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汉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百零三章陈、赵、杜
荀彧和戏志才相交莫逆,早有约定,是以手到擒来,若非还要邀请旁人,根本不必亲自跑一趟,一封信即可召来。
荀彧离开颍阳县,去往第二站——自己的家乡颍阴县,戏志才并未同行,盖因他接下来要找的二人,从兄荀悦、陈群皆是属于严于律己、亦严于律人的君子,平生最厌恶的就是戏志才这等不治行检之人,与其见面彼此不顺眼,不如尽可能避开。
荀彧也是正人君子,但他生性豁达、胸襟广阔,能够包容对方的缺而看到优,戏志才、郭奉孝莫不如此。
荀彧翻越潠水,入颍阴境内,从兄荀悦没有和宗族同居一地,而是躲在一座不知名的山隐居,人莫能察,连族人也不例外,惟有荀彧等少数人知之。
无疑,得到他认可的人才能找得到他。
荀悦精通《礼》、《易》、《诗》,尤善《左传》,荀彧与他相差十五岁,自就很佩服他的人品、学识,认为他德、术双全,可以继承祖父“神君”荀淑,以及叔父“荀氏八龙,慈明无双”荀爽的衣钵。
马车迤逦至一座山山脚,荀彧下车沿山路而行,护卫立时分为两拨,数人留下看顾马匹、车辆,另有十人寸步不离跟随荀彧上山。
此山多松柏,阴坡多松,而阳坡多柏,亦算一道景观。荀彧逆溪流而上,走到半山腰,数栋简陋而雅致的茅草竹屋浮现眼底,屋前有一株参天古柏,树冠直欲遮天,树下一名相貌俊朗不凡的年儒士跪坐蒲席,手捧竹简,全神贯注,姿态异常沉静,宛若画君子。此人正是荀彧从兄荀悦。
荀彧当即扬声道:“大兄……”
“……”荀悦沉寂书海,未有反应。
荀彧哑然失笑,自己这位从兄酷爱读书,一见篇牍,任是外间风吹雨打,也很难把他唤醒,可谓书痴。荀彧快走几步,来到荀悦身前,甩臂长揖道:“大兄……”
眼前人影晃动,幽香飞入鼻,荀悦终于反应过来,见到荀彧,讶然问道:“若何以在此?你不是带着宗人去河北了吗……”
荀彧道:“宗人已至河北,弟这次是为大兄而来。”
“为我?……”荀悦放下:“若莫非是想让我到河北出仕?”
“非河北,而是河朔。”河北、河朔都是泛指黄河以北的意思,可以并称,但荀彧所言二者要区别对待,前者言冀州,后者言并州。
荀悦自然听得出来,皱眉道:“盖骠骑……”盖俊近年来有些作为让他看不惯,与之相比,袁绍则要好一些,他以为荀彧多半会出仕河北,没想到反投了盖俊。
荀彧知道从兄对盖俊印象不佳,道:“大兄可知盖骠骑逐走董卓,收复帝都……”
荀悦目视荀彧数息,突然一跃而起道:“何时之事?”
“已有十数日,颍川士民百万,恐怕也就从兄这等隐居的贤人尚不知晓。”荀彧笑着摇摇头。“董卓焚毁函谷,狼狈逃回长安,覆灭指日可待。”
荀悦来回踱步,闭目半晌,后道:“董卓弃河南、函谷,辖下只剩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弘农四地,盖骠骑据三河(河南、河内、河东),兼以北地、上郡,对其形成包围之势……董卓,瓮之鳖矣汉室可兴、汉室可兴啊……”
荀彧轻声笑道:“如何?大兄愿与弟一游京师雒阳否?”
荀悦欣然应之。
荀彧请出从兄,而后携其奔赴第三站许县,即后世魏都许昌。前面提到过,陈群之祖陈太丘声望高绝,士人、党人领袖李膺、贾彪、荀爽、韩融等皆为其学生。与荀彧之祖荀淑,钟繇曾祖钟皓,韩融之父韩韶并称“颍川四长”。乡间遇有争讼,多求其判正,时人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陈太丘妻子乃是荀淑之女,共生六子:长子陈纪、次子陈洽、三子陈谌、四子陈夔、五子陈信、六子陈光,皆以贤德著称,而陈群之父陈纪、叔父陈谌最知名。换句话,陈太丘是颍阴荀氏的女婿,陈纪是颍阴荀氏的儿子,陈群是颍阴荀氏的孙子。由此可知二家关系之密切。
荀彧到达陈氏家门时,陈纪、陈群父子正坐于堂上,陈纪年过五旬,容貌清逸,眼如漆,神采奕奕,五绺长须悬挂胸前,一袭大袍,头梳进贤冠,一派渊停岳峙的气度。陈群今年则二十六七岁,五官与乃父有着六分相似,身形则较之高上两三寸,端直坐在下手,容色既显尊敬而又不失高雅。
父子二人常坐而论事,有时甚至通宵达旦,今日二人讨论的话题是,国家废除肉刑而增加笞死之刑得失。
陈群问道:“国家废肉刑,本是出于仁心恻隐,但结果却令死者更众,这是为何?”
陈纪答道:“此,即所谓名轻而实重也。名轻则民易犯其罪,实重则辄尔伤民。昔肉刑,《书经》曰:『惟敬五刑,以成三德。』《易》着劓、刖、灭趾之法,是希望可以辅政助教,惩恶息杀。且杀人偿死,合于古制;至于犯伤人罪者,如残毁他人之体,却不合其理,不能将其裁死。”
陈群又问道:“父亲以为当恢复肉刑耶?”
陈纪颔道:“若能复用肉刑,使犯yin者下蚕室,犯盗者刖其足……如此,则可消祸矣。”
陈群摇头道:“世间者,人心最难测,罪恶岂会因恢复肉刑而消除?”
陈纪道:“罪恶虽不能悉数殄灭,然……”
这时,一个年男子的声音传入厅堂:“主人、少主,荀郎君来访……”
“荀郎君?哪个荀郎君?……”陈纪诧异地看向门外家仆,而后又看向儿子陈群,后者同样脸带茫然,迷惑不解。与他交好的荀氏子弟,多赴河北,实在猜不出是哪人登门拜访。
家仆恭... -->>
第三百零三章陈、赵、杜
荀彧和戏志才相交莫逆,早有约定,是以手到擒来,若非还要邀请旁人,根本不必亲自跑一趟,一封信即可召来。
荀彧离开颍阳县,去往第二站——自己的家乡颍阴县,戏志才并未同行,盖因他接下来要找的二人,从兄荀悦、陈群皆是属于严于律己、亦严于律人的君子,平生最厌恶的就是戏志才这等不治行检之人,与其见面彼此不顺眼,不如尽可能避开。
荀彧也是正人君子,但他生性豁达、胸襟广阔,能够包容对方的缺而看到优,戏志才、郭奉孝莫不如此。
荀彧翻越潠水,入颍阴境内,从兄荀悦没有和宗族同居一地,而是躲在一座不知名的山隐居,人莫能察,连族人也不例外,惟有荀彧等少数人知之。
无疑,得到他认可的人才能找得到他。
荀悦精通《礼》、《易》、《诗》,尤善《左传》,荀彧与他相差十五岁,自就很佩服他的人品、学识,认为他德、术双全,可以继承祖父“神君”荀淑,以及叔父“荀氏八龙,慈明无双”荀爽的衣钵。
马车迤逦至一座山山脚,荀彧下车沿山路而行,护卫立时分为两拨,数人留下看顾马匹、车辆,另有十人寸步不离跟随荀彧上山。
此山多松柏,阴坡多松,而阳坡多柏,亦算一道景观。荀彧逆溪流而上,走到半山腰,数栋简陋而雅致的茅草竹屋浮现眼底,屋前有一株参天古柏,树冠直欲遮天,树下一名相貌俊朗不凡的年儒士跪坐蒲席,手捧竹简,全神贯注,姿态异常沉静,宛若画君子。此人正是荀彧从兄荀悦。
荀彧当即扬声道:“大兄……”
“……”荀悦沉寂书海,未有反应。
荀彧哑然失笑,自己这位从兄酷爱读书,一见篇牍,任是外间风吹雨打,也很难把他唤醒,可谓书痴。荀彧快走几步,来到荀悦身前,甩臂长揖道:“大兄……”
眼前人影晃动,幽香飞入鼻,荀悦终于反应过来,见到荀彧,讶然问道:“若何以在此?你不是带着宗人去河北了吗……”
荀彧道:“宗人已至河北,弟这次是为大兄而来。”
“为我?……”荀悦放下:“若莫非是想让我到河北出仕?”
“非河北,而是河朔。”河北、河朔都是泛指黄河以北的意思,可以并称,但荀彧所言二者要区别对待,前者言冀州,后者言并州。
荀悦自然听得出来,皱眉道:“盖骠骑……”盖俊近年来有些作为让他看不惯,与之相比,袁绍则要好一些,他以为荀彧多半会出仕河北,没想到反投了盖俊。
荀彧知道从兄对盖俊印象不佳,道:“大兄可知盖骠骑逐走董卓,收复帝都……”
荀悦目视荀彧数息,突然一跃而起道:“何时之事?”
“已有十数日,颍川士民百万,恐怕也就从兄这等隐居的贤人尚不知晓。”荀彧笑着摇摇头。“董卓焚毁函谷,狼狈逃回长安,覆灭指日可待。”
荀悦来回踱步,闭目半晌,后道:“董卓弃河南、函谷,辖下只剩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弘农四地,盖骠骑据三河(河南、河内、河东),兼以北地、上郡,对其形成包围之势……董卓,瓮之鳖矣汉室可兴、汉室可兴啊……”
荀彧轻声笑道:“如何?大兄愿与弟一游京师雒阳否?”
荀悦欣然应之。
荀彧请出从兄,而后携其奔赴第三站许县,即后世魏都许昌。前面提到过,陈群之祖陈太丘声望高绝,士人、党人领袖李膺、贾彪、荀爽、韩融等皆为其学生。与荀彧之祖荀淑,钟繇曾祖钟皓,韩融之父韩韶并称“颍川四长”。乡间遇有争讼,多求其判正,时人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陈太丘妻子乃是荀淑之女,共生六子:长子陈纪、次子陈洽、三子陈谌、四子陈夔、五子陈信、六子陈光,皆以贤德著称,而陈群之父陈纪、叔父陈谌最知名。换句话,陈太丘是颍阴荀氏的女婿,陈纪是颍阴荀氏的儿子,陈群是颍阴荀氏的孙子。由此可知二家关系之密切。
荀彧到达陈氏家门时,陈纪、陈群父子正坐于堂上,陈纪年过五旬,容貌清逸,眼如漆,神采奕奕,五绺长须悬挂胸前,一袭大袍,头梳进贤冠,一派渊停岳峙的气度。陈群今年则二十六七岁,五官与乃父有着六分相似,身形则较之高上两三寸,端直坐在下手,容色既显尊敬而又不失高雅。
父子二人常坐而论事,有时甚至通宵达旦,今日二人讨论的话题是,国家废除肉刑而增加笞死之刑得失。
陈群问道:“国家废肉刑,本是出于仁心恻隐,但结果却令死者更众,这是为何?”
陈纪答道:“此,即所谓名轻而实重也。名轻则民易犯其罪,实重则辄尔伤民。昔肉刑,《书经》曰:『惟敬五刑,以成三德。』《易》着劓、刖、灭趾之法,是希望可以辅政助教,惩恶息杀。且杀人偿死,合于古制;至于犯伤人罪者,如残毁他人之体,却不合其理,不能将其裁死。”
陈群又问道:“父亲以为当恢复肉刑耶?”
陈纪颔道:“若能复用肉刑,使犯yin者下蚕室,犯盗者刖其足……如此,则可消祸矣。”
陈群摇头道:“世间者,人心最难测,罪恶岂会因恢复肉刑而消除?”
陈纪道:“罪恶虽不能悉数殄灭,然……”
这时,一个年男子的声音传入厅堂:“主人、少主,荀郎君来访……”
“荀郎君?哪个荀郎君?……”陈纪诧异地看向门外家仆,而后又看向儿子陈群,后者同样脸带茫然,迷惑不解。与他交好的荀氏子弟,多赴河北,实在猜不出是哪人登门拜访。
家仆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