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魏野仙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对东亚的外交和商贸都是很重要的议题,但是最直观的问题在于,伦敦方面新出炉的一份报告。
整个英国每年消费的茶叶达到了两千万镑,与其相对的,是大量的白银通过广东十三行流入清国。虽然爪哇和巴西都有从东亚移植而来的茶树种植园,但是它们每年微薄的产出,丝毫不能与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产地相比。
植物学者约瑟夫·班克斯试图游说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们,在印度开辟新的茶叶园。可惜此刻的东印度公司一手垄断了英国对华茶叶贸易,在这样的丰厚利润面前,东印度公司一点也没有开辟新茶园的意思。
而另外一方面,英国首相小皮特正试图将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地权力收回一部分,东印度公司则揣着一张张支票,为了自己的利益上下关说。
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日不落帝国、“第三新罗马”美利坚那种庞然大物,在地球上的每一个旮旯犄角都能跳出来宣布自己是利益攸关方,孜孜不倦地当着搅屎棍。
直到沃伦·黑斯廷斯灰溜溜地下台回国接受弹劾与调查,新任印度总督康沃利斯伯爵才想起这件事来。
康沃利斯伯爵作为英国上议院的一员,在伦敦的风评算不上太好。特别是他在担任不列颠美洲地区中将期间,被北美独立军围困在约克镇后,不得不率领八千英军向那位日后被称为“美利坚合众国之父”的独立军领袖乔治华盛顿竖起白旗。
伯爵先生这次投降,也被后世认为是英国放弃北美殖民地的标志性事件。虽说这次惨败无碍于康沃利斯伯爵此后依然亨通的官运,但要说这位约克镇的败军之将不想着洗刷自己“约克镇投降者”的名誉,他也不至于如此热衷于将这个印度总督的职位运动到手。
毫无疑问,从北美殖民地丢掉的名誉,康沃利斯伯爵将要从印度殖民地这里找补回来。
对华外交,无疑就是康沃利斯伯爵洗刷自己污名的重要一步。
一来,与印度这个一直就是土王割据的地理名词不同,雄踞东亚这个亚洲最大帝国,保持了几千年的统一,有着无可质疑的体量。叩开这个国家那紧锁的大门,可比在海岸线上架起几门火炮,征服几个蒙昧不开化的土著国家要重要得多。
二来,明末清初的那些耶稣会士们,从利玛窦到龙华民,他们的信笺与游记,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引起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中國热。起码在这个时代的欧洲人眼中,刨除掉“古老神秘”这些猎奇眼光,中國还是个不折不扣的文明国度,起码要比奥斯曼土耳其这帮子天方教的野蛮人要强!
这个时代的不列颠,虽然在海外殖民的扩张上已经很成规模,更把荷兰、西班牙这样的老牌殖民国家一个个朝历史的垃圾堆送,只有法国可以与它一较高下。而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更是让未来的日不落帝国此时稍稍感到些心虚气短。
所以在国王乔治三世与首相小皮特的领导下,这个新生帝国的步子迈得并不算大,很多地方甚至稳健到了保守的地步。对东印度公司进行监督,收回殖民地官员的某些决策权,对殖民地人民采取一些相对西班牙的宗教狂们而言,更“人道”一些的统治方式,从而更好地掌控现有的殖民地,就是这个时期的主旋律。
毕竟这个年代,英国还尚未到达它的顶峰,在唐宁街的首相官邸里也没有那么多奉行舰炮外交主义的狂人。
“为了使中國半文明的朝廷就范,必须每十年就出兵教训他们一次。”这是六十年后,主导两次鴉片战争的帕尔姆斯顿首相的名言。然而六十年后被上上下下的英国人推崇为至理名言的话语,放到六十年前,只会被当成疯子的胡话,然后把发言者浑身捆上皮带,送到伦敦郊外那些只会用拘束衣管教病人的疯人院里去。
就在乔治三世与小皮特掌握的英国政坛,还有急于创立功绩的康沃利斯伯爵之间,经过不知几次海运邮寄的信件,一个派遣使团庆贺新王朝建立的决定,终于在三年后拍板决定下来。
没法子,在电报发明之前,甚至在蒸汽船都不存在的此刻,唐宁街的小皮特与加尔各答的康沃利斯伯爵,只花三年时间联络,就拍板议定了这件事,已经算是难得的高效了。
和东印度公司大班们原来的估计不同,当他们通过十三行的关系踏上广州城时,新任广州知府李瑞麟很直接地同意了他们的请求,甚至连洋商们每次求见官员时必备的嵌宝八音盒都退了回来。
新政权这种与从前截然不同的做派,反倒让他们惴惴不安了好几天。
然而仅仅在第二天,李瑞麟就捧着一封公文向他们正式转达了朝廷的回复意见:允许英国大使到访。
“到访”这个词,甚至让久居在澳门的东印度公司职员们有点接受不来。这些和华商、衙门打老了交道的人们知道,作为亚洲各个小国唯一的宗主国,中國唯一能接受的外交关系只有藩国朝贡这一种形式。但是什么时候起,这些中國官僚转了性子?
甚至有人怀疑,他们被广州知府李瑞麟给骗了,这位头戴纱帽的广州地方官,虽然比起那些脑后拖着辫子的鞑靼官员看上去更和善可亲一些。但是在欺骗外国人上面,这些中國官员只可能是一个德性!
然而被请来当翻译的洋货行老板,却是对着他们露出一脸看乡下人的表情,指着那公文下方的阳文篆印说道:“瞧见这大印了没?这是道海宗源门下的朱明丹天府印,是两广闽浙四路道门威仪使共用的法印,非大事不得擅用。这说明什么?说明你们的事情,已经奏达天听,不论是北边那位,还是南边这位,都已经一清二楚,点过头的了!”
p; 对东亚的外交和商贸都是很重要的议题,但是最直观的问题在于,伦敦方面新出炉的一份报告。
整个英国每年消费的茶叶达到了两千万镑,与其相对的,是大量的白银通过广东十三行流入清国。虽然爪哇和巴西都有从东亚移植而来的茶树种植园,但是它们每年微薄的产出,丝毫不能与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产地相比。
植物学者约瑟夫·班克斯试图游说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们,在印度开辟新的茶叶园。可惜此刻的东印度公司一手垄断了英国对华茶叶贸易,在这样的丰厚利润面前,东印度公司一点也没有开辟新茶园的意思。
而另外一方面,英国首相小皮特正试图将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地权力收回一部分,东印度公司则揣着一张张支票,为了自己的利益上下关说。
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日不落帝国、“第三新罗马”美利坚那种庞然大物,在地球上的每一个旮旯犄角都能跳出来宣布自己是利益攸关方,孜孜不倦地当着搅屎棍。
直到沃伦·黑斯廷斯灰溜溜地下台回国接受弹劾与调查,新任印度总督康沃利斯伯爵才想起这件事来。
康沃利斯伯爵作为英国上议院的一员,在伦敦的风评算不上太好。特别是他在担任不列颠美洲地区中将期间,被北美独立军围困在约克镇后,不得不率领八千英军向那位日后被称为“美利坚合众国之父”的独立军领袖乔治华盛顿竖起白旗。
伯爵先生这次投降,也被后世认为是英国放弃北美殖民地的标志性事件。虽说这次惨败无碍于康沃利斯伯爵此后依然亨通的官运,但要说这位约克镇的败军之将不想着洗刷自己“约克镇投降者”的名誉,他也不至于如此热衷于将这个印度总督的职位运动到手。
毫无疑问,从北美殖民地丢掉的名誉,康沃利斯伯爵将要从印度殖民地这里找补回来。
对华外交,无疑就是康沃利斯伯爵洗刷自己污名的重要一步。
一来,与印度这个一直就是土王割据的地理名词不同,雄踞东亚这个亚洲最大帝国,保持了几千年的统一,有着无可质疑的体量。叩开这个国家那紧锁的大门,可比在海岸线上架起几门火炮,征服几个蒙昧不开化的土著国家要重要得多。
二来,明末清初的那些耶稣会士们,从利玛窦到龙华民,他们的信笺与游记,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引起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中國热。起码在这个时代的欧洲人眼中,刨除掉“古老神秘”这些猎奇眼光,中國还是个不折不扣的文明国度,起码要比奥斯曼土耳其这帮子天方教的野蛮人要强!
这个时代的不列颠,虽然在海外殖民的扩张上已经很成规模,更把荷兰、西班牙这样的老牌殖民国家一个个朝历史的垃圾堆送,只有法国可以与它一较高下。而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更是让未来的日不落帝国此时稍稍感到些心虚气短。
所以在国王乔治三世与首相小皮特的领导下,这个新生帝国的步子迈得并不算大,很多地方甚至稳健到了保守的地步。对东印度公司进行监督,收回殖民地官员的某些决策权,对殖民地人民采取一些相对西班牙的宗教狂们而言,更“人道”一些的统治方式,从而更好地掌控现有的殖民地,就是这个时期的主旋律。
毕竟这个年代,英国还尚未到达它的顶峰,在唐宁街的首相官邸里也没有那么多奉行舰炮外交主义的狂人。
“为了使中國半文明的朝廷就范,必须每十年就出兵教训他们一次。”这是六十年后,主导两次鴉片战争的帕尔姆斯顿首相的名言。然而六十年后被上上下下的英国人推崇为至理名言的话语,放到六十年前,只会被当成疯子的胡话,然后把发言者浑身捆上皮带,送到伦敦郊外那些只会用拘束衣管教病人的疯人院里去。
就在乔治三世与小皮特掌握的英国政坛,还有急于创立功绩的康沃利斯伯爵之间,经过不知几次海运邮寄的信件,一个派遣使团庆贺新王朝建立的决定,终于在三年后拍板决定下来。
没法子,在电报发明之前,甚至在蒸汽船都不存在的此刻,唐宁街的小皮特与加尔各答的康沃利斯伯爵,只花三年时间联络,就拍板议定了这件事,已经算是难得的高效了。
和东印度公司大班们原来的估计不同,当他们通过十三行的关系踏上广州城时,新任广州知府李瑞麟很直接地同意了他们的请求,甚至连洋商们每次求见官员时必备的嵌宝八音盒都退了回来。
新政权这种与从前截然不同的做派,反倒让他们惴惴不安了好几天。
然而仅仅在第二天,李瑞麟就捧着一封公文向他们正式转达了朝廷的回复意见:允许英国大使到访。
“到访”这个词,甚至让久居在澳门的东印度公司职员们有点接受不来。这些和华商、衙门打老了交道的人们知道,作为亚洲各个小国唯一的宗主国,中國唯一能接受的外交关系只有藩国朝贡这一种形式。但是什么时候起,这些中國官僚转了性子?
甚至有人怀疑,他们被广州知府李瑞麟给骗了,这位头戴纱帽的广州地方官,虽然比起那些脑后拖着辫子的鞑靼官员看上去更和善可亲一些。但是在欺骗外国人上面,这些中國官员只可能是一个德性!
然而被请来当翻译的洋货行老板,却是对着他们露出一脸看乡下人的表情,指着那公文下方的阳文篆印说道:“瞧见这大印了没?这是道海宗源门下的朱明丹天府印,是两广闽浙四路道门威仪使共用的法印,非大事不得擅用。这说明什么?说明你们的事情,已经奏达天听,不论是北边那位,还是南边这位,都已经一清二楚,点过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