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合纵连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苏秦深知赵侯赵语是不甘国家积贫积弱的国君,所以也特意突出了赵国的利益,如果赵国主动地承担起合纵联盟的带头之责,无疑将从合纵中得到的好处最大。
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份力量;东方不亮,西方亮。即便是将来有个别的诸侯国,例如魏国和楚国抛弃了联盟,但赵国能得到近邻燕国和齐国的支持,那也就相当于有了一个稳固的后院。
赵侯赵语本来就对合纵联盟寄予厚望,又听苏秦刻意强调的赵国之有利形势,当即兴奋得眉飞色舞,说道:“寡人决心支持苏丞相到底,只要寡人在位一天,就绝不会背弃合纵联盟。”
苏秦此后又与赵侯赵语提出了赵国内政的革新事宜,他欠赵希一个人情,赵希曾在安邑战场上请求他以丞相的身份劝说赵侯赵语尽快推动内政变革,因此,苏秦也当仁不让地向赵侯赵语谏言。
可是,赵侯赵语是个虑事惟恐不全面的人,虑事周全本是好事,但是如果过于细密,反而偏于优柔寡断,于干大事十分不利。先前在立赵雍为太子的问题上,赵侯赵语也是费尽周折,才接受苏秦提议的。
现在,当赵侯赵语面临着变革所带来的阵痛和赵国旧贵族的反对声浪时,他再次犹豫徘徊起来,说道:“变革关涉的人很多,事务庞杂,寡人身体不好,惟恐半途而废,那还不如暂且不动的好。容后再议吧。”
苏秦听到了赵侯赵语的回答,难免心中有些失望,但是他对于赵侯赵语能全力支持合纵,还是心存万分感激,有了这个坚强的支柱,苏秦才有了坚不可摧的后方,他本人在前方拼搏奋斗得才安心和踏实。
苏秦离开赵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肥义将相府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他的治事之才深得苏秦的赏识,苏秦回来后,特意向赵侯赵语提议,将肥义提拔为赵国的爵禄二品的上大夫,品级仅次于丞相。
肥义本人自然是欣喜万分,而且与他同样高兴的还有太子赵雍,因为他与肥义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肥义掌控了赵国的政事,对于赵雍将来的顺利登基,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赵雍和肥义心怀感激地前去桃花园中探望苏秦,赵雍在苏秦的面前,一点都不摆太子的架子,见面就首先躬身行礼,开口闭口地“尊敬的苏丞相”,搞得苏秦很不安,他当然能猜到太子的用意,是在登基之前极力地拉拢自己而已。
然而,伴君如伴虎,一国之君前恭后倨是常态,有求于臣下,则巧语连连,厚赏不断,之后目标达到,则往往会后悔或羞愧于当初的礼曲于手下,想方设法地找回平衡来。
非得贤明如尧舜一般的圣君,才有那理想的用人智慧和大海般广阔的胸怀吧。
苏秦一再告诫自己要清醒一些,不要因赵雍的殷勤而简慢于他。魏卬之死对于苏秦而言,永远是最伤痛的记忆,也是最深刻的教训。
苏秦也在朝堂之上常遇到赵希,两人曾经在安邑亲密地并肩作战过,但回到赵国后,苏秦却感觉不便于与赵希走得太近,而赵希也刻意保持着与他的距离,不温不火的,寒暄则可以,但是说真情实意的话则不可以。
苏秦后来想了想,觉得赵希与自己的不冷不热,可能是因自己没能成功地劝说赵侯赵语推动内政变革,有食言之嫌,而且,赵希大概也计较于此前苏秦与孟氏姐妹中孟娣的暧昧关系,耿耿于怀。
由于这一层关系,连孟婷回到赵国之后,也与姐姐孟娣见面深谈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从前姐妹如影相随、亲密无间的关系,已然随着各自身份变化而变得扑朔迷离。
彼此心有戚戚,但却因惹来麻烦而倾心交流,岂不令人唏嘘感叹。
孟婷这次回来,已然不避讳赵国人的议论,搬入桃花园中,与苏秦住在一起,父母问起了她的打算,她回道:“难道我这样不是挺好的吗?岂不更有利于将来赵雍的即位?”
父母想了想,确实如此,也就随她去了。然而,从孟婷的内心深处,她更希望的是与苏秦过一个相伴相随、温馨可心的快乐日子,她根本不在乎别人说什么。
苏秦自从回到赵国,忙于自己好几摊子事情,哪里有心思想着与孟婷之间的终身大事。
苏秦整日里奔劳得晕头转向的,堪堪已过了半个多月,他才将国事和家事料理清楚,最后仍有些政务上的琐屑之事,干脆就完全交给了肥义去处理。
这时,他才开始认真地考虑入楚的事宜。因为有张仪游说楚国的失败在前,苏秦不能不慎重地而仔细地做些准备。
他最后决定向齐王田辟疆、燕侯姬升和魏王魏嗣公开说明自己的意图,然后请他们各自派出一百名人马,跟随自己赴楚游说,以壮声势。
而他从赵国则带领了上千名的随从,将赵王赐给自己的车马和仪仗都悉数调动出来,如此,则组成了亘古未有的庞大的四国使团。
苏秦之所以搞得动静如此之大,也是故意要向楚国展示自己的实力,以慑楚国人的傲慢之气。
果然,苏秦先期将赵、齐、魏、燕四国的国书派人送到楚国,表明自己率领四国使团前往楚国,之后不久,楚王熊商那里就有了回应。
楚王熊商派快马送信给苏秦,说楚国的景池大夫在北部边境亲自迎接苏秦带领的四国使团。
苏秦料定楚王不敢轻易拒绝,因为形势的发展已然朝着合纵的一方倾斜,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其实在楚国接到国书时,朝堂之内发生激烈争论,其针锋相对的程度远超苏秦的想象。
以太子芈槐、大夫陈稹等朝臣为首的保守一派,认为根本没必要搭理四国使团,楚国自有立场,哪个国家都不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何必在苏秦面前直不起腰来!
以令尹昭阳、大夫景池等朝臣为首的现实一派,则主张顺应现实的形势,接纳四国使团,楚国完全可以名义上加入合纵联盟,不费一兵一卒,求得安定的条件,何乐而不为?
楚王熊商在接到国书后,接连思考了两天,整夜都未眠,后来,他终于下定决心,倾向于现实派的主张,他觉得自己老了,没有年轻人的心高气傲的生猛劲头,如果加入合纵有利于楚国,那么暂且屈尊迂回一下,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楚王熊商更为担心的是,如果秦国惧于四国的合纵联盟,不敢对这四个国家动武,单单将矛头对准了孤立的楚国,那么楚国将遭受重大的损失。
楚王熊商打定了主意,第二天当朝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又任命景池为礼宾大臣,负责接待苏秦的来访。他刚一宣布诏令,就看到太子芈槐皱着眉,撇着嘴,脸上一副不屑的神情。
楚王熊商问太子道:“槐儿,你对为父的决定有意见吗?还想说什么呢,尽管道来。”
芈槐正要上前慷慨陈述一番自己的见解,不料朝臣之中立刻就倒下了上大夫屈牧,屈牧哎呀了一身,口吐白沫倒在当朝之上。
众大臣一见屈牧晕倒在地,连忙上前救治和搀扶,整个朝堂乱成了一锅粥。芈槐心中气恼,刚刚要说的一番反对屈尊于四国使团的话,被这个不识时务的屈牧给打断了。
楚王熊商忙让人找来了王宫的御医为屈牧诊治,御医又是把脉,又是翻看屈牧的眼皮,再问问屈牧的身体状况和饮食起居。最后,御医诊断屈牧是偶感风寒,早上又食用了生鱼脯等冷食,所以才内外交攻,晕倒在地。
屈牧被架出了王宫,送回到了自己的府上,楚王见好好的朝会出了这么一件稀奇事,也没有心思继续讨论下来,干脆就宣布散朝。
太子芈槐与屈牧走得很近,他觉得该表示一下关心,所以下午的时候,就去屈牧府上去探望他。他到了屈牧府门口,门房看到了太子的仪仗,忙不迭儿地向府里传话,不一会儿,屈牧竟然亲自跑出来迎接太子来了。
太子下了马车,跨进府门时,望着身边陪同着的屈牧,好奇地问了一句:“你的病好得这么快啊?”
屈牧神秘地笑了笑,并没有即刻回答,他做出了一个请进的手势,让太子先到府中的书房再说。等进入房间,屈牧紧紧关上了房门,然后才回道:“微臣并没有真病,而是装出来的玻”
太子瞪大了眼睛,一头雾水地看着屈牧,屈牧压低了声音,说道:“微臣也是为太子着想的,才出此下策的。”
太子“氨了一声,问道:“屈大夫此话怎讲,你当朝晕倒又是何意呢?”
屈牧一本正经地劝太子说:“今日朝堂之上大王在试探太子,你没有看出来吗?其实大王已经下了接纳苏秦入楚的诏书,表明早已打定了主意,问询太子的意见,是看你心里究竟抵触到什么程度... -->>
苏秦深知赵侯赵语是不甘国家积贫积弱的国君,所以也特意突出了赵国的利益,如果赵国主动地承担起合纵联盟的带头之责,无疑将从合纵中得到的好处最大。
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份力量;东方不亮,西方亮。即便是将来有个别的诸侯国,例如魏国和楚国抛弃了联盟,但赵国能得到近邻燕国和齐国的支持,那也就相当于有了一个稳固的后院。
赵侯赵语本来就对合纵联盟寄予厚望,又听苏秦刻意强调的赵国之有利形势,当即兴奋得眉飞色舞,说道:“寡人决心支持苏丞相到底,只要寡人在位一天,就绝不会背弃合纵联盟。”
苏秦此后又与赵侯赵语提出了赵国内政的革新事宜,他欠赵希一个人情,赵希曾在安邑战场上请求他以丞相的身份劝说赵侯赵语尽快推动内政变革,因此,苏秦也当仁不让地向赵侯赵语谏言。
可是,赵侯赵语是个虑事惟恐不全面的人,虑事周全本是好事,但是如果过于细密,反而偏于优柔寡断,于干大事十分不利。先前在立赵雍为太子的问题上,赵侯赵语也是费尽周折,才接受苏秦提议的。
现在,当赵侯赵语面临着变革所带来的阵痛和赵国旧贵族的反对声浪时,他再次犹豫徘徊起来,说道:“变革关涉的人很多,事务庞杂,寡人身体不好,惟恐半途而废,那还不如暂且不动的好。容后再议吧。”
苏秦听到了赵侯赵语的回答,难免心中有些失望,但是他对于赵侯赵语能全力支持合纵,还是心存万分感激,有了这个坚强的支柱,苏秦才有了坚不可摧的后方,他本人在前方拼搏奋斗得才安心和踏实。
苏秦离开赵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肥义将相府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他的治事之才深得苏秦的赏识,苏秦回来后,特意向赵侯赵语提议,将肥义提拔为赵国的爵禄二品的上大夫,品级仅次于丞相。
肥义本人自然是欣喜万分,而且与他同样高兴的还有太子赵雍,因为他与肥义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肥义掌控了赵国的政事,对于赵雍将来的顺利登基,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赵雍和肥义心怀感激地前去桃花园中探望苏秦,赵雍在苏秦的面前,一点都不摆太子的架子,见面就首先躬身行礼,开口闭口地“尊敬的苏丞相”,搞得苏秦很不安,他当然能猜到太子的用意,是在登基之前极力地拉拢自己而已。
然而,伴君如伴虎,一国之君前恭后倨是常态,有求于臣下,则巧语连连,厚赏不断,之后目标达到,则往往会后悔或羞愧于当初的礼曲于手下,想方设法地找回平衡来。
非得贤明如尧舜一般的圣君,才有那理想的用人智慧和大海般广阔的胸怀吧。
苏秦一再告诫自己要清醒一些,不要因赵雍的殷勤而简慢于他。魏卬之死对于苏秦而言,永远是最伤痛的记忆,也是最深刻的教训。
苏秦也在朝堂之上常遇到赵希,两人曾经在安邑亲密地并肩作战过,但回到赵国后,苏秦却感觉不便于与赵希走得太近,而赵希也刻意保持着与他的距离,不温不火的,寒暄则可以,但是说真情实意的话则不可以。
苏秦后来想了想,觉得赵希与自己的不冷不热,可能是因自己没能成功地劝说赵侯赵语推动内政变革,有食言之嫌,而且,赵希大概也计较于此前苏秦与孟氏姐妹中孟娣的暧昧关系,耿耿于怀。
由于这一层关系,连孟婷回到赵国之后,也与姐姐孟娣见面深谈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从前姐妹如影相随、亲密无间的关系,已然随着各自身份变化而变得扑朔迷离。
彼此心有戚戚,但却因惹来麻烦而倾心交流,岂不令人唏嘘感叹。
孟婷这次回来,已然不避讳赵国人的议论,搬入桃花园中,与苏秦住在一起,父母问起了她的打算,她回道:“难道我这样不是挺好的吗?岂不更有利于将来赵雍的即位?”
父母想了想,确实如此,也就随她去了。然而,从孟婷的内心深处,她更希望的是与苏秦过一个相伴相随、温馨可心的快乐日子,她根本不在乎别人说什么。
苏秦自从回到赵国,忙于自己好几摊子事情,哪里有心思想着与孟婷之间的终身大事。
苏秦整日里奔劳得晕头转向的,堪堪已过了半个多月,他才将国事和家事料理清楚,最后仍有些政务上的琐屑之事,干脆就完全交给了肥义去处理。
这时,他才开始认真地考虑入楚的事宜。因为有张仪游说楚国的失败在前,苏秦不能不慎重地而仔细地做些准备。
他最后决定向齐王田辟疆、燕侯姬升和魏王魏嗣公开说明自己的意图,然后请他们各自派出一百名人马,跟随自己赴楚游说,以壮声势。
而他从赵国则带领了上千名的随从,将赵王赐给自己的车马和仪仗都悉数调动出来,如此,则组成了亘古未有的庞大的四国使团。
苏秦之所以搞得动静如此之大,也是故意要向楚国展示自己的实力,以慑楚国人的傲慢之气。
果然,苏秦先期将赵、齐、魏、燕四国的国书派人送到楚国,表明自己率领四国使团前往楚国,之后不久,楚王熊商那里就有了回应。
楚王熊商派快马送信给苏秦,说楚国的景池大夫在北部边境亲自迎接苏秦带领的四国使团。
苏秦料定楚王不敢轻易拒绝,因为形势的发展已然朝着合纵的一方倾斜,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其实在楚国接到国书时,朝堂之内发生激烈争论,其针锋相对的程度远超苏秦的想象。
以太子芈槐、大夫陈稹等朝臣为首的保守一派,认为根本没必要搭理四国使团,楚国自有立场,哪个国家都不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何必在苏秦面前直不起腰来!
以令尹昭阳、大夫景池等朝臣为首的现实一派,则主张顺应现实的形势,接纳四国使团,楚国完全可以名义上加入合纵联盟,不费一兵一卒,求得安定的条件,何乐而不为?
楚王熊商在接到国书后,接连思考了两天,整夜都未眠,后来,他终于下定决心,倾向于现实派的主张,他觉得自己老了,没有年轻人的心高气傲的生猛劲头,如果加入合纵有利于楚国,那么暂且屈尊迂回一下,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楚王熊商更为担心的是,如果秦国惧于四国的合纵联盟,不敢对这四个国家动武,单单将矛头对准了孤立的楚国,那么楚国将遭受重大的损失。
楚王熊商打定了主意,第二天当朝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又任命景池为礼宾大臣,负责接待苏秦的来访。他刚一宣布诏令,就看到太子芈槐皱着眉,撇着嘴,脸上一副不屑的神情。
楚王熊商问太子道:“槐儿,你对为父的决定有意见吗?还想说什么呢,尽管道来。”
芈槐正要上前慷慨陈述一番自己的见解,不料朝臣之中立刻就倒下了上大夫屈牧,屈牧哎呀了一身,口吐白沫倒在当朝之上。
众大臣一见屈牧晕倒在地,连忙上前救治和搀扶,整个朝堂乱成了一锅粥。芈槐心中气恼,刚刚要说的一番反对屈尊于四国使团的话,被这个不识时务的屈牧给打断了。
楚王熊商忙让人找来了王宫的御医为屈牧诊治,御医又是把脉,又是翻看屈牧的眼皮,再问问屈牧的身体状况和饮食起居。最后,御医诊断屈牧是偶感风寒,早上又食用了生鱼脯等冷食,所以才内外交攻,晕倒在地。
屈牧被架出了王宫,送回到了自己的府上,楚王见好好的朝会出了这么一件稀奇事,也没有心思继续讨论下来,干脆就宣布散朝。
太子芈槐与屈牧走得很近,他觉得该表示一下关心,所以下午的时候,就去屈牧府上去探望他。他到了屈牧府门口,门房看到了太子的仪仗,忙不迭儿地向府里传话,不一会儿,屈牧竟然亲自跑出来迎接太子来了。
太子下了马车,跨进府门时,望着身边陪同着的屈牧,好奇地问了一句:“你的病好得这么快啊?”
屈牧神秘地笑了笑,并没有即刻回答,他做出了一个请进的手势,让太子先到府中的书房再说。等进入房间,屈牧紧紧关上了房门,然后才回道:“微臣并没有真病,而是装出来的玻”
太子瞪大了眼睛,一头雾水地看着屈牧,屈牧压低了声音,说道:“微臣也是为太子着想的,才出此下策的。”
太子“氨了一声,问道:“屈大夫此话怎讲,你当朝晕倒又是何意呢?”
屈牧一本正经地劝太子说:“今日朝堂之上大王在试探太子,你没有看出来吗?其实大王已经下了接纳苏秦入楚的诏书,表明早已打定了主意,问询太子的意见,是看你心里究竟抵触到什么程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