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明末称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过秦虎并不想再留在那里。那里对他而言是个不堪回首的过去。
他拿着安家银、遣散银以及服役时的粮饷和奖赏,以及他得到保留的战利品。带着沙阿依终于离开了那个地方。本来他想回重庆,可沙阿依却希望能留在贵州。
最终,他们到了贵阳,在这里开了一家鱼庄。
谁知道,他们的鱼竟然被皇帝吃到,还得到了御赐墨宝,使得生意如此兴隆。
桂花鱼,其实贵州的许多百姓都会腌制。长期以来,腌鱼腊月,是百姓们的传统,腌制好的鱼和肉味道独特,且能更好的保存。
不过,沙阿依腌制的桂花鱼,确实比一般人腌制的更好吃。其实沙阿依也没什么秘制手法,但就是比一般人腌的好吃。
如今桂花香的招牌越来越响,生意越来越好,鱼庄也大了。楼上楼下三层。而且后面还是一个生产作坊,现在还做外卖,店里铺里内外有上百个人跟着他们吃饭。
不过这些人都是他的雇工。没有一个奴隶,贵州现在已经不允许奴隶了,只许雇佣,不许奴役。
秦虎夫妇给雇工伙计们的待遇都很优厚,用夫妇俩的话说,光靠着剥削奴役是做不长久的。秦虎夫妇不识字,他们雇佣了掌柜和账房,帮着打理生意。
沙阿依已经怀孕,可却依然不肯放下店铺里的事务。她在开设了外卖和腌鱼作坊后,还打算开设分店。贵阳城里就还能开两家分店。她还打算在周边的府城再开新店,还要扩大他们的腌鱼作坊。
对于未来。她充满着希望。
现在不但有许多顾客慕名来他们鱼庄吃鱼,还有许多商人也闻讯而来,他们希望购买他们的桂花鱼。有些商人见数量太少,供应不及,便提出从下面的乡寨把百姓们腌的鱼买来,然后再打上桂花香的牌子运出去售卖。
不过沙阿依和秦虎拒绝了。
做人得诚实,经商更需要信用,他们不能砸了皇帝赐给他们的招牌。
夫妇俩对皇帝感恩不尽,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向着北方叩拜,感谢皇帝给他们新生。
他们在努力经营着桂花香,坚持做好两件事情,一是诚信经营,做出最好的桂花香腌鱼。第二,认真缴税,不少缴一文钱税。营业税、房产税、所得税、城建税、教育税、印花税等等一分都不少,绝不偷瞒隐漏半分。
鱼庄的生意兴隆,利润可观,除了如实的缴税,夫妇俩还已经拿出不少的银钱,捐建了两座小学和捐建了三座桥。
“要懂得感恩,今天的一切,都是陛下给予我们的新生。是皇上,是大汉给了我们这些,我们应当感恩,也应当回报。”
若是皇上需要,就算让他把所有的财产,包括他们的店铺都捐出来,他都愿意。他一开始也打算把经营的大半利润上交朝廷,但去了几个衙门,都被官员们拒绝了。朝廷按税法征税,不允许偷逃隐漏,但也绝不会多征一分半厘。
最后还是齐国公刘侨听闻了此事,特意又来他店里捧场了一次,跟他谈了话。他告诉他,如实纳税,就是帝国的好子民。如何他们想要更好的感恩回报社会,那可以拿出些钱来做些公益慈善,比如捐资修建小学,现在朝廷在各乡都要修建小学,实行三年免费教育,但还是有许多乡下面的村寨,距离乡里太遥远,上学不便。而朝廷也暂无力把小学设到乡以下。
乡下面的村寨小学,得村民自己出资修建,也需要有善心的人出资帮忙。
他们也还可以帮忙出资修桥铺路,朝廷现在也计划在贵州修建道路,争取县县通大路。但县以下的乡寨道路,却还无法乡乡通,乡寨道路,得地方自由筹资修建。
秦虎第二天,就拿出钱来,修桥铺路建学校,最终他们的这笔钱,修成了两座村寨小学,还铺了三座小石桥。黔西县衙的官员们还把这些记入了县志,并以秦虎的名字命名了这两所学校和石桥,一所学校叫秦虎小学,一所叫沙阿依小学。
学校和桥边,都还让石匠立了石碑,铭刻了碑文永远铭记。
刘侨还把此事奏报了皇帝,贵州新上任的省、省等官员们,还将秦虎夫妇当做了地方良善典型,通报嘉奖,让各地乡绅百姓学习。
现在秦虎夫妇真的是名声在外了,他们的鱼庄越发的生意火爆了,夫妇俩打算今后会继续出资修建小学和修桥铺路,他们还打算以后定期向朝廷设立的养老院、孤儿院、惠民药局、漏泽院等这些机构捐钱。
养老院以养民之鳏寡而无告者也;孤儿院以养民之孤儿弃婴而无抚者也,惠民药局以济疾病之穷者也;漏泽园以葬无主之死者也;
秦虎觉得,朝廷都肯拿出钱粮来在天下各地设立这些机构,他们也当尽一份心力。
“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秦虎最近也开始在跟着店里的帐房先生读书识字,先生说过的这句话,一直让他忘记深刻。
当初他只是一个呷西,连独善其身都做不到,是皇帝陛下和朝廷解救了他。如今他的生活改变了,不愁吃喝,每日日进斗金,这是他以前不敢想象的。
但有了钱,他并不想只做一个守财奴,他不想把钱财埋在地下,也不愿意拿去一味的购田买地,也不愿意只是放到银行钱庄里生息。
他觉得自己应当做点什么,先生教他的那篇先贤的文章里这句话说的很好。
皇上和朝廷解救了他,他也应当再去解救那些还和他以前一样处境的人,扶弱济贫,这是他们应当要做的。
报皇帝的再造之恩,也为子孙后世积福。
妻子已经怀孕,杨虎希望能多为自己的孩子积些福德。
亲自为皇上腌制桂花鱼,这是对陛下的感恩。认真完税,这是对朝廷的义务,而抚弱济贫,这是良心使然。(未完待续。)
不过秦虎并不想再留在那里。那里对他而言是个不堪回首的过去。
他拿着安家银、遣散银以及服役时的粮饷和奖赏,以及他得到保留的战利品。带着沙阿依终于离开了那个地方。本来他想回重庆,可沙阿依却希望能留在贵州。
最终,他们到了贵阳,在这里开了一家鱼庄。
谁知道,他们的鱼竟然被皇帝吃到,还得到了御赐墨宝,使得生意如此兴隆。
桂花鱼,其实贵州的许多百姓都会腌制。长期以来,腌鱼腊月,是百姓们的传统,腌制好的鱼和肉味道独特,且能更好的保存。
不过,沙阿依腌制的桂花鱼,确实比一般人腌制的更好吃。其实沙阿依也没什么秘制手法,但就是比一般人腌的好吃。
如今桂花香的招牌越来越响,生意越来越好,鱼庄也大了。楼上楼下三层。而且后面还是一个生产作坊,现在还做外卖,店里铺里内外有上百个人跟着他们吃饭。
不过这些人都是他的雇工。没有一个奴隶,贵州现在已经不允许奴隶了,只许雇佣,不许奴役。
秦虎夫妇给雇工伙计们的待遇都很优厚,用夫妇俩的话说,光靠着剥削奴役是做不长久的。秦虎夫妇不识字,他们雇佣了掌柜和账房,帮着打理生意。
沙阿依已经怀孕,可却依然不肯放下店铺里的事务。她在开设了外卖和腌鱼作坊后,还打算开设分店。贵阳城里就还能开两家分店。她还打算在周边的府城再开新店,还要扩大他们的腌鱼作坊。
对于未来。她充满着希望。
现在不但有许多顾客慕名来他们鱼庄吃鱼,还有许多商人也闻讯而来,他们希望购买他们的桂花鱼。有些商人见数量太少,供应不及,便提出从下面的乡寨把百姓们腌的鱼买来,然后再打上桂花香的牌子运出去售卖。
不过沙阿依和秦虎拒绝了。
做人得诚实,经商更需要信用,他们不能砸了皇帝赐给他们的招牌。
夫妇俩对皇帝感恩不尽,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向着北方叩拜,感谢皇帝给他们新生。
他们在努力经营着桂花香,坚持做好两件事情,一是诚信经营,做出最好的桂花香腌鱼。第二,认真缴税,不少缴一文钱税。营业税、房产税、所得税、城建税、教育税、印花税等等一分都不少,绝不偷瞒隐漏半分。
鱼庄的生意兴隆,利润可观,除了如实的缴税,夫妇俩还已经拿出不少的银钱,捐建了两座小学和捐建了三座桥。
“要懂得感恩,今天的一切,都是陛下给予我们的新生。是皇上,是大汉给了我们这些,我们应当感恩,也应当回报。”
若是皇上需要,就算让他把所有的财产,包括他们的店铺都捐出来,他都愿意。他一开始也打算把经营的大半利润上交朝廷,但去了几个衙门,都被官员们拒绝了。朝廷按税法征税,不允许偷逃隐漏,但也绝不会多征一分半厘。
最后还是齐国公刘侨听闻了此事,特意又来他店里捧场了一次,跟他谈了话。他告诉他,如实纳税,就是帝国的好子民。如何他们想要更好的感恩回报社会,那可以拿出些钱来做些公益慈善,比如捐资修建小学,现在朝廷在各乡都要修建小学,实行三年免费教育,但还是有许多乡下面的村寨,距离乡里太遥远,上学不便。而朝廷也暂无力把小学设到乡以下。
乡下面的村寨小学,得村民自己出资修建,也需要有善心的人出资帮忙。
他们也还可以帮忙出资修桥铺路,朝廷现在也计划在贵州修建道路,争取县县通大路。但县以下的乡寨道路,却还无法乡乡通,乡寨道路,得地方自由筹资修建。
秦虎第二天,就拿出钱来,修桥铺路建学校,最终他们的这笔钱,修成了两座村寨小学,还铺了三座小石桥。黔西县衙的官员们还把这些记入了县志,并以秦虎的名字命名了这两所学校和石桥,一所学校叫秦虎小学,一所叫沙阿依小学。
学校和桥边,都还让石匠立了石碑,铭刻了碑文永远铭记。
刘侨还把此事奏报了皇帝,贵州新上任的省、省等官员们,还将秦虎夫妇当做了地方良善典型,通报嘉奖,让各地乡绅百姓学习。
现在秦虎夫妇真的是名声在外了,他们的鱼庄越发的生意火爆了,夫妇俩打算今后会继续出资修建小学和修桥铺路,他们还打算以后定期向朝廷设立的养老院、孤儿院、惠民药局、漏泽院等这些机构捐钱。
养老院以养民之鳏寡而无告者也;孤儿院以养民之孤儿弃婴而无抚者也,惠民药局以济疾病之穷者也;漏泽园以葬无主之死者也;
秦虎觉得,朝廷都肯拿出钱粮来在天下各地设立这些机构,他们也当尽一份心力。
“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秦虎最近也开始在跟着店里的帐房先生读书识字,先生说过的这句话,一直让他忘记深刻。
当初他只是一个呷西,连独善其身都做不到,是皇帝陛下和朝廷解救了他。如今他的生活改变了,不愁吃喝,每日日进斗金,这是他以前不敢想象的。
但有了钱,他并不想只做一个守财奴,他不想把钱财埋在地下,也不愿意拿去一味的购田买地,也不愿意只是放到银行钱庄里生息。
他觉得自己应当做点什么,先生教他的那篇先贤的文章里这句话说的很好。
皇上和朝廷解救了他,他也应当再去解救那些还和他以前一样处境的人,扶弱济贫,这是他们应当要做的。
报皇帝的再造之恩,也为子孙后世积福。
妻子已经怀孕,杨虎希望能多为自己的孩子积些福德。
亲自为皇上腌制桂花鱼,这是对陛下的感恩。认真完税,这是对朝廷的义务,而抚弱济贫,这是良心使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