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工业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谁都未曾料到,太后在京师里烧第一把火,竟然烧到了当天皇上的老师翁同龢的身上,这也犹如当初宫里面罢免恭亲王奕?的首席军机大臣、总理大臣一般的让人捉摸不透。
3日,得到消息的翁同龢自然不会傻到透露丝毫风声,他带着亲信幕僚坐在吏部苦思良策,紧张焦虑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当天竟然安然度过,并没有总管太监来传递任何的旨意。
就在翁同龢和他的幕僚略松一口气的时候,就在第二天4号,例行的早朝上,御史监察鄂度当庭启奏、弹劾吏部尚书翁同龢营党结私,吏部账务混乱不堪,更有私分各省报效银两的行为,要求彻查。
这折子自然引起了泼天混乱,朝堂上预先知晓可能发生这种变故的不过数人而已,就连此刻端坐在龙椅上莫不做声的光绪皇帝也是在昨天听翁同龢哭诉的,小皇帝自感九五之尊,岂能让自己至关重要的依仗就此倒台。
而关于这了吏部认捐的银子之事,其实早就是约定俗成的惯例,这大清的官员都要到吏部报备的,各省一是图省事,而则是为了和吏部维系感情,每年除了对吏部大员送上各种敬仪外,这衙门上上下下的官员那也是需要打点的,所以官员们会额外多送上一大笔银子,而这一笔银子,就是每年吏部官员们年底得到的另~~-更新首发~~外一笔灰色收入。
事实上,朝堂上户部、兵部、刑部、礼部、吏部、工部这六大部,那个衙门里没有自己来钱的路子,就是军机处,最小的军机处行走章京这一层次的官员,每年都能在年底从衙门里额外得到300两黄金的额外补贴,这银子自然不是从朝廷内库里拨给的。而是各个衙门自行创收而来。
监察御史鄂度自然不会不晓得这大清朝早已成为明规的潜规则,以他一个四品御史跳出来挑战这大清官僚既得利益体系,这种事情,一般除了那帮子整天打嘴仗、不干事的清流偶尔为之外,以他太后面前红人的身份,原本不应该这般莽撞的……
脑子清楚的,想清楚这一节,这幕后的人物早就昭然若揭,所以当鄂度侃侃而谈吏部的乱象之时,朝堂上的官员们却忙着开始站队了。不过,因为一个重要的人物并未又任何表示,这局面倒也显得波澜不惊的。
不过,鄂度说完后,下一个出来指责吏部的竟然是首席军机大臣世铎,这位向来都是太极拳的高人,所以在这位置上坐的稳稳贴贴,这一次竟然在这件大事情上直截了当的成了后党的先锋,这让许多人都是大出意外。
清流的大佬竟然被人攻击贪渎等罪名,这绝对是对一桩难以忍受的事情。立刻有清流小将们跳出来替翁同龢抱不平,朝堂顿时闹腾成一片,双方都是互相指责……高坐在龙椅上的小皇帝光绪偷眼看了看身后垂下的珠帘,沉默了良久,终于下定了决心。
这时候,站在朝臣前列的翁同龢也正抬眼看望龙椅之上,这位三朝老臣自然明白,自己要在这场风波中扛下去。自己这个皇帝学生只管重要!
“臣有事奏报!”翁同龢年纪不小了,这做帝师的嗓门也是不小,一嗓子出来,这朝堂上顿时都安静了下来。
“准!”光绪看到自己老师开口反击了,立刻开口声援,而他的态度很自然影响到了朝堂上的风向标。这位可是货真价实的未来帝王,太后虽然权倾朝野,但是皇帝还年轻,太后毕竟老了,这日后……还得跟着这位皇上混呢!
“皇上、太后,老臣在吏部为官十年,事事循规蹈矩,不敢稍有僭越……”翁同龢到底是准备了一天的辩词。以他的老奸巨猾岂会不知道这次对方可是冲着自己死穴而来,不管自己如何辩解,对方都会根据掌握的情况进行攻击。
而宫里那位的手段,自己岂会不知道,别说自己这种小小的汉官。就是满清权贵死在这位手里的,至少都有十几位之多,而且死的都是位极人臣的大人物,自己这小小的吏部尚书,在那些个亲王、贝勒眼里,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在准备这次的辩词中,他早就考虑清楚了,期望宫里面能放手,这一次看起来绝无可能,而要他在现在的位置上甩手而去,这也是绝无可能的事情,他自然明白,在这皇权的较量上,绝无侥幸可言。
翁同龢侃侃而谈,将监察御史鄂度所陈的事项逐一驳斥,到底是帝师的口才,三言两语之后就已经把吏部所作所为与大清体制扯上了关系,这吏部收敬仪,转而为官员们发福利,官员们拿了福利,才能更尽心尽责替皇上办事。
于是鄂度两次想奏报,不过他那级别相比起翁同龢来说差的太远,加上坐在龙椅上的小皇帝一心要维护他老师的权威,直接不准他插话,这让朝堂上的态势几乎是一下子逆转了,当然,后党那边也并非毫无反击的能力,礼亲王世铎显然是个重要的人物。
而出人意料的是,刚才也开口指摘吏部的礼亲王世铎竟然选择了沉默……翁同龢侃侃而谈,龙椅上的光绪皇帝显然也感到颇为愉快,正当他想着是不是要说上两句的时候,身后的帘子里却传来一声冷冷的哼声,这让他顿时条件反射似地浑身一哆嗦!
当天的朝议上,翁同龢和清流干将们显然是小胜一场,但是朝议后的,按照规矩,光绪将驳回鄂度折子的批示签署后,却被慈禧叫到慈宁宫一通臭骂后灰溜溜的回到了御书房,前番拟好的诏书被太后直接的撕掉了,不得已,只得按照慈禧的意思重新拟定了处置的意见。
而根据慈禧的意思,小皇帝迫于无奈同意了对吏部事务进行彻查,而慈禧对于彻查此事的人选更是随性,硬要指派两名后党的铁杆进去,这一次,光绪帝到也知道轻重,硬扛着抬出了铁面御史王文韶。(未完待续)
谁都未曾料到,太后在京师里烧第一把火,竟然烧到了当天皇上的老师翁同龢的身上,这也犹如当初宫里面罢免恭亲王奕?的首席军机大臣、总理大臣一般的让人捉摸不透。
3日,得到消息的翁同龢自然不会傻到透露丝毫风声,他带着亲信幕僚坐在吏部苦思良策,紧张焦虑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当天竟然安然度过,并没有总管太监来传递任何的旨意。
就在翁同龢和他的幕僚略松一口气的时候,就在第二天4号,例行的早朝上,御史监察鄂度当庭启奏、弹劾吏部尚书翁同龢营党结私,吏部账务混乱不堪,更有私分各省报效银两的行为,要求彻查。
这折子自然引起了泼天混乱,朝堂上预先知晓可能发生这种变故的不过数人而已,就连此刻端坐在龙椅上莫不做声的光绪皇帝也是在昨天听翁同龢哭诉的,小皇帝自感九五之尊,岂能让自己至关重要的依仗就此倒台。
而关于这了吏部认捐的银子之事,其实早就是约定俗成的惯例,这大清的官员都要到吏部报备的,各省一是图省事,而则是为了和吏部维系感情,每年除了对吏部大员送上各种敬仪外,这衙门上上下下的官员那也是需要打点的,所以官员们会额外多送上一大笔银子,而这一笔银子,就是每年吏部官员们年底得到的另~~-更新首发~~外一笔灰色收入。
事实上,朝堂上户部、兵部、刑部、礼部、吏部、工部这六大部,那个衙门里没有自己来钱的路子,就是军机处,最小的军机处行走章京这一层次的官员,每年都能在年底从衙门里额外得到300两黄金的额外补贴,这银子自然不是从朝廷内库里拨给的。而是各个衙门自行创收而来。
监察御史鄂度自然不会不晓得这大清朝早已成为明规的潜规则,以他一个四品御史跳出来挑战这大清官僚既得利益体系,这种事情,一般除了那帮子整天打嘴仗、不干事的清流偶尔为之外,以他太后面前红人的身份,原本不应该这般莽撞的……
脑子清楚的,想清楚这一节,这幕后的人物早就昭然若揭,所以当鄂度侃侃而谈吏部的乱象之时,朝堂上的官员们却忙着开始站队了。不过,因为一个重要的人物并未又任何表示,这局面倒也显得波澜不惊的。
不过,鄂度说完后,下一个出来指责吏部的竟然是首席军机大臣世铎,这位向来都是太极拳的高人,所以在这位置上坐的稳稳贴贴,这一次竟然在这件大事情上直截了当的成了后党的先锋,这让许多人都是大出意外。
清流的大佬竟然被人攻击贪渎等罪名,这绝对是对一桩难以忍受的事情。立刻有清流小将们跳出来替翁同龢抱不平,朝堂顿时闹腾成一片,双方都是互相指责……高坐在龙椅上的小皇帝光绪偷眼看了看身后垂下的珠帘,沉默了良久,终于下定了决心。
这时候,站在朝臣前列的翁同龢也正抬眼看望龙椅之上,这位三朝老臣自然明白,自己要在这场风波中扛下去。自己这个皇帝学生只管重要!
“臣有事奏报!”翁同龢年纪不小了,这做帝师的嗓门也是不小,一嗓子出来,这朝堂上顿时都安静了下来。
“准!”光绪看到自己老师开口反击了,立刻开口声援,而他的态度很自然影响到了朝堂上的风向标。这位可是货真价实的未来帝王,太后虽然权倾朝野,但是皇帝还年轻,太后毕竟老了,这日后……还得跟着这位皇上混呢!
“皇上、太后,老臣在吏部为官十年,事事循规蹈矩,不敢稍有僭越……”翁同龢到底是准备了一天的辩词。以他的老奸巨猾岂会不知道这次对方可是冲着自己死穴而来,不管自己如何辩解,对方都会根据掌握的情况进行攻击。
而宫里那位的手段,自己岂会不知道,别说自己这种小小的汉官。就是满清权贵死在这位手里的,至少都有十几位之多,而且死的都是位极人臣的大人物,自己这小小的吏部尚书,在那些个亲王、贝勒眼里,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在准备这次的辩词中,他早就考虑清楚了,期望宫里面能放手,这一次看起来绝无可能,而要他在现在的位置上甩手而去,这也是绝无可能的事情,他自然明白,在这皇权的较量上,绝无侥幸可言。
翁同龢侃侃而谈,将监察御史鄂度所陈的事项逐一驳斥,到底是帝师的口才,三言两语之后就已经把吏部所作所为与大清体制扯上了关系,这吏部收敬仪,转而为官员们发福利,官员们拿了福利,才能更尽心尽责替皇上办事。
于是鄂度两次想奏报,不过他那级别相比起翁同龢来说差的太远,加上坐在龙椅上的小皇帝一心要维护他老师的权威,直接不准他插话,这让朝堂上的态势几乎是一下子逆转了,当然,后党那边也并非毫无反击的能力,礼亲王世铎显然是个重要的人物。
而出人意料的是,刚才也开口指摘吏部的礼亲王世铎竟然选择了沉默……翁同龢侃侃而谈,龙椅上的光绪皇帝显然也感到颇为愉快,正当他想着是不是要说上两句的时候,身后的帘子里却传来一声冷冷的哼声,这让他顿时条件反射似地浑身一哆嗦!
当天的朝议上,翁同龢和清流干将们显然是小胜一场,但是朝议后的,按照规矩,光绪将驳回鄂度折子的批示签署后,却被慈禧叫到慈宁宫一通臭骂后灰溜溜的回到了御书房,前番拟好的诏书被太后直接的撕掉了,不得已,只得按照慈禧的意思重新拟定了处置的意见。
而根据慈禧的意思,小皇帝迫于无奈同意了对吏部事务进行彻查,而慈禧对于彻查此事的人选更是随性,硬要指派两名后党的铁杆进去,这一次,光绪帝到也知道轻重,硬扛着抬出了铁面御史王文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