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汉血丹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汉帝国第六位皇帝刘琚又一次改年号之后的第五个年头,也就是在历史上通俗所说的“健康五年”的时候,发生了两件极为重要的大事。这两件可以称得上是承前启后作用的事件,在所有历史记载中都显得非常重要。
这两件事,第一就是在秋末时节举行的帝国百年盛典庆祝。这次活动,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隆重。天下轰动,四海同欢,让所有归属于大汉帝国统治范围内的臣民,都真正的认识到了自己的国家到底已经强盛到了一个怎样的程度。
而在此稍早些时候,皇帝陛下正式颁布的一道诏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引起的轰动程度,并不逊色于庆祝盛典。不过,当时这道诏书曾经在天下范围内引起了很大争论,并且一顿激起或大或小的波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到若干年后,所有人才真正认识到先帝“仁皇帝”刘琚的高瞻远瞩。
然而,等到这位仅仅在位十二个春秋的天子被天下人理解的时候,他早已经故去多年了。草木成灰,仁德不朽。这件事也被后人称颂为他最值得被称之为伟大的创举。
史书上虽然并没有明确记载仁皇帝当时到底是在一种怎样的情境下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但这并不妨碍后人通过蛛丝马迹,来推测当年的情形。
而这其中最为世人所接受的两种说法,一种是说仁皇久病无后,日夜忧虑社稷传承。遂与皇后议,过继大长公主子丰,为太子。以备不虞。
而另一种说法,是说这位非常重感情的先帝,一直以来都感念汉国公元召的恩德,早有托孤之念。只是苦于自己无子,没有办法。后来他干脆想以江山相赠,却被元召拒绝。退而求其次,在自知来日无多的情况下,索性就传给了他的儿子。
这两种说法虽然说起来都比较牵强,但却被大多数普通民众所接受。并且在市井间津津乐道,传为佳话。
而只有真正的有识之士,才会清楚明白的知道,这些流行于世间的说法,只不过是外在的原因而已。拨开层层迷雾,他们看到的是仁皇帝和汉国公元召的肝胆相照同心同德,还有他们为了顾全天下苍生福祉而做出的巨大牺牲。
刘琚之所以最后被以“仁”皇帝为谥号,除了他在位十二年的时间里,让大汉王朝真正进入一个辉煌盛世之外。最主要的功绩和原因,就是在他最后的这几年时间,他用自己坚定支持的态度,为汉国公元召的施政改革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而这其中,对这个国家的未来方向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一条,就是他冲破层层阻碍,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都是一项惊世骇俗的创举。因为他选定的继承人,既不是汉室嫡系宗亲,也不是其他的亲近旁支。而是一个外臣的儿子。虽然说这其中也有大长公主的关系在内,但终归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尧舜禹汤
,三代圣王。那些选贤者而禅让王权的故事,毕竟只是遥远的传说。谁也没有亲眼所见,更没有人知道当时的具体情形。但仁皇帝的亲笔诏书,却让当时的人和后来者都清清楚楚的看到了。原来真的有人可以心胸宽广到放弃“家天下”这个流传千年的法则。他以天下苍生为念,完完全全的放下了私欲!
“陛下此举,足以功在社稷,光耀千秋矣!”
白发萧疏的太史令司马迁,在史册上完整的记录完这一重大事件后,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慨叹。他是当时极少数能够预见到这件事背后深远影响力的人之一。心中的思潮澎湃,自然不必多说。
看到他眼中的惊叹,元召却忍不住苦笑着摇了摇头。他现在真是有被赶鸭子上架的感觉了。不管是打仗还是做事,他都不怕。可是却被皇帝推到这样的一个位置上,以后的一言一行,就必须要慎之又慎了。
“太史公,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唉!我太难了。”
看到他愁眉苦脸叹气的样子,司马迁头都不抬,依然在一丝不苟的写他的字。他对元召开始变得越来越小心谨慎非常不以为然。
“元公,你现在才多大年纪,可千万不能有暮气啊!陛下既然如此信任,以社稷之重托付,正应该奋发激励,无所畏惧。把这个国家引领到一个更高的境地,才是你应该的责任。”
看到这位傲视王侯的太史令大人一副疾言厉色的样... -->>
大汉帝国第六位皇帝刘琚又一次改年号之后的第五个年头,也就是在历史上通俗所说的“健康五年”的时候,发生了两件极为重要的大事。这两件可以称得上是承前启后作用的事件,在所有历史记载中都显得非常重要。
这两件事,第一就是在秋末时节举行的帝国百年盛典庆祝。这次活动,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隆重。天下轰动,四海同欢,让所有归属于大汉帝国统治范围内的臣民,都真正的认识到了自己的国家到底已经强盛到了一个怎样的程度。
而在此稍早些时候,皇帝陛下正式颁布的一道诏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引起的轰动程度,并不逊色于庆祝盛典。不过,当时这道诏书曾经在天下范围内引起了很大争论,并且一顿激起或大或小的波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到若干年后,所有人才真正认识到先帝“仁皇帝”刘琚的高瞻远瞩。
然而,等到这位仅仅在位十二个春秋的天子被天下人理解的时候,他早已经故去多年了。草木成灰,仁德不朽。这件事也被后人称颂为他最值得被称之为伟大的创举。
史书上虽然并没有明确记载仁皇帝当时到底是在一种怎样的情境下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但这并不妨碍后人通过蛛丝马迹,来推测当年的情形。
而这其中最为世人所接受的两种说法,一种是说仁皇久病无后,日夜忧虑社稷传承。遂与皇后议,过继大长公主子丰,为太子。以备不虞。
而另一种说法,是说这位非常重感情的先帝,一直以来都感念汉国公元召的恩德,早有托孤之念。只是苦于自己无子,没有办法。后来他干脆想以江山相赠,却被元召拒绝。退而求其次,在自知来日无多的情况下,索性就传给了他的儿子。
这两种说法虽然说起来都比较牵强,但却被大多数普通民众所接受。并且在市井间津津乐道,传为佳话。
而只有真正的有识之士,才会清楚明白的知道,这些流行于世间的说法,只不过是外在的原因而已。拨开层层迷雾,他们看到的是仁皇帝和汉国公元召的肝胆相照同心同德,还有他们为了顾全天下苍生福祉而做出的巨大牺牲。
刘琚之所以最后被以“仁”皇帝为谥号,除了他在位十二年的时间里,让大汉王朝真正进入一个辉煌盛世之外。最主要的功绩和原因,就是在他最后的这几年时间,他用自己坚定支持的态度,为汉国公元召的施政改革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而这其中,对这个国家的未来方向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一条,就是他冲破层层阻碍,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都是一项惊世骇俗的创举。因为他选定的继承人,既不是汉室嫡系宗亲,也不是其他的亲近旁支。而是一个外臣的儿子。虽然说这其中也有大长公主的关系在内,但终归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尧舜禹汤
,三代圣王。那些选贤者而禅让王权的故事,毕竟只是遥远的传说。谁也没有亲眼所见,更没有人知道当时的具体情形。但仁皇帝的亲笔诏书,却让当时的人和后来者都清清楚楚的看到了。原来真的有人可以心胸宽广到放弃“家天下”这个流传千年的法则。他以天下苍生为念,完完全全的放下了私欲!
“陛下此举,足以功在社稷,光耀千秋矣!”
白发萧疏的太史令司马迁,在史册上完整的记录完这一重大事件后,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慨叹。他是当时极少数能够预见到这件事背后深远影响力的人之一。心中的思潮澎湃,自然不必多说。
看到他眼中的惊叹,元召却忍不住苦笑着摇了摇头。他现在真是有被赶鸭子上架的感觉了。不管是打仗还是做事,他都不怕。可是却被皇帝推到这样的一个位置上,以后的一言一行,就必须要慎之又慎了。
“太史公,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唉!我太难了。”
看到他愁眉苦脸叹气的样子,司马迁头都不抬,依然在一丝不苟的写他的字。他对元召开始变得越来越小心谨慎非常不以为然。
“元公,你现在才多大年纪,可千万不能有暮气啊!陛下既然如此信任,以社稷之重托付,正应该奋发激励,无所畏惧。把这个国家引领到一个更高的境地,才是你应该的责任。”
看到这位傲视王侯的太史令大人一副疾言厉色的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