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带雨的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天,忽梦老屋木门咕嘎声。住“洋房”长大的一定不会理解,不知道怎么会做这样的梦。只有住久了,从儿时开始住老屋的才可能做这样的梦。门开门合时会发出咕嘎咕嘎的响声,不是轻声轻气,而是如同嘶喊,是那样令我难以忘却,如同一首古老的歌萦绕于耳:
咕嘎咕嘎咕嘎尔,声声动听又入耳;
清晨它催我起床,夜半催我快入睡。
公鸡未鸣木门响,为了读书早起床;
年少如果不努力,老大岁数徒悲伤!
木门清晨咕嘎一声,觉得是催我快起来,晚上咕嘎一声又像是催我上床。因为从不懂事时就开始听这声音,非常习惯,久不闻声还会有些失落感。
那年代家里没有钟,更没有闹钟,当然也没有广播,于是上床起床都以开门关门声为信号。老祖母是个勤快人,天亮就要起床做好早饭,老祖母又是个节俭的人,斤斤计算节省灯油,入夜就催着吹灯。
木门的声音,有人说是咿呀咿呀,有人说是吱吱喳喳,我独觉得是咕嘎咕嘎。可能是我把咕嘎声当成老祖母苍老呼喊声,所以不是咿呀咿呀、吱吱喳喳,而是咕嘎咕嘎。
是建在山脚下的老屋,黑夜,关上又厚又重的木门便格外冷清。靠鸡鸣狗吠打破沉静,或者蚊子嗡嗡声和窗外传来的秋虫夏蝉如歌似泣,才能打破寂静。
月夜,一弯新月泻下,影影绰绰如同梦中一般,凉凉的、冷冷的,有时觉得温柔美丽,有时却又觉得冰凉凄清。每个时刻的感觉不一样吧。
老屋古色古香、静谧深沉,像是一座老古董。大麻石的门坎,厚重又斑驳驳驳的木门。内墙全是木板的、黑黑的,还有门和格扇窗也是黑黑的,地上铺着的方砖还是黑黑的,抬头能看见屋顶的木雕,不用说,照样是黑黑的,雨天里加上滴滴答答的雨滴声,就更令人压抑、凄凉。
老屋虽然不算大,三家人合住这栋老屋还算宽敞,大概叫做两进三开间吧。
因为是建在山坡上,第二进要高出许多,上好几级台阶才是第二进。两进的屋顶处有吊龛,放着祖宗牌位,堆放着祖宗的画像。过年过节给祖宗烧香磕头时候,才请他们出来,高高悬挂在中堂,让他们接受儿孙们的香纸、蜡烛、鞭炮,和鸡、鸭、鱼孝敬。
文革的轰轰烈烈中,一卷卷祖宗像被抛进了“破四旧”的炎炎烈火。儿孙们哪里顾得了他们,连自己都泥菩萨过河。只好听祖宗噼里啪啦的嘶喊和叫骂:“你们这些数典忘祖、忘恩负义,不要祖宗的的不孝子孙啊!”
西边有横屋,横屋主要是挨着两家的厨房、饭厅,前面临街与大门齐,叫做边门。横屋背后上十几级台阶便是三家人各自的茅厕,这里有后门,门外就是山脚下。鬼子飞机常常来骚扰的那日子,鬼叫一样呜哇呜哇一声,我就是从这里上山躲鬼子飞机的。
后门出去则是另一番天地,一片大大的山坡,似是各家各户的公有花园,有树,有草,有野花,有狗尾巴草,葱翠茂盛、争奇斗艳,一家的门口还有桃李树,夏日长满了红的、青的桃子和李子,非常诱人,狗尾巴草特别多。
从后门回到老屋,是第二进的后厅,后厅背后还有一个小厅,是老屋里最清静最阴凉处。
每一进两边都有厢房,分上房、下房,每个房间有高高的门槛,门槛是我幼小时最要好、最贴近的“朋友”
许多事都已经过眼云烟,然而记得喜欢那高高的门槛。因为太高,大人是跨过去我则是扒在上面翻身过去的。有时候干脆扒
在门槛上不下来,把它当成马骑:嘟嘟嘟、笃笃笃。
有时和对门的堂兄堂弟一个骑东房门槛,一个骑西房门槛比赛,没意思了才“抛缰”下马。前些年回去过,门槛经过一年年
磨砺,已经洼了下去。
当年住这里的人都已经不在了,听说60年陆陆续续死去。往事被岁月冲淡得如同老照片一样模模糊糊,都记不清他们,甚至也记不清堂兄堂弟是什么模样了。
我家在上厅。上厅有燕... -->>
一天,忽梦老屋木门咕嘎声。住“洋房”长大的一定不会理解,不知道怎么会做这样的梦。只有住久了,从儿时开始住老屋的才可能做这样的梦。门开门合时会发出咕嘎咕嘎的响声,不是轻声轻气,而是如同嘶喊,是那样令我难以忘却,如同一首古老的歌萦绕于耳:
咕嘎咕嘎咕嘎尔,声声动听又入耳;
清晨它催我起床,夜半催我快入睡。
公鸡未鸣木门响,为了读书早起床;
年少如果不努力,老大岁数徒悲伤!
木门清晨咕嘎一声,觉得是催我快起来,晚上咕嘎一声又像是催我上床。因为从不懂事时就开始听这声音,非常习惯,久不闻声还会有些失落感。
那年代家里没有钟,更没有闹钟,当然也没有广播,于是上床起床都以开门关门声为信号。老祖母是个勤快人,天亮就要起床做好早饭,老祖母又是个节俭的人,斤斤计算节省灯油,入夜就催着吹灯。
木门的声音,有人说是咿呀咿呀,有人说是吱吱喳喳,我独觉得是咕嘎咕嘎。可能是我把咕嘎声当成老祖母苍老呼喊声,所以不是咿呀咿呀、吱吱喳喳,而是咕嘎咕嘎。
是建在山脚下的老屋,黑夜,关上又厚又重的木门便格外冷清。靠鸡鸣狗吠打破沉静,或者蚊子嗡嗡声和窗外传来的秋虫夏蝉如歌似泣,才能打破寂静。
月夜,一弯新月泻下,影影绰绰如同梦中一般,凉凉的、冷冷的,有时觉得温柔美丽,有时却又觉得冰凉凄清。每个时刻的感觉不一样吧。
老屋古色古香、静谧深沉,像是一座老古董。大麻石的门坎,厚重又斑驳驳驳的木门。内墙全是木板的、黑黑的,还有门和格扇窗也是黑黑的,地上铺着的方砖还是黑黑的,抬头能看见屋顶的木雕,不用说,照样是黑黑的,雨天里加上滴滴答答的雨滴声,就更令人压抑、凄凉。
老屋虽然不算大,三家人合住这栋老屋还算宽敞,大概叫做两进三开间吧。
因为是建在山坡上,第二进要高出许多,上好几级台阶才是第二进。两进的屋顶处有吊龛,放着祖宗牌位,堆放着祖宗的画像。过年过节给祖宗烧香磕头时候,才请他们出来,高高悬挂在中堂,让他们接受儿孙们的香纸、蜡烛、鞭炮,和鸡、鸭、鱼孝敬。
文革的轰轰烈烈中,一卷卷祖宗像被抛进了“破四旧”的炎炎烈火。儿孙们哪里顾得了他们,连自己都泥菩萨过河。只好听祖宗噼里啪啦的嘶喊和叫骂:“你们这些数典忘祖、忘恩负义,不要祖宗的的不孝子孙啊!”
西边有横屋,横屋主要是挨着两家的厨房、饭厅,前面临街与大门齐,叫做边门。横屋背后上十几级台阶便是三家人各自的茅厕,这里有后门,门外就是山脚下。鬼子飞机常常来骚扰的那日子,鬼叫一样呜哇呜哇一声,我就是从这里上山躲鬼子飞机的。
后门出去则是另一番天地,一片大大的山坡,似是各家各户的公有花园,有树,有草,有野花,有狗尾巴草,葱翠茂盛、争奇斗艳,一家的门口还有桃李树,夏日长满了红的、青的桃子和李子,非常诱人,狗尾巴草特别多。
从后门回到老屋,是第二进的后厅,后厅背后还有一个小厅,是老屋里最清静最阴凉处。
每一进两边都有厢房,分上房、下房,每个房间有高高的门槛,门槛是我幼小时最要好、最贴近的“朋友”
许多事都已经过眼云烟,然而记得喜欢那高高的门槛。因为太高,大人是跨过去我则是扒在上面翻身过去的。有时候干脆扒
在门槛上不下来,把它当成马骑:嘟嘟嘟、笃笃笃。
有时和对门的堂兄堂弟一个骑东房门槛,一个骑西房门槛比赛,没意思了才“抛缰”下马。前些年回去过,门槛经过一年年
磨砺,已经洼了下去。
当年住这里的人都已经不在了,听说60年陆陆续续死去。往事被岁月冲淡得如同老照片一样模模糊糊,都记不清他们,甚至也记不清堂兄堂弟是什么模样了。
我家在上厅。上厅有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