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东晋大土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相权,兵权却掌握在国家领袖手中,这和后世一样,国家主席必是军委主席。
东晋的国家武装力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驻守都督区军,也就是驻防的各大军区和重镇的护军;二是禁军,即皇城禁卫军和京城守军。
东晋全国可分为八个都督区,即扬州、荆州、江州、徐兖、豫州、交广、益宁雍梁、会稽区;其中战斗力最强的是王恭掌握的拥有七万人数的北府军,其次是殷中堪都督的三万荆州军,还有庾楷都督的一万豫州军,其余各镇不过几千人而已。
王恭和殷中堪是司马曜的心腹,他们此时掌握的地方武装力量,明显是优于司马道子的。
禁军的力量,却几乎全部掌握在司马道子手中。
东晋初立时,禁军的数量只有三万余人,随着司马曜帝权的强大,京城的禁卫人数达到了五万人。
司马曜亲近的大臣王恭和殷仲堪都在地方,已升为领军将军的智囊王雅却是独木难支。
因为司马曜死得太突然,王雅未被顾命,所以此时也只是谨慎沉默而已,无论什么事都是一言不发。
王雅出自东海王氏,是三国时曹魏司徒王朗玄孙、卫将军王肃曾孙、后将军王隆之孙、大鸿胪王景之子。
他喜欢接近下人、敬慎奉公,司马曜因此给了他很高的礼遇。
司马曜担心百年后皇室会倾覆危亡,就选了当时有名望的人担任屏藩之臣,将要提拔王恭、殷仲堪等人时,先去咨询王雅。
王雅道,“王恭风度简傲高贵,神情方正严肃,已居有外戚的贵重,承当着亲贤的寄托,然而他禀性严峻狭隘。不能容人,有自以为是的操行,没有守节的心志。殷仲堪虽然在小事上很谨慎,以文辞义理著称,也没有大器量,而且才干和谋略不足。现在天下无事,他们足可以完成职守,如果国家有什么变动,他们必定成为祸乱的起因。”
王恭,出身太原王氏,是老好人王蕴之子,皇后王法慧的兄长。
王恭是有名的美男子,时人称他“濯濯如春月柳”,虽志大才疏,但“少有美誉,清操过人。”
殷仲堪是故吏部尚书殷融的孙子,清谈家殷浩的堂侄,他学问出众,著有文集十二卷,清廉俭朴,以道德文章知名。
司马曜认为他们是有名望的杰出人物,以为王雅是嫉妒他们,所以就没听他的意见。
司马曜驾崩后,王恭从京口赶到京城,参加了他的葬礼。
进京之前,有人劝王恭乘机率军诛杀王国宝;但他认为司马曜的死太突然,且没有太大把握做成此事,又不敢独自承担造反的罪名,所以犹豫不决。
此时王珣来访,他也认为王国宝罪恶未彰,觉得应该等到所有人都讨厌他时才顺应人心诛杀他,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大义之名。
听了王珣的劝告,王恭笑着说,“你现在越来越像胡广了。”
王珣摇摇头,“王陵因在惠帝面前争执,陈平经常在一旁谨慎小心,沉默不语,你只看结果如何罢了。”
胡广,字伯始,是东汉时的名臣。他博学多闻,史称“学究五经,古今术艺毕览之”。
胡广与黄琼一柔一刚反对梁冀专权的行为,但他性格圆滑、柔媚宦官,历事安、顺、冲、质、桓、灵六朝,为官三十余年,史称“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
京师为其作谚语,“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胡广,正是中庸的代名词。
王恭本来就没下定决心杀王国宝,却讽刺王珣是“胡广”,可见他的虚伪;王珣本来就很胆小,却以陈平自比,可见其自大。
另一边,王绪也劝王国宝乘王恭入朝的机会,将其暗杀,但也没有得到允许。
双方的形势,与慕容垂入邺城时何其相似?那时候苻丕和慕容垂的手下也都劝他们先动手,可他们也都是顾及“大义”之名。
中枢与两藩的矛盾,达到一触即发的地步。
王恭返回京口前,旁敲侧击地对司马道子道,“当今主上暗弱,执政的责任就更加重大,这是连伊尹、周公这样的大才都不易做好的事。希望会稽王好自为知,多采纳忠言,疏远奸佞小人!”
司马道子已掌握了京师,但是从全局说来,上下游的强藩尚未处置,他的劣势还未真正扭转过来。
王恭回京口后,王国宝、王绪等人都向司马道子指出,应该设法削去王恭、殷仲堪的兵权。没等他们制定出削藩的实施方案,王恭就开始缮甲勒兵、表请北伐了。
司马道子自然知道他的醉翁之意,知道他是要严阵以窥中枢之隙,便以夏天出兵妨碍农时为由,拒绝了王恭的申请。(未完待续)
相权,兵权却掌握在国家领袖手中,这和后世一样,国家主席必是军委主席。
东晋的国家武装力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驻守都督区军,也就是驻防的各大军区和重镇的护军;二是禁军,即皇城禁卫军和京城守军。
东晋全国可分为八个都督区,即扬州、荆州、江州、徐兖、豫州、交广、益宁雍梁、会稽区;其中战斗力最强的是王恭掌握的拥有七万人数的北府军,其次是殷中堪都督的三万荆州军,还有庾楷都督的一万豫州军,其余各镇不过几千人而已。
王恭和殷中堪是司马曜的心腹,他们此时掌握的地方武装力量,明显是优于司马道子的。
禁军的力量,却几乎全部掌握在司马道子手中。
东晋初立时,禁军的数量只有三万余人,随着司马曜帝权的强大,京城的禁卫人数达到了五万人。
司马曜亲近的大臣王恭和殷仲堪都在地方,已升为领军将军的智囊王雅却是独木难支。
因为司马曜死得太突然,王雅未被顾命,所以此时也只是谨慎沉默而已,无论什么事都是一言不发。
王雅出自东海王氏,是三国时曹魏司徒王朗玄孙、卫将军王肃曾孙、后将军王隆之孙、大鸿胪王景之子。
他喜欢接近下人、敬慎奉公,司马曜因此给了他很高的礼遇。
司马曜担心百年后皇室会倾覆危亡,就选了当时有名望的人担任屏藩之臣,将要提拔王恭、殷仲堪等人时,先去咨询王雅。
王雅道,“王恭风度简傲高贵,神情方正严肃,已居有外戚的贵重,承当着亲贤的寄托,然而他禀性严峻狭隘。不能容人,有自以为是的操行,没有守节的心志。殷仲堪虽然在小事上很谨慎,以文辞义理著称,也没有大器量,而且才干和谋略不足。现在天下无事,他们足可以完成职守,如果国家有什么变动,他们必定成为祸乱的起因。”
王恭,出身太原王氏,是老好人王蕴之子,皇后王法慧的兄长。
王恭是有名的美男子,时人称他“濯濯如春月柳”,虽志大才疏,但“少有美誉,清操过人。”
殷仲堪是故吏部尚书殷融的孙子,清谈家殷浩的堂侄,他学问出众,著有文集十二卷,清廉俭朴,以道德文章知名。
司马曜认为他们是有名望的杰出人物,以为王雅是嫉妒他们,所以就没听他的意见。
司马曜驾崩后,王恭从京口赶到京城,参加了他的葬礼。
进京之前,有人劝王恭乘机率军诛杀王国宝;但他认为司马曜的死太突然,且没有太大把握做成此事,又不敢独自承担造反的罪名,所以犹豫不决。
此时王珣来访,他也认为王国宝罪恶未彰,觉得应该等到所有人都讨厌他时才顺应人心诛杀他,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大义之名。
听了王珣的劝告,王恭笑着说,“你现在越来越像胡广了。”
王珣摇摇头,“王陵因在惠帝面前争执,陈平经常在一旁谨慎小心,沉默不语,你只看结果如何罢了。”
胡广,字伯始,是东汉时的名臣。他博学多闻,史称“学究五经,古今术艺毕览之”。
胡广与黄琼一柔一刚反对梁冀专权的行为,但他性格圆滑、柔媚宦官,历事安、顺、冲、质、桓、灵六朝,为官三十余年,史称“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
京师为其作谚语,“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胡广,正是中庸的代名词。
王恭本来就没下定决心杀王国宝,却讽刺王珣是“胡广”,可见他的虚伪;王珣本来就很胆小,却以陈平自比,可见其自大。
另一边,王绪也劝王国宝乘王恭入朝的机会,将其暗杀,但也没有得到允许。
双方的形势,与慕容垂入邺城时何其相似?那时候苻丕和慕容垂的手下也都劝他们先动手,可他们也都是顾及“大义”之名。
中枢与两藩的矛盾,达到一触即发的地步。
王恭返回京口前,旁敲侧击地对司马道子道,“当今主上暗弱,执政的责任就更加重大,这是连伊尹、周公这样的大才都不易做好的事。希望会稽王好自为知,多采纳忠言,疏远奸佞小人!”
司马道子已掌握了京师,但是从全局说来,上下游的强藩尚未处置,他的劣势还未真正扭转过来。
王恭回京口后,王国宝、王绪等人都向司马道子指出,应该设法削去王恭、殷仲堪的兵权。没等他们制定出削藩的实施方案,王恭就开始缮甲勒兵、表请北伐了。
司马道子自然知道他的醉翁之意,知道他是要严阵以窥中枢之隙,便以夏天出兵妨碍农时为由,拒绝了王恭的申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