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大明军工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北风拂面几寒凉,
木叶摇空半青黄。
百战英魂归故里,
护佑苍生守四方。
十月初九,正值立冬,立冬自古以来就是一大节气,从汉魏时期开始,就有天子迎冬,祭祀英灵的传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并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请烈士英灵保护天下苍生,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掠夺与侵袭。
大明这些年内忧外患,天灾不断,整个朝廷都在忙于赈灾、剿贼、抵御后金进攻,已经很久没有组织这样隆重的祭祀活动了。
崇正四年九月底,当今皇上朱慈炅突然颁布旨意,立冬要举行大祭,而且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活动,表彰在辽东和西北英勇奋战的将士,并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家属进行抚恤。同时还将每年的十月十日定为胜利日,以纪念这次辽东和西北连续不断的大捷,鼓励大明将士争取更大的胜利。
从十月初开始,京师外城以南天坛东侧的一大块区域便被工部用石灰撒出的白色粗线隔离出来,无数工匠在白线区域内平整土地,铺设石板,一座汉白玉的高塔从中间的小山包上慢慢竖起来,这是为祭祀英灵和举行胜利日阅兵新建的大明英烈纪念碑和胜利广场。
十月初九一大早,天刚蒙蒙亮,通政使司衙门外聚满了锦衣卫,一队队的锦衣卫不但将衙门外的大路都排满了,还扩散到附近几条街道,这阵势至少有上万人。一时间附近的居民全部紧闭门窗,躲在家里瑟瑟发抖,他们都以为通政使司这怕是集体造反了,锦衣卫这是正在逮人吧!
锦衣卫当然不可能是在逮人,吴梅村吴大人现在可是皇上跟前的红人,天天都被皇上招去单独说话,锦衣卫逮谁也不敢逮他啊。
他们是奉命前来分发《新京报》首刊的,大明的京师这会儿可有上百万人口,而且精英荟萃,可以说识字的比不识字的人还多,吴梅村特意留了六十万份《新京报》准备在京城免费发放。六十万份,估计通政使司衙门所有官员齐上阵,发到手脚抽筋都发不完,所以朱慈炅特意安排了一万两千名锦衣卫来帮他们发放。
一队队锦衣卫直接走进通政使司衙门内,在那些写着大红一字的班房里一人拎起一捆报纸就往外跑,压根就连招呼都不用打的。通政使司里面也没什么人,现在还不到坐班时间,只有几个看管库房的小吏在一旁看着,当然他们不是防锦衣卫偷东西,而是怕他们把报纸给拿错了。
通政使司衙门热闹了大概半个时辰之后慢慢冷清下来,一万两千名锦衣卫取了报纸之后便往京城各处散布开去,只留下那几个看管库房的小吏在那里边打哈欠边灌热茶,没办法,这早上天太冷了,他们都冻的直掉清鼻涕了,不多喝点热茶铁定会着凉。
此时已是辰时,正是人们起床吃早饭的时候,一个个锦衣卫跑到指定的胡同口或者是街道中间,扯开嗓门大喊道:“皇上给大家发邸报了,识字的都来领一份啊,不要钱的。”
所有居民立马一窝蜂跑出来,一个个凑到锦衣卫跟前,使劲喊道:“真的吗,真的吗,快给我来一份。”
为什么这些居民都这么积极呢?这都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功劳,那时候他编了几本《大诰》,为了让大明百姓都遵守,竟然每家都发了一本,并规定家里收藏了《大诰》的犯了罪可以减罪一等,家里没收藏《大诰》的犯了罪则罪加一等,还规定熟背《大诰》,不仅可以获奖,而且还可以因此而被录用为官!虽然后面《大诰》的作用慢慢变小了,但大明的子民却形成了一个习惯,皇上要是给大家发什么书啊律啊什么的,那就赶紧去领,领来了看不懂都没关系,那东西能减罪甚至能当官,不领那简直比猪还蠢!
所以锦衣卫这一嗓子吼出去,所有人立马全跑出来了。
这个时候锦衣卫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是不是读书人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要是有人想冒充,他们就随意在报纸封面上指个字,真认出来了,给发一份也没什么,要是认不出来,直接一巴掌就上脸了,能把人忽几丈远!
这一早上,因为突如其来的《新京报》,整个京城到处都是闹哄哄的,能领到的自然是得意非凡,领不到的就想尽去找熟人,找邻里,打听这上面到底写了些什么。
结果不到一个时辰,几乎京城所有人都知道了:
原来皇上御驾亲征率朝廷大军在辽东打了大胜仗,把建奴打的屁滚尿流,收复了上万里河山;原来孙承宗大人这么厉害,建奴一看见他就怕,甚至连城都不敢攻;原来大明也有无敌猛将,秦翼明和秦拱明两位将军竟然三两下就把建奴第一猛将莽古尔泰干掉了;原来......。
最重要的一点,报纸上说了,今天正午,皇上将亲临天坛,祭祀上天,迎接冬气;还将在天坛旁新建的大明英烈纪念碑前祭祀阵亡的英烈,还会在新建的胜利广场接见英烈家属,奖励战斗英雄!
这下整个京师都... -->>
北风拂面几寒凉,
木叶摇空半青黄。
百战英魂归故里,
护佑苍生守四方。
十月初九,正值立冬,立冬自古以来就是一大节气,从汉魏时期开始,就有天子迎冬,祭祀英灵的传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并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请烈士英灵保护天下苍生,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掠夺与侵袭。
大明这些年内忧外患,天灾不断,整个朝廷都在忙于赈灾、剿贼、抵御后金进攻,已经很久没有组织这样隆重的祭祀活动了。
崇正四年九月底,当今皇上朱慈炅突然颁布旨意,立冬要举行大祭,而且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活动,表彰在辽东和西北英勇奋战的将士,并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家属进行抚恤。同时还将每年的十月十日定为胜利日,以纪念这次辽东和西北连续不断的大捷,鼓励大明将士争取更大的胜利。
从十月初开始,京师外城以南天坛东侧的一大块区域便被工部用石灰撒出的白色粗线隔离出来,无数工匠在白线区域内平整土地,铺设石板,一座汉白玉的高塔从中间的小山包上慢慢竖起来,这是为祭祀英灵和举行胜利日阅兵新建的大明英烈纪念碑和胜利广场。
十月初九一大早,天刚蒙蒙亮,通政使司衙门外聚满了锦衣卫,一队队的锦衣卫不但将衙门外的大路都排满了,还扩散到附近几条街道,这阵势至少有上万人。一时间附近的居民全部紧闭门窗,躲在家里瑟瑟发抖,他们都以为通政使司这怕是集体造反了,锦衣卫这是正在逮人吧!
锦衣卫当然不可能是在逮人,吴梅村吴大人现在可是皇上跟前的红人,天天都被皇上招去单独说话,锦衣卫逮谁也不敢逮他啊。
他们是奉命前来分发《新京报》首刊的,大明的京师这会儿可有上百万人口,而且精英荟萃,可以说识字的比不识字的人还多,吴梅村特意留了六十万份《新京报》准备在京城免费发放。六十万份,估计通政使司衙门所有官员齐上阵,发到手脚抽筋都发不完,所以朱慈炅特意安排了一万两千名锦衣卫来帮他们发放。
一队队锦衣卫直接走进通政使司衙门内,在那些写着大红一字的班房里一人拎起一捆报纸就往外跑,压根就连招呼都不用打的。通政使司里面也没什么人,现在还不到坐班时间,只有几个看管库房的小吏在一旁看着,当然他们不是防锦衣卫偷东西,而是怕他们把报纸给拿错了。
通政使司衙门热闹了大概半个时辰之后慢慢冷清下来,一万两千名锦衣卫取了报纸之后便往京城各处散布开去,只留下那几个看管库房的小吏在那里边打哈欠边灌热茶,没办法,这早上天太冷了,他们都冻的直掉清鼻涕了,不多喝点热茶铁定会着凉。
此时已是辰时,正是人们起床吃早饭的时候,一个个锦衣卫跑到指定的胡同口或者是街道中间,扯开嗓门大喊道:“皇上给大家发邸报了,识字的都来领一份啊,不要钱的。”
所有居民立马一窝蜂跑出来,一个个凑到锦衣卫跟前,使劲喊道:“真的吗,真的吗,快给我来一份。”
为什么这些居民都这么积极呢?这都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功劳,那时候他编了几本《大诰》,为了让大明百姓都遵守,竟然每家都发了一本,并规定家里收藏了《大诰》的犯了罪可以减罪一等,家里没收藏《大诰》的犯了罪则罪加一等,还规定熟背《大诰》,不仅可以获奖,而且还可以因此而被录用为官!虽然后面《大诰》的作用慢慢变小了,但大明的子民却形成了一个习惯,皇上要是给大家发什么书啊律啊什么的,那就赶紧去领,领来了看不懂都没关系,那东西能减罪甚至能当官,不领那简直比猪还蠢!
所以锦衣卫这一嗓子吼出去,所有人立马全跑出来了。
这个时候锦衣卫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是不是读书人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要是有人想冒充,他们就随意在报纸封面上指个字,真认出来了,给发一份也没什么,要是认不出来,直接一巴掌就上脸了,能把人忽几丈远!
这一早上,因为突如其来的《新京报》,整个京城到处都是闹哄哄的,能领到的自然是得意非凡,领不到的就想尽去找熟人,找邻里,打听这上面到底写了些什么。
结果不到一个时辰,几乎京城所有人都知道了:
原来皇上御驾亲征率朝廷大军在辽东打了大胜仗,把建奴打的屁滚尿流,收复了上万里河山;原来孙承宗大人这么厉害,建奴一看见他就怕,甚至连城都不敢攻;原来大明也有无敌猛将,秦翼明和秦拱明两位将军竟然三两下就把建奴第一猛将莽古尔泰干掉了;原来......。
最重要的一点,报纸上说了,今天正午,皇上将亲临天坛,祭祀上天,迎接冬气;还将在天坛旁新建的大明英烈纪念碑前祭祀阵亡的英烈,还会在新建的胜利广场接见英烈家属,奖励战斗英雄!
这下整个京师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