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大兵郝捍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是一个以瘦为美的时代,街上流行骨感美女和帅哥,商店则泛滥着减肥秘笈和药品。
这是一个饥饿无罪,崇尚饥饿的年代,在一部分人的信念里,他们甘为饥饿而歌而舞。
在一片嘈杂的声浪里,多少人望眼欲穿,节食与素食运动风行,誓将减肥进行到底!
“饥饿”这个历史上令多少人望而生畏的字眼与感受,在今天,竟然弥漫了一层莫名的美丽与生动。
我没有经历过饥饿的感受,但却曾与饥饿擦肩而过。在我的童年以至高中、大学,基本上都处于半饥饿状态,那时的伙食都是定量的,我们那些处于成长期的青年,永远都期待着食堂开饭。
而我的父辈,他们都曾经历过饥饿的磨砺。离开我们并不遥远的六十年代,那个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期,树皮与野草都被啃光了,却仍然有数以万计的人为饥饿丧生。
虽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饥饿,但我还是能够认同张贤亮笔下描述的饥饿感觉。那个时候,饥饿的人扑在了粮食上,是天底下最值得高兴的事!
记忆里,对陈毅元帅“粮食封锁已三月,饥肠响如鼓”的诗印象深刻;忘不掉,抗日英雄杨靖宇被日寇剖开的身体里找不到一粒粮食——
对饥饿的恐惧,我们还可以追溯很远。在中国历史上,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一场大的饥饿风行。
饥饿已远离我们超过了半个世纪。我们庆幸,我们但愿,饥饿永远不要再来!永远不会再来!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忘却饥饿,可以忘却饥饿曾经带给我们的伤痕与摧残。
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够认同我的观点。
昨天,我从幼儿园接孩子,听到一位母亲正在责问园长:你们为什么给孩子吃剩饭,你们怎么可以给孩子吃剩饭?!
园长满脸通红地进行解释。
我不知道园长为什么脸红,我也不知道那位母亲为什么理直气壮?
我也不太明白,怎么就不能给孩子吃剩饭?那剩下的难道倒掉不成?
难道,我们从小所受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 告诫也可以不要了吗?!
现如今,有多少孩子知道这一诗句,又有多少孩子能够真正读懂其中的意味?!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把粮食当回事,也越来越不把吃饭当回事了。几乎百分之百城市孩子的家长,都遇到过孩子不愿吃饭的烦恼。
无数次地听到类似的话从孩子口中吐出:
我就是不想吃饭/我什么也不想吃/我喜欢饿着/让我吃饭你就得给我买xxx/ /饿着才好呢,我就可以吃零食了/没饭吃怕什么,可以吃肉、吃虾啊生活于幸福时光的孩子,他们没有尝过饥饿的滋味,他们以为饥饿很好玩。
他们把吃饭当成了任务与负担,当成与父母讨价还价的筹码,吃东西要逼着,而有的,吃饭、吃水果要给钱
这种现象让人亦喜亦哀,喜的是我们的社会好象真的已步入衣食无忧的小康了,哀的是——是啊,哀的又是什么呢?
那种感觉无以言说!
离开幼儿园的时候“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几个红体大字一遍遍在撞进眼睑,或许这样的口号提得并不正确,也并不是真正为孩子着想,并不是真正爱孩子。
岂止是孩子食厌,大人不也如此吗?又岂止是吃饭,在很多事情上,我们都很轻易地就忘记了过去。
以瘦为美,也许这是国际时尚,与国际接轨了嘛,但我以为,所谓接轨完全可以有所接有所不接!
美是相对的,美只是人的感觉,美有时只是一种时尚,而时尚的东西都如风中的落叶,会匆匆而过!
若骨感是美,非洲难民岂不是最美?!
多少人怀念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唐盛世,而那正是一个以胖为美的时代,无数的史料都记载了中国人别一样的雍容大度。
在中国衰落的行程里,中国人越来越找不到自己,以别人的观念来衡量自己,在别人的时尚里迷失着自己!
女足玫瑰,最近第三次屈居朝鲜姑娘之后,专家们指出,我们是吃了身体的亏;而我们的男足始终上不去,一种说法是中国人的体质不适合足球运动,这等于是“东亚病夫”的另一种翻版。
中国人的体质不是很强,而是需要更强!中国需要的不是骨感花瓶,中国更需要强壮的建设者。
一个没有饥饿伤痛的年代是幸福的年代,而一个忘记了饥饿伤痛的年代,是一个危险的年代。所以,其实,我只想对那些为饥饿跳舞的人说:
饥饿,饥饿,很危险!
这是一个以瘦为美的时代,街上流行骨感美女和帅哥,商店则泛滥着减肥秘笈和药品。
这是一个饥饿无罪,崇尚饥饿的年代,在一部分人的信念里,他们甘为饥饿而歌而舞。
在一片嘈杂的声浪里,多少人望眼欲穿,节食与素食运动风行,誓将减肥进行到底!
“饥饿”这个历史上令多少人望而生畏的字眼与感受,在今天,竟然弥漫了一层莫名的美丽与生动。
我没有经历过饥饿的感受,但却曾与饥饿擦肩而过。在我的童年以至高中、大学,基本上都处于半饥饿状态,那时的伙食都是定量的,我们那些处于成长期的青年,永远都期待着食堂开饭。
而我的父辈,他们都曾经历过饥饿的磨砺。离开我们并不遥远的六十年代,那个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期,树皮与野草都被啃光了,却仍然有数以万计的人为饥饿丧生。
虽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饥饿,但我还是能够认同张贤亮笔下描述的饥饿感觉。那个时候,饥饿的人扑在了粮食上,是天底下最值得高兴的事!
记忆里,对陈毅元帅“粮食封锁已三月,饥肠响如鼓”的诗印象深刻;忘不掉,抗日英雄杨靖宇被日寇剖开的身体里找不到一粒粮食——
对饥饿的恐惧,我们还可以追溯很远。在中国历史上,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一场大的饥饿风行。
饥饿已远离我们超过了半个世纪。我们庆幸,我们但愿,饥饿永远不要再来!永远不会再来!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忘却饥饿,可以忘却饥饿曾经带给我们的伤痕与摧残。
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够认同我的观点。
昨天,我从幼儿园接孩子,听到一位母亲正在责问园长:你们为什么给孩子吃剩饭,你们怎么可以给孩子吃剩饭?!
园长满脸通红地进行解释。
我不知道园长为什么脸红,我也不知道那位母亲为什么理直气壮?
我也不太明白,怎么就不能给孩子吃剩饭?那剩下的难道倒掉不成?
难道,我们从小所受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 告诫也可以不要了吗?!
现如今,有多少孩子知道这一诗句,又有多少孩子能够真正读懂其中的意味?!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把粮食当回事,也越来越不把吃饭当回事了。几乎百分之百城市孩子的家长,都遇到过孩子不愿吃饭的烦恼。
无数次地听到类似的话从孩子口中吐出:
我就是不想吃饭/我什么也不想吃/我喜欢饿着/让我吃饭你就得给我买xxx/ /饿着才好呢,我就可以吃零食了/没饭吃怕什么,可以吃肉、吃虾啊生活于幸福时光的孩子,他们没有尝过饥饿的滋味,他们以为饥饿很好玩。
他们把吃饭当成了任务与负担,当成与父母讨价还价的筹码,吃东西要逼着,而有的,吃饭、吃水果要给钱
这种现象让人亦喜亦哀,喜的是我们的社会好象真的已步入衣食无忧的小康了,哀的是——是啊,哀的又是什么呢?
那种感觉无以言说!
离开幼儿园的时候“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几个红体大字一遍遍在撞进眼睑,或许这样的口号提得并不正确,也并不是真正为孩子着想,并不是真正爱孩子。
岂止是孩子食厌,大人不也如此吗?又岂止是吃饭,在很多事情上,我们都很轻易地就忘记了过去。
以瘦为美,也许这是国际时尚,与国际接轨了嘛,但我以为,所谓接轨完全可以有所接有所不接!
美是相对的,美只是人的感觉,美有时只是一种时尚,而时尚的东西都如风中的落叶,会匆匆而过!
若骨感是美,非洲难民岂不是最美?!
多少人怀念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唐盛世,而那正是一个以胖为美的时代,无数的史料都记载了中国人别一样的雍容大度。
在中国衰落的行程里,中国人越来越找不到自己,以别人的观念来衡量自己,在别人的时尚里迷失着自己!
女足玫瑰,最近第三次屈居朝鲜姑娘之后,专家们指出,我们是吃了身体的亏;而我们的男足始终上不去,一种说法是中国人的体质不适合足球运动,这等于是“东亚病夫”的另一种翻版。
中国人的体质不是很强,而是需要更强!中国需要的不是骨感花瓶,中国更需要强壮的建设者。
一个没有饥饿伤痛的年代是幸福的年代,而一个忘记了饥饿伤痛的年代,是一个危险的年代。所以,其实,我只想对那些为饥饿跳舞的人说:
饥饿,饥饿,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