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万岁约阿希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奥斯曼帝国与巴尔干同盟代表在伦敦签署的和约墨迹未干,1913年6月底,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了。令人倍感唏嘘的是,仅隔了一个多月,上一场战争中的盟友和伙伴居然毫不犹豫地调转枪口相互攻击,国家利益胜过一切的真理再次得到现实的验证。
在奥匈帝国的支持和挑唆下,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最大赢家,军事实力领先于其他巴尔干国家的保加利亚,因在马其顿统治权划分问题上同塞尔维亚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采取先下手为强的策略,遂向塞尔维亚及在该问题上支持塞尔维亚的希腊宣战,并在宣战当天对马其顿的塞尔维亚和希腊军队发动军事进攻。
在14世纪至19世纪这段漫长而黑暗的历史中,保加利亚人饱受奥斯曼统治者的压迫和欺凌,1878年获得自治权后,命运依然受到奥斯曼帝国及列强国家的摆布,直到1908年,保加利亚才真正脱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宣告独立。这个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的南欧国家以农业为主,国力相对贫弱。在“保加利亚沙皇”——第三保加利亚王国开国君主斐迪南一世的治理下,经济生产有所改善,军事外交上则摒弃沙俄而向奥匈帝国靠拢。在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财政支持下,保加利亚军队的规模得到了扩充,人员训练和武器装备也在朝着现代化水平迈进。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这支军队在同奥斯曼军队的作战中势如破竹,因而被外界誉为“南欧的普鲁士”、“巴尔干第一军事强国”。
保加利亚军队表现不俗,塞尔维亚人也不含糊,他们同样经受了奥斯曼帝国数百年的严酷统治,至19世纪前叶才获得自治权,并于俄土战争后宣告独立。塞尔维亚人属斯拉夫民族分支,在军事政治上与沙俄较为接近。这样一个河川与山岳交错的国度,经济状况虽不如意,彪悍的民风为军队提供了大量的善战之兵,而且拥有普特尼克这样一位足智多谋、意志坚定的军事统帅。在他的努力下,塞尔维亚军队的训练和装备条件在20世纪初的头10年获得了显著的改善。当保加利亚人试图用突然进攻打垮塞军主力时,普特尼克沉着冷静地组织塞尔维亚军队进行防守,并且很快遏制住了保加利亚三大集团军的联合攻势,而希腊军队也利用地形优势守住了战线。几天之后,塞尔维亚军队率先吹响反击的号角,得到增援的希腊军队也果断投入反攻,双方在马其顿地区展开空前激烈的搏杀,在一些主要地段,战斗的惨烈程度甚至超过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时期的要塞攻防战。
面对塞尔维亚和希腊军队的顽强攻势,保加利亚军队被迫后撤。这时,罗马尼亚人趁火打劫——因未参加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他们没能从奥斯曼帝国那里掠取领土,便以民族聚居为借口向保加利亚索要多布罗加,遭到保加利亚的拒绝。趁保加利亚军队被牵制于马其顿前线,罗马尼亚对保加利亚宣战,在未遇抵抗的情况下深入其境,腹背受敌的保加利亚军队军心大乱。紧接着,奥斯曼帝国也撕毁《伦敦和约》向保加利亚发动进攻,此时恩维尔已担任奥斯曼陆军大臣兼总参谋长,并被授予帕夏(将军)军衔。在德军将领冯-桑德斯的帮助下,恩维尔率军夺回故都亚德里亚堡,因而在国内赢得了民族英雄的声誉。
在军队已全面溃败的情况下,保加利亚宣告投降,与巴尔干诸国签订《布加勒斯特和约》。根据合约条款,保加利亚不仅失去了在上一场战争中收回的大部分领土,而且丧失了多布罗加南部;同期签署的《君士坦丁堡和约》又迫使保加利亚将埃迪尔内归还奥斯曼帝国。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是巴尔干半岛的力量重新改组:罗马尼亚脱离同盟阵营而与协约国靠近,保加利亚则投向了德奥同盟,巴尔干俨然成为列强博弈的一副棋盘。
两场巴尔干战争,塞尔维亚成了最大的获益者,它的领土几乎扩大了一倍。可是,一个斯拉夫国家的崛起令素来敌视沙俄的奥匈帝国如坐针毡,奥皇约瑟夫同他的幕僚和重臣们决意遏制塞尔维亚的继续壮大,为此不惜先发制人,这也为日后的大战埋下了最直接的隐患。
短暂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结束了,整个欧洲似乎又可以坐下来心安理得地享受和平了。可是,不论是手握军事大权的统治者还是倾心钻研军事战术的参谋官们,都从两场巴尔干战争中看到了现有军事力量的不足,无论军队规模还是装备技术,都已经落后于战争形势的发展。于是,列强国家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军事投入:
得到国会的批准,德军将常备军的规模扩增到了81。2万人,而且它还有一支规模达到450万、素质良好的后备部队(承袭普鲁士传统,德意志第二帝国所有体格健全的青年都要服两到三兵役,退役后的头五年半编入正规后备军也即第一后备军,然后转为战时后备军也即第二后备军,为期十二年,再转到战时民兵也即第三后备军,直到45岁退出后备序列,但战时仍可能受到征召用于在后方执行辅助任务)。克虏伯是整个欧洲最杰出的兵工厂,它为德*队提供了大量现代化的轻重火炮,而每一个德*平均配备三十六门105毫米的榴弹炮和十六门150毫米榴弹炮,火力强度远远超过法俄野战部队。轻武器方面,德*队的装备状况也是列强军队中最理想的,他们全面列装了坚实、准确、耐用的毛瑟g1898,而且德国参谋部深知马克沁机枪的战略价值,德制马克沁也即mg08水冷机枪从1908年开始大量列装德*队,至1913年时,德*队已拥有4000挺mg08,是同时期法*队机枪数量的两倍还多。
法军现役部队的规模紧跟宿敌德国,达到了77。7万人,战时可动员后备兵力378万人,他们最大的战略优势其实是精心设计的防御要塞体系(普法战争之后,新统一的德国吞并了萨尔萨斯和包括要塞城市梅斯在内的洛林的一部分,使法国西部变得易攻难守。为了弥补地理上的损失,法*事工程师沿着一百五十英里法德边界构筑了一系列堡垒,东南从瑞士的坚不可摧的屏障阿尔卑斯山开始,坚固的混凝土堡垒从贝耳福、厄比纳尔、土尔和凡尔登伸展开来,并... -->>
奥斯曼帝国与巴尔干同盟代表在伦敦签署的和约墨迹未干,1913年6月底,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了。令人倍感唏嘘的是,仅隔了一个多月,上一场战争中的盟友和伙伴居然毫不犹豫地调转枪口相互攻击,国家利益胜过一切的真理再次得到现实的验证。
在奥匈帝国的支持和挑唆下,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最大赢家,军事实力领先于其他巴尔干国家的保加利亚,因在马其顿统治权划分问题上同塞尔维亚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采取先下手为强的策略,遂向塞尔维亚及在该问题上支持塞尔维亚的希腊宣战,并在宣战当天对马其顿的塞尔维亚和希腊军队发动军事进攻。
在14世纪至19世纪这段漫长而黑暗的历史中,保加利亚人饱受奥斯曼统治者的压迫和欺凌,1878年获得自治权后,命运依然受到奥斯曼帝国及列强国家的摆布,直到1908年,保加利亚才真正脱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宣告独立。这个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的南欧国家以农业为主,国力相对贫弱。在“保加利亚沙皇”——第三保加利亚王国开国君主斐迪南一世的治理下,经济生产有所改善,军事外交上则摒弃沙俄而向奥匈帝国靠拢。在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财政支持下,保加利亚军队的规模得到了扩充,人员训练和武器装备也在朝着现代化水平迈进。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这支军队在同奥斯曼军队的作战中势如破竹,因而被外界誉为“南欧的普鲁士”、“巴尔干第一军事强国”。
保加利亚军队表现不俗,塞尔维亚人也不含糊,他们同样经受了奥斯曼帝国数百年的严酷统治,至19世纪前叶才获得自治权,并于俄土战争后宣告独立。塞尔维亚人属斯拉夫民族分支,在军事政治上与沙俄较为接近。这样一个河川与山岳交错的国度,经济状况虽不如意,彪悍的民风为军队提供了大量的善战之兵,而且拥有普特尼克这样一位足智多谋、意志坚定的军事统帅。在他的努力下,塞尔维亚军队的训练和装备条件在20世纪初的头10年获得了显著的改善。当保加利亚人试图用突然进攻打垮塞军主力时,普特尼克沉着冷静地组织塞尔维亚军队进行防守,并且很快遏制住了保加利亚三大集团军的联合攻势,而希腊军队也利用地形优势守住了战线。几天之后,塞尔维亚军队率先吹响反击的号角,得到增援的希腊军队也果断投入反攻,双方在马其顿地区展开空前激烈的搏杀,在一些主要地段,战斗的惨烈程度甚至超过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时期的要塞攻防战。
面对塞尔维亚和希腊军队的顽强攻势,保加利亚军队被迫后撤。这时,罗马尼亚人趁火打劫——因未参加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他们没能从奥斯曼帝国那里掠取领土,便以民族聚居为借口向保加利亚索要多布罗加,遭到保加利亚的拒绝。趁保加利亚军队被牵制于马其顿前线,罗马尼亚对保加利亚宣战,在未遇抵抗的情况下深入其境,腹背受敌的保加利亚军队军心大乱。紧接着,奥斯曼帝国也撕毁《伦敦和约》向保加利亚发动进攻,此时恩维尔已担任奥斯曼陆军大臣兼总参谋长,并被授予帕夏(将军)军衔。在德军将领冯-桑德斯的帮助下,恩维尔率军夺回故都亚德里亚堡,因而在国内赢得了民族英雄的声誉。
在军队已全面溃败的情况下,保加利亚宣告投降,与巴尔干诸国签订《布加勒斯特和约》。根据合约条款,保加利亚不仅失去了在上一场战争中收回的大部分领土,而且丧失了多布罗加南部;同期签署的《君士坦丁堡和约》又迫使保加利亚将埃迪尔内归还奥斯曼帝国。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是巴尔干半岛的力量重新改组:罗马尼亚脱离同盟阵营而与协约国靠近,保加利亚则投向了德奥同盟,巴尔干俨然成为列强博弈的一副棋盘。
两场巴尔干战争,塞尔维亚成了最大的获益者,它的领土几乎扩大了一倍。可是,一个斯拉夫国家的崛起令素来敌视沙俄的奥匈帝国如坐针毡,奥皇约瑟夫同他的幕僚和重臣们决意遏制塞尔维亚的继续壮大,为此不惜先发制人,这也为日后的大战埋下了最直接的隐患。
短暂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结束了,整个欧洲似乎又可以坐下来心安理得地享受和平了。可是,不论是手握军事大权的统治者还是倾心钻研军事战术的参谋官们,都从两场巴尔干战争中看到了现有军事力量的不足,无论军队规模还是装备技术,都已经落后于战争形势的发展。于是,列强国家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军事投入:
得到国会的批准,德军将常备军的规模扩增到了81。2万人,而且它还有一支规模达到450万、素质良好的后备部队(承袭普鲁士传统,德意志第二帝国所有体格健全的青年都要服两到三兵役,退役后的头五年半编入正规后备军也即第一后备军,然后转为战时后备军也即第二后备军,为期十二年,再转到战时民兵也即第三后备军,直到45岁退出后备序列,但战时仍可能受到征召用于在后方执行辅助任务)。克虏伯是整个欧洲最杰出的兵工厂,它为德*队提供了大量现代化的轻重火炮,而每一个德*平均配备三十六门105毫米的榴弹炮和十六门150毫米榴弹炮,火力强度远远超过法俄野战部队。轻武器方面,德*队的装备状况也是列强军队中最理想的,他们全面列装了坚实、准确、耐用的毛瑟g1898,而且德国参谋部深知马克沁机枪的战略价值,德制马克沁也即mg08水冷机枪从1908年开始大量列装德*队,至1913年时,德*队已拥有4000挺mg08,是同时期法*队机枪数量的两倍还多。
法军现役部队的规模紧跟宿敌德国,达到了77。7万人,战时可动员后备兵力378万人,他们最大的战略优势其实是精心设计的防御要塞体系(普法战争之后,新统一的德国吞并了萨尔萨斯和包括要塞城市梅斯在内的洛林的一部分,使法国西部变得易攻难守。为了弥补地理上的损失,法*事工程师沿着一百五十英里法德边界构筑了一系列堡垒,东南从瑞士的坚不可摧的屏障阿尔卑斯山开始,坚固的混凝土堡垒从贝耳福、厄比纳尔、土尔和凡尔登伸展开来,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