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大明圣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皇帝发老婆啦!
这条消息像疯了一样刹那间传遍了整个北京城,在街头巷尾到处传唱,三姑六婆、青衿士子、街头苦力,无不纷纷讶异。当传到后来时,就变成了只要参军,皇帝就给个老婆。因而,当羽林军招兵的牌子再次竖起了的时候,全城轰动,年轻人跟疯了一样围了过去。
对于底层百姓来说,不读书能出头的机会几乎没有,要么种一辈子田,要么卖身为奴,要么去当学徒。这次招兵是羽林军第三次了,它的名字也随着红丸政变各种各样的谣言而家喻户晓,跟锦衣卫一样的天子近卫,这是老百姓们最直观的概念。
因而招兵的时候,只要几乎有点想法的年轻人都过去试试,碰碰机会,他们都想想张亚、谢高、李屠、许文这些佃农屠夫等杂役后代一样,博个出身,当然,这其中有多少是因为宫女赐婚这件事,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再一次招兵的羽林军征兵处火爆异常,队伍如同长龙,排了好几圈。这次征兵总额有两万人,算上之前的,整好三万。其中有一大半都是京城人士,而这两万多的名额,几乎将京师资质好的年轻人一网打尽,这也是朱由校最后一次在京城征兵。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征兵当中还来了许多卫所子弟,以及一些明显一看就是大家族出身的年轻人,他们孑然一身的在征兵处排队参军。面对朱由校的强硬,有人选择对抗,同样也有人选择依附。
相对于民间的火热和兴奋,整个京师的官场却透着一股无法言喻的沉重,以往的皇帝都是按照法统,顺理成章的登基,如今突然出现了一个朱由校这样,通过一阵兵变,在滚滚人头,尸山血海中登基的几乎没有。
依然挥散不去的血腥气和朱由校强硬的作风,给大明死气沉沉只知道关注党争的官场,带来了一股异样氛围,让他们几乎无法适应。
红丸政变的影响依然在继续,虽然皇帝因为方从哲的劝说,打算收受,但一些心怀鬼胎,和东林党瓜葛极深的人依然惴惴不安,请辞的文书虽然没有如雪片一般,但也堆成了一座小山。
对于这样的人,朱由校一向都是照准的,现如今的大明,想找个精通格物杂学的难找,但想当官的确实一抓一大把,不说那些等着补官的进士,光是翰林院的举人都排着长龙呢。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正好有一批在观政,如今也快到年限了。
是以朱由校丝毫不担心人走了朝廷会没人办事,想走的一律放行,毫不犹豫。至于留下来的人,和走的人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完全是两个样子,其勤政的态度,兢兢业业的表现,简直堪称劳模。
这些都是比较年轻,很有想法的人,从朱由校一连串的大动作以及不一样的行事作风当中,他们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大动荡也就意味着大机遇,内阁的位置还空着呢,老夫还年轻,还可以多为皇帝效劳年。
种种类似的想法在他们脑海中盘旋,驱使着他们勤奋刻苦,积极表现。对于他们的想法和意图,通过开始已经走上正轨,正在运转的东厂情报组织,朱由校洞若观火,看的一清二楚。
正当京城百官们心怀忐忑,不知道方从哲带回来的大变动到底是什么的时候,一道旨意突然从乾清宫发出,呈现在所有人面前。这道圣旨没经过内阁,只能说是中旨,不是正式的圣旨,文官们可以封驳乃至拒不执行。
但是当道旨意是针对武官时,面对皇帝的中旨,没有一个武将敢有一丝的迟疑犹豫,而是立刻开始遵照执行。
这道圣旨没有采用华丽的辞藻,言辞非常的直白明了,只是由刘若愚稍稍润色,从口语变为书面语,话语可以修饰,但里面的语气和态度却掩盖不了,简单直白的词句,将皇帝的愤怒和担忧凸显无疑。
整个旨意很简单,无非是腾襄四卫,上直十六卫世受皇恩,却有立场动摇,兵变叛乱,养了两百年的兵,打仗平叛没有,叛乱谋反倒是很在行,皇帝很失望,国家很失望。圣旨激烈的措词,让接旨的武将们瞬间就冒出了一身汗。
既然没有那怎么办,当然是裁撤了,上直十六卫裁撤,京师周围乃至北直隶一些拱卫帝都的卫所全部裁撤,甚至这种动荡还牵连到了三大营,由于三大营的不作为,皇帝同样下了一道圣旨给新任兵部侍郎,京营协理绒正的孙承宗,裁汰老弱,精简编制,整顿新军。
这种大动作一开展顿时鸡飞狗跳,裁减军队编制历来都是一种比较危险的活动,一个不好就会闹出哗变,因... -->>
皇帝发老婆啦!
这条消息像疯了一样刹那间传遍了整个北京城,在街头巷尾到处传唱,三姑六婆、青衿士子、街头苦力,无不纷纷讶异。当传到后来时,就变成了只要参军,皇帝就给个老婆。因而,当羽林军招兵的牌子再次竖起了的时候,全城轰动,年轻人跟疯了一样围了过去。
对于底层百姓来说,不读书能出头的机会几乎没有,要么种一辈子田,要么卖身为奴,要么去当学徒。这次招兵是羽林军第三次了,它的名字也随着红丸政变各种各样的谣言而家喻户晓,跟锦衣卫一样的天子近卫,这是老百姓们最直观的概念。
因而招兵的时候,只要几乎有点想法的年轻人都过去试试,碰碰机会,他们都想想张亚、谢高、李屠、许文这些佃农屠夫等杂役后代一样,博个出身,当然,这其中有多少是因为宫女赐婚这件事,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再一次招兵的羽林军征兵处火爆异常,队伍如同长龙,排了好几圈。这次征兵总额有两万人,算上之前的,整好三万。其中有一大半都是京城人士,而这两万多的名额,几乎将京师资质好的年轻人一网打尽,这也是朱由校最后一次在京城征兵。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征兵当中还来了许多卫所子弟,以及一些明显一看就是大家族出身的年轻人,他们孑然一身的在征兵处排队参军。面对朱由校的强硬,有人选择对抗,同样也有人选择依附。
相对于民间的火热和兴奋,整个京师的官场却透着一股无法言喻的沉重,以往的皇帝都是按照法统,顺理成章的登基,如今突然出现了一个朱由校这样,通过一阵兵变,在滚滚人头,尸山血海中登基的几乎没有。
依然挥散不去的血腥气和朱由校强硬的作风,给大明死气沉沉只知道关注党争的官场,带来了一股异样氛围,让他们几乎无法适应。
红丸政变的影响依然在继续,虽然皇帝因为方从哲的劝说,打算收受,但一些心怀鬼胎,和东林党瓜葛极深的人依然惴惴不安,请辞的文书虽然没有如雪片一般,但也堆成了一座小山。
对于这样的人,朱由校一向都是照准的,现如今的大明,想找个精通格物杂学的难找,但想当官的确实一抓一大把,不说那些等着补官的进士,光是翰林院的举人都排着长龙呢。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正好有一批在观政,如今也快到年限了。
是以朱由校丝毫不担心人走了朝廷会没人办事,想走的一律放行,毫不犹豫。至于留下来的人,和走的人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完全是两个样子,其勤政的态度,兢兢业业的表现,简直堪称劳模。
这些都是比较年轻,很有想法的人,从朱由校一连串的大动作以及不一样的行事作风当中,他们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大动荡也就意味着大机遇,内阁的位置还空着呢,老夫还年轻,还可以多为皇帝效劳年。
种种类似的想法在他们脑海中盘旋,驱使着他们勤奋刻苦,积极表现。对于他们的想法和意图,通过开始已经走上正轨,正在运转的东厂情报组织,朱由校洞若观火,看的一清二楚。
正当京城百官们心怀忐忑,不知道方从哲带回来的大变动到底是什么的时候,一道旨意突然从乾清宫发出,呈现在所有人面前。这道圣旨没经过内阁,只能说是中旨,不是正式的圣旨,文官们可以封驳乃至拒不执行。
但是当道旨意是针对武官时,面对皇帝的中旨,没有一个武将敢有一丝的迟疑犹豫,而是立刻开始遵照执行。
这道圣旨没有采用华丽的辞藻,言辞非常的直白明了,只是由刘若愚稍稍润色,从口语变为书面语,话语可以修饰,但里面的语气和态度却掩盖不了,简单直白的词句,将皇帝的愤怒和担忧凸显无疑。
整个旨意很简单,无非是腾襄四卫,上直十六卫世受皇恩,却有立场动摇,兵变叛乱,养了两百年的兵,打仗平叛没有,叛乱谋反倒是很在行,皇帝很失望,国家很失望。圣旨激烈的措词,让接旨的武将们瞬间就冒出了一身汗。
既然没有那怎么办,当然是裁撤了,上直十六卫裁撤,京师周围乃至北直隶一些拱卫帝都的卫所全部裁撤,甚至这种动荡还牵连到了三大营,由于三大营的不作为,皇帝同样下了一道圣旨给新任兵部侍郎,京营协理绒正的孙承宗,裁汰老弱,精简编制,整顿新军。
这种大动作一开展顿时鸡飞狗跳,裁减军队编制历来都是一种比较危险的活动,一个不好就会闹出哗变,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