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因为设立“记功簿”是为了达到催化作用,使孩子从偶尔的良好表现中获得自信和快乐,使这偶然行为最后成为孩子的一种稳定行为。同理,把孩子缺点也白纸黑字地写出来贴到墙上,不断地提示,也可以使这些行为稳定下来——本来想抛弃的坏东西,在这种刺激下很容易让孩子给自己定性,以为那些坏习惯是自己必然的行为。最后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
教育全在细节中,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啊。
儿童的反思意识和控制能力都还没有形成,他们更容易受到暗示和兴趣的支配。成人以为把孩子的缺点写出来,张贴在眼前,孩子就会经常自我提醒,理性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这种想法是太不了解儿童的特点了。而且,凡是来她家的人都会看到这张纸,这么多缺点挂在墙上,也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所以我提醒这位朋友,何必把孩子不想示人的一面钉到墙上。纸上只写优点不写缺点,只记“功”不记“过”,效果会更好。
她担心地问我,孩子有很多坏毛病想让她改,那怎么办,难道这样写下来给她提个醒不好吗?我说,当然可以提醒,但要换种说法,要把孩子所有的“过”变成“功”来说,即首先从家长的意识中就要“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比如孩子不好好练琴,总要家长提醒才去练,不可以记下“练琴不自觉”,而要看到孩子至少天天去练了,就记下“能坚持每天练琴”。接下来她还是偷懒,不想练够一个小时,不可以记下“没弹够一小时”,而要记下“虽然只练了四十分钟,但弹得很有进步”。她发现弹四十分钟你也接受了,接下来一段时间就每天只弹四十分钟。可以先回避时间问题,记下“练琴很认真,水平在慢慢提高”——就是说,从孩子的不是中,总能找到值得表扬的地方,总给孩子良性暗示和正面刺激。这样下来,孩子慢慢地就会获得成就感,把为时间而练琴,改成为技能而练。当她不再和家长对抗,心里真正想要练好一首曲子时,她是不在乎多弹一会儿少弹一会儿的,而且认真练半个小时的成绩会好于磨洋工的一个小时。
我的好友还是有些担心,问我,孩子的缺点就不要指出来吗?不指出来,她的缺点总也改不了,可能会越来越严重,那怎么办呢?
我说,一些家长之所以经常批评教育孩子,就是因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假设,即如果自己不说,不经常提醒,孩子就不会改正缺点,就会越来越堕落。事实是,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上进是他的天性,只要不被扭曲,就一定会正常生长。对于孩子身上的某个缺点,可以适当提醒,一旦发现这个缺点反复出现时,就应该考虑用正面鼓励的方式,不动声色地去帮助孩子克服,而不要反复地直接地批评,不要说“我都给你说过多少遍了,你就是不改”之类的话。反复的批评就如同贴到墙上的“记过簿”,会把孩子的缺点固化下来,使孩子难以和那个缺点剥离开来。
为了让我的这位好友更明白,我又给了她一些建议。
假如你的孩子每天早晨上学时磨磨蹭蹭的,总得你催促着穿衣吃饭拿书包,得你拖着往外跑才能不迟到,那么纵使你把“快点,不要磨蹭”这句话说一万遍,就这个缺点批评孩子一万遍,也解决不了问题。你不断的重复只是让孩子稳定地形成这样一个坏毛病。如果你换个方法,则问题可得到根本的改善。你可以郑重友好地跟孩子谈一次话,告诉她从明天开始,早晨自己掌握上学时间。然后从第二天开始,你真的能做到不催促。你只是完成你自己该做的事,如准备好早饭,或把自己收拾停当,准备去送孩子。至于孩子,她的时间自己安排,你心平气和地等她磨蹭。
孩子第一天不适应,可能磨蹭得迟到一小时,路上急得都哭了,和你发脾气,怪你不提醒她。这时,你就表扬孩子说:“妈妈发现你真是个好孩子,有上进心,不愿意迟到。今天是第一天自己安排时间,还不习惯;以后肯定会安排得越来越好。”注意,你说这话时,要拿出诚意,不要口是心非。只要家长能真心诚意地坚持下去,在这个过程中不发火,不指责,不包办,坚持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经常给孩子“记功”,在孩子出现反复时,仍然能从她的消极表现中找出积极的地方,给予真诚的表扬,那么,孩子的自觉管理意识一定能形成,磨蹭的毛病一定能改掉。
无论是以实物形式还是在自己的内心,父母都要为孩子设立一个小本子。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珍惜孩子的荣誉感,避免惩罚性记录。儿童没有过错,只有不成熟,而不成熟才意味着有生长空间和成长可能。家长应真正从内心欣赏孩子的不成熟,从不成熟中看到美。这样你才容易打开“记功簿”,而不是一看到孩子的失误,就不由自主地翻开“记过簿”。
做家长的素养和理性就表现在,每当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都要就你所采取的手段思考一下:你想强化的到底是什么,你采取的方法是孩子喜欢的还是反感的,它对儿童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激励的还是消极的,是眼前的还是长远的,是高尚的还是庸俗的?不思考这些,只是凭情绪和习惯做事,不但达不到目的,更可能从根本上破坏目的。
4 “不管”是最好的“管”
一个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会逐渐从权威家长手下的“听差”,变成自身坏习惯的“奴隶”。他的坏习惯正是束缚他的、让他痛苦的桎梏,不是他心里不想摆脱,是他没有能力摆脱。
有一天,我的一个朋友约我聊天,她是带着一个问题来的,为她单位一个女同事。
她的这位女同事也是她非常要好的一个朋友,在孩子的教育上出了问题,苦恼得要命。同时,我的朋友自己也经常有类似的烦恼,就想和我专门聊聊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的话题从她单位这位女同事开始。
她的这位女同事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工作出色,人也漂亮,为人处世都不错,是个近乎完美的女人,所以也是个理想主义者,在爱情上奉行宁缺毋滥的原则,一直蹉跎到三十六岁才结婚。婚后有了个儿子,中年得子,爱得要命。这些年同学们的孩子已一个个上小学,甚至上中学了,大家聚在一起经常感叹孩子如何难教育。她当时在旁边听着觉得不相信,小孩子会那么难教育吗?
当她的孩子还在襁褓中,她就给他读唐诗。她读了很多家教方面的书,知道早期启蒙特别重要。孩子刚学说话,她就天天用汉语、英语两种语言和他说话。她儿子确实也表现得聪明伶俐,上幼儿园后,有一家心理研究所来幼儿园采集数据,对孩子们进行了智商测验,结果当然是保密的。但后来园长悄悄告诉她,她儿子是全园第一名。她觉得自己是个成功的家长,相信自己倾尽全力,一定会教育出一个出色的孩子,甚至是个神童。
。
因为设立“记功簿”是为了达到催化作用,使孩子从偶尔的良好表现中获得自信和快乐,使这偶然行为最后成为孩子的一种稳定行为。同理,把孩子缺点也白纸黑字地写出来贴到墙上,不断地提示,也可以使这些行为稳定下来——本来想抛弃的坏东西,在这种刺激下很容易让孩子给自己定性,以为那些坏习惯是自己必然的行为。最后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
教育全在细节中,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啊。
儿童的反思意识和控制能力都还没有形成,他们更容易受到暗示和兴趣的支配。成人以为把孩子的缺点写出来,张贴在眼前,孩子就会经常自我提醒,理性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这种想法是太不了解儿童的特点了。而且,凡是来她家的人都会看到这张纸,这么多缺点挂在墙上,也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所以我提醒这位朋友,何必把孩子不想示人的一面钉到墙上。纸上只写优点不写缺点,只记“功”不记“过”,效果会更好。
她担心地问我,孩子有很多坏毛病想让她改,那怎么办,难道这样写下来给她提个醒不好吗?我说,当然可以提醒,但要换种说法,要把孩子所有的“过”变成“功”来说,即首先从家长的意识中就要“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比如孩子不好好练琴,总要家长提醒才去练,不可以记下“练琴不自觉”,而要看到孩子至少天天去练了,就记下“能坚持每天练琴”。接下来她还是偷懒,不想练够一个小时,不可以记下“没弹够一小时”,而要记下“虽然只练了四十分钟,但弹得很有进步”。她发现弹四十分钟你也接受了,接下来一段时间就每天只弹四十分钟。可以先回避时间问题,记下“练琴很认真,水平在慢慢提高”——就是说,从孩子的不是中,总能找到值得表扬的地方,总给孩子良性暗示和正面刺激。这样下来,孩子慢慢地就会获得成就感,把为时间而练琴,改成为技能而练。当她不再和家长对抗,心里真正想要练好一首曲子时,她是不在乎多弹一会儿少弹一会儿的,而且认真练半个小时的成绩会好于磨洋工的一个小时。
我的好友还是有些担心,问我,孩子的缺点就不要指出来吗?不指出来,她的缺点总也改不了,可能会越来越严重,那怎么办呢?
我说,一些家长之所以经常批评教育孩子,就是因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假设,即如果自己不说,不经常提醒,孩子就不会改正缺点,就会越来越堕落。事实是,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上进是他的天性,只要不被扭曲,就一定会正常生长。对于孩子身上的某个缺点,可以适当提醒,一旦发现这个缺点反复出现时,就应该考虑用正面鼓励的方式,不动声色地去帮助孩子克服,而不要反复地直接地批评,不要说“我都给你说过多少遍了,你就是不改”之类的话。反复的批评就如同贴到墙上的“记过簿”,会把孩子的缺点固化下来,使孩子难以和那个缺点剥离开来。
为了让我的这位好友更明白,我又给了她一些建议。
假如你的孩子每天早晨上学时磨磨蹭蹭的,总得你催促着穿衣吃饭拿书包,得你拖着往外跑才能不迟到,那么纵使你把“快点,不要磨蹭”这句话说一万遍,就这个缺点批评孩子一万遍,也解决不了问题。你不断的重复只是让孩子稳定地形成这样一个坏毛病。如果你换个方法,则问题可得到根本的改善。你可以郑重友好地跟孩子谈一次话,告诉她从明天开始,早晨自己掌握上学时间。然后从第二天开始,你真的能做到不催促。你只是完成你自己该做的事,如准备好早饭,或把自己收拾停当,准备去送孩子。至于孩子,她的时间自己安排,你心平气和地等她磨蹭。
孩子第一天不适应,可能磨蹭得迟到一小时,路上急得都哭了,和你发脾气,怪你不提醒她。这时,你就表扬孩子说:“妈妈发现你真是个好孩子,有上进心,不愿意迟到。今天是第一天自己安排时间,还不习惯;以后肯定会安排得越来越好。”注意,你说这话时,要拿出诚意,不要口是心非。只要家长能真心诚意地坚持下去,在这个过程中不发火,不指责,不包办,坚持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经常给孩子“记功”,在孩子出现反复时,仍然能从她的消极表现中找出积极的地方,给予真诚的表扬,那么,孩子的自觉管理意识一定能形成,磨蹭的毛病一定能改掉。
无论是以实物形式还是在自己的内心,父母都要为孩子设立一个小本子。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珍惜孩子的荣誉感,避免惩罚性记录。儿童没有过错,只有不成熟,而不成熟才意味着有生长空间和成长可能。家长应真正从内心欣赏孩子的不成熟,从不成熟中看到美。这样你才容易打开“记功簿”,而不是一看到孩子的失误,就不由自主地翻开“记过簿”。
做家长的素养和理性就表现在,每当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都要就你所采取的手段思考一下:你想强化的到底是什么,你采取的方法是孩子喜欢的还是反感的,它对儿童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激励的还是消极的,是眼前的还是长远的,是高尚的还是庸俗的?不思考这些,只是凭情绪和习惯做事,不但达不到目的,更可能从根本上破坏目的。
4 “不管”是最好的“管”
一个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会逐渐从权威家长手下的“听差”,变成自身坏习惯的“奴隶”。他的坏习惯正是束缚他的、让他痛苦的桎梏,不是他心里不想摆脱,是他没有能力摆脱。
有一天,我的一个朋友约我聊天,她是带着一个问题来的,为她单位一个女同事。
她的这位女同事也是她非常要好的一个朋友,在孩子的教育上出了问题,苦恼得要命。同时,我的朋友自己也经常有类似的烦恼,就想和我专门聊聊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的话题从她单位这位女同事开始。
她的这位女同事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工作出色,人也漂亮,为人处世都不错,是个近乎完美的女人,所以也是个理想主义者,在爱情上奉行宁缺毋滥的原则,一直蹉跎到三十六岁才结婚。婚后有了个儿子,中年得子,爱得要命。这些年同学们的孩子已一个个上小学,甚至上中学了,大家聚在一起经常感叹孩子如何难教育。她当时在旁边听着觉得不相信,小孩子会那么难教育吗?
当她的孩子还在襁褓中,她就给他读唐诗。她读了很多家教方面的书,知道早期启蒙特别重要。孩子刚学说话,她就天天用汉语、英语两种语言和他说话。她儿子确实也表现得聪明伶俐,上幼儿园后,有一家心理研究所来幼儿园采集数据,对孩子们进行了智商测验,结果当然是保密的。但后来园长悄悄告诉她,她儿子是全园第一名。她觉得自己是个成功的家长,相信自己倾尽全力,一定会教育出一个出色的孩子,甚至是个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