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节、中华第一考 (2/2)
18小说网 www.18xs.cc,擎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关键是当赶考的举子们坐到了考场之中,拿到了考卷一看,大多是人都是一愣。八股文的命题倒还好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题说简单也简单,可是要想写好了却也不容易,总的来说还算是中规中矩。但是策论的题目就有点让人抓狂了:《论土地兼并与明朝灭亡的关系》!这种题目究竟想要说明什么?真要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当然不知道土地兼并与明朝灭亡的关系,甚至就连土地兼并这个名词都未必能搞清楚含义,可是那些聪明的,或者说是贫寒家庭出身的举子看到这个题目之后,也就只有摇头苦笑的份了。这种题目会出现,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命题者正是当今万岁,张韬看着那些牛鬼蛇神们闭口不谈土地问题,心中早已恨不得将他们碎尸万段,可是现实让他压下了怒火,转而在科考命题上下黑手,出于保密的目的,考题是当天由张韬亲笔写就,然后派大内侍卫全程护送至考场,所以当题目公布之后,连主考官都愣住了,也在心底生出了一股无名的寒意。
姜田看着题目想笑却又不能笑,作为副主考他也要亲临现场并发放数学考卷。这卷子也是中国科考历史上第一次采用铅板滚筒油印,且正式将数学单列考试科目的一张考卷,这当然也被后世所称道,因为这成了将来中国考卷的标准格式。不过当考生们看到这张卷子的时候,还是有人一下就懵了,这些人都是自命清高没去参加高考补习班的那帮人,而参加了补习班的则庆幸自己的选择真是正确无比,要不然看到如此另类的大篇幅考卷还不立马抓瞎。
作为内阁首辅兼主考官的宁焦也拿着一张数学卷子发呆,然后看看身边的姜田:“姜大人如此出题是何故啊?岂不是要难煞这些举子!”
姜田不以为然的说道:“首辅大人莫急,此卷虽与传统不符,可答题甚为容易,且留下了贴封考生姓名的边缘,这样一来我就能将一两百张卷子装订在一起,且每人看得见考生名字,也免去了人情关系的掣肘,至于不知如何答卷,那也只能怪他不去我那补习,再说只要认真审题,想要合格也是不难。”
宁焦一听也不好再说什么,而且他也仔细的看了看考卷,虽然纸张很大,可字大行稀的也没有几道题,再一看题目他自己也觉得不是过于困难,这次因为是第一次考数学,为了方便考生一个阿拉伯字母都没使用,完全用中文出题,也可以完全用中文答题,甚至应用题不用写明运算过程,只要你能答出最终数字就行。不过他刚放下的心却因为最后的一道应用题而提到了嗓子眼。这个题目是这样写的:一名七品县令年俸三百元,假设其家中有良田千亩,年收田租两万余石,市价每石大米一圆四角,县令年收火耗银一千圆,试问此县令每年实收折银多少圆?
一道简简单单单的数学题,却让宁焦以及诸位考官们冷汗直流,世人常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这还只是保守估计,而这清知府之所以会有这么高的收入,就是因为火耗这种东西的存在,所以说题目中那种千亩良田只收两万石粮食,火耗只拿一千的县令,绝对算的上天下清官中的清官。可是屈指一算这么一个七品县令的年收入也超过了三万两,至于一个小县令是怎么有的一千亩良田,天下人心里都清楚。这不是成心给全体官员们上眼药吗?再结合策论中土地兼并的问题,可以看出皇帝与他师弟这俩人的居心当真是叵测难度,而作答的考生若想金榜题名,恐怕是绕不过这个难题了。
与其他考官紧锁眉头不同,不少心思活泛,或者说还有些忧国忧民之心的考生在看到这些题目之后,也是若有所思举笔甚难。是直抒胸臆痛斥腐败?还是迂回取巧顾左右而言他?这恐怕不仅取决于考生的胆量与智慧,还要看这个人的出身与道德水平。所以说八股考试未必不能取贤任能,完全看出题的人是否爱国,还是想借着科考来网罗门生势力。换句话说就是制度再完美,只要是由人来操作就一定会有漏洞,况且谁也不能保证一个考生答题时洋洋洒洒激昂文字,等他做了官就一定还能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至于这时候的姜田,则是安安稳稳的坐在自己的太师椅上,喝着一杯清茶看着窗外的天空,感慨着后世公务员考试的盛况,是否也是延续了科考在中华民族内心中留下的官本位烙印,以至于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政体如何改革,中国人还是习惯的将当官看成是一种人生晋身的最终途径。
的,关键是当赶考的举子们坐到了考场之中,拿到了考卷一看,大多是人都是一愣。八股文的命题倒还好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题说简单也简单,可是要想写好了却也不容易,总的来说还算是中规中矩。但是策论的题目就有点让人抓狂了:《论土地兼并与明朝灭亡的关系》!这种题目究竟想要说明什么?真要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当然不知道土地兼并与明朝灭亡的关系,甚至就连土地兼并这个名词都未必能搞清楚含义,可是那些聪明的,或者说是贫寒家庭出身的举子看到这个题目之后,也就只有摇头苦笑的份了。这种题目会出现,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命题者正是当今万岁,张韬看着那些牛鬼蛇神们闭口不谈土地问题,心中早已恨不得将他们碎尸万段,可是现实让他压下了怒火,转而在科考命题上下黑手,出于保密的目的,考题是当天由张韬亲笔写就,然后派大内侍卫全程护送至考场,所以当题目公布之后,连主考官都愣住了,也在心底生出了一股无名的寒意。
姜田看着题目想笑却又不能笑,作为副主考他也要亲临现场并发放数学考卷。这卷子也是中国科考历史上第一次采用铅板滚筒油印,且正式将数学单列考试科目的一张考卷,这当然也被后世所称道,因为这成了将来中国考卷的标准格式。不过当考生们看到这张卷子的时候,还是有人一下就懵了,这些人都是自命清高没去参加高考补习班的那帮人,而参加了补习班的则庆幸自己的选择真是正确无比,要不然看到如此另类的大篇幅考卷还不立马抓瞎。
作为内阁首辅兼主考官的宁焦也拿着一张数学卷子发呆,然后看看身边的姜田:“姜大人如此出题是何故啊?岂不是要难煞这些举子!”
姜田不以为然的说道:“首辅大人莫急,此卷虽与传统不符,可答题甚为容易,且留下了贴封考生姓名的边缘,这样一来我就能将一两百张卷子装订在一起,且每人看得见考生名字,也免去了人情关系的掣肘,至于不知如何答卷,那也只能怪他不去我那补习,再说只要认真审题,想要合格也是不难。”
宁焦一听也不好再说什么,而且他也仔细的看了看考卷,虽然纸张很大,可字大行稀的也没有几道题,再一看题目他自己也觉得不是过于困难,这次因为是第一次考数学,为了方便考生一个阿拉伯字母都没使用,完全用中文出题,也可以完全用中文答题,甚至应用题不用写明运算过程,只要你能答出最终数字就行。不过他刚放下的心却因为最后的一道应用题而提到了嗓子眼。这个题目是这样写的:一名七品县令年俸三百元,假设其家中有良田千亩,年收田租两万余石,市价每石大米一圆四角,县令年收火耗银一千圆,试问此县令每年实收折银多少圆?
一道简简单单单的数学题,却让宁焦以及诸位考官们冷汗直流,世人常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这还只是保守估计,而这清知府之所以会有这么高的收入,就是因为火耗这种东西的存在,所以说题目中那种千亩良田只收两万石粮食,火耗只拿一千的县令,绝对算的上天下清官中的清官。可是屈指一算这么一个七品县令的年收入也超过了三万两,至于一个小县令是怎么有的一千亩良田,天下人心里都清楚。这不是成心给全体官员们上眼药吗?再结合策论中土地兼并的问题,可以看出皇帝与他师弟这俩人的居心当真是叵测难度,而作答的考生若想金榜题名,恐怕是绕不过这个难题了。
与其他考官紧锁眉头不同,不少心思活泛,或者说还有些忧国忧民之心的考生在看到这些题目之后,也是若有所思举笔甚难。是直抒胸臆痛斥腐败?还是迂回取巧顾左右而言他?这恐怕不仅取决于考生的胆量与智慧,还要看这个人的出身与道德水平。所以说八股考试未必不能取贤任能,完全看出题的人是否爱国,还是想借着科考来网罗门生势力。换句话说就是制度再完美,只要是由人来操作就一定会有漏洞,况且谁也不能保证一个考生答题时洋洋洒洒激昂文字,等他做了官就一定还能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至于这时候的姜田,则是安安稳稳的坐在自己的太师椅上,喝着一杯清茶看着窗外的天空,感慨着后世公务员考试的盛况,是否也是延续了科考在中华民族内心中留下的官本位烙印,以至于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政体如何改革,中国人还是习惯的将当官看成是一种人生晋身的最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