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碧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取消市易税,他们就少掉一大块财源,这是真正犯众怒的事。不管皇帝点不点头,白子晖既然提出这个建议,他的政治生命就算是走到头了。
“大胆!”李毅早就气得浑身在哆嗦。顾不得这是在皇帝面前,冲上一步,跺着脚嚷道,“没有市易税,如何充实国库!国库无钱粮,如何调兵剿匪!白子晖,你妄图毁我大夏财源,是何居心!”
“我是何居心?”白子晖停了停,突然哈哈大笑。他站了起来,平视着李毅。
“我是何居心?王爷,你敢说这市易税没有害得百姓民不聊生,乃至家破人亡?你敢说大夏现在各地乱匪四起,山东那钱宁僭称伪帝,便和这一点都没有关系?你可听到百姓都在传唱什么?‘早一税,晚一税,猪狗吃饱人饿殍。投山东,拜钱皇,钱皇来了有余粮。’你听听!王爷,你敢说这市易税没有逼百姓投靠乱匪?”
“你……你……白子晖,你是失心疯了?不收税,哪来钱粮剿匪?又怎么练兵屯军,防备北边的乱党!”
“再这样下去,只怕乱党还未动手,民间已是烽火连天!”白子晖掏出本册子,面向皇帝呈上,“启奏陛下,这是去岁国库收支。一年中征入国库的市易税合计白银二百万两,谷麦四百万石,加之田赋等其他税收,国库收入合计白银四百三十万两。但仅是支付平乱的军饷,便有二百四十万两!赈济灾区,又用去三十万两。反倒是屯驻渤海的大军二十万,只用去四十万两军饷。剩余九十万两,已难以维持朝廷的开支。幸而前几年尚有些节余,才不致亏空。”
小皇帝性子虽然急躁,脑筋却很灵光,一听白子晖这么说,立刻插话:“等等,不对啊。派去平乱的各路兵马合计三十余万,只比屯边大军多出十万,为何军饷开支反倒是六倍?”
“陛下,那是因为渤海郡王允许他们就地取食,开垦荒地,垦荒所得可用以自足。另外……”
“另外什么?白卿家但说无妨。”
“是,谢陛下。另外……另外,渤海郡王与屯边大军的将官谈妥,让士卒帮他垦荒筑城,渤海郡王给付银钱充作军饷。故而屯边大军人数虽多,却不怎么向国库要钱。”
“你说什么!”李毅显然是头一次听说这个消息。他再也顾不得什么礼仪,一把揪住白子晖的衣领,“你是说,那个匪首在养着我大夏官军,给他们发粮饷?!白子晖,你是想把我二十万大军拱手送人不成!”
“那敢问王爷,渤海王付给他们的一百万两银子,难道你拿得出来!”白子晖甩开李毅的手,既然撕破了脸,他也不再顾忌什么,声音也提高了八度,“不给粮饷,那二十万大军兵变只在旦夕!难道你嫌乱匪还不够多,要白送给他们二十万人马!”
李毅想反驳,却找不出合适的说辞来。其实让原先李衍统帅的那些人就地屯边,虽是仆射董尚华的提案,却出自他的命令。而故意不给足粮饷,则完全是李毅的阴谋。他不是不知道缺吃少穿的军队会造反,但就算反了,这把火也是烧在李雪鳞的后院里,正合他心意。二十万人哪!一人一块砖,也能把李雪鳞那点家底给搬完。
没想到那个野小子非但没踩陷阱,还将计就计,把这二十万人当做了廉价劳工。问题是,一百万两白银也不是个小数目,折合渤海纸币五个亿,远超出李雪鳞的货币发行总量。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李雪鳞用的法子其实很简单——赊账,或者说,资产冲抵。应该支付给屯边大军的薪水,一部分发纸币,一部分折价成粮食酒肉,这样两项去掉,一百万两就只剩六十万了。还不够?渤海郡王给了个政策:反正这渤海地界连年战乱,抛荒的土地很多。关外更是长期被胡人占着,肥沃的黑土都便宜了野兔。所以除去免费划拨给屯边大军的二十万亩自留地,他额外允许屯边将士每人每年开垦最多十亩荒地,垦出的都归本人。但是每垦出一亩田地,需向渤海国支付一两银子的押金——可以用工资冲抵。押金的用途是向当地政府租借三年农具和劳力——李雪鳞把那些逃难逃荒来的人都租给屯边军士做长工,让地主管饭,既解决了几十万张嘴的吃饭问题,消除社会隐患,又赖掉了白花花的现银。只要过上一年,等地里有产出了,他就可以组织公司收购贩卖,还能再赚一笔,实现双赢。没想到一年下来,二十万屯边大军竟然多垦出一百五十万亩良田,该交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的押金,除去用剩余的应付工资冲抵了六十万,居然还倒欠李雪鳞九十万两。
郡王殿下很穷,缺钱花,自然不可能大笔一挥,免掉这些债务。但是也不能真的去收这笔款子。不过他虽然缺钱,却不缺政策,所以很贴心地给大家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反正各位有的是体力,这点力气就算不花在筑坝修路造房子上,也得花在训练场,一样都是变成热量散发在空气里。虽说这是大家自个儿的力气,爱怎么花别人管不着,不过郡王殿下是个很上道的人,他放着国内现成的劳动力不用,愿意优先雇佣大家做临时工,去筑坝修路造房子。既然各位出了工,他就该给工钱。不过各位又欠了他的钱,那么工钱也别领了,两相冲抵,谁也不欠谁。
屯边的军士们不是傻瓜。可是稍微一算,等于出点劳力就能换到良田,还是划得来的。虽然每亩地的产出有一部分要交出去作为农具租金和长工的吃食,还要交一两银子,折合500元渤海币的押金,但渤海国这边居然没有田赋一说,只到了秋收时由政府付钱征购。对比南面的大夏,每亩地所交的一两银子,只需两年工夫就能在税赋上省出来。而且这样子还有个好处——渤海国的法律明确保护个人财产,既然渤海王说了垦出的田地归他们,那就可以无限累积。只要大家卖力垦荒,一年下来垦出十亩地,自己就是个小地主,十年下来垦出一百亩,每年收收余粮就能活得很滋润。
李雪鳞更不是傻瓜。抛开他那些花言巧语,只比干货,等于渤海国付出一百七十万亩的荒地,就换来一百七十万亩良田,还抹平了一百万两白银的应付账款,又白占了屯边大军的劳动力,更解决了流民大量涌入的问题。顺便培养起了一支农垦兵团。自这件事之后,李雪鳞对于为什么说“土地是一切生产资料的基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而且那些垦出来的近两百万亩良田都在他的地盘里,让郡王殿下的固定资产增加了不少,渤海国GDP眼看着蹭蹭往上窜。这地又搬不走,每年的产出还顺带着能解决粮食自给的问题。至于征购,因为他这边用的是纸币,准备金不足关系也不大。再加上时日越久,二十万大军被绑死在土地上,就越来越仰他鼻息,总的来看,还是渤海王得利最多。
当然,李雪鳞绕了那么大一个圈子来玩自己吃大头的双赢游戏,也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他给屯边大军开的工资都是纸钞。如果渤海国完蛋,这些就是废纸。那万一以后和朝廷开战,这屯边大军是帮着连粮饷都不给足的朝廷,去死磕那些天下无敌的黑衣骑兵?还是去依附手里捏着他们田地与积蓄的渤海国?连傻子都知道答案。
李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扔出去的烫手山芋,那个野小子却笑嘻嘻地接了,不但接了,还吃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大有伸手再要一个的意思。此消彼长之余,自己竟算是欠了人家一份情。这世道到底是怎么了?怎么自从那个野小子出现之后,就接连发生一桩桩一件件怪事,越来越让人看不懂?
白子晖不再理睬神飞天外的李毅,整整衣服,跪下,脱了官帽放在一旁:
“陛下,臣今日之奏,实为大夏社稷,为了千万黎民。请陛下恩准,废除市易税。若再无起色,请将臣斩于午门之外,以谢天下!”说罢,深深磕下头去。
“白卿家……这……”小皇帝脑子虽灵光,年纪毕竟还小,处理不了这种棘手的事。眼神自然而然向大臣们飘去,却见众人都纷纷低下头,回避他的目光。
说到底,市易税这东西确实是祸国殃民。大家平时悄悄拿点好处也就算了,要是这时候跳出来为苛政说好话,必定被朝野不齿。而且这白子晖今天不知吃了什么药,一副掐架不要命的样子,连影子宰相都不给好脸色,句句话透着火药味。自己这时候凑上去,除了讨个没趣还能怎的?但要是帮着白子晖一同讨伐市易税,又摆明了和李毅过不去。人家可以豁出性命权位,只为了给百姓争一口气。自己呢?有这个胆识和担当吗?
小皇帝的目光在大臣中转了一圈,没找到一个援军,只得失望地放回到李毅身上:
“适才白卿家所奏,晋王以为如何?”
被小皇帝一问,李毅涣散的目光渐渐有了焦点。他看着跪在地上的白子晖,紧绷着的脸竟然渐渐有了笑意。稍微考虑了一下,新任晋王有了个(自以为)绝妙的主意:
“启奏陛下,如白大人所说,市易税每年毕竟能让国库多收二百万两白银,若是废止,则必定入不敷出,如何能供给大军讨平乱匪?山东匪患由来已久,似不是市易税之过,请陛下明察。臣倒有个法子,可一举而平匪患,又能节省国库钱粮。”
“哦?晋王有何妙策?说来给朕听听。”
“启奏陛下,现在朝廷养着两路大军,用度巨大,全因山东有乱匪兴风作浪,渤海有乱党蓄势待发。但渤海兵马仍属我大夏,何不下旨意让渤海郡王发兵平乱?”
李毅的潜台词是:渤海的兵马又不花朝廷一分钱,让李雪鳞拉出去打仗,朝廷就可以省下巨额军费开支,这是看得着的好处。如果李雪鳞打赢,国家半壁江山太平,也就有更多实力可以用于将来的对峙,而李雪鳞在打仗期间则是消耗自身资源,一来一去,朝廷就等于得到双倍的好处。
要是李雪鳞打输了呢?虽然这个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但李毅倒是非常希望能出现这么个结果。那样的话,等双方打得精疲力尽,朝廷可以一举发兵摆平两个对手。这将是最好的结果。
要是李雪鳞趁着剿匪的机会夺权呢?李毅觉得这个可能性实在很小,几乎不构成风险——你既然自认是家仆,主人叫你帮着打恶狗,你反倒去打主人,这在名义上就有问题。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夏太祖当年兴兵,好歹也是受了被灭门的委屈,现在朝廷待你李雪鳞不薄,要王爵给王爵,要封国给封国,若是此时反了,必然被天下唾弃,夺了帝位也坐不稳。应该也是想到了这一点,渤海王既然一直都在克制着,没有主动挑起战端,那他应该也不会在条件更不利时发难。否则朝廷禁军、山东匪军、再加上背后的苏合燕山部人马,三方夹攻,将有百万大军压境。渤海国现有的那点军队数量太少,根本救不过来。
不管怎么看,朝廷在这笔买卖上都是稳赚不赔。问题是,要怎么才能让一向不肯吃亏的渤海王接下这桩赔本生意?
小皇帝似乎也想到了这一层,问道:“晋王所说似乎可行,但该委派何人出使,去说服渤海王出兵平乱?嗯……”
见小皇帝的目光飘来,众大臣又低下头去。这趟公出若是落到自己头上,那可就真是要命了。渤海王是什么人?从来都只有他用刀架在别人脖子上大占便宜,哪肯吃半点亏。这次朝廷居然想让他自己掏钱做雷锋,那个杀人不眨眼的军阀就算暂时不会对朝廷怎么样,难道还不会拿使者出气吗?到时候只要渤海王向皇帝开个口,说要留用使节委以大任,那自己的下半辈子就得留在漠北和蛮夷羊群打交道,整天喝西北风。
李毅早知道没人肯做这个苏武,便帮他们找了个替罪羊。他指了指跪在地上的白子晖:“陛下,适才白大人自己也承认有愧皇恩,希望戴罪立功。依臣看来,何不让白大人前去?白大人在朝中也是二品高官,足可担此重任。且个性耿直,忠君体国,必不会有辱皇命。请陛下定夺。”
“嗯,好!朕准了!”小皇帝一拍椅子的扶手,很高兴一个大难题就这么搞定了。虽然他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对李毅言听计从,但关键时刻还是会依赖这个私人教师。这不,新任晋王只是出了个点子,似乎就能同时解决财政和内乱两个问题,还能让烦人的白子晖消失一段时间,真是大快人心。
“白卿家听诏。”
“臣在。”
“白卿家,朕现封你为钦差大臣,宣慰渤海,加封少保。你待会儿领朕的诏书,立刻就动身吧。去让渤海王出兵平乱。”
“谢陛下,臣必不辱使命。”白子晖磕了个头,心里一阵酸楚。他拼上了政治前途,甚至是身家性命,只求能废除苛政,让大夏社稷缓一口气。没想到,瞎胡闹的权臣只轻轻巧巧几句话,就将皇帝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不但他的努力全部白费,还领来一份要命的差事。
难道这就是书中所说的“奸臣当道,朝纲不振”?
“那就偏劳白卿家了。至于诏书嘛,就由晋王代拟吧。”小皇帝很满意自己的高效率,也很满意自己的知人善任,更满意事情的顺利进展。和大臣们寒暄几句,便起驾回了内宫。
皇帝一走,不久之后,泰清殿内的口水仗再次开打。不过这一次李毅没想着要去弹压。他提笔饱蘸浓墨,对着面前的一方黄绫,笑得很是得意。
野小子,你不是天不怕地不怕吗?那就让我看看,面对代表了天下万民的皇命,你还有没有胆子强横下去。
取消市易税,他们就少掉一大块财源,这是真正犯众怒的事。不管皇帝点不点头,白子晖既然提出这个建议,他的政治生命就算是走到头了。
“大胆!”李毅早就气得浑身在哆嗦。顾不得这是在皇帝面前,冲上一步,跺着脚嚷道,“没有市易税,如何充实国库!国库无钱粮,如何调兵剿匪!白子晖,你妄图毁我大夏财源,是何居心!”
“我是何居心?”白子晖停了停,突然哈哈大笑。他站了起来,平视着李毅。
“我是何居心?王爷,你敢说这市易税没有害得百姓民不聊生,乃至家破人亡?你敢说大夏现在各地乱匪四起,山东那钱宁僭称伪帝,便和这一点都没有关系?你可听到百姓都在传唱什么?‘早一税,晚一税,猪狗吃饱人饿殍。投山东,拜钱皇,钱皇来了有余粮。’你听听!王爷,你敢说这市易税没有逼百姓投靠乱匪?”
“你……你……白子晖,你是失心疯了?不收税,哪来钱粮剿匪?又怎么练兵屯军,防备北边的乱党!”
“再这样下去,只怕乱党还未动手,民间已是烽火连天!”白子晖掏出本册子,面向皇帝呈上,“启奏陛下,这是去岁国库收支。一年中征入国库的市易税合计白银二百万两,谷麦四百万石,加之田赋等其他税收,国库收入合计白银四百三十万两。但仅是支付平乱的军饷,便有二百四十万两!赈济灾区,又用去三十万两。反倒是屯驻渤海的大军二十万,只用去四十万两军饷。剩余九十万两,已难以维持朝廷的开支。幸而前几年尚有些节余,才不致亏空。”
小皇帝性子虽然急躁,脑筋却很灵光,一听白子晖这么说,立刻插话:“等等,不对啊。派去平乱的各路兵马合计三十余万,只比屯边大军多出十万,为何军饷开支反倒是六倍?”
“陛下,那是因为渤海郡王允许他们就地取食,开垦荒地,垦荒所得可用以自足。另外……”
“另外什么?白卿家但说无妨。”
“是,谢陛下。另外……另外,渤海郡王与屯边大军的将官谈妥,让士卒帮他垦荒筑城,渤海郡王给付银钱充作军饷。故而屯边大军人数虽多,却不怎么向国库要钱。”
“你说什么!”李毅显然是头一次听说这个消息。他再也顾不得什么礼仪,一把揪住白子晖的衣领,“你是说,那个匪首在养着我大夏官军,给他们发粮饷?!白子晖,你是想把我二十万大军拱手送人不成!”
“那敢问王爷,渤海王付给他们的一百万两银子,难道你拿得出来!”白子晖甩开李毅的手,既然撕破了脸,他也不再顾忌什么,声音也提高了八度,“不给粮饷,那二十万大军兵变只在旦夕!难道你嫌乱匪还不够多,要白送给他们二十万人马!”
李毅想反驳,却找不出合适的说辞来。其实让原先李衍统帅的那些人就地屯边,虽是仆射董尚华的提案,却出自他的命令。而故意不给足粮饷,则完全是李毅的阴谋。他不是不知道缺吃少穿的军队会造反,但就算反了,这把火也是烧在李雪鳞的后院里,正合他心意。二十万人哪!一人一块砖,也能把李雪鳞那点家底给搬完。
没想到那个野小子非但没踩陷阱,还将计就计,把这二十万人当做了廉价劳工。问题是,一百万两白银也不是个小数目,折合渤海纸币五个亿,远超出李雪鳞的货币发行总量。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李雪鳞用的法子其实很简单——赊账,或者说,资产冲抵。应该支付给屯边大军的薪水,一部分发纸币,一部分折价成粮食酒肉,这样两项去掉,一百万两就只剩六十万了。还不够?渤海郡王给了个政策:反正这渤海地界连年战乱,抛荒的土地很多。关外更是长期被胡人占着,肥沃的黑土都便宜了野兔。所以除去免费划拨给屯边大军的二十万亩自留地,他额外允许屯边将士每人每年开垦最多十亩荒地,垦出的都归本人。但是每垦出一亩田地,需向渤海国支付一两银子的押金——可以用工资冲抵。押金的用途是向当地政府租借三年农具和劳力——李雪鳞把那些逃难逃荒来的人都租给屯边军士做长工,让地主管饭,既解决了几十万张嘴的吃饭问题,消除社会隐患,又赖掉了白花花的现银。只要过上一年,等地里有产出了,他就可以组织公司收购贩卖,还能再赚一笔,实现双赢。没想到一年下来,二十万屯边大军竟然多垦出一百五十万亩良田,该交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的押金,除去用剩余的应付工资冲抵了六十万,居然还倒欠李雪鳞九十万两。
郡王殿下很穷,缺钱花,自然不可能大笔一挥,免掉这些债务。但是也不能真的去收这笔款子。不过他虽然缺钱,却不缺政策,所以很贴心地给大家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反正各位有的是体力,这点力气就算不花在筑坝修路造房子上,也得花在训练场,一样都是变成热量散发在空气里。虽说这是大家自个儿的力气,爱怎么花别人管不着,不过郡王殿下是个很上道的人,他放着国内现成的劳动力不用,愿意优先雇佣大家做临时工,去筑坝修路造房子。既然各位出了工,他就该给工钱。不过各位又欠了他的钱,那么工钱也别领了,两相冲抵,谁也不欠谁。
屯边的军士们不是傻瓜。可是稍微一算,等于出点劳力就能换到良田,还是划得来的。虽然每亩地的产出有一部分要交出去作为农具租金和长工的吃食,还要交一两银子,折合500元渤海币的押金,但渤海国这边居然没有田赋一说,只到了秋收时由政府付钱征购。对比南面的大夏,每亩地所交的一两银子,只需两年工夫就能在税赋上省出来。而且这样子还有个好处——渤海国的法律明确保护个人财产,既然渤海王说了垦出的田地归他们,那就可以无限累积。只要大家卖力垦荒,一年下来垦出十亩地,自己就是个小地主,十年下来垦出一百亩,每年收收余粮就能活得很滋润。
李雪鳞更不是傻瓜。抛开他那些花言巧语,只比干货,等于渤海国付出一百七十万亩的荒地,就换来一百七十万亩良田,还抹平了一百万两白银的应付账款,又白占了屯边大军的劳动力,更解决了流民大量涌入的问题。顺便培养起了一支农垦兵团。自这件事之后,李雪鳞对于为什么说“土地是一切生产资料的基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而且那些垦出来的近两百万亩良田都在他的地盘里,让郡王殿下的固定资产增加了不少,渤海国GDP眼看着蹭蹭往上窜。这地又搬不走,每年的产出还顺带着能解决粮食自给的问题。至于征购,因为他这边用的是纸币,准备金不足关系也不大。再加上时日越久,二十万大军被绑死在土地上,就越来越仰他鼻息,总的来看,还是渤海王得利最多。
当然,李雪鳞绕了那么大一个圈子来玩自己吃大头的双赢游戏,也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他给屯边大军开的工资都是纸钞。如果渤海国完蛋,这些就是废纸。那万一以后和朝廷开战,这屯边大军是帮着连粮饷都不给足的朝廷,去死磕那些天下无敌的黑衣骑兵?还是去依附手里捏着他们田地与积蓄的渤海国?连傻子都知道答案。
李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扔出去的烫手山芋,那个野小子却笑嘻嘻地接了,不但接了,还吃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大有伸手再要一个的意思。此消彼长之余,自己竟算是欠了人家一份情。这世道到底是怎么了?怎么自从那个野小子出现之后,就接连发生一桩桩一件件怪事,越来越让人看不懂?
白子晖不再理睬神飞天外的李毅,整整衣服,跪下,脱了官帽放在一旁:
“陛下,臣今日之奏,实为大夏社稷,为了千万黎民。请陛下恩准,废除市易税。若再无起色,请将臣斩于午门之外,以谢天下!”说罢,深深磕下头去。
“白卿家……这……”小皇帝脑子虽灵光,年纪毕竟还小,处理不了这种棘手的事。眼神自然而然向大臣们飘去,却见众人都纷纷低下头,回避他的目光。
说到底,市易税这东西确实是祸国殃民。大家平时悄悄拿点好处也就算了,要是这时候跳出来为苛政说好话,必定被朝野不齿。而且这白子晖今天不知吃了什么药,一副掐架不要命的样子,连影子宰相都不给好脸色,句句话透着火药味。自己这时候凑上去,除了讨个没趣还能怎的?但要是帮着白子晖一同讨伐市易税,又摆明了和李毅过不去。人家可以豁出性命权位,只为了给百姓争一口气。自己呢?有这个胆识和担当吗?
小皇帝的目光在大臣中转了一圈,没找到一个援军,只得失望地放回到李毅身上:
“适才白卿家所奏,晋王以为如何?”
被小皇帝一问,李毅涣散的目光渐渐有了焦点。他看着跪在地上的白子晖,紧绷着的脸竟然渐渐有了笑意。稍微考虑了一下,新任晋王有了个(自以为)绝妙的主意:
“启奏陛下,如白大人所说,市易税每年毕竟能让国库多收二百万两白银,若是废止,则必定入不敷出,如何能供给大军讨平乱匪?山东匪患由来已久,似不是市易税之过,请陛下明察。臣倒有个法子,可一举而平匪患,又能节省国库钱粮。”
“哦?晋王有何妙策?说来给朕听听。”
“启奏陛下,现在朝廷养着两路大军,用度巨大,全因山东有乱匪兴风作浪,渤海有乱党蓄势待发。但渤海兵马仍属我大夏,何不下旨意让渤海郡王发兵平乱?”
李毅的潜台词是:渤海的兵马又不花朝廷一分钱,让李雪鳞拉出去打仗,朝廷就可以省下巨额军费开支,这是看得着的好处。如果李雪鳞打赢,国家半壁江山太平,也就有更多实力可以用于将来的对峙,而李雪鳞在打仗期间则是消耗自身资源,一来一去,朝廷就等于得到双倍的好处。
要是李雪鳞打输了呢?虽然这个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但李毅倒是非常希望能出现这么个结果。那样的话,等双方打得精疲力尽,朝廷可以一举发兵摆平两个对手。这将是最好的结果。
要是李雪鳞趁着剿匪的机会夺权呢?李毅觉得这个可能性实在很小,几乎不构成风险——你既然自认是家仆,主人叫你帮着打恶狗,你反倒去打主人,这在名义上就有问题。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夏太祖当年兴兵,好歹也是受了被灭门的委屈,现在朝廷待你李雪鳞不薄,要王爵给王爵,要封国给封国,若是此时反了,必然被天下唾弃,夺了帝位也坐不稳。应该也是想到了这一点,渤海王既然一直都在克制着,没有主动挑起战端,那他应该也不会在条件更不利时发难。否则朝廷禁军、山东匪军、再加上背后的苏合燕山部人马,三方夹攻,将有百万大军压境。渤海国现有的那点军队数量太少,根本救不过来。
不管怎么看,朝廷在这笔买卖上都是稳赚不赔。问题是,要怎么才能让一向不肯吃亏的渤海王接下这桩赔本生意?
小皇帝似乎也想到了这一层,问道:“晋王所说似乎可行,但该委派何人出使,去说服渤海王出兵平乱?嗯……”
见小皇帝的目光飘来,众大臣又低下头去。这趟公出若是落到自己头上,那可就真是要命了。渤海王是什么人?从来都只有他用刀架在别人脖子上大占便宜,哪肯吃半点亏。这次朝廷居然想让他自己掏钱做雷锋,那个杀人不眨眼的军阀就算暂时不会对朝廷怎么样,难道还不会拿使者出气吗?到时候只要渤海王向皇帝开个口,说要留用使节委以大任,那自己的下半辈子就得留在漠北和蛮夷羊群打交道,整天喝西北风。
李毅早知道没人肯做这个苏武,便帮他们找了个替罪羊。他指了指跪在地上的白子晖:“陛下,适才白大人自己也承认有愧皇恩,希望戴罪立功。依臣看来,何不让白大人前去?白大人在朝中也是二品高官,足可担此重任。且个性耿直,忠君体国,必不会有辱皇命。请陛下定夺。”
“嗯,好!朕准了!”小皇帝一拍椅子的扶手,很高兴一个大难题就这么搞定了。虽然他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对李毅言听计从,但关键时刻还是会依赖这个私人教师。这不,新任晋王只是出了个点子,似乎就能同时解决财政和内乱两个问题,还能让烦人的白子晖消失一段时间,真是大快人心。
“白卿家听诏。”
“臣在。”
“白卿家,朕现封你为钦差大臣,宣慰渤海,加封少保。你待会儿领朕的诏书,立刻就动身吧。去让渤海王出兵平乱。”
“谢陛下,臣必不辱使命。”白子晖磕了个头,心里一阵酸楚。他拼上了政治前途,甚至是身家性命,只求能废除苛政,让大夏社稷缓一口气。没想到,瞎胡闹的权臣只轻轻巧巧几句话,就将皇帝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不但他的努力全部白费,还领来一份要命的差事。
难道这就是书中所说的“奸臣当道,朝纲不振”?
“那就偏劳白卿家了。至于诏书嘛,就由晋王代拟吧。”小皇帝很满意自己的高效率,也很满意自己的知人善任,更满意事情的顺利进展。和大臣们寒暄几句,便起驾回了内宫。
皇帝一走,不久之后,泰清殿内的口水仗再次开打。不过这一次李毅没想着要去弹压。他提笔饱蘸浓墨,对着面前的一方黄绫,笑得很是得意。
野小子,你不是天不怕地不怕吗?那就让我看看,面对代表了天下万民的皇命,你还有没有胆子强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