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中国人口老龄化之忧(2) (2/2)
18小说网 www.18xs.cc,年度经济热词解读(财经郎眼02)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业是朝阳产业,比如说这些老人相关的医疗、食品生产、老年大学、养老院……这叫什么?第二次人口红利——人口老龄化之后的人口红利。
彭澎:这是可能的,因为现在寿命延长了嘛,而且健康的周期拉长,一般八十岁都还能行动自如,所以应该说这个产业是很有发展前途的。而且我们看到,现在像在广州很多老年人都愿意去老人院,大家呼朋唤友的,原来的同事拉着一起到养老院去。那里好像是有很多的选择,你可以享受宾馆式的服务,也可以享受自己做饭的乐趣。
郎咸平:那还是一样——你得有钱——又回到原来的问题了。能够去养老院的,能够过得潇洒的人,都是有点钱的人。
彭澎:一部分是他小孩有钱,一部分他自己是公务员。
郎咸平:对,就是你得有钱。
彭澎:我觉得还得补充一下刚才提到的农村人口的问题,中国的出生率最高的地方还是农村,城市里的出生率是在下降,最明显的是上海。所以说我们改变的人口结构也导致了人口的素质下降。
郎咸平:人口素质下降导致生产力更差。
彭澎:对,所以说是恶性循环。
郎咸平:以后薪水就从4000块变成2000块一个月,那你更养不起老年人了。
王牧笛:刚才说到养老院,前些年好像子女送老人到养老院还遮遮掩掩,就怕人知道说自己不孝,现在好像观念真的变了——送养老院很坦然了。
郎咸平:子女很辛苦。坦白讲,我对年轻人很理解,他们工作也不一定保证得了,赚钱很辛苦,又要养小孩子,再照顾一对父母,我看是很难的。
彭澎:这里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是,一个老年人如果在家里养老,还可以帮孩子带孙子。
郎咸平:对,发挥他们的生产力。
彭澎:第二个,不是你的孩子回来帮你煮饭,是你煮好饭等孩子回来。以前孩子都不跟老人住在一起,但金融危机后,很多人失业了,就跑回父母家成了“啃老族”。
王牧笛:而且现在国外专家,除了说提高这个老人的经济参与度,还提到中国的计划生育的事。因为现在对计划生育的讨论,计生委这个层面表示沉默,不予讨论。但是学者,包括网民,讨论得是很激烈,就是关于这个基本国策的方向不变,但是可不可以有一些微调或松动。上海这个计生委主任,她说这个话就是鼓励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夫妻生二胎,这个事情现在被国外学者和国外的一些媒体认为是一个突破的方向。
郎咸平:这就对了,因为我们很多政策就有着“一刀切”的毛病。我们中国地方这么大,各个地方情况都不一样,“一刀切”造成了非常多的困扰,包括宏调都是“一刀切”,甚至我们都不管这个企业的处境如何,就搞个“社保法案”。因此对于这次上海放松一个口子,多生一胎的这个想法,我觉得在观念上面有进步。
彭澎:我觉得这里面有个原因是,上海是我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预计2030年上海的老人会超过一半,这个压力是很大的。
王牧笛:这有个数据,20年后上海的老年人口预计超过500万。
彭澎:还有我们大家现在对计划生育政策不了解,其实它的一些政策还是有灵活性的。比如,除了河南以外,其他地方只要夫妇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二胎。再比如,在农村,第一胎是女孩的,可以再生一个,而在海南、云南这些省份,第一胎生男孩也可以再生一个。
但像上海这样的城市,还有以后的北京、广州这些大城市,它们的人口急剧地老化,而且他们的素质又很高,但他们是不愿意生小孩的,让他们生两个,他们都不愿意,因为在那养孩子成本太高。再一个就是我们目前,处于人口生育的第四个高峰期,这个高峰期过了以后,我们很快处于一个人口的泄洪期。这个人口的泄洪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死亡率会超过出生率,那时我们每年可能会死亡两三千万人,但是出生只有一两千万人,这就有很大的落差,人口会急剧下降。
王牧笛:网友调侃说,到那时候说不定计生委就变成“促生委”了。
彭澎:是这样子的,可能又会出英雄妈妈。
郎咸平:我23岁结婚的时候,那时候我在中国台湾,当时就是两个孩子刚刚好,不准多生。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4个孩子刚刚好,它又让生了。
王牧笛:德国家庭事务部的那个女部长莱恩,她就鼓励德国人多生,她自己以身作则生了7个——新时代的英雄母亲。
彭澎:现在这个人口政策继续执行下去的话,到了那个人口的泄洪期,我们计算了一下,要弥补这个人口差距,一个妇女要生3个小孩以上。
郎咸平:根据你的研究,你觉得那是什么时候。
彭澎:根据现在有关数据估计,可能在二三十年后就会出现这么一个人口的空缺期。
郎咸平:我们还看得到的。
彭澎:现在这个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是可以讨论,可以研究的了。
王牧笛:包括今年“两会”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他就在会上提出要尽早地调整中国的生育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网友开始讨论这个事情,就是说重新讨论中国的这个计划生育政策,以适应新时代的变化。
彭澎:一个是说这个方向的调整,一个就是结构的调整,怎么样鼓励高素质的人多生小孩,而那些在农村里面的本身就养不起的,让他少生。
王牧笛:1993年愚人节那天,《中国青年报》做了一个头版头条叫《国家鼓励博士生二胎》,是个愚人节的玩笑。结果当时这个总编辑还被处分了一下,关于人口政策的讨论,很多时候是禁区,不能乱开玩笑。
业是朝阳产业,比如说这些老人相关的医疗、食品生产、老年大学、养老院……这叫什么?第二次人口红利——人口老龄化之后的人口红利。
彭澎:这是可能的,因为现在寿命延长了嘛,而且健康的周期拉长,一般八十岁都还能行动自如,所以应该说这个产业是很有发展前途的。而且我们看到,现在像在广州很多老年人都愿意去老人院,大家呼朋唤友的,原来的同事拉着一起到养老院去。那里好像是有很多的选择,你可以享受宾馆式的服务,也可以享受自己做饭的乐趣。
郎咸平:那还是一样——你得有钱——又回到原来的问题了。能够去养老院的,能够过得潇洒的人,都是有点钱的人。
彭澎:一部分是他小孩有钱,一部分他自己是公务员。
郎咸平:对,就是你得有钱。
彭澎:我觉得还得补充一下刚才提到的农村人口的问题,中国的出生率最高的地方还是农村,城市里的出生率是在下降,最明显的是上海。所以说我们改变的人口结构也导致了人口的素质下降。
郎咸平:人口素质下降导致生产力更差。
彭澎:对,所以说是恶性循环。
郎咸平:以后薪水就从4000块变成2000块一个月,那你更养不起老年人了。
王牧笛:刚才说到养老院,前些年好像子女送老人到养老院还遮遮掩掩,就怕人知道说自己不孝,现在好像观念真的变了——送养老院很坦然了。
郎咸平:子女很辛苦。坦白讲,我对年轻人很理解,他们工作也不一定保证得了,赚钱很辛苦,又要养小孩子,再照顾一对父母,我看是很难的。
彭澎:这里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是,一个老年人如果在家里养老,还可以帮孩子带孙子。
郎咸平:对,发挥他们的生产力。
彭澎:第二个,不是你的孩子回来帮你煮饭,是你煮好饭等孩子回来。以前孩子都不跟老人住在一起,但金融危机后,很多人失业了,就跑回父母家成了“啃老族”。
王牧笛:而且现在国外专家,除了说提高这个老人的经济参与度,还提到中国的计划生育的事。因为现在对计划生育的讨论,计生委这个层面表示沉默,不予讨论。但是学者,包括网民,讨论得是很激烈,就是关于这个基本国策的方向不变,但是可不可以有一些微调或松动。上海这个计生委主任,她说这个话就是鼓励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夫妻生二胎,这个事情现在被国外学者和国外的一些媒体认为是一个突破的方向。
郎咸平:这就对了,因为我们很多政策就有着“一刀切”的毛病。我们中国地方这么大,各个地方情况都不一样,“一刀切”造成了非常多的困扰,包括宏调都是“一刀切”,甚至我们都不管这个企业的处境如何,就搞个“社保法案”。因此对于这次上海放松一个口子,多生一胎的这个想法,我觉得在观念上面有进步。
彭澎:我觉得这里面有个原因是,上海是我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预计2030年上海的老人会超过一半,这个压力是很大的。
王牧笛:这有个数据,20年后上海的老年人口预计超过500万。
彭澎:还有我们大家现在对计划生育政策不了解,其实它的一些政策还是有灵活性的。比如,除了河南以外,其他地方只要夫妇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二胎。再比如,在农村,第一胎是女孩的,可以再生一个,而在海南、云南这些省份,第一胎生男孩也可以再生一个。
但像上海这样的城市,还有以后的北京、广州这些大城市,它们的人口急剧地老化,而且他们的素质又很高,但他们是不愿意生小孩的,让他们生两个,他们都不愿意,因为在那养孩子成本太高。再一个就是我们目前,处于人口生育的第四个高峰期,这个高峰期过了以后,我们很快处于一个人口的泄洪期。这个人口的泄洪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死亡率会超过出生率,那时我们每年可能会死亡两三千万人,但是出生只有一两千万人,这就有很大的落差,人口会急剧下降。
王牧笛:网友调侃说,到那时候说不定计生委就变成“促生委”了。
彭澎:是这样子的,可能又会出英雄妈妈。
郎咸平:我23岁结婚的时候,那时候我在中国台湾,当时就是两个孩子刚刚好,不准多生。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4个孩子刚刚好,它又让生了。
王牧笛:德国家庭事务部的那个女部长莱恩,她就鼓励德国人多生,她自己以身作则生了7个——新时代的英雄母亲。
彭澎:现在这个人口政策继续执行下去的话,到了那个人口的泄洪期,我们计算了一下,要弥补这个人口差距,一个妇女要生3个小孩以上。
郎咸平:根据你的研究,你觉得那是什么时候。
彭澎:根据现在有关数据估计,可能在二三十年后就会出现这么一个人口的空缺期。
郎咸平:我们还看得到的。
彭澎:现在这个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是可以讨论,可以研究的了。
王牧笛:包括今年“两会”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他就在会上提出要尽早地调整中国的生育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网友开始讨论这个事情,就是说重新讨论中国的这个计划生育政策,以适应新时代的变化。
彭澎:一个是说这个方向的调整,一个就是结构的调整,怎么样鼓励高素质的人多生小孩,而那些在农村里面的本身就养不起的,让他少生。
王牧笛:1993年愚人节那天,《中国青年报》做了一个头版头条叫《国家鼓励博士生二胎》,是个愚人节的玩笑。结果当时这个总编辑还被处分了一下,关于人口政策的讨论,很多时候是禁区,不能乱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