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重生明末当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那个份上。人被逼到一定份上的时候就会选择改变。
不过朝廷的赈济还是在做的,毕竟受灾了肯定是要管的。
没人饿死,加上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商品供应量跟得上,老百姓也有收入,日子自然过得不错了。
特别是对于那些工人们来说,日子比前两年还好过了。因为市场上的生意不好做了,商人不得不对商品进行一些降价。而他们的收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了,钱也变得更值钱了。
唯一涨价的就是农产品,其他工业产品基本上没涨价。
尽管人工成本上升,但是工业生产力在发展,生产效率在提高,所以并没有跟着工人工资的提高而涨价。
浮躁的社会风气,在天启十四年春节沉淀下来了一些,尽管还是比较热闹,但是相比往年来说,大场面却是少了一些,一掷千金的场面少了。很多人也开始意识到,钱是不好赚的,朝廷不可能让人横着吃、睡着长,整天不做事就能有收入。
后世西方人那种高福利制度,看似对老百姓很好,实则最终害了老百姓。那样极易形成骄奢淫逸的风气,人人都在玩,谁去生产?而且疯狂的透支消费,最终的结果就是入不敷出,只能通过疯狂的盘剥世界来维持现状。
委内瑞拉更是奇葩,为了讨好选民,总统撒出大把的福利,结果油价一降,整个国家面临经济崩溃的边缘。
外国佬基本上就是这样,什么古罗马、古希腊等等时期,经过能够兴盛一时,但不了解这世界的本质规律,结果总是做出一些自掘坟墓的举措,显得十分的短视。而中华民族从诞生之初,就注定了这是一个很长命的民族。
从三皇五帝下来,这个民族的历史远不止五千年。一个民族能做到这个程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了。
这个民族之所以能够这么长命,主要就是因为道家文化的底蕴,从伏羲画出八卦之后,道家文化就贯穿了整个历史,道家为主流的时间,比儒家要长得多。而且儒家实际上也是依托在道家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
道家的不争,便是无所不争,儒家会消亡,但道家在这个民族的血液里却不会消亡,不管是什么年代。
如今大明只保障基本生存权,以及一些低福利的政策,同时改革之后特权阶级遭到了很大的打击,谁要想横着吃、睡着长已经越来越难了。那些不做事不奋斗的人,终有一天会坐吃山空。
大明这种制度下,也不可能出现什么金融危机。因为大明的国有资本财团运作模式与后世的国际财团不同,尽管此时银行不放贷出去给民资,但是国有企业和政府则充当了保就业的作用,普通百姓的收入还是有所保障。
同时老百姓习惯存钱,没有疯狂透支消费的习惯,市场不可能产生严重的泡沫。
当然透支消费还是有积极意义的,例如房子如果没有房贷,人们有多少钱,那么这房子就值多少钱,房地产在缺乏资金注入的情况下就无法发展。
一定的透支消费还是必要的,这主要是看需求的问题。大明的百姓没有房子的会贷款买房,或者办工厂和搞农业的会贷款经营生产,这些消费未来的行为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而那些满足了需求的百姓,则是习惯存钱的。或者靠存钱来购买自己所需求的东西,这样的行为使得大明拥有很强经济抗风险能力。
后世的次贷危机,让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倒下了,而中国正是靠老百姓存钱的习惯,没有疯狂透支消费才撑住了。
西方人通过不断的降息刺激经济,以及大量刺激个人消费来拉动经济发展,实际上只是一阵饮鸩止渴的手段罢了。一旦弹药消耗一空,人们疯狂消费导致透支不断产生,最终就会酿成入不敷出的危机,这才是次贷危机的本质原因。
总结下来就是老百姓吃不了苦,而又整天要消费。结果消费大于生产,现状就无法维持下去。
所以勤劳节俭,在工业化社会依旧是一个传统美德。
一个失去了这样美德的国家,想要维持霸权地位,只有通过疯狂掠夺世界这一条路可以走。但无节制的掠夺,最终只会造成剧烈的反弹,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一旦连掠夺世界都无法支撑自身消耗的时候,局面也就会走向崩溃。
后世的美国就是一个最好的典型反面教材,尽管称霸了世界,但终究无法长久。
大明要想长期维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内部就能出现严重的骄奢淫逸之风,依旧需要老百姓勤劳做事来换取美好生活,付出与获得需要平衡。同时在对外掠夺上,大明也不能学后世的英美那样,无节制的进行掠夺。
所以如今大明,从来不和其他国家签订赔款协议,即便是战争胜利了不会让对方赔钱。更不会以各种手段去羞辱对方,民族与民族的关系,也如同一个木板,如果打一颗钉子进去,即便拔出来了也还留着一个洞。
同时掠夺的方式,主要以商业模式为主,属于比较温和的掠夺方式。
掠夺回来的财富,也不是胡乱花掉的,而是用来发展自身,投入到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之中,而不是如同后世的西方国家那样,用对外掠夺的福利来不断取悦选民。
利生于害,害生于利。
西方人缺乏这种基本辩证观,而拥有道家文化的汉人,对这个道理却是非常明白的。
如今大明对外掠夺的利益,一方面是用来发展了,一方面则是用来保障老百姓的基本生存权,让那些不懂得努力奋斗的百姓,或者没有工作能力的百姓能够活得下去。至于过得好不好,那就看自己是否努力,同时为百姓有一个可以努力的机会。
过去明王朝最大的问题,就是权贵整天横着吃、睡着长,而普通百姓负担很重,即便想努力也不一定有机会和足够的资源,即便是努力了也未必能够获得相对应的回报,这才是内部社会矛盾那么剧烈的根本原因。
改革的目的,则是为了消除这样的状况。打击特权阶级,让百姓获得可以努力和奋斗的资源与机会,同时保障他们的劳动果实不被特权阶级大量侵蚀。
从古到今,中国的太平盛世,基本上也都是类似这样的制度,只不过没有那么精细。因此中国人形成了一种竞争本能,一个人是一条龙,一群人很可能变成一群虫。但这样的模式,实则是比西方人的那种高福利制度更为长久和理性的。在这样的国家长大的国人,放到世界各地,竞争力比那些蛮夷强得太多了,但在团结方面就会差一些。
然而这样的一个国家,一旦走上发展的正轨。即便之前混乱到了极点,国力衰弱到了冰点,同样也能够通过自身奋斗迅速崛起,重新攀升到世界巅峰,拥有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复兴能力,这也是这个民族长命的秘诀。就如同股票,总是有高有低的,走是看走到哪个阶段罢了。
北方新政各省,以及海外各个殖民地省份,此时都已经基本完成了改革,已经走到了发展的正轨上。
但是南方各省的百姓此时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朱由校决定继续滚动改革的车轮,碾向那些特权阶级。
春节过后,蒙古战争也已经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了。
一个寒冬过后,蒙古的反抗力量已经衰弱到极点。林丹汗同样也在中亚吹了一个冬季的寒风,蒙古草原他是回不去了,如同丧家之犬一般的被赶了出来。每当想起明军的恐怖战斗力,简直如同挥之不去的梦魇。
朱由校忙着和内阁敲定改革地区的官员派遣名单,同时将蒙古的军队分批从前线撤了下来,并且开始向湖广、江淮地区派驻。(未完待续。)
那个份上。人被逼到一定份上的时候就会选择改变。
不过朝廷的赈济还是在做的,毕竟受灾了肯定是要管的。
没人饿死,加上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商品供应量跟得上,老百姓也有收入,日子自然过得不错了。
特别是对于那些工人们来说,日子比前两年还好过了。因为市场上的生意不好做了,商人不得不对商品进行一些降价。而他们的收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了,钱也变得更值钱了。
唯一涨价的就是农产品,其他工业产品基本上没涨价。
尽管人工成本上升,但是工业生产力在发展,生产效率在提高,所以并没有跟着工人工资的提高而涨价。
浮躁的社会风气,在天启十四年春节沉淀下来了一些,尽管还是比较热闹,但是相比往年来说,大场面却是少了一些,一掷千金的场面少了。很多人也开始意识到,钱是不好赚的,朝廷不可能让人横着吃、睡着长,整天不做事就能有收入。
后世西方人那种高福利制度,看似对老百姓很好,实则最终害了老百姓。那样极易形成骄奢淫逸的风气,人人都在玩,谁去生产?而且疯狂的透支消费,最终的结果就是入不敷出,只能通过疯狂的盘剥世界来维持现状。
委内瑞拉更是奇葩,为了讨好选民,总统撒出大把的福利,结果油价一降,整个国家面临经济崩溃的边缘。
外国佬基本上就是这样,什么古罗马、古希腊等等时期,经过能够兴盛一时,但不了解这世界的本质规律,结果总是做出一些自掘坟墓的举措,显得十分的短视。而中华民族从诞生之初,就注定了这是一个很长命的民族。
从三皇五帝下来,这个民族的历史远不止五千年。一个民族能做到这个程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了。
这个民族之所以能够这么长命,主要就是因为道家文化的底蕴,从伏羲画出八卦之后,道家文化就贯穿了整个历史,道家为主流的时间,比儒家要长得多。而且儒家实际上也是依托在道家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
道家的不争,便是无所不争,儒家会消亡,但道家在这个民族的血液里却不会消亡,不管是什么年代。
如今大明只保障基本生存权,以及一些低福利的政策,同时改革之后特权阶级遭到了很大的打击,谁要想横着吃、睡着长已经越来越难了。那些不做事不奋斗的人,终有一天会坐吃山空。
大明这种制度下,也不可能出现什么金融危机。因为大明的国有资本财团运作模式与后世的国际财团不同,尽管此时银行不放贷出去给民资,但是国有企业和政府则充当了保就业的作用,普通百姓的收入还是有所保障。
同时老百姓习惯存钱,没有疯狂透支消费的习惯,市场不可能产生严重的泡沫。
当然透支消费还是有积极意义的,例如房子如果没有房贷,人们有多少钱,那么这房子就值多少钱,房地产在缺乏资金注入的情况下就无法发展。
一定的透支消费还是必要的,这主要是看需求的问题。大明的百姓没有房子的会贷款买房,或者办工厂和搞农业的会贷款经营生产,这些消费未来的行为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而那些满足了需求的百姓,则是习惯存钱的。或者靠存钱来购买自己所需求的东西,这样的行为使得大明拥有很强经济抗风险能力。
后世的次贷危机,让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倒下了,而中国正是靠老百姓存钱的习惯,没有疯狂透支消费才撑住了。
西方人通过不断的降息刺激经济,以及大量刺激个人消费来拉动经济发展,实际上只是一阵饮鸩止渴的手段罢了。一旦弹药消耗一空,人们疯狂消费导致透支不断产生,最终就会酿成入不敷出的危机,这才是次贷危机的本质原因。
总结下来就是老百姓吃不了苦,而又整天要消费。结果消费大于生产,现状就无法维持下去。
所以勤劳节俭,在工业化社会依旧是一个传统美德。
一个失去了这样美德的国家,想要维持霸权地位,只有通过疯狂掠夺世界这一条路可以走。但无节制的掠夺,最终只会造成剧烈的反弹,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一旦连掠夺世界都无法支撑自身消耗的时候,局面也就会走向崩溃。
后世的美国就是一个最好的典型反面教材,尽管称霸了世界,但终究无法长久。
大明要想长期维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内部就能出现严重的骄奢淫逸之风,依旧需要老百姓勤劳做事来换取美好生活,付出与获得需要平衡。同时在对外掠夺上,大明也不能学后世的英美那样,无节制的进行掠夺。
所以如今大明,从来不和其他国家签订赔款协议,即便是战争胜利了不会让对方赔钱。更不会以各种手段去羞辱对方,民族与民族的关系,也如同一个木板,如果打一颗钉子进去,即便拔出来了也还留着一个洞。
同时掠夺的方式,主要以商业模式为主,属于比较温和的掠夺方式。
掠夺回来的财富,也不是胡乱花掉的,而是用来发展自身,投入到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之中,而不是如同后世的西方国家那样,用对外掠夺的福利来不断取悦选民。
利生于害,害生于利。
西方人缺乏这种基本辩证观,而拥有道家文化的汉人,对这个道理却是非常明白的。
如今大明对外掠夺的利益,一方面是用来发展了,一方面则是用来保障老百姓的基本生存权,让那些不懂得努力奋斗的百姓,或者没有工作能力的百姓能够活得下去。至于过得好不好,那就看自己是否努力,同时为百姓有一个可以努力的机会。
过去明王朝最大的问题,就是权贵整天横着吃、睡着长,而普通百姓负担很重,即便想努力也不一定有机会和足够的资源,即便是努力了也未必能够获得相对应的回报,这才是内部社会矛盾那么剧烈的根本原因。
改革的目的,则是为了消除这样的状况。打击特权阶级,让百姓获得可以努力和奋斗的资源与机会,同时保障他们的劳动果实不被特权阶级大量侵蚀。
从古到今,中国的太平盛世,基本上也都是类似这样的制度,只不过没有那么精细。因此中国人形成了一种竞争本能,一个人是一条龙,一群人很可能变成一群虫。但这样的模式,实则是比西方人的那种高福利制度更为长久和理性的。在这样的国家长大的国人,放到世界各地,竞争力比那些蛮夷强得太多了,但在团结方面就会差一些。
然而这样的一个国家,一旦走上发展的正轨。即便之前混乱到了极点,国力衰弱到了冰点,同样也能够通过自身奋斗迅速崛起,重新攀升到世界巅峰,拥有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复兴能力,这也是这个民族长命的秘诀。就如同股票,总是有高有低的,走是看走到哪个阶段罢了。
北方新政各省,以及海外各个殖民地省份,此时都已经基本完成了改革,已经走到了发展的正轨上。
但是南方各省的百姓此时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朱由校决定继续滚动改革的车轮,碾向那些特权阶级。
春节过后,蒙古战争也已经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了。
一个寒冬过后,蒙古的反抗力量已经衰弱到极点。林丹汗同样也在中亚吹了一个冬季的寒风,蒙古草原他是回不去了,如同丧家之犬一般的被赶了出来。每当想起明军的恐怖战斗力,简直如同挥之不去的梦魇。
朱由校忙着和内阁敲定改革地区的官员派遣名单,同时将蒙古的军队分批从前线撤了下来,并且开始向湖广、江淮地区派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