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重生明末当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预计这场战争结束后两到三年,漠北的生产就将恢复过来。然后进入增长阶段。而澳洲和桃源国的羊毛供应量则在上升,毛纺原材料的供应总体是没有下降多少的。
草原上负隅顽抗的蒙古人随着冬季的到来,也将迅速走向消亡。普通的蒙古牧民对于大明的安置政策是非常拥护的。大明给他们分配属于自己的草场,同时还分配给他们生产的牲畜,另外还贷款给他们建设蒙古包和圈舍,各种政策非常好。税收方面也只是十税一的水平,比那些蒙古贵族的盘剥要轻得多。
另外在宗教方面的政策,也让蒙古牧民能够接受。他们本身就是信仰黄教,而黄教为了自身利益,选择了与明王朝密切合作。于是黄教和尚反倒开始在草原上到处宣扬明王朝的政策的种种好处。
在这样的情况下,漠北局势开始迅速走向稳定。
国有资本财团对漠北的开发也已经开始着手进行,修建铁路和城镇,朝廷官方负责移民和构建行政体系,军队负责维持局势稳定,同时也派出生产兵团对资源进行开发。
在冬季来临之前,大明运输了一大批物质到了漠北草原,这些物资足够保障军队和那些接受安置政策的蒙古牧民度过一个冬季。
反正在大明治下,成片饿死人是不太可能了,特别是在铁路已经修好的情况下。
另外在一场战争过后,蒙古人口减少了很多,资源也就变得丰富起来了。所以蒙古走向安定也成为了必然,毕竟没有资源不足所产生的矛盾,大家日子都能过得不错,那么也就没有动乱的源头。
同时大明大力推广黄教,蒙古多余的人口将去当和尚,不会无限的增长过下去,日后的人口矛盾也不会出现。
在一个秋季之中,大明基本上完成了入冬前的各种准备,资本也开始向蒙古草原注入。
此时国有资本需要消化的地盘变得更大了,不过资本也变得更强大了。
天启十三年通过对蒙古发动战争,同时加大官方建设拨款,以及国有资本财团投资规模增加的方式,新政各省的就业环境保持良好,老百姓并没有因为银行不放贷款出来而生活拮据,反倒比很多做生意的人赚的钱还要多,因为不少做生意的民间商人,这一年根本没赚到什么钱,有的甚至还蚀本了。
铁路的建设在这样的环境下规模更加庞大,新政各省修建铁路的工人在年底已经增长到了三百多万人。
加上草原上还有上百万人在修建铁路,这样的铁路修建规模变得有些恐怖。全年下来建成的铁路达到了将近一万公里。
铁路在年底成功修建到了西域和东北黑龙江地区。
这年头的铁路修建成本并没有后世那么高,毕竟火车速度没那么快。各种配套设施成本较低。
至于铁路本身的建设成本比较高。但是在大量资本的注入。以及大量工人的修建下,修建速度还是很快的。
历史上美国在从1850~1910年的60年间,一共修筑铁路37万余公里,平均年筑路6000余公里。1887年筑路达20619公里,创铁路建设史上的最高纪录。1916年,美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峰,共408745公里。
历史上一个小小的德国,境内就有十万多公里的铁路。
在汽车没有出现的年代。铁路是陆地上运输主力,到处都是铁路是非常正常现象,几十万公路的铁路规模,也不是什么太惊人的现象。
以大明如今的版图,起码需要五六十万公里的铁路才够用。
修建一万公里的铁路,只是刚刚开始,接下来还将修建更多的铁路。钢铁冶炼规模在大量修建铁路的刺激之下,产量在年底也增长到了280万吨。
国有资本财团还在增加钢铁产能,接下来大明还需要建设更多的铁路,同时造船业也开始建造蒸汽轮船。都是需要用到大量钢铁的。而在建筑方面,钢筋混凝土建筑技术已经初步成熟。进入了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阶段,同样会使得钢铁需求量出现增长。
钢铁可以说是在这个年代衡量一个工业化国家实力的硬性指标,大明的钢铁产量增长,这意味着国力在持续上升,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抵抗能力的增强。
人是万物之灵,秉天地精气而生,改造自然是其天性。发展工业的污染什么的,在一定的阶段也难以避免。
“去年开始建设的产能到明年就可以全部投产,预计到了明年,大明的钢铁产量可以提升到400万吨,足以暂时支撑钢铁需求。明年还需要投建一批钢铁产能,以应对后续增长的需求。”杨国瑞就接下来大明发展所需要的钢铁需求问题,对朱由校建议道:“预计再投建200万吨的钢铁产能,就能应对未来十年左右的钢铁需求了。”
“200万吨足够支撑十年?不够,远远不够。”朱由校听到杨国瑞的预计,还是感觉到了这个时代的人的目光局限性,并不了解工业发展的趋势和速度。
“陛下,再增加200万吨产能,可就是年产600万吨钢铁了。”杨国瑞吃惊的说道,600万吨钢铁在过去来说,简直就是天量了。
过去大明的民营钢铁产能也才100万吨左右,自从被国有钢铁所取代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钢铁需求一直在持续增长,但也就是今年铁路修建规模大幅度增长之后,才出现了巨大的钢铁需求。
“当然不够,首先铁路修建规模还会继续上升。而且机械制造、轮船制造规模都会持续扩大,特别是船只制造。而且民用钢铁需求也会大量增长,还有海外钢铁需求,随着海外市场的持续开拓,都会不断上升。”朱由校说道,“所以未来十年内,大明的钢铁需求最少都会增长到千万吨以上,所以下一个五年工业发展计划,钢铁产能起码要提升到一千万吨。先把产能提升上去,如果产能过剩了,就把旧有的炼钢炉淘汰掉。”
杨国瑞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上千万吨钢铁,想想都恐怖。
但是仔细想想也不是不可能,毕竟铁路和轮船的出现,经济肯定会迎来一场持续性的爆炸式增长。
而且淘汰旧有产能的方案也是比较靠谱的,很多旧有的产能,炼钢炉都太小了。如今大明国有钢铁厂的炼钢炉已经发展到了日产500吨的水平,而且还在尝试建设更大的炼钢炉。
过去的炼钢炉,一天产钢50吨的炉子还在生产,生产成本比较高,完全可以淘汰了,换成生产效率更高的新炉子。
而且造船业的钢铁需求确实是在迅猛增长的,如今大明在制造轮船方面,基本上是能造多快就造多快,同时也投入了大量资金研究造船技术,船只吨位开始越造越大。天启十三年第一艘两千吨级的蒸汽轮船成功下水。
在国家力量的组织下,还有朱由校提供的基础理论支撑,技术进步速度很快,轮船吨位正在朝着万吨级大步迈进。
只不过一些技术进步,以及人才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也不可能实现太过快速的跨越。
但是在资本的注入和技术研发的机制之下,技术进步是必然的。
所谓的科学精神,实际上都是扯淡的。技术进步,无非就是技术为资本提供了垄断市场的机会,技术门槛越高垄断程度越高。资本的进一步发展,又带动了技术的提高。就如同滚雪球一般,可以不断的滚下去。
但是资本家在旧有技术就能赚到钱的时候,是没有使用新技术的动力的。所以才有所谓技术储备一词,后世很多先进的科技并没有普及民用。
国家资本在这种尿性上会好一些,特别是此时朱由校意图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商业殖民,技术进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未完待续。)
/> 预计这场战争结束后两到三年,漠北的生产就将恢复过来。然后进入增长阶段。而澳洲和桃源国的羊毛供应量则在上升,毛纺原材料的供应总体是没有下降多少的。
草原上负隅顽抗的蒙古人随着冬季的到来,也将迅速走向消亡。普通的蒙古牧民对于大明的安置政策是非常拥护的。大明给他们分配属于自己的草场,同时还分配给他们生产的牲畜,另外还贷款给他们建设蒙古包和圈舍,各种政策非常好。税收方面也只是十税一的水平,比那些蒙古贵族的盘剥要轻得多。
另外在宗教方面的政策,也让蒙古牧民能够接受。他们本身就是信仰黄教,而黄教为了自身利益,选择了与明王朝密切合作。于是黄教和尚反倒开始在草原上到处宣扬明王朝的政策的种种好处。
在这样的情况下,漠北局势开始迅速走向稳定。
国有资本财团对漠北的开发也已经开始着手进行,修建铁路和城镇,朝廷官方负责移民和构建行政体系,军队负责维持局势稳定,同时也派出生产兵团对资源进行开发。
在冬季来临之前,大明运输了一大批物质到了漠北草原,这些物资足够保障军队和那些接受安置政策的蒙古牧民度过一个冬季。
反正在大明治下,成片饿死人是不太可能了,特别是在铁路已经修好的情况下。
另外在一场战争过后,蒙古人口减少了很多,资源也就变得丰富起来了。所以蒙古走向安定也成为了必然,毕竟没有资源不足所产生的矛盾,大家日子都能过得不错,那么也就没有动乱的源头。
同时大明大力推广黄教,蒙古多余的人口将去当和尚,不会无限的增长过下去,日后的人口矛盾也不会出现。
在一个秋季之中,大明基本上完成了入冬前的各种准备,资本也开始向蒙古草原注入。
此时国有资本需要消化的地盘变得更大了,不过资本也变得更强大了。
天启十三年通过对蒙古发动战争,同时加大官方建设拨款,以及国有资本财团投资规模增加的方式,新政各省的就业环境保持良好,老百姓并没有因为银行不放贷款出来而生活拮据,反倒比很多做生意的人赚的钱还要多,因为不少做生意的民间商人,这一年根本没赚到什么钱,有的甚至还蚀本了。
铁路的建设在这样的环境下规模更加庞大,新政各省修建铁路的工人在年底已经增长到了三百多万人。
加上草原上还有上百万人在修建铁路,这样的铁路修建规模变得有些恐怖。全年下来建成的铁路达到了将近一万公里。
铁路在年底成功修建到了西域和东北黑龙江地区。
这年头的铁路修建成本并没有后世那么高,毕竟火车速度没那么快。各种配套设施成本较低。
至于铁路本身的建设成本比较高。但是在大量资本的注入。以及大量工人的修建下,修建速度还是很快的。
历史上美国在从1850~1910年的60年间,一共修筑铁路37万余公里,平均年筑路6000余公里。1887年筑路达20619公里,创铁路建设史上的最高纪录。1916年,美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峰,共408745公里。
历史上一个小小的德国,境内就有十万多公里的铁路。
在汽车没有出现的年代。铁路是陆地上运输主力,到处都是铁路是非常正常现象,几十万公路的铁路规模,也不是什么太惊人的现象。
以大明如今的版图,起码需要五六十万公里的铁路才够用。
修建一万公里的铁路,只是刚刚开始,接下来还将修建更多的铁路。钢铁冶炼规模在大量修建铁路的刺激之下,产量在年底也增长到了280万吨。
国有资本财团还在增加钢铁产能,接下来大明还需要建设更多的铁路,同时造船业也开始建造蒸汽轮船。都是需要用到大量钢铁的。而在建筑方面,钢筋混凝土建筑技术已经初步成熟。进入了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阶段,同样会使得钢铁需求量出现增长。
钢铁可以说是在这个年代衡量一个工业化国家实力的硬性指标,大明的钢铁产量增长,这意味着国力在持续上升,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抵抗能力的增强。
人是万物之灵,秉天地精气而生,改造自然是其天性。发展工业的污染什么的,在一定的阶段也难以避免。
“去年开始建设的产能到明年就可以全部投产,预计到了明年,大明的钢铁产量可以提升到400万吨,足以暂时支撑钢铁需求。明年还需要投建一批钢铁产能,以应对后续增长的需求。”杨国瑞就接下来大明发展所需要的钢铁需求问题,对朱由校建议道:“预计再投建200万吨的钢铁产能,就能应对未来十年左右的钢铁需求了。”
“200万吨足够支撑十年?不够,远远不够。”朱由校听到杨国瑞的预计,还是感觉到了这个时代的人的目光局限性,并不了解工业发展的趋势和速度。
“陛下,再增加200万吨产能,可就是年产600万吨钢铁了。”杨国瑞吃惊的说道,600万吨钢铁在过去来说,简直就是天量了。
过去大明的民营钢铁产能也才100万吨左右,自从被国有钢铁所取代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钢铁需求一直在持续增长,但也就是今年铁路修建规模大幅度增长之后,才出现了巨大的钢铁需求。
“当然不够,首先铁路修建规模还会继续上升。而且机械制造、轮船制造规模都会持续扩大,特别是船只制造。而且民用钢铁需求也会大量增长,还有海外钢铁需求,随着海外市场的持续开拓,都会不断上升。”朱由校说道,“所以未来十年内,大明的钢铁需求最少都会增长到千万吨以上,所以下一个五年工业发展计划,钢铁产能起码要提升到一千万吨。先把产能提升上去,如果产能过剩了,就把旧有的炼钢炉淘汰掉。”
杨国瑞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上千万吨钢铁,想想都恐怖。
但是仔细想想也不是不可能,毕竟铁路和轮船的出现,经济肯定会迎来一场持续性的爆炸式增长。
而且淘汰旧有产能的方案也是比较靠谱的,很多旧有的产能,炼钢炉都太小了。如今大明国有钢铁厂的炼钢炉已经发展到了日产500吨的水平,而且还在尝试建设更大的炼钢炉。
过去的炼钢炉,一天产钢50吨的炉子还在生产,生产成本比较高,完全可以淘汰了,换成生产效率更高的新炉子。
而且造船业的钢铁需求确实是在迅猛增长的,如今大明在制造轮船方面,基本上是能造多快就造多快,同时也投入了大量资金研究造船技术,船只吨位开始越造越大。天启十三年第一艘两千吨级的蒸汽轮船成功下水。
在国家力量的组织下,还有朱由校提供的基础理论支撑,技术进步速度很快,轮船吨位正在朝着万吨级大步迈进。
只不过一些技术进步,以及人才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也不可能实现太过快速的跨越。
但是在资本的注入和技术研发的机制之下,技术进步是必然的。
所谓的科学精神,实际上都是扯淡的。技术进步,无非就是技术为资本提供了垄断市场的机会,技术门槛越高垄断程度越高。资本的进一步发展,又带动了技术的提高。就如同滚雪球一般,可以不断的滚下去。
但是资本家在旧有技术就能赚到钱的时候,是没有使用新技术的动力的。所以才有所谓技术储备一词,后世很多先进的科技并没有普及民用。
国家资本在这种尿性上会好一些,特别是此时朱由校意图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商业殖民,技术进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