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魏晋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上部 第十五章 一探夏宅
荆襄九楼的二楼,一水的包间,其中有几间是给桓家自用的,几人跟着进了一间最大的,布置比楼下大厅更华丽,古香古色,一水从岭南来的花梨木雕花桌椅,山水纹大理石镶嵌的屏风把酒桌和几把太师椅隔开。一进门桓温一屁股坐在正中的太师椅上,其他人都没敢做,站在那里,尤其是那位皂衣男子,更是毕恭毕敬的垂手而立。
“你可是越来越有出息了,不但学会了当众打架,还联手外人跟自家兄弟打架。”桓温端起茶几上的茶,抿了一口。话显然是对皂衣男子说的。
“我没和自己人打。况且本来二打一就有失公允,我只是过去帮忙平衡一下。”皂衣男子低头小声辩解,显然还是有些底气不足,毕竟当众打架这事是不容否认的。
”这三位是我今天请的客人,哝,这位就是谯国的桓伊,一笔写不出两个桓字,本来我们龙亢桓家就是出自谯国,不是你自家兄弟是谁?”桓温说道。
那皂衣男子听了桓温的话,连忙去看三人。
“桓伊兄弟,这是我四弟桓秘,平日里疏于管教,总爱做些抱不平的傻事。”桓温跟桓伊介绍道。
那位桓秘公子倒也不是不知礼数之辈,连忙过来跟三位施礼:“小弟桓秘,刚才不知是几位哥哥,多有得罪了。”韩悦等人自然也不会责怪,四人互相见了礼,一听都是世家名声在外的公子,自然互生欢喜。
桓温忽地问桓秘:“刚才那个青年人,你认得?”
桓秘答不识。又问掌柜,也说之前没有见过。桓温也就没再多问。几人坐下喝茶聊天,等着凿齿先生到了开席。一夜推杯换盏暂且不表。
同日午后,掌笠到了荆州府衙,出示了兵部办案文牒,有差人急忙跑去报告太守庾亮,庾亮见文牒上只是说兵部和工部协同办案,查一条可疑的船,也并未多想,交代下人尽管配合既是,没必要自己亲自出面。得到了上峰命令,底下的人自然不敢怠慢掌笠。掌笠问户籍归谁管,有人带他去见了户吏。查到荆江边上却有一户姓夏的富户,二年前移居荆州,在荆江下游买了一所大宅,后又花钱通融,修了私家船坞。
掌笠问:“这夏家从哪里来,为何移居荆州?”
户吏答:“这夏家主人叫夏图沅,说是从河北来的,不想被北国蛮人所占,所以一路南下,移居荆州。这家里带过来人口不少,在册的就有四五十人。如果将军对此家感兴趣,不如我这就带将军去他家看看?”掌笠说好。
户吏跟府衙借了一个捕快,三人往荆州城南走去。拐进一个僻静的巷子,走到一所大宅门前,户吏说就是这里了。一般的宅门上都会写着某某宅或某某府,但见这家门额上挂着的匾额倒不小,黑漆木匾上用金漆在正当中写了一个硕大的“夏”字。现已东晋,流行的是行、草、楷等新体,多是模仿王羲之等人,而这家的“夏”字居然还在用百余年前的魏碑体。
随行捕快上前拍了拍紧闭大门上的虎头门环,连拍数声,放听里面有人瓮声瓮气地问:“谁!”捕快说“府衙查户”,这才有人吱呀呀开了一道门缝,侧出半张脸,是一个满脸横肉的粗壮大汉,户吏上前解释道“冬日祭,城中人杂,特奉命入户查看有无可疑之人”。大汉见果真是户吏,还跟着捕快,也不好拒绝,侧了身子让三人进来,但大门并未多打开半分。三人进园,只见前院就已经很大,布置简洁,倒也干净整洁。户吏打开户册问道:“这里是夏家,夏图沅是你么?”明眼人都看得出,那大汉肯定不是家主人,大汉果然回答:“我不是,我家主人出远门做生意了,我只是个看院的。” 掌笠问:“夏老爷何时出的门?”大汉说:“有七八天了吧。”户吏问:“这在册登记的有四十三人,现在就你一人吗?”大汉说:“还有三四人,不巧上街了。其他人有的回老家了,有的跟着主人出门了。你们有事吗?” 户吏说只是随便问问,然后二人在院里走了一圈,又张望了一下内院,并未发现什么异常,也就走了。
大汉看着他们走远才关上门。从耳房出来几人低声问:“他们来干什么?”大汉做了个噤声的动作,几人一起走进了后院。
走了十几步,掌笠回头看了看已经关上的大门,不知怎的,他总觉得不对劲。若主人走了七八天,昨日从他家的船坞驶出的小船又如何解释?掌笠问户吏:“这么能绕到夏家的船坞?”户吏说,要不从隔壁人家,要不沿河岸。
天黑,掌笠和掌狯就悄悄爬上了夏家的墙头,院子里没有灯亮。下午的大汉貌似没在,掌狯抠下一块墙头的瓦,扔在地上,瓦片落地即碎,发出清脆的响声,半天院里并无动静。二人翻身跳入院内。借着月光,二人一路摸到内院,内院很大很宽敞,周围一圈房间,看规模应该主人家眷所住。四周死静,依旧没有任何灯光,难道真像大汉所说,人都不在?再往后走又是一进院子,显然简朴很多,应该是下人们住的了。此时空气中已经
开始弥漫着一股湿潮的气味了,再往后走,正对着是一扇关着的对开大木门,旁边两边有两间耳房,空气中不止是湿气,还有一股说不出的腥气。隐隐听到水流声,看来接近船坞了。所谓船坞,一般是一间很大的前后有大门的穿堂屋,门的另一边通着河道,方便小船驶进停靠。二人透过门缝往里看,那边的大门也关着,黑乎乎看不清。
二人走到一间耳房,门缝里传出一阵阵腊肉的哈喇味,过了长江,以南各地均爱冬季里做腊肉,倒也不奇怪。正要再往下查,忽听前院有动静,二人急忙翻身上了房,趴在房脊的后面。脚步声比较杂乱,好像有人来了,还不少的人,
二人趴了一会,并未见人往里走,于是蹑足潜踪,悄悄猫着腰踩着屋脊往前面挪。快到二进院子,已经看到空中反射出亮光,看来是有人在二进院。二人趴在圆月型的过院门边角的阴影处,偷偷伸出半个脑袋,往院内看。此时的院里,院里站着几人,提着三两盏灯。正屋的灯已经亮了,一个身穿蓝色长衫的白发男子背着手站在院内,背对着二人,看不到脸,正屋的灯光把蓝衣人的背影拉的很长。他旁边站着的正是下午的大汉,对着他说着什么。难道那个白发男子就是夏图沅?下午大汉撒了谎,他没出远门?
掌笠和掌狯屏住呼吸,伏在阴影处,不敢动,但手已经悄悄抓住了腰间的剑。随时准备被发现。那蓝衣人听完大汉的汇报,转身走向正屋,灯光下看清,那是一张英俊而年轻的脸,嘴角挂着一丝诡异的笑。那人快走进屋时,朝二人躲着的方向有意无意地瞟了一眼。大汉帮他把门关上,然后对院内的人喊道:“你们把前院后院都给我查一遍再睡,仔细点。”众人喝声答应。掌笠二人趁他们没有过来,急忙退回飞身上房。二人沿着屋脊快步往船坞走,他们还是想确认一下小船。翻过船坞的屋顶,果然看到河道上停着两艘小船,模样一样,很像昨日送货的。此时身后传来人声,看来有人来这里查看了。二人返回。只见两个人提着灯笼,一人已经打开了船坞大门,用灯照了照,没异样,又转身锁了门。另一人又打开了旁边一间耳房进去,接着灯笼的光亮,屋顶上的二人看到了屋里的情景,顿时目瞪口呆。
掌笠和掌狯趴在屋顶,透过灯笼的光亮,看到打开的耳房里的情景,完全出乎想象,那屋里居然影影绰绰挂着很多躯体。只见巡视的人进屋绕了一圈,又出来锁了门,提着灯笼走了。
又等了一会,见确实没有人再返回来,二人才从屋顶上轻轻跳下来,悄悄来到耳房... -->>
上部 第十五章 一探夏宅
荆襄九楼的二楼,一水的包间,其中有几间是给桓家自用的,几人跟着进了一间最大的,布置比楼下大厅更华丽,古香古色,一水从岭南来的花梨木雕花桌椅,山水纹大理石镶嵌的屏风把酒桌和几把太师椅隔开。一进门桓温一屁股坐在正中的太师椅上,其他人都没敢做,站在那里,尤其是那位皂衣男子,更是毕恭毕敬的垂手而立。
“你可是越来越有出息了,不但学会了当众打架,还联手外人跟自家兄弟打架。”桓温端起茶几上的茶,抿了一口。话显然是对皂衣男子说的。
“我没和自己人打。况且本来二打一就有失公允,我只是过去帮忙平衡一下。”皂衣男子低头小声辩解,显然还是有些底气不足,毕竟当众打架这事是不容否认的。
”这三位是我今天请的客人,哝,这位就是谯国的桓伊,一笔写不出两个桓字,本来我们龙亢桓家就是出自谯国,不是你自家兄弟是谁?”桓温说道。
那皂衣男子听了桓温的话,连忙去看三人。
“桓伊兄弟,这是我四弟桓秘,平日里疏于管教,总爱做些抱不平的傻事。”桓温跟桓伊介绍道。
那位桓秘公子倒也不是不知礼数之辈,连忙过来跟三位施礼:“小弟桓秘,刚才不知是几位哥哥,多有得罪了。”韩悦等人自然也不会责怪,四人互相见了礼,一听都是世家名声在外的公子,自然互生欢喜。
桓温忽地问桓秘:“刚才那个青年人,你认得?”
桓秘答不识。又问掌柜,也说之前没有见过。桓温也就没再多问。几人坐下喝茶聊天,等着凿齿先生到了开席。一夜推杯换盏暂且不表。
同日午后,掌笠到了荆州府衙,出示了兵部办案文牒,有差人急忙跑去报告太守庾亮,庾亮见文牒上只是说兵部和工部协同办案,查一条可疑的船,也并未多想,交代下人尽管配合既是,没必要自己亲自出面。得到了上峰命令,底下的人自然不敢怠慢掌笠。掌笠问户籍归谁管,有人带他去见了户吏。查到荆江边上却有一户姓夏的富户,二年前移居荆州,在荆江下游买了一所大宅,后又花钱通融,修了私家船坞。
掌笠问:“这夏家从哪里来,为何移居荆州?”
户吏答:“这夏家主人叫夏图沅,说是从河北来的,不想被北国蛮人所占,所以一路南下,移居荆州。这家里带过来人口不少,在册的就有四五十人。如果将军对此家感兴趣,不如我这就带将军去他家看看?”掌笠说好。
户吏跟府衙借了一个捕快,三人往荆州城南走去。拐进一个僻静的巷子,走到一所大宅门前,户吏说就是这里了。一般的宅门上都会写着某某宅或某某府,但见这家门额上挂着的匾额倒不小,黑漆木匾上用金漆在正当中写了一个硕大的“夏”字。现已东晋,流行的是行、草、楷等新体,多是模仿王羲之等人,而这家的“夏”字居然还在用百余年前的魏碑体。
随行捕快上前拍了拍紧闭大门上的虎头门环,连拍数声,放听里面有人瓮声瓮气地问:“谁!”捕快说“府衙查户”,这才有人吱呀呀开了一道门缝,侧出半张脸,是一个满脸横肉的粗壮大汉,户吏上前解释道“冬日祭,城中人杂,特奉命入户查看有无可疑之人”。大汉见果真是户吏,还跟着捕快,也不好拒绝,侧了身子让三人进来,但大门并未多打开半分。三人进园,只见前院就已经很大,布置简洁,倒也干净整洁。户吏打开户册问道:“这里是夏家,夏图沅是你么?”明眼人都看得出,那大汉肯定不是家主人,大汉果然回答:“我不是,我家主人出远门做生意了,我只是个看院的。” 掌笠问:“夏老爷何时出的门?”大汉说:“有七八天了吧。”户吏问:“这在册登记的有四十三人,现在就你一人吗?”大汉说:“还有三四人,不巧上街了。其他人有的回老家了,有的跟着主人出门了。你们有事吗?” 户吏说只是随便问问,然后二人在院里走了一圈,又张望了一下内院,并未发现什么异常,也就走了。
大汉看着他们走远才关上门。从耳房出来几人低声问:“他们来干什么?”大汉做了个噤声的动作,几人一起走进了后院。
走了十几步,掌笠回头看了看已经关上的大门,不知怎的,他总觉得不对劲。若主人走了七八天,昨日从他家的船坞驶出的小船又如何解释?掌笠问户吏:“这么能绕到夏家的船坞?”户吏说,要不从隔壁人家,要不沿河岸。
天黑,掌笠和掌狯就悄悄爬上了夏家的墙头,院子里没有灯亮。下午的大汉貌似没在,掌狯抠下一块墙头的瓦,扔在地上,瓦片落地即碎,发出清脆的响声,半天院里并无动静。二人翻身跳入院内。借着月光,二人一路摸到内院,内院很大很宽敞,周围一圈房间,看规模应该主人家眷所住。四周死静,依旧没有任何灯光,难道真像大汉所说,人都不在?再往后走又是一进院子,显然简朴很多,应该是下人们住的了。此时空气中已经
开始弥漫着一股湿潮的气味了,再往后走,正对着是一扇关着的对开大木门,旁边两边有两间耳房,空气中不止是湿气,还有一股说不出的腥气。隐隐听到水流声,看来接近船坞了。所谓船坞,一般是一间很大的前后有大门的穿堂屋,门的另一边通着河道,方便小船驶进停靠。二人透过门缝往里看,那边的大门也关着,黑乎乎看不清。
二人走到一间耳房,门缝里传出一阵阵腊肉的哈喇味,过了长江,以南各地均爱冬季里做腊肉,倒也不奇怪。正要再往下查,忽听前院有动静,二人急忙翻身上了房,趴在房脊的后面。脚步声比较杂乱,好像有人来了,还不少的人,
二人趴了一会,并未见人往里走,于是蹑足潜踪,悄悄猫着腰踩着屋脊往前面挪。快到二进院子,已经看到空中反射出亮光,看来是有人在二进院。二人趴在圆月型的过院门边角的阴影处,偷偷伸出半个脑袋,往院内看。此时的院里,院里站着几人,提着三两盏灯。正屋的灯已经亮了,一个身穿蓝色长衫的白发男子背着手站在院内,背对着二人,看不到脸,正屋的灯光把蓝衣人的背影拉的很长。他旁边站着的正是下午的大汉,对着他说着什么。难道那个白发男子就是夏图沅?下午大汉撒了谎,他没出远门?
掌笠和掌狯屏住呼吸,伏在阴影处,不敢动,但手已经悄悄抓住了腰间的剑。随时准备被发现。那蓝衣人听完大汉的汇报,转身走向正屋,灯光下看清,那是一张英俊而年轻的脸,嘴角挂着一丝诡异的笑。那人快走进屋时,朝二人躲着的方向有意无意地瞟了一眼。大汉帮他把门关上,然后对院内的人喊道:“你们把前院后院都给我查一遍再睡,仔细点。”众人喝声答应。掌笠二人趁他们没有过来,急忙退回飞身上房。二人沿着屋脊快步往船坞走,他们还是想确认一下小船。翻过船坞的屋顶,果然看到河道上停着两艘小船,模样一样,很像昨日送货的。此时身后传来人声,看来有人来这里查看了。二人返回。只见两个人提着灯笼,一人已经打开了船坞大门,用灯照了照,没异样,又转身锁了门。另一人又打开了旁边一间耳房进去,接着灯笼的光亮,屋顶上的二人看到了屋里的情景,顿时目瞪口呆。
掌笠和掌狯趴在屋顶,透过灯笼的光亮,看到打开的耳房里的情景,完全出乎想象,那屋里居然影影绰绰挂着很多躯体。只见巡视的人进屋绕了一圈,又出来锁了门,提着灯笼走了。
又等了一会,见确实没有人再返回来,二人才从屋顶上轻轻跳下来,悄悄来到耳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