系、区别、因果关系进行阐述:“成功不是天上的馅饼,不是有钱就住的驿站,更不是招手即来的出租车。成功与失败接壤,与失败相邻,你一不小心就会误入失败的领地。没有失败的落叶,就没有成功的树木,没有失败的夜色,就没有成功的白昼。失败是长征路上的铁索桥、六盘山、沼泽地,没有这些艰难险阻的磨砺和挑战,没有面对困境的运筹帷幄,就没有成功的大会师,就没有新中国在东方的崛起和屹立。”
通过编辑这部书,检阅自己的写作,我有三种体会:
一是向生活要素材。作为一个写作者,必须目光敏锐,善于观察,将发生在生活中的趣闻闲事及时记录下来,经过提炼转化为文字。有些故事,在普通人的眼里只是闲话,可能一听了之,但在一个文字工作者眼里,这些故事是宝贝,是孕育文章的胚芽。这部书中,许多情节都是我在酒桌上,或者在亲属、朋友的谈话中听来的。如生存与生活中,我使用了几个正反反面的例子,如“某单位有个人和四种人特别亲近,一是领导,二是会计,三是食堂的师傅,四是司机。我听后笑了,这是一个生存能力很强的人。这种人不靠良心思考问题,有奶就是娘。”这段故事是真实的,是我在聊天中听一位亲属说的。“有一个药店的老板,以前推销药品的所谓朋友盈门,当他出了一次严重车祸,许多业务客户以为不再有利用价值,纷纷远而避之。只有一个客户去看望了他,并送去3000元钱。没想到,这位车祸后继续掌权,不再要任何人的药品,把所有的生意都给了危难时没忘记他的这位客户。”写的是我小弟弟,是在一次酒场上听来的,我熟记于心,后来用在文章中。还有几篇文章,我采用了我写新闻报道时用过的素材,经过加工,变成散文语言。如我记述了郭香、韩新华、杨鲁惠等人的事迹,强化了文章的现实感,这要比引用人人皆知的报刊上曾经宣传过的素材,效果要好得多。
二是向书本要知识。要想创作出好文章,仅仅靠自己的灵气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有了生活的媒介,也不能把文章写得出彩。你必须读书,不断地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特别是名著。我们的大脑是个容器,书本里的知识是鲜活的液体。你必须把这些液体不断地充实到容器中,你才能内心充实、功底扎实。如果没有对圣经庄子纪伯伦散文诗选的反复阅读,就不会有善良无罪这部书的诞生。中国有句俗话,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句话用在读书中最为恰当。好多人看书,只是看故事情节,而一个写作者看书,看的不仅仅是故事,他会看到文章里面的思想、结构、语言、技巧。读书是吃草,写作是产奶。这是一件承上启下的事情,一道瓜熟蒂落的工艺流程。
三是向灵魂要高度。文字的思想来自于我们的灵魂。我们的灵魂是一个混合体,是一座炼丹炉。我们所学的知识、经历过的事件、人生的经验教训,最后都要经过灵魂的过滤、筛选、提炼,变成我们生命中的珠宝。一篇文章、一部书,外表体现的是语言,是故事,是结构,但看不见的,隐藏在文字血液里面的却是我们的灵魂。文如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曾经写过一章散文诗,不妨引用一下——
“我经常问自己,如果把自己比喻成一棵树,哪是我的根呢?
“按说,我的双脚是我的根。它们与泥土的距离最近。但它们并不深入泥土,也不知道地下泉水的温度。它们只是与大地貌似亲近,而且穿着厚厚的鞋子。它们有什么资格做我的根呢?
“那我的手臂是我的根吗?我长长的手臂经常在阳光里舞动,在雨水里浸泡。但它们并不发芽,它们热衷于为生计忙碌。数钱。摆弄不痛不痒的文件。端着消磨时间的茶水。
“根,应该是向下的东西,一天天向地下深入。不与树叶争夺阳光,不与树杆计较名份。在沉默里托举着整棵树上升。
“灵魂!我一下子想起来了。我的灵魂是我的根。一直以来,它不停地告诫我——伙计,向下!向下!向下!”
高尚的灵魂来自民间,来自基层,来自善良的群体。
请允许我用我的散文中的一段话结尾:“让善成为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于无人发现处行善,于得不到回报处行善,于日常的细微处行善,于别人误解处行善。
“善要团结一切与善有缘的力量,扩大真理的地盘,扩充美好的势力,做到联网、联姻、联手,那样,善便会广大,便会繁衍,便会净化环境,便会优化社会,便会在与恶的生死较量中胜券在握。”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不好意思,占用大家这么长时间。谢谢朋友们。朋友们如果对这部书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我愿意回答。
2009年11月19——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