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大宋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宋代官俸制度十分混乱,官员无实职者可以领俸,有实权职者则可以另加钱。
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匹刍粟、添支(增给)、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
官员有差遣职务者另加津贴,作为职务补贴。这种职钱依官员本官与差谴职的级差按等发给,故虽任同一官,职钱并不相同。
在判、知等字前加守、试者,说明低于差谴职一至二品,每月分别加55贯和50贯。在判、知等字前加行字或不加字者,说明本官高于差谴官或与之平级,每月加60贯。
正一品均为虚职,加职,无实权,故俸禄反而少。
月俸(两)
三师 120 两
宰相 300 两
参知政事 200 两
六部尚书 60 两
侍郎 55 两
九卿 45 两
少卿 35 两
赤县县令 30 两
赤县县丞 15 两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
宋朝官员的俸禄古今罕有,当朝一品的文武首席官员(宰相和枢密使)的月收入即有128万之巨,年收入超过1500万,位居二品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高官一级),月收入也有25万多,即使是相当于现在富裕县的县长的月收入也将近13万。
在如此高薪之下,却还存在着如此严重的贪腐现象,这让梅笑寒非常的吃惊。
宋朝百官的俸禄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最为优厚,月薪饷最高达400贯(一贯为千文),是汉代的10倍,清代的2至6倍。除俸钱外,还有禄米,宋朝大小官员锦衣美食,生活奢华。
正一品官,月领禄米150石,俸钱12万文,外加每年绫20匹,罗1匹,绵50两;从九品官,月禄米5石,俸钱8000文,外加每年绵12两。除以上薪饷外,各种福利补贴名目繁多,计有茶酒钱、厨料钱、薪炭钱、马料钱,等等。官员家中役使的仆人衣食及工钱也由政府“埋单”。
宋代公用钱借贷利息与职田的收入,除由部门长官支用外,大部分进了部门“小金库”,隔三差五发放给官吏们,成为收入的一部分。官员出差或赴任时,可以凭朝廷发的“给卷”在地方上白吃白住,甚至领用粮食衣服等。
宋朝还设立“祠禄之制”,德高望重的高级官员进行定期疗养,一切费用均由国家承担。宋朝的不少官员能领取两份薪饷,名曰“职钱”。优厚的待遇,使宋代官员很少有自愿致仕(退休)的,有的为延长任职期限,竟改动年龄。
因此,朝廷只好强迫官员致仕,对年满七十的老官僚,不予考课,不给升迁。官员致仕时,往往给予加官晋级,类似当今公务员的“即提即退”。宰相级的官员致仕后,仍可参议朝政做“高级顾问”。官员自动致仕的,其子孙可以“荫补”一定的官职,致使“官二代”从政者众多。
宋朝的钱币制度也是极其混乱的,而其记载也矛盾重重。
宋朝是以“钱”为流通货币的,宋朝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工商业也前所未有地发达,货币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庞大,白银的产量和进口量都不高。
当时没有类似央行这样的政府宏观调控管理机构,造成了极为混乱的情况。
一般朝代都是以1000个钱为一贯,一贯等于一两银子,但是宋朝却不是这样的。
《宋史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
宋朝“钱法”很乱,有铜钱、铁钱还有铅锡钱同时流通,各州都有权自行铸钱,还存在私人铸钱的情况,钱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价值多变,“随时立制”,非常混乱。
川陕地区通行铁钱,十个换一个铜钱,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钱还不一样。
一贯实际有多少个钱也是不确定的,有800或850个为一贯的,也有480个为一贯,还要下诏以770个为一贯,并且各州“私用则各随其俗”,完全是笔糊涂账。
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
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
来到云宅之后,马上便有了人出门来问话。
“来者可是办理通行令牌的商家?”一个声音从院内传来。
。
宋代官俸制度十分混乱,官员无实职者可以领俸,有实权职者则可以另加钱。
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匹刍粟、添支(增给)、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
官员有差遣职务者另加津贴,作为职务补贴。这种职钱依官员本官与差谴职的级差按等发给,故虽任同一官,职钱并不相同。
在判、知等字前加守、试者,说明低于差谴职一至二品,每月分别加55贯和50贯。在判、知等字前加行字或不加字者,说明本官高于差谴官或与之平级,每月加60贯。
正一品均为虚职,加职,无实权,故俸禄反而少。
月俸(两)
三师 120 两
宰相 300 两
参知政事 200 两
六部尚书 60 两
侍郎 55 两
九卿 45 两
少卿 35 两
赤县县令 30 两
赤县县丞 15 两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
宋朝官员的俸禄古今罕有,当朝一品的文武首席官员(宰相和枢密使)的月收入即有128万之巨,年收入超过1500万,位居二品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高官一级),月收入也有25万多,即使是相当于现在富裕县的县长的月收入也将近13万。
在如此高薪之下,却还存在着如此严重的贪腐现象,这让梅笑寒非常的吃惊。
宋朝百官的俸禄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最为优厚,月薪饷最高达400贯(一贯为千文),是汉代的10倍,清代的2至6倍。除俸钱外,还有禄米,宋朝大小官员锦衣美食,生活奢华。
正一品官,月领禄米150石,俸钱12万文,外加每年绫20匹,罗1匹,绵50两;从九品官,月禄米5石,俸钱8000文,外加每年绵12两。除以上薪饷外,各种福利补贴名目繁多,计有茶酒钱、厨料钱、薪炭钱、马料钱,等等。官员家中役使的仆人衣食及工钱也由政府“埋单”。
宋代公用钱借贷利息与职田的收入,除由部门长官支用外,大部分进了部门“小金库”,隔三差五发放给官吏们,成为收入的一部分。官员出差或赴任时,可以凭朝廷发的“给卷”在地方上白吃白住,甚至领用粮食衣服等。
宋朝还设立“祠禄之制”,德高望重的高级官员进行定期疗养,一切费用均由国家承担。宋朝的不少官员能领取两份薪饷,名曰“职钱”。优厚的待遇,使宋代官员很少有自愿致仕(退休)的,有的为延长任职期限,竟改动年龄。
因此,朝廷只好强迫官员致仕,对年满七十的老官僚,不予考课,不给升迁。官员致仕时,往往给予加官晋级,类似当今公务员的“即提即退”。宰相级的官员致仕后,仍可参议朝政做“高级顾问”。官员自动致仕的,其子孙可以“荫补”一定的官职,致使“官二代”从政者众多。
宋朝的钱币制度也是极其混乱的,而其记载也矛盾重重。
宋朝是以“钱”为流通货币的,宋朝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工商业也前所未有地发达,货币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庞大,白银的产量和进口量都不高。
当时没有类似央行这样的政府宏观调控管理机构,造成了极为混乱的情况。
一般朝代都是以1000个钱为一贯,一贯等于一两银子,但是宋朝却不是这样的。
《宋史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
宋朝“钱法”很乱,有铜钱、铁钱还有铅锡钱同时流通,各州都有权自行铸钱,还存在私人铸钱的情况,钱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价值多变,“随时立制”,非常混乱。
川陕地区通行铁钱,十个换一个铜钱,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钱还不一样。
一贯实际有多少个钱也是不确定的,有800或850个为一贯的,也有480个为一贯,还要下诏以770个为一贯,并且各州“私用则各随其俗”,完全是笔糊涂账。
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
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
来到云宅之后,马上便有了人出门来问话。
“来者可是办理通行令牌的商家?”一个声音从院内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