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七十二沽风情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正式临摹之前,朱岷让秋月给烧了水,洗了个澡,换了身干净衣服,秋月给他将头梳好,打好辫子,顿觉精神焕发,精神为之一震。
让秋月取出古绢,按尺寸裁剪,拼接三幅,展开在画案之上。秋月早已用古墨研磨了一大墨海,朱岷先用炭条轻轻的在绢上描上淡淡的草稿,仔细的比较,看构图与原图并无二致,才对比着原图,自主峰下笔画起,认真的临写。
就这样将自己关在房内二十多天,除了登东,就是吃饭都是由秋月送来。秋月守在一旁,侍候茶水,磨墨,舒展素绢,也不言语多嘴,眼色却有,朱岷需要什么笔、墨、颜料,早已备好递将过去。
朱岷将自己关在屋内,对照着原图,细斟细酌,揣摩着墨色浓淡变化,渲染皴擦出覆满白雪的巨峰,细细勾勒出半山中的庙宇建筑,以干枯的笔法画出近景的落叶树林。
二十天过去,临画已成,朱岷这才长舒一口气,回头看看秋月,想说句感激的话,发现秋月正看着自己,见朱岷抬头看过来,又急忙将头低下,双手整理画案上的物品。看到这里,朱岷忽然觉得身边这个丫头如此的可人,这才抬头仔细注视和端详着秋月。
秋月年龄不大,十五六岁的样子,身材不高不矮,胖瘦适中,已见微微隆起的前胸,透出一股青春的活力,让朱岷一阵心动。俊俏而略显清秀,淡施粉黛的脸上闪着双大眼睛,平时不苟言笑,看着朱岷绘画时那痴痴呆呆的样子,有时也会露出一丝笑意,每日侍候朱岷生活起居很是周到。
朱岷心中想到,自己每天埋头画画,连正眼也没看过她一眼,今天这是第一次那么大胆的盯着秋月看,心中不由起了涟漪。秋月见朱岷这么多天第一次在这么近的地方,就这么呆呆的盯着自己看,一时有些心慌意乱,心跳一阵阵加快,不由双颊现出两朵红云。
片刻之后,朱岷突然醒悟,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慌忙将双眼移开,放下手中画笔,抬头看了看秋月嗫嚅着说:
“这些天专心于画,不曾问姐姐尊姓大名。”
秋月让朱岷看的有些不自在,见朱岷这样问话,微微抬头看了朱岷一眼,回答说:
“我叫秋月,朱先生你是知道的啊?”
似乎怪他明知故问。朱岷忽然明白过来,知道她误会了,摆摆手说:
“不,我是问你原来在家时叫什么,何时来到崔家?”
“我家姓刘,我原叫芳儿,”
秋月也领悟过来,歉意的笑笑说:
“我家在津西刘羊庄,我来崔家才两个多月。”
“原来你来此时间不长,”
朱岷看了看秋月,
“我到崔家来的时侯,你不过才来了不到一个月啊?”
“是的,我也是刚到崔家。”
“我看你似乎也懂绘画,在家时学过绘画吧?”
秋月微微点点头,
“是,也晓得一些,我家原也是绘制年画的画坊,只因一些缘故,我才来到崔家。”
听秋月这么说,更让朱岷对秋月的身世充满了好奇,
“原来你家也是开画坊的,怨不得你也学过绘画了,那你是因为什么卖身到这里当丫鬟的?”
听朱岷一再追问,秋月想起自家的不幸遭遇,不由悲从心来,一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朱岷赶紧递过一杯水来,安慰她说:“想必家中遇到难处,别难过,先喝口水,慢慢说。”又轻轻将秋月按坐在椅子上。终究都是年轻人,话易说得通,秋月久无诉苦处,如今遇到朱岷对自己如此关怀和体贴,终于哭出声来,弄得朱岷不知如何劝解,只得递过一条汗巾,连连的劝慰秋月:
“千万别哭,有什么难处,你跟我说一说,看看我能不能帮你。”
秋月止住哭声,接过汗巾,擦了擦眼泪,长舒一口气,定一定神,才一五一十的将自己经历讲给朱岷听。
原来这秋月是津西刘羊庄人,刘羊庄在杨柳青南五里,在御河边,村里大都姓刘,受杨柳青影响,刘羊庄也是家家善丹青,户户都做年画生意,但大多数都是为杨柳青的大画坊做加工,自己不出画样,不刻画板,村中只有一户能出画样和刻画板的就是秋月家。
秋月原名刘芳儿,父亲叫刘焕章,母刘王氏。祖上是山东潍坊人士,因赶上灾荒,一家人辗转来到刘羊庄投奔老乡落下户来。其年画手艺也来自祖传,原只是刻印些灶王、神马、门神之类图样。后来传到刘焕章一辈,年画题材有了很大的改进,开始绘制一些风俗画,技艺也由单色刻印改为多色套印,深得乡亲们喜爱。
这刘焕章有两儿一女,大儿刘风生,二儿刘风岐,幼女刘芳儿,均承父业。一家人经营着一间画坊,小日子也算过的小康。这芳儿学画却是另有一番经历,那时在芳儿七岁时,家中突然来了一位年近六旬的道姑,这道姑是刘焕章的堂姐,芳儿的姑姑,在娘家乳名唤作‘敏儿姐’。这位姑姑自出嫁后就多年不曾回过刘羊庄,后来辗转来到天津,才有机会回娘家来看看,父母亡故后,敏儿姐更是有**年不曾回刘羊庄。原来芳儿的这位姑姑自小家道殷实,曾饱读诗书,学习绘画,长大后嫁入山东德州的王家,夫君叫王聪,字玉笈。这王家乃前朝军官出身,入清后避世于乡野。
至王聪父辈,已改变门风成为书香之家。但这王聪自幼也曾习武,并到武当山投师习武七年。回来后虽然成家,可迷上道教之学,一再与芳儿的姑姑商量要出家做道士。芳儿的姑姑一再阻拦不成,王聪离家出走,一去就是三年,回来告诉芳儿的姑姑,这三年在武当山做道士,如今回来是要带她出去做火居道士,因自己在武当山时有个师叔叫李怡神,现在在天津的天妃宫做观主,近来新创立了一座道观叫香林苑,因此捎信叫王聪到天津帮着管理香林苑。
王聪打定主意要带芳儿的姑姑到天津做火居道士。芳儿的姑姑心想,夫君要做道士是拦不住了,到天津去是做火居道士,至此与夫君常厮守,强似自己一人守空房了,再说天津是自己的娘家,也可以常回去看看。遂也就答应下来,跟随夫君来到天津,也做道姑打扮,夫妇一块儿修行。
这香林苑在天津城东北角外三岔河口河北岸边,与望海寺相邻。这座道观是李怡神花费十年功夫化缘修成。里面有玉皇阁、三清殿,建筑也是雕梁画栋,长廊曲廻,石林典雅,假山峻峭,曲径通幽。有抱瓮园、望雪亭、磐台、草花渠、乱云岛、竹圃等景色。免不了游人入园观赏,文人墨客更是往来不绝。
王聪为人老实本分,就是有些认死理,不善交际,喜欢清静。为此在香林苑的后面空地上开出几亩菜园,种些时新蔬菜瓜果,园内又养了两只仙鹤。这样每日除了主持苑内事务,就是种菜养花,与仙鹤同乐,不喜与寻常人交往,只是与文人墨客谈的来,还有些来往。因养了这两只仙鹤,遂又自号“野鹤”。来客往往喜欢驻足香林苑的菜园,因这菜园一进门有一株大松树,又有两三株槐树相伴,几株大树遮阴半亩,约有四五丈高下。夏日里在树下置一小桌,会几个好友,下棋品茗吟诗作对,实是再惬意不过。常来往的几位好友如查氏兄弟、龙震、佟弘、周焯等不时来此坐坐。
有诗词唱和单道这香林苑的妙处,
“闲闲十亩间,道士有所慕。尽除芳草根,独留苍松树。开渠引流泉,往来亲指顾。欲种东陵瓜,不栖南山雾。”
又有诗道:
“纳凉何地系游船?咫尺仙源隔水边。好去草花渠上坐,绿筠深处听流泉。”
查为义又有香林苑赠王炼师野鹤诗:
&nb... -->>
在正式临摹之前,朱岷让秋月给烧了水,洗了个澡,换了身干净衣服,秋月给他将头梳好,打好辫子,顿觉精神焕发,精神为之一震。
让秋月取出古绢,按尺寸裁剪,拼接三幅,展开在画案之上。秋月早已用古墨研磨了一大墨海,朱岷先用炭条轻轻的在绢上描上淡淡的草稿,仔细的比较,看构图与原图并无二致,才对比着原图,自主峰下笔画起,认真的临写。
就这样将自己关在房内二十多天,除了登东,就是吃饭都是由秋月送来。秋月守在一旁,侍候茶水,磨墨,舒展素绢,也不言语多嘴,眼色却有,朱岷需要什么笔、墨、颜料,早已备好递将过去。
朱岷将自己关在屋内,对照着原图,细斟细酌,揣摩着墨色浓淡变化,渲染皴擦出覆满白雪的巨峰,细细勾勒出半山中的庙宇建筑,以干枯的笔法画出近景的落叶树林。
二十天过去,临画已成,朱岷这才长舒一口气,回头看看秋月,想说句感激的话,发现秋月正看着自己,见朱岷抬头看过来,又急忙将头低下,双手整理画案上的物品。看到这里,朱岷忽然觉得身边这个丫头如此的可人,这才抬头仔细注视和端详着秋月。
秋月年龄不大,十五六岁的样子,身材不高不矮,胖瘦适中,已见微微隆起的前胸,透出一股青春的活力,让朱岷一阵心动。俊俏而略显清秀,淡施粉黛的脸上闪着双大眼睛,平时不苟言笑,看着朱岷绘画时那痴痴呆呆的样子,有时也会露出一丝笑意,每日侍候朱岷生活起居很是周到。
朱岷心中想到,自己每天埋头画画,连正眼也没看过她一眼,今天这是第一次那么大胆的盯着秋月看,心中不由起了涟漪。秋月见朱岷这么多天第一次在这么近的地方,就这么呆呆的盯着自己看,一时有些心慌意乱,心跳一阵阵加快,不由双颊现出两朵红云。
片刻之后,朱岷突然醒悟,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慌忙将双眼移开,放下手中画笔,抬头看了看秋月嗫嚅着说:
“这些天专心于画,不曾问姐姐尊姓大名。”
秋月让朱岷看的有些不自在,见朱岷这样问话,微微抬头看了朱岷一眼,回答说:
“我叫秋月,朱先生你是知道的啊?”
似乎怪他明知故问。朱岷忽然明白过来,知道她误会了,摆摆手说:
“不,我是问你原来在家时叫什么,何时来到崔家?”
“我家姓刘,我原叫芳儿,”
秋月也领悟过来,歉意的笑笑说:
“我家在津西刘羊庄,我来崔家才两个多月。”
“原来你来此时间不长,”
朱岷看了看秋月,
“我到崔家来的时侯,你不过才来了不到一个月啊?”
“是的,我也是刚到崔家。”
“我看你似乎也懂绘画,在家时学过绘画吧?”
秋月微微点点头,
“是,也晓得一些,我家原也是绘制年画的画坊,只因一些缘故,我才来到崔家。”
听秋月这么说,更让朱岷对秋月的身世充满了好奇,
“原来你家也是开画坊的,怨不得你也学过绘画了,那你是因为什么卖身到这里当丫鬟的?”
听朱岷一再追问,秋月想起自家的不幸遭遇,不由悲从心来,一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朱岷赶紧递过一杯水来,安慰她说:“想必家中遇到难处,别难过,先喝口水,慢慢说。”又轻轻将秋月按坐在椅子上。终究都是年轻人,话易说得通,秋月久无诉苦处,如今遇到朱岷对自己如此关怀和体贴,终于哭出声来,弄得朱岷不知如何劝解,只得递过一条汗巾,连连的劝慰秋月:
“千万别哭,有什么难处,你跟我说一说,看看我能不能帮你。”
秋月止住哭声,接过汗巾,擦了擦眼泪,长舒一口气,定一定神,才一五一十的将自己经历讲给朱岷听。
原来这秋月是津西刘羊庄人,刘羊庄在杨柳青南五里,在御河边,村里大都姓刘,受杨柳青影响,刘羊庄也是家家善丹青,户户都做年画生意,但大多数都是为杨柳青的大画坊做加工,自己不出画样,不刻画板,村中只有一户能出画样和刻画板的就是秋月家。
秋月原名刘芳儿,父亲叫刘焕章,母刘王氏。祖上是山东潍坊人士,因赶上灾荒,一家人辗转来到刘羊庄投奔老乡落下户来。其年画手艺也来自祖传,原只是刻印些灶王、神马、门神之类图样。后来传到刘焕章一辈,年画题材有了很大的改进,开始绘制一些风俗画,技艺也由单色刻印改为多色套印,深得乡亲们喜爱。
这刘焕章有两儿一女,大儿刘风生,二儿刘风岐,幼女刘芳儿,均承父业。一家人经营着一间画坊,小日子也算过的小康。这芳儿学画却是另有一番经历,那时在芳儿七岁时,家中突然来了一位年近六旬的道姑,这道姑是刘焕章的堂姐,芳儿的姑姑,在娘家乳名唤作‘敏儿姐’。这位姑姑自出嫁后就多年不曾回过刘羊庄,后来辗转来到天津,才有机会回娘家来看看,父母亡故后,敏儿姐更是有**年不曾回刘羊庄。原来芳儿的这位姑姑自小家道殷实,曾饱读诗书,学习绘画,长大后嫁入山东德州的王家,夫君叫王聪,字玉笈。这王家乃前朝军官出身,入清后避世于乡野。
至王聪父辈,已改变门风成为书香之家。但这王聪自幼也曾习武,并到武当山投师习武七年。回来后虽然成家,可迷上道教之学,一再与芳儿的姑姑商量要出家做道士。芳儿的姑姑一再阻拦不成,王聪离家出走,一去就是三年,回来告诉芳儿的姑姑,这三年在武当山做道士,如今回来是要带她出去做火居道士,因自己在武当山时有个师叔叫李怡神,现在在天津的天妃宫做观主,近来新创立了一座道观叫香林苑,因此捎信叫王聪到天津帮着管理香林苑。
王聪打定主意要带芳儿的姑姑到天津做火居道士。芳儿的姑姑心想,夫君要做道士是拦不住了,到天津去是做火居道士,至此与夫君常厮守,强似自己一人守空房了,再说天津是自己的娘家,也可以常回去看看。遂也就答应下来,跟随夫君来到天津,也做道姑打扮,夫妇一块儿修行。
这香林苑在天津城东北角外三岔河口河北岸边,与望海寺相邻。这座道观是李怡神花费十年功夫化缘修成。里面有玉皇阁、三清殿,建筑也是雕梁画栋,长廊曲廻,石林典雅,假山峻峭,曲径通幽。有抱瓮园、望雪亭、磐台、草花渠、乱云岛、竹圃等景色。免不了游人入园观赏,文人墨客更是往来不绝。
王聪为人老实本分,就是有些认死理,不善交际,喜欢清静。为此在香林苑的后面空地上开出几亩菜园,种些时新蔬菜瓜果,园内又养了两只仙鹤。这样每日除了主持苑内事务,就是种菜养花,与仙鹤同乐,不喜与寻常人交往,只是与文人墨客谈的来,还有些来往。因养了这两只仙鹤,遂又自号“野鹤”。来客往往喜欢驻足香林苑的菜园,因这菜园一进门有一株大松树,又有两三株槐树相伴,几株大树遮阴半亩,约有四五丈高下。夏日里在树下置一小桌,会几个好友,下棋品茗吟诗作对,实是再惬意不过。常来往的几位好友如查氏兄弟、龙震、佟弘、周焯等不时来此坐坐。
有诗词唱和单道这香林苑的妙处,
“闲闲十亩间,道士有所慕。尽除芳草根,独留苍松树。开渠引流泉,往来亲指顾。欲种东陵瓜,不栖南山雾。”
又有诗道:
“纳凉何地系游船?咫尺仙源隔水边。好去草花渠上坐,绿筠深处听流泉。”
查为义又有香林苑赠王炼师野鹤诗: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