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17章 即将到来的小冰期
为了避免染上太多政治问题,王文龙建议报纸的主要内容还是在商业情报和娱乐上,徐学聚也觉得有理。
这并不奇怪,前世欧洲报纸行业也是从“通商情报纸”开始的,这是在廉价印刷术普及、衙门思想还未转变阶段自然的折中产物。
至于报纸名字,王文龙最开始建议的是《四民商报》,徐学聚听了却是摇头,他道:“纸上只要有个商字,只怕读书人家都不来买了。”
徐学聚自己也提了几个名字,什么斋什么轩的,但王文龙也表示报纸的主要购买者还是小商人和中产之家,弄得太过于文绉绉这些人只怕要望而却步。
两人说的几个名字都有不妥,最后还是王文龙想个主意:“咱们这报纸一月三份,不如就命名为《旬报》,简单直白,也不见有多俗气。”
徐学聚想了一会儿也是点头:“倒是这个名字最平直。”
报纸名定下就开始分排版面,王文龙拿出后世报纸的排版方式,直接把一张六尺全开的毛纸一开为四,折成一份四页十六版的报纸。
这尺寸和后世的报纸尺寸相差也就是几厘米。
后世报纸的印刷版式是经过全世界纸媒时代共同检验的。
在纸媒时代末期无论是什么文明、什么文字,无论是横写竖写,左读右读,几乎全世界所有报纸都统一成了这样规格。
徐学聚拿到王文龙递给他的“报纸”之后先是有些不适应,但是经王文龙介绍之后,倒也觉得这种印刷方式颇有道理。
“这样的版面两折之后和人的胸部差不多宽,只看一版的时候可以很舒适的拿在手中,若是同时看两版,两手分开也正好不会觉得幅面太大或太校”
“更关键是省钱,大开版印刷,只要报纸不破就不会丢页,完全不需要装订,而且版面够大,哪怕印刷过程之中有一些套板问题也会被忽略,印刷的精度要求可以变得更低。”
报纸的主要要求就是传播迅速成本低廉,有了油印技术后可以直接用最便宜的毛边纸,反正油墨也不会洇开。
徐学聚连连点头,“难为你想的如此详细。”
两人商议定下最终报纸便暂定为两页,八个版面,内容包括朝廷公文,官员任免,商业情报,市井消息,生活常识,小说杂文等等,每月逢十发行。
徐学聚让王文龙赶快着手准备开始招人以后,如果报纸的销量好的话甚至布政使司衙门可以继续投钱,扩大印刷规模。
徐学聚越想越美,笑道:“这说不定还能给衙门增收。”
王文龙一笑,突然有种给单位办三产的即视感。
徐学聚交待完工作就离开,王文龙想着先找个编辑来帮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邓志谟,这位仁兄见识广博各种乱七八糟的书没少编,现在放在他的作坊里头实在有些屈才,招来做报纸编辑肯定不错。
他又想到商业情报可以去找李国助,只要问清他们在哪些港口需要什么货物,既是帮他们筹备货物,同时也有利于小商人寻找销路。
还有好朋友徐兴公也可以拉来做特约作者,他的红雨楼在八闽都有名气,大可写一些藏书推荐的内容,徐兴公也是闽中诗坛的大将,有他出面写文肯定能够在此时的文人之中引来关注。
越想越有门路,王文龙摊开纸就开始写《旬报》创刊号的策划书。
他这边刚刚落笔李鼎就推门进来,一脸气愤的说道:“建阳,你这些新作物实在是难推行的很,我实在有些爱莫能助了,不如还是回去念经……”
王文龙见李鼎一脸烦闷,忙起身给他倒了杯水,又拉他坐下笑道:“仙公不要着急,什么事情慢慢说。”
李鼎摇头,说起了所遇到的麻烦。
原来到了三月红薯播种的时间,今年徐学聚鼓励百姓推广新作物,加上有王文龙的请求,于是李鼎从泉州来到福州,邀了一些道友四处到乡下去给各地瓜菜仙人庙做道场,推广种植。
福建的土地到万历年间也已经非常集中,虽然百姓有种红薯的积极性,但这些地主乡绅在挺过旱灾之后却都对于试种新作物不再感兴趣,见到李鼎他们下乡推广种红薯经常会出来阻拦。
昨天李鼎受百姓邀请带着人去福清做仙薯公的道场,结果才做到一半就被当地的地主带着一群家丁来搅了场子,他们直接把李鼎手下的小道童用棍棒赶跑,铙钹踩扁,连敬神用的鼓都被打破。
那些百姓受阻挠之后也不敢再种红薯,已经按原来方法,在不适宜种稻的土地上勉强种植水稻。
李鼎经此一事大为灰心,让他都不太想再去帮徐学聚推广红薯了。
李鼎说道:“贫道从贡川请来的道友也被打了一拳,今天就上船回闽西去了,你说这事,贫道……贫道实在是做不得了……”
“这群混蛋1王文龙听了大怒,直接道:“仙公哪天还有仙薯公的祭祀?我去同藩台大人要一封手书,我带人跟着仙公一起去,看他们谁敢闹事。”
&... -->>
第117章 即将到来的小冰期
为了避免染上太多政治问题,王文龙建议报纸的主要内容还是在商业情报和娱乐上,徐学聚也觉得有理。
这并不奇怪,前世欧洲报纸行业也是从“通商情报纸”开始的,这是在廉价印刷术普及、衙门思想还未转变阶段自然的折中产物。
至于报纸名字,王文龙最开始建议的是《四民商报》,徐学聚听了却是摇头,他道:“纸上只要有个商字,只怕读书人家都不来买了。”
徐学聚自己也提了几个名字,什么斋什么轩的,但王文龙也表示报纸的主要购买者还是小商人和中产之家,弄得太过于文绉绉这些人只怕要望而却步。
两人说的几个名字都有不妥,最后还是王文龙想个主意:“咱们这报纸一月三份,不如就命名为《旬报》,简单直白,也不见有多俗气。”
徐学聚想了一会儿也是点头:“倒是这个名字最平直。”
报纸名定下就开始分排版面,王文龙拿出后世报纸的排版方式,直接把一张六尺全开的毛纸一开为四,折成一份四页十六版的报纸。
这尺寸和后世的报纸尺寸相差也就是几厘米。
后世报纸的印刷版式是经过全世界纸媒时代共同检验的。
在纸媒时代末期无论是什么文明、什么文字,无论是横写竖写,左读右读,几乎全世界所有报纸都统一成了这样规格。
徐学聚拿到王文龙递给他的“报纸”之后先是有些不适应,但是经王文龙介绍之后,倒也觉得这种印刷方式颇有道理。
“这样的版面两折之后和人的胸部差不多宽,只看一版的时候可以很舒适的拿在手中,若是同时看两版,两手分开也正好不会觉得幅面太大或太校”
“更关键是省钱,大开版印刷,只要报纸不破就不会丢页,完全不需要装订,而且版面够大,哪怕印刷过程之中有一些套板问题也会被忽略,印刷的精度要求可以变得更低。”
报纸的主要要求就是传播迅速成本低廉,有了油印技术后可以直接用最便宜的毛边纸,反正油墨也不会洇开。
徐学聚连连点头,“难为你想的如此详细。”
两人商议定下最终报纸便暂定为两页,八个版面,内容包括朝廷公文,官员任免,商业情报,市井消息,生活常识,小说杂文等等,每月逢十发行。
徐学聚让王文龙赶快着手准备开始招人以后,如果报纸的销量好的话甚至布政使司衙门可以继续投钱,扩大印刷规模。
徐学聚越想越美,笑道:“这说不定还能给衙门增收。”
王文龙一笑,突然有种给单位办三产的即视感。
徐学聚交待完工作就离开,王文龙想着先找个编辑来帮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邓志谟,这位仁兄见识广博各种乱七八糟的书没少编,现在放在他的作坊里头实在有些屈才,招来做报纸编辑肯定不错。
他又想到商业情报可以去找李国助,只要问清他们在哪些港口需要什么货物,既是帮他们筹备货物,同时也有利于小商人寻找销路。
还有好朋友徐兴公也可以拉来做特约作者,他的红雨楼在八闽都有名气,大可写一些藏书推荐的内容,徐兴公也是闽中诗坛的大将,有他出面写文肯定能够在此时的文人之中引来关注。
越想越有门路,王文龙摊开纸就开始写《旬报》创刊号的策划书。
他这边刚刚落笔李鼎就推门进来,一脸气愤的说道:“建阳,你这些新作物实在是难推行的很,我实在有些爱莫能助了,不如还是回去念经……”
王文龙见李鼎一脸烦闷,忙起身给他倒了杯水,又拉他坐下笑道:“仙公不要着急,什么事情慢慢说。”
李鼎摇头,说起了所遇到的麻烦。
原来到了三月红薯播种的时间,今年徐学聚鼓励百姓推广新作物,加上有王文龙的请求,于是李鼎从泉州来到福州,邀了一些道友四处到乡下去给各地瓜菜仙人庙做道场,推广种植。
福建的土地到万历年间也已经非常集中,虽然百姓有种红薯的积极性,但这些地主乡绅在挺过旱灾之后却都对于试种新作物不再感兴趣,见到李鼎他们下乡推广种红薯经常会出来阻拦。
昨天李鼎受百姓邀请带着人去福清做仙薯公的道场,结果才做到一半就被当地的地主带着一群家丁来搅了场子,他们直接把李鼎手下的小道童用棍棒赶跑,铙钹踩扁,连敬神用的鼓都被打破。
那些百姓受阻挠之后也不敢再种红薯,已经按原来方法,在不适宜种稻的土地上勉强种植水稻。
李鼎经此一事大为灰心,让他都不太想再去帮徐学聚推广红薯了。
李鼎说道:“贫道从贡川请来的道友也被打了一拳,今天就上船回闽西去了,你说这事,贫道……贫道实在是做不得了……”
“这群混蛋1王文龙听了大怒,直接道:“仙公哪天还有仙薯公的祭祀?我去同藩台大人要一封手书,我带人跟着仙公一起去,看他们谁敢闹事。”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