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第三次机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向各国金融市场销售,其中第一年发行2,今后4每年陆续发行1亿,用于
铁路、港口、工矿业等各项产业建设。年息5,债不挂失,每年3和9月第一个工作日剪票息,前年逐步还本付息。为充分保障债权人和债务人权益,债券发行条例约定,借款期前10年和最后5不允许债务人提前清偿,其余时间债务人如需提前清偿,则除正常期限的本息外还需向债权人支付相当于5利息的违约金,同时条例亦约定,债券持有人可自由转让、赠送债券,但不得要求债务人提前清偿。
欧洲民众并不太懂得“昭信”是什么意思,他们按照自己地认知与了解将这种债券称为“双皇债券”,而事实上这种叫法也不能算错,发行的债券票面上就赫然印有中、德两国皇帝亲切握手地肖像画,十分直观。由于日俄战争结束后欧洲金融界已有数年光景没能够得到类似的大型债券发行机会,投机资本充盈于世,边际回报率逐步降低。诸如“双皇债券”这样担保雄厚、回报丰厚、条件十分优渥的债券,金融投机客与手头有闲钱的市民阶层纷纷踊跃争购。
近水楼台先得月,很多德国市民在得知有关消息后纷纷前往德意志银行团的当地网点排队购买,很多人买到后高兴地挥舞债券债券,欢呼:“伟大的凯撒万岁!感谢皇帝陛下再一次把握住了东方的机会。”
一贯对德皇持批评态度的伦敦《泰晤士报》评论道:威廉二世在这件事情上赢得了漂亮的满分,不仅成功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与走向,还为德国带去了丰硕的商业利益,像这次中国海军价值6000万马克的订单就足够大不列颠的船厂好好羡慕一阵子。我们注意到,仅仅在发行条例公布后三天,德国各大银行已经开始发售相关债券,考虑到设计、印刷、运输等一系列过程所需耗费的时间,决不是三天就能够完成的,由此可见这一谈判过程早在进行之中。可笑我们的外交官员,一贯声嘶力竭地嚷嚷要维护帝国的商业利益,但在这笔价值3000英的大生意上居然嫩得像未经世面的新手。更糟糕的是,由于德国人积极主动,中国人必定会倾向于在德国购买相应的工业设备——或许本来就有这样的秘密协定。种种失策让我们不得不怀疑每年的外交经费是不是花到了合适的地方,议会、政府都需要对此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为加速债券销售,林广宇授权全权代表做出声明:凡在正式发行后个月内购买债券的,可得到中国方面1%的折让优惠。消息传出,本来就对债券趋之若骛的各国金融市场更加热情高涨,2马克的债券不到一月就销售一空。巴黎银行、汇丰银行等代表本国银行界纷纷向德意志银行团摇动橄榄枝,要求合作。
出于利益平衡的需要,德意志银行团在征得中国方面同意后,将发行规模扩充4,虽依旧以德国马克为记账单位,也没有1%的优惠饶让,但各国金融市场依旧反映良好。就连本国资金极度紧张,一直倚仗法国借款的沙皇俄国也有一定的认购份额。记者采访得到的原因竟然是——德国皇帝和中国皇帝在借债一事上的信誉远远好于沙皇陛下。
望着干脆利落的销售速度与前景,威廉二世乐开了怀,为中国担保借款一事非但没有在德国引起任何争议,报界反而争相赞扬:“皇帝陛下做出了一个好决定。”无论是承担借款的银行家还是已经签订了大量中国订单的工业巨子都在第一时间向皇帝送上了力所能及的奉承,在他们眼里,皇帝以其个人魅力和远见卓识为德意志换回了价值上亿的利润。
—
那一天,为接待数拨不同的记者和寡头,威廉二世整整换了九套不同的服装,说话的音调高亢而激动,仿佛自己在那一时刻已经升华成为普鲁士最伟大的腓特烈大帝。面对鲜花和掌声,他也同时心安理得地收下了中国方面递上的200马克佣金——用于酬谢“慷慨的德皇陛下在担保书上的签名。”
资本是没有国界的,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道理在哪个国度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这真是一个为钱疯狂的时代!第三次机遇 第二卷 席卷大江南北 第四十四章 颠扑不破
向各国金融市场销售,其中第一年发行2,今后4每年陆续发行1亿,用于
铁路、港口、工矿业等各项产业建设。年息5,债不挂失,每年3和9月第一个工作日剪票息,前年逐步还本付息。为充分保障债权人和债务人权益,债券发行条例约定,借款期前10年和最后5不允许债务人提前清偿,其余时间债务人如需提前清偿,则除正常期限的本息外还需向债权人支付相当于5利息的违约金,同时条例亦约定,债券持有人可自由转让、赠送债券,但不得要求债务人提前清偿。
欧洲民众并不太懂得“昭信”是什么意思,他们按照自己地认知与了解将这种债券称为“双皇债券”,而事实上这种叫法也不能算错,发行的债券票面上就赫然印有中、德两国皇帝亲切握手地肖像画,十分直观。由于日俄战争结束后欧洲金融界已有数年光景没能够得到类似的大型债券发行机会,投机资本充盈于世,边际回报率逐步降低。诸如“双皇债券”这样担保雄厚、回报丰厚、条件十分优渥的债券,金融投机客与手头有闲钱的市民阶层纷纷踊跃争购。
近水楼台先得月,很多德国市民在得知有关消息后纷纷前往德意志银行团的当地网点排队购买,很多人买到后高兴地挥舞债券债券,欢呼:“伟大的凯撒万岁!感谢皇帝陛下再一次把握住了东方的机会。”
一贯对德皇持批评态度的伦敦《泰晤士报》评论道:威廉二世在这件事情上赢得了漂亮的满分,不仅成功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与走向,还为德国带去了丰硕的商业利益,像这次中国海军价值6000万马克的订单就足够大不列颠的船厂好好羡慕一阵子。我们注意到,仅仅在发行条例公布后三天,德国各大银行已经开始发售相关债券,考虑到设计、印刷、运输等一系列过程所需耗费的时间,决不是三天就能够完成的,由此可见这一谈判过程早在进行之中。可笑我们的外交官员,一贯声嘶力竭地嚷嚷要维护帝国的商业利益,但在这笔价值3000英的大生意上居然嫩得像未经世面的新手。更糟糕的是,由于德国人积极主动,中国人必定会倾向于在德国购买相应的工业设备——或许本来就有这样的秘密协定。种种失策让我们不得不怀疑每年的外交经费是不是花到了合适的地方,议会、政府都需要对此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为加速债券销售,林广宇授权全权代表做出声明:凡在正式发行后个月内购买债券的,可得到中国方面1%的折让优惠。消息传出,本来就对债券趋之若骛的各国金融市场更加热情高涨,2马克的债券不到一月就销售一空。巴黎银行、汇丰银行等代表本国银行界纷纷向德意志银行团摇动橄榄枝,要求合作。
出于利益平衡的需要,德意志银行团在征得中国方面同意后,将发行规模扩充4,虽依旧以德国马克为记账单位,也没有1%的优惠饶让,但各国金融市场依旧反映良好。就连本国资金极度紧张,一直倚仗法国借款的沙皇俄国也有一定的认购份额。记者采访得到的原因竟然是——德国皇帝和中国皇帝在借债一事上的信誉远远好于沙皇陛下。
望着干脆利落的销售速度与前景,威廉二世乐开了怀,为中国担保借款一事非但没有在德国引起任何争议,报界反而争相赞扬:“皇帝陛下做出了一个好决定。”无论是承担借款的银行家还是已经签订了大量中国订单的工业巨子都在第一时间向皇帝送上了力所能及的奉承,在他们眼里,皇帝以其个人魅力和远见卓识为德意志换回了价值上亿的利润。
—
那一天,为接待数拨不同的记者和寡头,威廉二世整整换了九套不同的服装,说话的音调高亢而激动,仿佛自己在那一时刻已经升华成为普鲁士最伟大的腓特烈大帝。面对鲜花和掌声,他也同时心安理得地收下了中国方面递上的200马克佣金——用于酬谢“慷慨的德皇陛下在担保书上的签名。”
资本是没有国界的,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道理在哪个国度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这真是一个为钱疯狂的时代!第三次机遇 第二卷 席卷大江南北 第四十四章 颠扑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