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奋斗在盛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恪做了一番交接,让他尽快安排合适人选来接手。
……
因为派往长安轮调的泉州府兵被武三忠阻拦还没回防,所以郭恪还得继续带兵保卫刺桐港。
至于崔耕升任岭南道肃政使,自然不能久居泉州都尉府了,再者,他离家三个月,也有些想家了。
三天之后,就带着宋根海小队,封常清与陈三和,打起御史的仪仗,直奔清源城而来。
宋根海这一百来号人,还真不算多。御史出行,“地动山摇,震动州县”,就是按照朝廷体制来说,这排场就很不小了。
有举旗帜的,有举牌子的,有鸣锣开道的,有抬轿子的,一百人只是将将够用而已。
也是因为这副排场,走路自然也快不了,一来是零碎儿太多,二来这路上还真收到了不少状子。
御史的职责,并不仅仅是监察百官那么简单。
总的来说,按照朝廷律法是这六条。
其一,察官人善恶。
其二,察户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
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
其四,察妖猾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蠹害。
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行用。
其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贪弱冤苦不解自申者。
后来,时任宰相的韦方质又把这六条细化成了四十八条,地方上没有什么事是御史不能管的,不该管的。
不过,韦方质这个人就是个书呆子,四十八条看起来很美,实行起来很难,过不了多久,还会被改成原来的六条。
但是现在,韦方质被诬谋反,丢了性命,但四十八条律法还没废除。所以,崔耕行事,得按照那四十八条来,几乎地方上有所纷争,都找他来告状,弄得崔耕烦不胜烦。
一连行了十余日,才从泉州城走到了清源。
远远望去,那可不得了,锣鼓喧天,爆竹声声,彩旗飘飘,迎楼高搭。
武荣县令刘幽求带着武荣县的文武官员,出城二十里相迎。
要知道,武荣县的县衙治所在莆田,他能跑到清源来迎接,不可谓是恭敬若斯了!
崔耕见状赶紧下轿,紧走几步来到刘幽求的近前,客气道:“刘县尊太客气了,您整这么大阵势,不是折煞了在下吗?”
说罢,又不免低声打趣道:“刘县令,我跟武三忠的梁子可是结的挺大啊,你对我如此礼敬,就不怕武三忠报复?千万别告诉我,你远在武荣县不知道我和姓武的那厮的过节。”
刘幽求倒是满不在乎道:“怕什么?本县一点都不惧武安抚使挑理。”
崔耕愕然,问道:“为什么?”
刘幽求当场便给出了两个非常强大的理由,崔耕听了连连点头,自己都觉得享受这番欢迎是理所应当的了。
其一,就是崔耕乃整个武荣县唯一的一个御史,而且是七品的岭南道肃政史,这是多大的荣耀?
御史被称为“清贵之官”,这种官太完美了,标准的权重责任轻,专门给人挑错,即便错了,只要没有严重的后果,也不会受处分。
一个八品的监察御史,就有权力监察宰相,最关键的是,还名声甚好!
这样的官职谁不想要?
抢的人多了,一般的人可就当不上了。要么自己本身跟脚硬扎,要么走了狗屎运,中了进士。
福建闽地,到了宋朝是出了不少进士。但是在大唐年间,这里还是汉僚杂处,文风不昌,一直到几十年后,才有一个叫欧阳詹的人,成为福建第一个进士。
所以,这条路是别想了。
至于世家大族?人家什么五姓七家开国元勋都是北方人,也没福建人什么事了。
所以,正常情况下,如今整个福建,都不可能出现一个御史。然而现在,这个“常识”被打破了。
刘幽求作为地方县的父母官,盛情迎接为地方人争脸面的人,简直再正常不过了,武三忠能挑什么理?
至于第二个理由就更强大了,法不责众。
崔耕乃岭南道肃政使,第一条职责,就是查探地方官的“善恶”,这年头当官,谁真的完全大公无私?谁不怕崔耕抓自己的小辫子?
退一万步说,就是真的对自己的品行有信心,人家御史还有风闻奏事的权力呢!
这是什么概念?
不管你有没有错,我听说你错了,就是咔咔一阵弹劾你!至于说冤枉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
要是在朝政清明的时候还好,问题是现在酷吏横行啊,万一哪个酷吏心眼一活动,想要办一场惊天大案,自己一定能洗刷冤枉?
尤其是最近在长安当红炸子鸡的酷吏来俊臣,那是真狠啊,前不久,武则天让他查办云州刺史钱理长的罪过,结果他是怎么查的?
到了地方,连问都不问,先把这位钱刺史的脑袋砍了,然后再搜集证据!
所以,众官员只要不是铁了心跟着武三忠混,必然是不敢得罪崔耕这种御史言官,好接好送嘛。
武三忠根据这点挑理,那是要犯众怒的!
崔耕听完了,还真有点飘飘然,打了哈哈,笑道:“既然刘县尊心中有数,那在下就放心了,咱们一起入城吧。”
“崔御史请!”刘幽求客套地避让了一下,让崔耕这个御史先行。
就在这时,人群外忽然传来了一阵吵嚷声,嚎声不迭:“让我进去!让我进去!我要见崔二郎!”
恪做了一番交接,让他尽快安排合适人选来接手。
……
因为派往长安轮调的泉州府兵被武三忠阻拦还没回防,所以郭恪还得继续带兵保卫刺桐港。
至于崔耕升任岭南道肃政使,自然不能久居泉州都尉府了,再者,他离家三个月,也有些想家了。
三天之后,就带着宋根海小队,封常清与陈三和,打起御史的仪仗,直奔清源城而来。
宋根海这一百来号人,还真不算多。御史出行,“地动山摇,震动州县”,就是按照朝廷体制来说,这排场就很不小了。
有举旗帜的,有举牌子的,有鸣锣开道的,有抬轿子的,一百人只是将将够用而已。
也是因为这副排场,走路自然也快不了,一来是零碎儿太多,二来这路上还真收到了不少状子。
御史的职责,并不仅仅是监察百官那么简单。
总的来说,按照朝廷律法是这六条。
其一,察官人善恶。
其二,察户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
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
其四,察妖猾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蠹害。
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行用。
其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贪弱冤苦不解自申者。
后来,时任宰相的韦方质又把这六条细化成了四十八条,地方上没有什么事是御史不能管的,不该管的。
不过,韦方质这个人就是个书呆子,四十八条看起来很美,实行起来很难,过不了多久,还会被改成原来的六条。
但是现在,韦方质被诬谋反,丢了性命,但四十八条律法还没废除。所以,崔耕行事,得按照那四十八条来,几乎地方上有所纷争,都找他来告状,弄得崔耕烦不胜烦。
一连行了十余日,才从泉州城走到了清源。
远远望去,那可不得了,锣鼓喧天,爆竹声声,彩旗飘飘,迎楼高搭。
武荣县令刘幽求带着武荣县的文武官员,出城二十里相迎。
要知道,武荣县的县衙治所在莆田,他能跑到清源来迎接,不可谓是恭敬若斯了!
崔耕见状赶紧下轿,紧走几步来到刘幽求的近前,客气道:“刘县尊太客气了,您整这么大阵势,不是折煞了在下吗?”
说罢,又不免低声打趣道:“刘县令,我跟武三忠的梁子可是结的挺大啊,你对我如此礼敬,就不怕武三忠报复?千万别告诉我,你远在武荣县不知道我和姓武的那厮的过节。”
刘幽求倒是满不在乎道:“怕什么?本县一点都不惧武安抚使挑理。”
崔耕愕然,问道:“为什么?”
刘幽求当场便给出了两个非常强大的理由,崔耕听了连连点头,自己都觉得享受这番欢迎是理所应当的了。
其一,就是崔耕乃整个武荣县唯一的一个御史,而且是七品的岭南道肃政史,这是多大的荣耀?
御史被称为“清贵之官”,这种官太完美了,标准的权重责任轻,专门给人挑错,即便错了,只要没有严重的后果,也不会受处分。
一个八品的监察御史,就有权力监察宰相,最关键的是,还名声甚好!
这样的官职谁不想要?
抢的人多了,一般的人可就当不上了。要么自己本身跟脚硬扎,要么走了狗屎运,中了进士。
福建闽地,到了宋朝是出了不少进士。但是在大唐年间,这里还是汉僚杂处,文风不昌,一直到几十年后,才有一个叫欧阳詹的人,成为福建第一个进士。
所以,这条路是别想了。
至于世家大族?人家什么五姓七家开国元勋都是北方人,也没福建人什么事了。
所以,正常情况下,如今整个福建,都不可能出现一个御史。然而现在,这个“常识”被打破了。
刘幽求作为地方县的父母官,盛情迎接为地方人争脸面的人,简直再正常不过了,武三忠能挑什么理?
至于第二个理由就更强大了,法不责众。
崔耕乃岭南道肃政使,第一条职责,就是查探地方官的“善恶”,这年头当官,谁真的完全大公无私?谁不怕崔耕抓自己的小辫子?
退一万步说,就是真的对自己的品行有信心,人家御史还有风闻奏事的权力呢!
这是什么概念?
不管你有没有错,我听说你错了,就是咔咔一阵弹劾你!至于说冤枉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
要是在朝政清明的时候还好,问题是现在酷吏横行啊,万一哪个酷吏心眼一活动,想要办一场惊天大案,自己一定能洗刷冤枉?
尤其是最近在长安当红炸子鸡的酷吏来俊臣,那是真狠啊,前不久,武则天让他查办云州刺史钱理长的罪过,结果他是怎么查的?
到了地方,连问都不问,先把这位钱刺史的脑袋砍了,然后再搜集证据!
所以,众官员只要不是铁了心跟着武三忠混,必然是不敢得罪崔耕这种御史言官,好接好送嘛。
武三忠根据这点挑理,那是要犯众怒的!
崔耕听完了,还真有点飘飘然,打了哈哈,笑道:“既然刘县尊心中有数,那在下就放心了,咱们一起入城吧。”
“崔御史请!”刘幽求客套地避让了一下,让崔耕这个御史先行。
就在这时,人群外忽然传来了一阵吵嚷声,嚎声不迭:“让我进去!让我进去!我要见崔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