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怪味沧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每过上两三个月,县城里的电影队,就会到马寨公社来放一场电影,我们那里群众叫做“玩电影”玩电影的场地,通常设在六队的麦场里,那是全大队最开阔的一个麦场,能够容纳最多的群众。这个场地尽管最大,到了放电影时仍然不够大,四乡八堡的群众,早就听说要玩电影,不到天黑就来了,往往银幕后边也站满了人。看到结束时,才点上麻秆火,照着道路、照着溪流中当做桥梁的大石头,摸十几里山路回家。
在玩电影的时候,银幕是用三根楠竹搭起来的,平时不用,就由六队的保管员保管起来。因为怕发电机的响声影响放映效果,发电机就放置在场房屋的后边。由于那个场房是北屋,发电机放在屋后背风,真是个好地方。特别是到了冬天,管发电机的放映员,处在背风处少受罪,可以裹一个军大衣,坐在旁边一边烤火,一边烧红薯吃。放电影的两个人都不傻,一到马寨放电影,争着去管发电机。这让小宝等几个小朋友,无论如何都想不通,为什么不在前边放电影,却争着管发电机?在他们看来,只有在前边放电影才最好,边放边看,多过瘾!因为他们那时的理想,就是将来当一个放电影的,这样,就可以天天看电影了。只有孙二孬不想当放电影的,他说,自己将来娶一个老婆,让她放电影。别的小朋友问他为什么这么想,他诡秘地一笑说:“只有这样,我才能天天日那些放电影的。”后来,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们知道,孙二孬这么恨放电影的,原因是有一次,放电影的老齐在他家吃派饭后,磨蹭着不走,他妈让他出去玩,他玩了一会儿回家,撞见老齐光着身子,正在他妈也光着的身子上努力,就一下子恨死了放电影的人。
山里比不得城市里的电影院,图像、音响都很差劲儿。有一次风太大,正顶着银幕吹,人物都变了形,扛肚子凹腰的,上面的大闺女也不好看了。更可笑的是,音箱没有办法固定在竹竿上,放在了离银幕北边十来丈远的土堆上,看电影的群众长了见识,他们原来以为银幕上的人说话时,口形和声音是统一的,声音像是从那块白布上发出来的一样。这次才知道,他们听到的,并不是从演员嘴里发出的声音,而是从另外一个地方钻出来的。
那时候,群众能够看到的电影片子主要是南征北战、英雄儿女、地雷战、地道战、牧童投军等几部影片,为数不多的译制片,都是来自前苏联的,有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一部片子看了多遍以后,剧情和剧词人们都会背了,演员们还没有张嘴,人们就学着京腔替他们说了出来。小孩子们主要是记住了挥舞军刀的日本鬼子“大太君”双手握着一根竹棍,张牙舞爪地叫着“八格牙鲁”和“杀个鸡鸡——”大一点的孩子,则学会了上边更精彩的地方。刘家老十三刘臭蛋,论辈分他应该叫孙二孬表叔,他却从来没有称呼过他,还多次拍着孙二孬的肩膀,学着南征北战上一句台词:“我说同志啊,以后别再叫我老大爷了,别看我年纪大了,我还是个民兵啊!”可惜在那时候,电影里没有恋爱镜头,要不然,山里伤风败俗的事情就会更多一些。有人说,元叔和凤姑好,是元叔替他妈送信办成的;有人说,其实不是在送信时办成的,而是两个人在看电影时,挤挤扛扛、摸摸索索搞上的。反正这事情只有他们两个人才最清楚。我只是在这里猜想,当元叔拥抱着凤姑的时候,肯定也多么想如同列宁在十月里的瓦西里那样,拍着哭哭啼啼的凤姑的脊背安慰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可他连这点可怜的幽默也不敢有,这句台词必定哽咽在喉头里说不出来。
公社院里有电话,那条专用的电线,就从杜小宝家门前扯了过去。电话线有两个功能,平时通电话,早上、中午和晚上,还通一两个小时的广播。公社里的墙上,就安了一个广播匣子,是一个木制的一尺见方的方形盒子,油漆成红色,中间挖了一个圆孔,蒙着一块黄布。刚安上时,周边群众都很稀罕地来听广播。小宝他们一群孩子猜想,广播匣子里边说话的、唱戏的,一定是些从电线里传过来的小人人儿,使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四方匣子,怎么可能容纳下那么多人?这些人不说话、不唱戏时,也不知在里边吃的什么,干的什么。
公社院里的小广播,挂上一年多以后,就开始出毛病。有时正在大声广播着,突然声音变得极小了。县里邮电局的领导,派来技术人员修理,通过检查线路,没有发现问题。后来找到了原因,原来,在这一条从上边传来的电话线上,进到马寨村里的那一段,吊上了好几个小小的扬声器。这是寨子里几个大孩子干的,他们从县城亲戚那里,搞来了这种小玩意儿,爬到通向公社的主电线杆上,扯下一根铜线,接在小扬声器上,再用一根线头接地,到了广播时间,就可以收听广播了。有兴趣的话,还可以监听公社领导与上级的通话。这种小小的扬声器,是一个黑色的小圆盒子,依靠套在一个磁舌上的线圈振动,带动盒盖上的金属发音膜出声。声音并不大,但功率大、耗电量太大,一接到主线上,就把通向公社的广播电流耗散了许多,所以公社院里的广播匣子,肯定不会太响了。
发现了这种现象以后,邮电局的人住在公社院,白天打牌,夜里出来检查线路。偷袭了几回,没收了好几个这样的小喇叭,并且张贴通告,如果再发现有人私接小喇叭,以破坏“三大革命”论处。从此,几个大一点的年轻人,就不敢再私接小喇叭了。漏网的小扬声器,竟然流落到杜小宝手里一个,他不仅学会了偷偷地接在公社的电线上听广播,而且把里边的线圈拆下来,重新缠绕,把里边的磁铁去掉再安上,反复试验,试图弄明白其中会发出声音的奥秘,让他失望的是,除了感到接到了通向公社院的主线路上时,只要来了信号,把小扬声器的线头含在嘴里发麻以外,其他什么道理也没有弄明白。
每过上两三个月,县城里的电影队,就会到马寨公社来放一场电影,我们那里群众叫做“玩电影”玩电影的场地,通常设在六队的麦场里,那是全大队最开阔的一个麦场,能够容纳最多的群众。这个场地尽管最大,到了放电影时仍然不够大,四乡八堡的群众,早就听说要玩电影,不到天黑就来了,往往银幕后边也站满了人。看到结束时,才点上麻秆火,照着道路、照着溪流中当做桥梁的大石头,摸十几里山路回家。
在玩电影的时候,银幕是用三根楠竹搭起来的,平时不用,就由六队的保管员保管起来。因为怕发电机的响声影响放映效果,发电机就放置在场房屋的后边。由于那个场房是北屋,发电机放在屋后背风,真是个好地方。特别是到了冬天,管发电机的放映员,处在背风处少受罪,可以裹一个军大衣,坐在旁边一边烤火,一边烧红薯吃。放电影的两个人都不傻,一到马寨放电影,争着去管发电机。这让小宝等几个小朋友,无论如何都想不通,为什么不在前边放电影,却争着管发电机?在他们看来,只有在前边放电影才最好,边放边看,多过瘾!因为他们那时的理想,就是将来当一个放电影的,这样,就可以天天看电影了。只有孙二孬不想当放电影的,他说,自己将来娶一个老婆,让她放电影。别的小朋友问他为什么这么想,他诡秘地一笑说:“只有这样,我才能天天日那些放电影的。”后来,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们知道,孙二孬这么恨放电影的,原因是有一次,放电影的老齐在他家吃派饭后,磨蹭着不走,他妈让他出去玩,他玩了一会儿回家,撞见老齐光着身子,正在他妈也光着的身子上努力,就一下子恨死了放电影的人。
山里比不得城市里的电影院,图像、音响都很差劲儿。有一次风太大,正顶着银幕吹,人物都变了形,扛肚子凹腰的,上面的大闺女也不好看了。更可笑的是,音箱没有办法固定在竹竿上,放在了离银幕北边十来丈远的土堆上,看电影的群众长了见识,他们原来以为银幕上的人说话时,口形和声音是统一的,声音像是从那块白布上发出来的一样。这次才知道,他们听到的,并不是从演员嘴里发出的声音,而是从另外一个地方钻出来的。
那时候,群众能够看到的电影片子主要是南征北战、英雄儿女、地雷战、地道战、牧童投军等几部影片,为数不多的译制片,都是来自前苏联的,有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一部片子看了多遍以后,剧情和剧词人们都会背了,演员们还没有张嘴,人们就学着京腔替他们说了出来。小孩子们主要是记住了挥舞军刀的日本鬼子“大太君”双手握着一根竹棍,张牙舞爪地叫着“八格牙鲁”和“杀个鸡鸡——”大一点的孩子,则学会了上边更精彩的地方。刘家老十三刘臭蛋,论辈分他应该叫孙二孬表叔,他却从来没有称呼过他,还多次拍着孙二孬的肩膀,学着南征北战上一句台词:“我说同志啊,以后别再叫我老大爷了,别看我年纪大了,我还是个民兵啊!”可惜在那时候,电影里没有恋爱镜头,要不然,山里伤风败俗的事情就会更多一些。有人说,元叔和凤姑好,是元叔替他妈送信办成的;有人说,其实不是在送信时办成的,而是两个人在看电影时,挤挤扛扛、摸摸索索搞上的。反正这事情只有他们两个人才最清楚。我只是在这里猜想,当元叔拥抱着凤姑的时候,肯定也多么想如同列宁在十月里的瓦西里那样,拍着哭哭啼啼的凤姑的脊背安慰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可他连这点可怜的幽默也不敢有,这句台词必定哽咽在喉头里说不出来。
公社院里有电话,那条专用的电线,就从杜小宝家门前扯了过去。电话线有两个功能,平时通电话,早上、中午和晚上,还通一两个小时的广播。公社里的墙上,就安了一个广播匣子,是一个木制的一尺见方的方形盒子,油漆成红色,中间挖了一个圆孔,蒙着一块黄布。刚安上时,周边群众都很稀罕地来听广播。小宝他们一群孩子猜想,广播匣子里边说话的、唱戏的,一定是些从电线里传过来的小人人儿,使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四方匣子,怎么可能容纳下那么多人?这些人不说话、不唱戏时,也不知在里边吃的什么,干的什么。
公社院里的小广播,挂上一年多以后,就开始出毛病。有时正在大声广播着,突然声音变得极小了。县里邮电局的领导,派来技术人员修理,通过检查线路,没有发现问题。后来找到了原因,原来,在这一条从上边传来的电话线上,进到马寨村里的那一段,吊上了好几个小小的扬声器。这是寨子里几个大孩子干的,他们从县城亲戚那里,搞来了这种小玩意儿,爬到通向公社的主电线杆上,扯下一根铜线,接在小扬声器上,再用一根线头接地,到了广播时间,就可以收听广播了。有兴趣的话,还可以监听公社领导与上级的通话。这种小小的扬声器,是一个黑色的小圆盒子,依靠套在一个磁舌上的线圈振动,带动盒盖上的金属发音膜出声。声音并不大,但功率大、耗电量太大,一接到主线上,就把通向公社的广播电流耗散了许多,所以公社院里的广播匣子,肯定不会太响了。
发现了这种现象以后,邮电局的人住在公社院,白天打牌,夜里出来检查线路。偷袭了几回,没收了好几个这样的小喇叭,并且张贴通告,如果再发现有人私接小喇叭,以破坏“三大革命”论处。从此,几个大一点的年轻人,就不敢再私接小喇叭了。漏网的小扬声器,竟然流落到杜小宝手里一个,他不仅学会了偷偷地接在公社的电线上听广播,而且把里边的线圈拆下来,重新缠绕,把里边的磁铁去掉再安上,反复试验,试图弄明白其中会发出声音的奥秘,让他失望的是,除了感到接到了通向公社院的主线路上时,只要来了信号,把小扬声器的线头含在嘴里发麻以外,其他什么道理也没有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