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如何使你变得更加成熟(5) (1/2)
18小说网 www.18xs.cc,人性的弱点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十分赞同布兰敦医师的观点。要想活得健康、成熟,“喜欢自己”是必要条件之一。但这是表示“充满私欲”的自我满足吗?显然不是的。这意味着“自我接受”——清醒地、实际地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保持自重和人性的尊严。
《动机与个性》的作者马斯洛在其著作中也曾提到“自我接受”。他如此写道:“新近心理学上的主要概念是自发性、解除束缚、自然、自我接受、敏感和满足。”
有人会问,喜欢自己,是否会像喜欢别人一样重要呢?我们可以这么说,憎恨每个人或每件事的人,只能显示出他们的沮丧和自我厌恶的消极态度。
亚瑟·贾西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他始终坚信教育应该帮助孩童及成人了解自己,并且培养出健康的自我接受态度。他在其著作《面对自我的教师》中指出: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充满了辛劳、满足、希望和心痛,因此,“自我接受”对每位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今天,全美国医院的病床上,有半数躺着被情绪困扰或精神出了问题的人。相关调查表明,这些病人都不喜欢自己,都不能与自己和平地相处。
在这里,我不再分析导致这种情况的各种因素。我要表达的观点是,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我们往往以物质上的成就来衡量人的价值。再加上名利的追求、枯燥乏味的工作,处处都能使我们的灵魂染上疾病。我还坚信,人们的精神之所以产生迷乱,就是由于普遍缺乏一种有力、持续的信念的支撑。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怀特在其《进步中的生命:有关个性自然成长的研究》这一发人深省的著作中提到,现今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观念,它就是:“人必须调整自己,以适应周遭环境的各种压力。”怀特博士还向人们指出,这个观念是基于这样一种理想:人能毫无问题地去适应各种狭窄的管道、单调的例行公事、强制性的规定及达成角色任务的种种压力等。但他是否能成就一番作为,则须看他是否具有拒绝、自我成长或是改进角色的能力,并且要能创造出积极的力量。换而言之,就是在其成长过程当中,要使自己具有一种创意性的方针和态度。
生活中对自己表示不喜欢的人,表现的症状之一便是过度自我挑剔。适度的自我批评是健康的、有益的,对自我追求进步极有必要。但如果不把握好这其中的分寸,则会使我们的积极行为受到严重影响。
许多年前,有位女学员与我谈话,她向我抱怨她的演讲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
她说道:“当我站起来演讲的时候,立刻意识到自己笨拙、胆怯的表现。班上其他学员似乎都显得泰然自若,信心十足。但我一想到自己的种种缺点,便失去了继续讲下去的勇气。”
她接着又十分详细地对我分析了她的弱点。
当她讲完后,我告诉她:“不要只想着自己的缺点。要知道,并不是缺点使你的演讲不成功,而是你还没有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
事实的确如此,并不是缺点使我们的演讲、艺术作品或个人性格显得失败。莎士比亚的戏剧里有许多历史和地理上的错误;狄更斯的小说也有不少过度矫情的地方。但是谁会在乎这些缺点呢?这些作品闪耀着不朽的光辉——由于它们的优点那么显著,以至于把缺点掩盖了。我们爱身边的朋友,是因为他们的种种优点,而根本不在乎其缺点。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学会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自身的好品质上,培养优点,克服弱点,如此才能不断进步并自我实现。当然,我们也会不时出现一些错误,但是全然不必一直放在心上。
为了能够使我们喜欢自己,我们必须培养自己面对自身缺点时的耐心。这并不意味我们必须降低水准,变得懒惰、糊涂或不再尽心尽力,这是表示我们必须了解一个事实:没有人能永远达到100%的成功率,包括我们自己。期待别人完美是不公平的,期待自己完美则是愚蠢至极的表现。
我曾经参加了一个组织,其中有位女会员就非常崇尚完美主义。她对每件事都力求精确,因此凡事不肯委诸他人,必须亲自去做。她连做个小小的报告都要费许多时间研究;至于演讲,就更要准备到精疲力竭为止。她非常不喜欢别人不打招呼就到她家去,每次请客她都要事前计划得尽善尽美。而最终的结果呢?她终于把每件事都料理得井井有条,而她所表现出的是一种冷酷的、机械性的完美,不包含一点欢乐、自在或温情。这样的完美,有谁会喜欢呢?
不可否认地说,要求自己时时保持完美,是一种极其残酷的自我主义。那表示:我们不能仅表现得和别人一样好,而是要超越其他人,要像明星一样闪闪发亮。我们的重点不是自我发挥,不是为了把事情做好。我们注重的是要胜过别人,使自己达到超越别人的地位。
身为现实生活中的人,完美主义者也如同一般人一样会犯错、会失败。但他们不能忍受这样的状况,从而会痛恨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
在这里我们建议,千万别这么苛待自己。有时候,我们要练习自我放松,原谅自己的某些错误,要学会去喜欢自己。
在上面一节我曾提到,要每天给自己独处的时间,从而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殊不知,独处也是学习喜欢自己的好方法。马里兰州巴尔的摩“赛顿心理学院”的医疗主任李奥·巴德莫医师曾写过:“人们惯常在晚上休息时冥想当日的种种活动。这种独思冥想的习惯,对于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无疑是一种上上策。”
在日常生活中,除非我们能与自己好好相处,否则很难期待别人喜欢与我们在一起。哈里·佛斯迪克曾经观察那些不能独处的人,形容他们好像“被风吹袭的池水一样,无法反映出美丽的风景来”。
如果我们要依赖别人才能得到快乐与满足,显然会为他人增添负担,并影响到彼此之间的和谐、平等关系。要喜欢、尊重、欣赏我们自己,这不但能培养出健康成熟的个性,也能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
如果你想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就要了解并喜欢自己。
小结:
1.要喜欢、尊重、欣赏我们自己,这不但能培养出健康成熟的个性,也能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
2.在日常生活中,除非我们能与自己好好相处,否则很难期待别人喜欢与我们在一起。
3.人们的精神之所以产生迷乱,就是由于普遍缺乏一种有力、持续的信念的支撑。
7 坚持自我本色
卡耐基成功金言
1.要尽可能从他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但不可因此而失去自己的观点。
2.不管怎么样,时间会给我们机会,让我们归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来。
>
我十分赞同布兰敦医师的观点。要想活得健康、成熟,“喜欢自己”是必要条件之一。但这是表示“充满私欲”的自我满足吗?显然不是的。这意味着“自我接受”——清醒地、实际地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保持自重和人性的尊严。
《动机与个性》的作者马斯洛在其著作中也曾提到“自我接受”。他如此写道:“新近心理学上的主要概念是自发性、解除束缚、自然、自我接受、敏感和满足。”
有人会问,喜欢自己,是否会像喜欢别人一样重要呢?我们可以这么说,憎恨每个人或每件事的人,只能显示出他们的沮丧和自我厌恶的消极态度。
亚瑟·贾西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他始终坚信教育应该帮助孩童及成人了解自己,并且培养出健康的自我接受态度。他在其著作《面对自我的教师》中指出: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充满了辛劳、满足、希望和心痛,因此,“自我接受”对每位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今天,全美国医院的病床上,有半数躺着被情绪困扰或精神出了问题的人。相关调查表明,这些病人都不喜欢自己,都不能与自己和平地相处。
在这里,我不再分析导致这种情况的各种因素。我要表达的观点是,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我们往往以物质上的成就来衡量人的价值。再加上名利的追求、枯燥乏味的工作,处处都能使我们的灵魂染上疾病。我还坚信,人们的精神之所以产生迷乱,就是由于普遍缺乏一种有力、持续的信念的支撑。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怀特在其《进步中的生命:有关个性自然成长的研究》这一发人深省的著作中提到,现今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观念,它就是:“人必须调整自己,以适应周遭环境的各种压力。”怀特博士还向人们指出,这个观念是基于这样一种理想:人能毫无问题地去适应各种狭窄的管道、单调的例行公事、强制性的规定及达成角色任务的种种压力等。但他是否能成就一番作为,则须看他是否具有拒绝、自我成长或是改进角色的能力,并且要能创造出积极的力量。换而言之,就是在其成长过程当中,要使自己具有一种创意性的方针和态度。
生活中对自己表示不喜欢的人,表现的症状之一便是过度自我挑剔。适度的自我批评是健康的、有益的,对自我追求进步极有必要。但如果不把握好这其中的分寸,则会使我们的积极行为受到严重影响。
许多年前,有位女学员与我谈话,她向我抱怨她的演讲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
她说道:“当我站起来演讲的时候,立刻意识到自己笨拙、胆怯的表现。班上其他学员似乎都显得泰然自若,信心十足。但我一想到自己的种种缺点,便失去了继续讲下去的勇气。”
她接着又十分详细地对我分析了她的弱点。
当她讲完后,我告诉她:“不要只想着自己的缺点。要知道,并不是缺点使你的演讲不成功,而是你还没有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
事实的确如此,并不是缺点使我们的演讲、艺术作品或个人性格显得失败。莎士比亚的戏剧里有许多历史和地理上的错误;狄更斯的小说也有不少过度矫情的地方。但是谁会在乎这些缺点呢?这些作品闪耀着不朽的光辉——由于它们的优点那么显著,以至于把缺点掩盖了。我们爱身边的朋友,是因为他们的种种优点,而根本不在乎其缺点。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学会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自身的好品质上,培养优点,克服弱点,如此才能不断进步并自我实现。当然,我们也会不时出现一些错误,但是全然不必一直放在心上。
为了能够使我们喜欢自己,我们必须培养自己面对自身缺点时的耐心。这并不意味我们必须降低水准,变得懒惰、糊涂或不再尽心尽力,这是表示我们必须了解一个事实:没有人能永远达到100%的成功率,包括我们自己。期待别人完美是不公平的,期待自己完美则是愚蠢至极的表现。
我曾经参加了一个组织,其中有位女会员就非常崇尚完美主义。她对每件事都力求精确,因此凡事不肯委诸他人,必须亲自去做。她连做个小小的报告都要费许多时间研究;至于演讲,就更要准备到精疲力竭为止。她非常不喜欢别人不打招呼就到她家去,每次请客她都要事前计划得尽善尽美。而最终的结果呢?她终于把每件事都料理得井井有条,而她所表现出的是一种冷酷的、机械性的完美,不包含一点欢乐、自在或温情。这样的完美,有谁会喜欢呢?
不可否认地说,要求自己时时保持完美,是一种极其残酷的自我主义。那表示:我们不能仅表现得和别人一样好,而是要超越其他人,要像明星一样闪闪发亮。我们的重点不是自我发挥,不是为了把事情做好。我们注重的是要胜过别人,使自己达到超越别人的地位。
身为现实生活中的人,完美主义者也如同一般人一样会犯错、会失败。但他们不能忍受这样的状况,从而会痛恨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
在这里我们建议,千万别这么苛待自己。有时候,我们要练习自我放松,原谅自己的某些错误,要学会去喜欢自己。
在上面一节我曾提到,要每天给自己独处的时间,从而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殊不知,独处也是学习喜欢自己的好方法。马里兰州巴尔的摩“赛顿心理学院”的医疗主任李奥·巴德莫医师曾写过:“人们惯常在晚上休息时冥想当日的种种活动。这种独思冥想的习惯,对于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无疑是一种上上策。”
在日常生活中,除非我们能与自己好好相处,否则很难期待别人喜欢与我们在一起。哈里·佛斯迪克曾经观察那些不能独处的人,形容他们好像“被风吹袭的池水一样,无法反映出美丽的风景来”。
如果我们要依赖别人才能得到快乐与满足,显然会为他人增添负担,并影响到彼此之间的和谐、平等关系。要喜欢、尊重、欣赏我们自己,这不但能培养出健康成熟的个性,也能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
如果你想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就要了解并喜欢自己。
小结:
1.要喜欢、尊重、欣赏我们自己,这不但能培养出健康成熟的个性,也能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
2.在日常生活中,除非我们能与自己好好相处,否则很难期待别人喜欢与我们在一起。
3.人们的精神之所以产生迷乱,就是由于普遍缺乏一种有力、持续的信念的支撑。
7 坚持自我本色
卡耐基成功金言
1.要尽可能从他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但不可因此而失去自己的观点。
2.不管怎么样,时间会给我们机会,让我们归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