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我的部队我的塔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说起女儿轲儿,郭凡心里满是愧疚。
2004年,她跟随她母亲来队后,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就把她送到了部队幼儿园。可她一嘴的家乡话,却难倒了老师。她费力地与老师进行着沟通,老师也不知道她在说什么,第一次长时间离开父母,面对陌生的环境,却又语言不通,她幼小的心灵不知受到创伤没有。
好在小孩子学什么都快,慢慢地她就学会了普通话。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家属单位催她回去上班,郭凡作为军人,成天东训西练,又没空带,她不得不又带着女儿返回了家乡。
家乡是熟悉的,环境是熟悉的,可语言不熟悉了。轲儿张口闭口的普通话,家乡出生的她,倒让家乡人们笑话成“你是外来的”了。得益于家属郭红的工作关系,轲儿提前上了学前班,在学校她是唯一一个讲普通话的,成了“另类”。小孩子吗,也不懂那么多,但总觉得与别人不一样,心里就蒙上了一层薄纱。语言习惯直到小学一年级才改过来。
到了小学二年级,为了能让轲儿得到更好的教育,再加上郭红也有了随军的条件,郭凡就把她们娘俩儿又接到了部队。她的语言又不通了。
这下就出现了巨大的麻烦:女儿一说话,就用手捂住嘴巴,一说话,就用手捂住嘴巴,起初认为她正在换牙,怕羞,但很快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她是怕再有人说她“另类”。原来伶牙俐齿的女儿变得沉默寡言,原来活泼好动的性格也变得内向木讷。这给了郭凡很深的刺激,他决定再也不让女儿离开自己了,他要把满满的父爱全部浇灌给她。为了提升女儿的音乐修养水平,根据女儿的意愿,为她报了小提琴学习班,每周末风雨无阻,这可苦了郭红。要说母亲伟大就伟大在这里,因为母亲爱子女是天性,就像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一样,与生俱来的,谁也隔绝不了,打断不成。
天时有终不遂人愿之事。
2009年,郭凡受组织派遣,要去院校参加中级培训。他又把他娘俩摆在了选择的十字路口。
由于随军后郭红也没安排工作,两个女人在部队也没人照顾,有个三长两短不好处理,她就做出了带女儿回家上学的决定。等郭凡学成归来后,再带女儿回来。
很庆幸,中间稳定了几年。
2015年初,轲儿上初二。一纸调令,郭凡又去了驻鄂部队。不得已,轲儿也只能跟着“转战”。郭凡像喝了五味汤,心里啥滋味都有。一切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是军队的特殊性。当了20多年兵,郭凡这点道理还是懂的,而且很懂。如果人手一把号,各吹各的调,自行其是,都讲主观意志,都讲客观条件,那这支部队就不可能打胜仗,连打胜仗的边儿都沾不上。
如果把学前班算成幼儿园大班的话,郭凡给女儿算了一下求学经历:幼儿园上了两个省,小学辗转三地上了两个省,初中上了两个省。好在女儿的心态还比较阳光,这也算是对郭凡的安慰。
就像她在作文中写道的那样:
“我父亲是一名军人,因随军调动,我一直在转学。以致于别人问我你家在哪的时候,我总会想,他问的,是哪个城市的哪个家?我出生于河南,两个月大开始坐火车,经济发达后坐高铁,在几个城市来回奔波,其实不一定是叫转学,也是长假的探亲。”
“我没有几个闺蜜,因为会出现玩着玩着我人就不见的情况,我不太喜欢与人接触,我妈曾经问我,你恨我吗?我不恨,接触新事物本来就很刺激,也是对我的训练,再者,什么时候走也不是爸爸能决定的。”
现在轲儿已进入高中,郭凡再也不能让女儿跟着自己“转战”了,必须让她安心把学上好、上完,不能因为自己耽误了女儿的学业。
面对爱人和女儿,郭凡除了亏欠还是亏欠,一种歉疚的心情始终不能让他释怀。
他的情感的天平发生了偏移,在日常教育和事情处理上就会出现偏差。对子女的教育还是要严格指导,发现苗头及时引导,思想不对及时开导,疑难困惑及时疏导。“子不教,父之过”。他必须从这种感怀内疚中走出来,以一种正常的心态去面对所爱的人、去面对一切事物。这样,家庭才能走上正规。全家好不容易获得的“书香之家”称号才能代际延续下去。
郭凡这个家庭,虽有辛酸,却也很普通,他是千百个军人家庭的写照,在塔山部队像他这样的家庭比比皆是,也许子女的上学没有像轲儿那样复杂,但也差不到哪里去。因为军人,就是这样一个漂泊的职业;因为军人,就是这样一个奉献的岗位;因为军人,他的人生就是一个大写的人生,大到能容纳很多委曲、很多汗水、很多寂寞,也能容纳很多感动、很多幸福、很多精彩。
说起女儿轲儿,郭凡心里满是愧疚。
2004年,她跟随她母亲来队后,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就把她送到了部队幼儿园。可她一嘴的家乡话,却难倒了老师。她费力地与老师进行着沟通,老师也不知道她在说什么,第一次长时间离开父母,面对陌生的环境,却又语言不通,她幼小的心灵不知受到创伤没有。
好在小孩子学什么都快,慢慢地她就学会了普通话。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家属单位催她回去上班,郭凡作为军人,成天东训西练,又没空带,她不得不又带着女儿返回了家乡。
家乡是熟悉的,环境是熟悉的,可语言不熟悉了。轲儿张口闭口的普通话,家乡出生的她,倒让家乡人们笑话成“你是外来的”了。得益于家属郭红的工作关系,轲儿提前上了学前班,在学校她是唯一一个讲普通话的,成了“另类”。小孩子吗,也不懂那么多,但总觉得与别人不一样,心里就蒙上了一层薄纱。语言习惯直到小学一年级才改过来。
到了小学二年级,为了能让轲儿得到更好的教育,再加上郭红也有了随军的条件,郭凡就把她们娘俩儿又接到了部队。她的语言又不通了。
这下就出现了巨大的麻烦:女儿一说话,就用手捂住嘴巴,一说话,就用手捂住嘴巴,起初认为她正在换牙,怕羞,但很快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她是怕再有人说她“另类”。原来伶牙俐齿的女儿变得沉默寡言,原来活泼好动的性格也变得内向木讷。这给了郭凡很深的刺激,他决定再也不让女儿离开自己了,他要把满满的父爱全部浇灌给她。为了提升女儿的音乐修养水平,根据女儿的意愿,为她报了小提琴学习班,每周末风雨无阻,这可苦了郭红。要说母亲伟大就伟大在这里,因为母亲爱子女是天性,就像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一样,与生俱来的,谁也隔绝不了,打断不成。
天时有终不遂人愿之事。
2009年,郭凡受组织派遣,要去院校参加中级培训。他又把他娘俩摆在了选择的十字路口。
由于随军后郭红也没安排工作,两个女人在部队也没人照顾,有个三长两短不好处理,她就做出了带女儿回家上学的决定。等郭凡学成归来后,再带女儿回来。
很庆幸,中间稳定了几年。
2015年初,轲儿上初二。一纸调令,郭凡又去了驻鄂部队。不得已,轲儿也只能跟着“转战”。郭凡像喝了五味汤,心里啥滋味都有。一切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是军队的特殊性。当了20多年兵,郭凡这点道理还是懂的,而且很懂。如果人手一把号,各吹各的调,自行其是,都讲主观意志,都讲客观条件,那这支部队就不可能打胜仗,连打胜仗的边儿都沾不上。
如果把学前班算成幼儿园大班的话,郭凡给女儿算了一下求学经历:幼儿园上了两个省,小学辗转三地上了两个省,初中上了两个省。好在女儿的心态还比较阳光,这也算是对郭凡的安慰。
就像她在作文中写道的那样:
“我父亲是一名军人,因随军调动,我一直在转学。以致于别人问我你家在哪的时候,我总会想,他问的,是哪个城市的哪个家?我出生于河南,两个月大开始坐火车,经济发达后坐高铁,在几个城市来回奔波,其实不一定是叫转学,也是长假的探亲。”
“我没有几个闺蜜,因为会出现玩着玩着我人就不见的情况,我不太喜欢与人接触,我妈曾经问我,你恨我吗?我不恨,接触新事物本来就很刺激,也是对我的训练,再者,什么时候走也不是爸爸能决定的。”
现在轲儿已进入高中,郭凡再也不能让女儿跟着自己“转战”了,必须让她安心把学上好、上完,不能因为自己耽误了女儿的学业。
面对爱人和女儿,郭凡除了亏欠还是亏欠,一种歉疚的心情始终不能让他释怀。
他的情感的天平发生了偏移,在日常教育和事情处理上就会出现偏差。对子女的教育还是要严格指导,发现苗头及时引导,思想不对及时开导,疑难困惑及时疏导。“子不教,父之过”。他必须从这种感怀内疚中走出来,以一种正常的心态去面对所爱的人、去面对一切事物。这样,家庭才能走上正规。全家好不容易获得的“书香之家”称号才能代际延续下去。
郭凡这个家庭,虽有辛酸,却也很普通,他是千百个军人家庭的写照,在塔山部队像他这样的家庭比比皆是,也许子女的上学没有像轲儿那样复杂,但也差不到哪里去。因为军人,就是这样一个漂泊的职业;因为军人,就是这样一个奉献的岗位;因为军人,他的人生就是一个大写的人生,大到能容纳很多委曲、很多汗水、很多寂寞,也能容纳很多感动、很多幸福、很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