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明末称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院自然是国会,御史台则相当于美国的最高法院了。
而在这四大衙门之上,刘钧又还有总理处和军机处两个名义上为皇帝谘议顾问机构,实际上总理处相当于英国内阁,或者说是中国的真知局,军机处相当于军委了。
这两个机构是皇帝的谘议参谋机构,但刘钧却通过这两个机构分统文武。
其实不管是隋唐朝的三省六部,还是后来唐宋的中书门下,还是元朝的中书省或者明的内阁,不管各朝的中枢权力由哪个部门掌握,其实改来改去,都是皇帝为了加强自己的控制而已。
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初时也是皇帝为分宰相之权,而在内朝设立的尚书台,最后渐形成了尚书省,后来到了三国时期,中书门和门下省又形成,目的则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利。
到了隋时,三省六部整齐划一,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但在隋时,三省中尚书省依然权力最大,因此到了唐朝时,为了限制和分割尚书省的权利,又设立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头衔,最后更形成了加中书门下同平章事衔才为真宰相,不加这个衔的尚书省左右仆射都不能进入中枢参与决策。
到了宋朝后,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
而到了明朝,朱元璋杀了胡惟庸后干脆下旨,明朝不得再设宰相。后来用内阁大学士来分担宰相之责。
可以说,不管是从秦汉时的宰相还是到了隋唐时的三省,以及宋时的中书门下,或者明的内阁,都其实是皇帝为了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一种努力。
中枢机构变来换去,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平衡。
明朝废除丞相,后来设了内阁,再到后来又让司礼监批红,形成了内外朝,都是缘于此。大汉立国不过三年,刘钧也是不断的调整,但目的也是一样,为了形成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使得臣下的权力相互制衡,同时也要相互合作。
到了现在,也算基本上达到了一个平衡状态。
这次倪元路投的反对票,让刘钧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这个格局有些不太稳定。继续留着倪元路,若是内阁再次提出考核法案,参议院很可能会再次否决,毕竟这涉及到了许多官员的利益。
如果内阁的议案被否两次,那么内阁首辅就得提出辞职,或者皇帝免去参议长之职。两人中,总得走一个,毕竟两次否决,这内阁和参议院已经没有合作默契了。
这就如同在明朝时,内阁拟票,司礼监批红,皇帝若对内阁批红不满,直接改拟批示,那么内阁首辅就得请辞,因为这代表着皇帝对内阁首辅的不信任。皇帝都不信任了,那这内阁首辅还怎么当?
因此,正常情况下,如果议院被否决一次,内阁就得和参议院进行商议,或者是搁置议案,或者是改进议院,直到两方能够达成一致,那时才能再提出审核。
当然,万一两边打起擂台了,出现参议院否则,内阁再提再否决的事,那这两边就得走一个了。
万一走掉一个后,还有第三次提交议案第三次又否决,那就真的是大事了。要么解散议会重组,要么解散这届内阁。
到那地步,就相当严重了。
刘钧不打算闹到那种程度去,他甚至都不打算再冒险提第二次议案,因此他直接来了个釜底抽薪,今天直接把参议长换掉。
免掉倪元路,但参议院还要留着,甚至刘钧打算给众议院也稍给点点权力。毕竟,议院的存在就是为了制衡内阁的,没有议院盯着内阁,内阁可就权利过大了。
“内阁把官吏考核法再研究修改一下,然后再提交参院审核,朕希望新年前能够通过。此外吏部和兵部,也都立即着手准备第一次全国文武官吏大考,年后就要在全国进行大考,在夏季前要完成考核,考核后,所有文武官吏正式开始四年一任,两年一考,同一职位最多连任两年。”
“所有的官吏,不论文武还是宫廷内的宦官和女官,都一样的要完成考核,考核后竞争上岗。”
考核后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按照刘钧已经拟定的各级考核晋升淘汰率来淘汰部份官吏。成功通过考核上岗。上岗后开始计算任期,考核前的任期不计内其中。因此,所有的官职,明年春季考核后,夏季开始计算,还有完整的四年任期,最多能够连任两届八年。干的非常好的,任内有突出成绩的,可以在任满两年的大考后直接晋升。
新一届的总理处七位总理参政,每人也都还有机会可以当八年总理参政,前提是能够让皇帝满意。表现不好,如倪元路一样,连四年都可能干不满。
但就算干的再好,如首辅袁继咸一样让皇帝满意,也仅能干满八年。
而且总理参政是和内阁首辅、次辅等这些职务挂钩的,就和军官们的军衔和职务是挂钩的一样。首先得是担任首辅等七个重要职务,才能同时加总理参政衔。
刘钧望着他们道,“朕希望诸位爱卿今后能够多一些合作,少一些扯皮。除了御史台,内阁、议院、枢密院都可以提交议院,但朕希望在将议院提交到参院之前,能够先做好准备工作,同时也要提前与参议院做好沟通协商,对于一些有争议之处,尽量提前协商好,不要毫无准备的就把议院提交到参议院审核,最终出现议案得不到多数票支持的情况。”
御史台是个专门负责司法的系统,因此刘钧并不让御史台拥有提案权,他们只要把遵照那些已经通过的法案司法就行了。这就如同刘钧不会给参议司法权一样,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事情,当然不行。
“倪先生、姚先生,还有王先生,你们三个都是大汉的功臣,朕不会抹杀也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劳,你们年纪也大了,回乡安享晚年也是不错,心里不要有什么怨望。”
倪元路、姚明恭、王坤三个都上前跪下,向皇帝叩头。
“臣等感激圣恩。”
“朕希望你们能明白朕也是一片苦心,你们做个表率,开个好头。今年朝廷不但要实行考核制,搞任期限制,也还有年龄限制,九到五品官,年满五十五岁需要退休离任。五品以上到三品官,六十岁须退休离任。三品以上官员,六十五岁须退休离职,总理参政身体强健可放宽年龄到七十岁退休离职。”
七老八十还当什么官,还能处理的了事务吗?定下官员退休年龄,也是为了让官僚队伍更年青化,更有效率。
不过姚明恭今年才五十五,而倪元路才五十,这个年纪就已经是******了,其实还非常年轻的。但姚明恭本身很平庸,没什么本事,明末时虽当过阁老,但刘钧拉他进新朝内阁和入众议院,其实也就是凑个数而已。
倪元路曾是东林党元老,还曾经反过刘钧,现在跟刘钧尿不到一起去,刘钧当然毫不客气的把他们踢出中枢了。
至于太监王坤,倒不是因为他品德之类的问题。只是刘钧是用不着需要靠太监来分大臣的权的,他也反感太监过于参政。太监顶多做个助手文秘就行了,他们天生不足,天天呆宫里,让他们做总理参政,本身就不合适。
如今宫里太监数量越来越少,刘钧也慢慢的让这些太监退出朝廷中枢,只是让他们成为皇帝私人生活的一些助手而已。
张国维和李树初两人都是数任地方总督的封疆大吏,如今朝廷撤消了总督一职,一个前直隶总督一个前朝鲜总督,都还在京中休息着呢。这两人地方经验丰富,张国维还在朝中任过重要职务,而且两人都是四十六七岁,不满五十。
现在刘钧把这两个实干派、少壮派调入中枢,分任参众两院议长,也是深思熟虑的。
其实这两人更适合在内阁干,不过刘钧最终还是打算先让这两人在议院任职。反正参众两院议长,同时也挂着总理参政衔,能够参与决策朝廷大事。
李树初原本是直隶总督,也是挂有总理参政衔的,但因为朝廷罢除了所有总督,因此李树初不再担任直隶总督后也就自然不再挂总理参政衔,现在他接任众议院长,又重回了总理处了。(未完待续。)
院自然是国会,御史台则相当于美国的最高法院了。
而在这四大衙门之上,刘钧又还有总理处和军机处两个名义上为皇帝谘议顾问机构,实际上总理处相当于英国内阁,或者说是中国的真知局,军机处相当于军委了。
这两个机构是皇帝的谘议参谋机构,但刘钧却通过这两个机构分统文武。
其实不管是隋唐朝的三省六部,还是后来唐宋的中书门下,还是元朝的中书省或者明的内阁,不管各朝的中枢权力由哪个部门掌握,其实改来改去,都是皇帝为了加强自己的控制而已。
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初时也是皇帝为分宰相之权,而在内朝设立的尚书台,最后渐形成了尚书省,后来到了三国时期,中书门和门下省又形成,目的则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利。
到了隋时,三省六部整齐划一,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但在隋时,三省中尚书省依然权力最大,因此到了唐朝时,为了限制和分割尚书省的权利,又设立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头衔,最后更形成了加中书门下同平章事衔才为真宰相,不加这个衔的尚书省左右仆射都不能进入中枢参与决策。
到了宋朝后,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
而到了明朝,朱元璋杀了胡惟庸后干脆下旨,明朝不得再设宰相。后来用内阁大学士来分担宰相之责。
可以说,不管是从秦汉时的宰相还是到了隋唐时的三省,以及宋时的中书门下,或者明的内阁,都其实是皇帝为了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一种努力。
中枢机构变来换去,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平衡。
明朝废除丞相,后来设了内阁,再到后来又让司礼监批红,形成了内外朝,都是缘于此。大汉立国不过三年,刘钧也是不断的调整,但目的也是一样,为了形成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使得臣下的权力相互制衡,同时也要相互合作。
到了现在,也算基本上达到了一个平衡状态。
这次倪元路投的反对票,让刘钧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这个格局有些不太稳定。继续留着倪元路,若是内阁再次提出考核法案,参议院很可能会再次否决,毕竟这涉及到了许多官员的利益。
如果内阁的议案被否两次,那么内阁首辅就得提出辞职,或者皇帝免去参议长之职。两人中,总得走一个,毕竟两次否决,这内阁和参议院已经没有合作默契了。
这就如同在明朝时,内阁拟票,司礼监批红,皇帝若对内阁批红不满,直接改拟批示,那么内阁首辅就得请辞,因为这代表着皇帝对内阁首辅的不信任。皇帝都不信任了,那这内阁首辅还怎么当?
因此,正常情况下,如果议院被否决一次,内阁就得和参议院进行商议,或者是搁置议案,或者是改进议院,直到两方能够达成一致,那时才能再提出审核。
当然,万一两边打起擂台了,出现参议院否则,内阁再提再否决的事,那这两边就得走一个了。
万一走掉一个后,还有第三次提交议案第三次又否决,那就真的是大事了。要么解散议会重组,要么解散这届内阁。
到那地步,就相当严重了。
刘钧不打算闹到那种程度去,他甚至都不打算再冒险提第二次议案,因此他直接来了个釜底抽薪,今天直接把参议长换掉。
免掉倪元路,但参议院还要留着,甚至刘钧打算给众议院也稍给点点权力。毕竟,议院的存在就是为了制衡内阁的,没有议院盯着内阁,内阁可就权利过大了。
“内阁把官吏考核法再研究修改一下,然后再提交参院审核,朕希望新年前能够通过。此外吏部和兵部,也都立即着手准备第一次全国文武官吏大考,年后就要在全国进行大考,在夏季前要完成考核,考核后,所有文武官吏正式开始四年一任,两年一考,同一职位最多连任两年。”
“所有的官吏,不论文武还是宫廷内的宦官和女官,都一样的要完成考核,考核后竞争上岗。”
考核后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按照刘钧已经拟定的各级考核晋升淘汰率来淘汰部份官吏。成功通过考核上岗。上岗后开始计算任期,考核前的任期不计内其中。因此,所有的官职,明年春季考核后,夏季开始计算,还有完整的四年任期,最多能够连任两届八年。干的非常好的,任内有突出成绩的,可以在任满两年的大考后直接晋升。
新一届的总理处七位总理参政,每人也都还有机会可以当八年总理参政,前提是能够让皇帝满意。表现不好,如倪元路一样,连四年都可能干不满。
但就算干的再好,如首辅袁继咸一样让皇帝满意,也仅能干满八年。
而且总理参政是和内阁首辅、次辅等这些职务挂钩的,就和军官们的军衔和职务是挂钩的一样。首先得是担任首辅等七个重要职务,才能同时加总理参政衔。
刘钧望着他们道,“朕希望诸位爱卿今后能够多一些合作,少一些扯皮。除了御史台,内阁、议院、枢密院都可以提交议院,但朕希望在将议院提交到参院之前,能够先做好准备工作,同时也要提前与参议院做好沟通协商,对于一些有争议之处,尽量提前协商好,不要毫无准备的就把议院提交到参议院审核,最终出现议案得不到多数票支持的情况。”
御史台是个专门负责司法的系统,因此刘钧并不让御史台拥有提案权,他们只要把遵照那些已经通过的法案司法就行了。这就如同刘钧不会给参议司法权一样,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事情,当然不行。
“倪先生、姚先生,还有王先生,你们三个都是大汉的功臣,朕不会抹杀也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劳,你们年纪也大了,回乡安享晚年也是不错,心里不要有什么怨望。”
倪元路、姚明恭、王坤三个都上前跪下,向皇帝叩头。
“臣等感激圣恩。”
“朕希望你们能明白朕也是一片苦心,你们做个表率,开个好头。今年朝廷不但要实行考核制,搞任期限制,也还有年龄限制,九到五品官,年满五十五岁需要退休离任。五品以上到三品官,六十岁须退休离任。三品以上官员,六十五岁须退休离职,总理参政身体强健可放宽年龄到七十岁退休离职。”
七老八十还当什么官,还能处理的了事务吗?定下官员退休年龄,也是为了让官僚队伍更年青化,更有效率。
不过姚明恭今年才五十五,而倪元路才五十,这个年纪就已经是******了,其实还非常年轻的。但姚明恭本身很平庸,没什么本事,明末时虽当过阁老,但刘钧拉他进新朝内阁和入众议院,其实也就是凑个数而已。
倪元路曾是东林党元老,还曾经反过刘钧,现在跟刘钧尿不到一起去,刘钧当然毫不客气的把他们踢出中枢了。
至于太监王坤,倒不是因为他品德之类的问题。只是刘钧是用不着需要靠太监来分大臣的权的,他也反感太监过于参政。太监顶多做个助手文秘就行了,他们天生不足,天天呆宫里,让他们做总理参政,本身就不合适。
如今宫里太监数量越来越少,刘钧也慢慢的让这些太监退出朝廷中枢,只是让他们成为皇帝私人生活的一些助手而已。
张国维和李树初两人都是数任地方总督的封疆大吏,如今朝廷撤消了总督一职,一个前直隶总督一个前朝鲜总督,都还在京中休息着呢。这两人地方经验丰富,张国维还在朝中任过重要职务,而且两人都是四十六七岁,不满五十。
现在刘钧把这两个实干派、少壮派调入中枢,分任参众两院议长,也是深思熟虑的。
其实这两人更适合在内阁干,不过刘钧最终还是打算先让这两人在议院任职。反正参众两院议长,同时也挂着总理参政衔,能够参与决策朝廷大事。
李树初原本是直隶总督,也是挂有总理参政衔的,但因为朝廷罢除了所有总督,因此李树初不再担任直隶总督后也就自然不再挂总理参政衔,现在他接任众议院长,又重回了总理处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