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7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绝望的时候,朱重八不止一次地祈求上天,从道教的太上老君到佛教的如来佛祖,只要他能知道名字的都祈求到了,祈祷的唯一内容只是希望与父母在一起生活下去有口饭吃。
元至正四年(1344)到来了。这一年刚开始,元帝国的头头脑脑们就收到了两个消息。首先是黄河泛滥了,沿岸山东河南几十万人沦为难民。即使不把老百姓当人,但还要防着他们造反,所以修黄河河堤就成为了必须做的事情。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在元政府中竟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一定要修,另一种认为不能修。在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黄河泛滥居然不去修,难道要任黄河改道淹死那么多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个也不例外。
客观地讲,在这样一件事上,就维护元朝的统治而言,主张修的不一定是忠臣,反对修的也未必就是奸臣。其中奥妙何在?要到七年后才会见分晓。
极力主张修的是元朝的著名宰相脱脱。他可以说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名臣,实行了很多的改革政策,为政清廉,而且十分能干(《宋史》就是他主持修的),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极力主张,已经给元朝埋下了一个大大的炸药包,拉好了引线,只等着那微弱的火光。
参考消息
14世纪的天灾
元末的世界正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气象规律促使着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一方面,蒙古族本是逐水草而居的畜牧民族,对农业生产既不了解,更不重视,积极的治灾行动得不到官府的响应;另一方面,政局腐化,赈灾物资遭到层层盘剥克扣。天灾加上人祸,便出现了伏尸处处、饿殍遍野、民众易子而食的悲惨局面。
另一个是淮河沿岸遭遇严重瘟疫和旱灾。对于元政府来说,这个比较简单一点,反正饿死病死了就没麻烦了。当然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皇帝(元顺帝)要下诏赈灾,中书省的高级官员们要联系粮食和银两,当然了,自己趁机拿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赈灾物品拨到各路(元代地方行政单位),地方长官们再留下点,之后是州、县,一层一层下来,到老百姓手中就剩谷壳了。然后地方上的各级官员上书向皇帝表示感谢,照例也要说些感谢天恩的话,并把历史上的尧舜禹汤与皇上比较一下。皇帝看到了报告,深感自己做了大好事,于是就在心中给自己记上一笔。
黄河水患
参考消息
开河”和“变钞”
至正四年,黄河白茅堤、金堤先后决口,一时受灾广泛,亦严重威胁沿河的盐场。拖到五年后,脱脱重新出任宰相,才力主治河。工部尚书成遵坚决反对,认为国库困窘,根本无力承担如此浩大的工程。脱脱于是罢免成遵,坚决以开新河的方式根治黄河,并针对国库不敷的境况制定了一项方针:变钞,即发行新的纸币。但由于财政赤字过于巨大,“至正宝钞”被大量印制,直接导致了空前严重的通货膨胀,更带来开河河工粮饷短缺等问题,终于酿成了风起云涌的起义和民变。当初竭力反对开河的成遵一语成谶。而“开河”和“变钞”两项,则被后世认为是直接导致元朝倾覆的措施。
皆大欢喜,皆大欢喜,大家都很满意。
但老百姓是不满意的,很多人还极其不满意。
朱重八肯定是那些极其不满意的人中的一个。
赈灾物品
灾难到来后,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如果说这是日记的话,那应该是世界上最悲惨的日记之一。
朱重八的愿望并不过分,他只是想要一个家,想要自己的子女,想要给辛劳一生、从没欺负过别人、老实巴交的父母一个安逸的晚年,起码有口饭吃。
他的家虽然不大,但家庭成员关系和睦,相互依靠;父母虽然贫穷,但每天下地干活回来仍然会带给重八惊喜,有时是一个小巧的竹蜻蜓,有时是地主家不吃的猪头肉。这就是朱重八的家,然而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朱重八的姐姐已经出嫁,三哥倒插门去了。除了朱重八的二哥,这个家庭已经没有了其他成员。
十七岁的朱重八,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一个一个死去,而他却无能为力。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
他唯一的宣泄方式是痛哭。可是哭完了,他还要面对一个重要的问题——埋葬他的父母,可是没有棺材、没有寿衣、没有坟地。他只能去找地主刘德,求刘德看在父亲给他当了一辈子佃户的分儿上,找个地方埋了他爹。
刘德干净利落地拒绝了他,原因很简单,你父母死了,关我何事,给我干活,我也给过他饭吃。
朱重八没有办法,只能和他的二哥用草席盖着亲人的尸体,然后拿门板抬着到处走,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地方埋葬父母。可是天下虽大,到处都是土地,却没有一块是属于他们的。
幸好有好心人看到他们确实可怜,终于给了他们一块地方埋葬父母。“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徜徉。”这是后来能吃饱饭的朱元璋的情感回忆。
参考消息
鞭尸未果
朱家实在太穷了,尽管后来有位地主刘继祖让出一块地,给朱家安葬朱五四夫妇等,但他们仍然连口像样的棺材都置办不起。几件烂衣裳裹了尸首,埋在山脚下。后来朱元璋起义,元朝廷要鞭其父母尸,却因下葬时过于简陋,无论如何找不到具体地点,在山脚下摸黑挖了几个月都未果,只好打道回府,朱家也因此躲过一劫。
朱重八不明白,自己的父母在土地上耕作了一辈子,却在死后连入土为安都做不到。地主从来不种地,却衣食无忧。为什么?可他此时也无法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他也要吃饭,他要活下去。
在绝望的时候,朱重八不止一次地祈求上天,从道教的太上老君到佛教的如来佛祖,只要他能知道名字的都祈求到了,祈祷的唯一内容只是希望与父母在一起生活下去,有口饭吃。
... -->>
在绝望的时候,朱重八不止一次地祈求上天,从道教的太上老君到佛教的如来佛祖,只要他能知道名字的都祈求到了,祈祷的唯一内容只是希望与父母在一起生活下去有口饭吃。
元至正四年(1344)到来了。这一年刚开始,元帝国的头头脑脑们就收到了两个消息。首先是黄河泛滥了,沿岸山东河南几十万人沦为难民。即使不把老百姓当人,但还要防着他们造反,所以修黄河河堤就成为了必须做的事情。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在元政府中竟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一定要修,另一种认为不能修。在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黄河泛滥居然不去修,难道要任黄河改道淹死那么多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个也不例外。
客观地讲,在这样一件事上,就维护元朝的统治而言,主张修的不一定是忠臣,反对修的也未必就是奸臣。其中奥妙何在?要到七年后才会见分晓。
极力主张修的是元朝的著名宰相脱脱。他可以说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名臣,实行了很多的改革政策,为政清廉,而且十分能干(《宋史》就是他主持修的),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极力主张,已经给元朝埋下了一个大大的炸药包,拉好了引线,只等着那微弱的火光。
参考消息
14世纪的天灾
元末的世界正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气象规律促使着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一方面,蒙古族本是逐水草而居的畜牧民族,对农业生产既不了解,更不重视,积极的治灾行动得不到官府的响应;另一方面,政局腐化,赈灾物资遭到层层盘剥克扣。天灾加上人祸,便出现了伏尸处处、饿殍遍野、民众易子而食的悲惨局面。
另一个是淮河沿岸遭遇严重瘟疫和旱灾。对于元政府来说,这个比较简单一点,反正饿死病死了就没麻烦了。当然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皇帝(元顺帝)要下诏赈灾,中书省的高级官员们要联系粮食和银两,当然了,自己趁机拿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赈灾物品拨到各路(元代地方行政单位),地方长官们再留下点,之后是州、县,一层一层下来,到老百姓手中就剩谷壳了。然后地方上的各级官员上书向皇帝表示感谢,照例也要说些感谢天恩的话,并把历史上的尧舜禹汤与皇上比较一下。皇帝看到了报告,深感自己做了大好事,于是就在心中给自己记上一笔。
黄河水患
参考消息
开河”和“变钞”
至正四年,黄河白茅堤、金堤先后决口,一时受灾广泛,亦严重威胁沿河的盐场。拖到五年后,脱脱重新出任宰相,才力主治河。工部尚书成遵坚决反对,认为国库困窘,根本无力承担如此浩大的工程。脱脱于是罢免成遵,坚决以开新河的方式根治黄河,并针对国库不敷的境况制定了一项方针:变钞,即发行新的纸币。但由于财政赤字过于巨大,“至正宝钞”被大量印制,直接导致了空前严重的通货膨胀,更带来开河河工粮饷短缺等问题,终于酿成了风起云涌的起义和民变。当初竭力反对开河的成遵一语成谶。而“开河”和“变钞”两项,则被后世认为是直接导致元朝倾覆的措施。
皆大欢喜,皆大欢喜,大家都很满意。
但老百姓是不满意的,很多人还极其不满意。
朱重八肯定是那些极其不满意的人中的一个。
赈灾物品
灾难到来后,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如果说这是日记的话,那应该是世界上最悲惨的日记之一。
朱重八的愿望并不过分,他只是想要一个家,想要自己的子女,想要给辛劳一生、从没欺负过别人、老实巴交的父母一个安逸的晚年,起码有口饭吃。
他的家虽然不大,但家庭成员关系和睦,相互依靠;父母虽然贫穷,但每天下地干活回来仍然会带给重八惊喜,有时是一个小巧的竹蜻蜓,有时是地主家不吃的猪头肉。这就是朱重八的家,然而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朱重八的姐姐已经出嫁,三哥倒插门去了。除了朱重八的二哥,这个家庭已经没有了其他成员。
十七岁的朱重八,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一个一个死去,而他却无能为力。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
他唯一的宣泄方式是痛哭。可是哭完了,他还要面对一个重要的问题——埋葬他的父母,可是没有棺材、没有寿衣、没有坟地。他只能去找地主刘德,求刘德看在父亲给他当了一辈子佃户的分儿上,找个地方埋了他爹。
刘德干净利落地拒绝了他,原因很简单,你父母死了,关我何事,给我干活,我也给过他饭吃。
朱重八没有办法,只能和他的二哥用草席盖着亲人的尸体,然后拿门板抬着到处走,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地方埋葬父母。可是天下虽大,到处都是土地,却没有一块是属于他们的。
幸好有好心人看到他们确实可怜,终于给了他们一块地方埋葬父母。“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徜徉。”这是后来能吃饱饭的朱元璋的情感回忆。
参考消息
鞭尸未果
朱家实在太穷了,尽管后来有位地主刘继祖让出一块地,给朱家安葬朱五四夫妇等,但他们仍然连口像样的棺材都置办不起。几件烂衣裳裹了尸首,埋在山脚下。后来朱元璋起义,元朝廷要鞭其父母尸,却因下葬时过于简陋,无论如何找不到具体地点,在山脚下摸黑挖了几个月都未果,只好打道回府,朱家也因此躲过一劫。
朱重八不明白,自己的父母在土地上耕作了一辈子,却在死后连入土为安都做不到。地主从来不种地,却衣食无忧。为什么?可他此时也无法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他也要吃饭,他要活下去。
在绝望的时候,朱重八不止一次地祈求上天,从道教的太上老君到佛教的如来佛祖,只要他能知道名字的都祈求到了,祈祷的唯一内容只是希望与父母在一起生活下去,有口饭吃。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