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自由的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2555年前,在我们华夏大地上诞生了一个小男孩,这个可怜的小孩出生时头顶凸凹不平,好象土丘的模样,因此他爹给他起名叫作孔丘,也就是传说中的孔子。一个凸凹不平的脑袋到底是比正常人多一点什么还是少一点什么呢?
据孔子后来回忆,他幼年时“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意思就是3、4岁时就开始搞迷信祭祀活动,可见这个有着一个凸凹不平的脑袋的小孩子在这方面毫无疑问是一个天才。祭祀这种行业在当时被称作“儒”孔子的一生都和这个‘儒’字相依为命。在20岁之前,孔子一直都是靠祭祀糊口。
身份卑微的孔子不知出于何种动机很爱接触上流社会的人物,并且有一个小小的缺点喜欢拍马屁。孔子在给政府官员做祭祀的时候有幸认识了鲁国国君鲁昭公,孔子20岁当爹时,鲁昭公给他送来一条鲤鱼表示祝贺,孔子这个善于迎合领导心理的马屁精赶紧给儿子起名孔鲤,字伯鱼。一个刚刚来到世上的婴儿,心灵纯净的象一张白纸,就被亲爹下毒手起了个鱼的名字,如果鲁昭公大方了送孔子一头猪,不知道他又会给儿子起什么名字。但孔子由此名声大振,很快做了季氏家族的‘乘田’,也就是帮助人家管理牛羊的羊倌,以后又升为‘委吏’,也就是管理粮食仓库的会计。
孔子来到世上到底是想干点什么呢?在他30岁之前还没人能够看出来。孔子30岁时说他而立,立的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但他30岁时在鲁国搞了个民办学校积攒人气。因为孔子既弄不懂天文地理更搞不清楚数理化,所以他就教思想政治了,教如何做官如何做皇帝,如何治理天下老百姓,孔子本人从来都没有当过一天官,却要去教人做官之道,可见这个可怜人内心之凄苦。
在孔子34岁那年,鲁国闹内乱,按理孔子应该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谁知孔子居然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意思是国家有道就当官,国家无道就逃离。这个不爱国的孔子抛弃鲁国投奔齐国,齐景公知道孔子擅于搞思想政治,就向他问政,孔子当时就说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千古名言,这话的意思是:对于皇帝,就应强调皇帝应该享受的权利,对于臣,就应当强调臣应该尽的义务,老子就是老子儿子就是儿子,不可乱了规矩。但从孔子一贯拍马不惜血本的作风上看,他是把君臣关系比作父子关系,儿子的命都是老子给的,所以老子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这句千古名言后来被西汉的儒学大家董仲一番归纳,演变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也就是所说的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更有傻得出奇的人直接就说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虎话。当然在今天大家都说成‘领导叫干啥就干啥’。
孔子讨好齐景公到出卖自己以及天下人的地步,却没有得到齐景公的重用。齐国当时的大夫是以改革、正直、爱民而流传于世的晏婴,他毫不隐讳的跟齐景公说,孔子四处游说乞求官禄,这样的小人不可用来治理国家,并且怕他呆在齐国会扰乱人民的正常生活,就建议把他抓起来。孔子得知这个坏消息,赶紧去齐景公那儿求救,可是齐景公也看不上孔子了,于是孔子再次逃回祖国。
此后孔子在鲁国一直给弟子们上思想政治课过干瘾,直到50岁也没有被政府录用过。51岁那年孔子开始仕途发迹,短短4年做到大司寇兼外交官。孔子51岁头一次做到这样的大官,积蓄了一辈子的力气怎能白白浪费,他先利用手中职权,捏造了五大罪状,以法律的名义杀掉了在鲁国和他齐名的另一名教育家少正卯。然后为了提高主子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以便整个国家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结果国家的制衡势力联合反对,最后孔子被迫辞职了。
辞职以后的孔子,当时已经55岁,已经到了内退的年龄,可是他当官的欲火太强烈了,这种**绝不是他本人的年龄和健康状况能限制的了的,于是这个精神矍铄的老头子携众弟子出国考察,开始了长达14年的跑官生涯。孔子的周游列国,让后世所有的跑官者都视为不可逾越的创举。这14年中孔子奔波于黄河中下游十余个国家“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到70多个皇帝那儿去跑官,终于一个也没有成功。后来,在孔子跑官精神的激励下,孔子的“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孔子的70多个得意门生到各国去跑官,跑好的当了大官,跑孬的也和大官交了朋友。从此开创了跑官要官事业和孔子学说推广普及的新局面。如果当时的交通工具再发达一些,子贡、子参等人到世界各地去跑官要官,那么我们现在就不用费这么大劲跟世界接轨了。
如果说孔子真的是一位想解救劳苦大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救世主,那么他以前干的种种丑事都可以一笔勾销,但孔子到底是不是这种人呢?我们可以从孔子的毕生著作论语中找到答案:
一天,一名不成器的学生樊迟向孔子请教种庄稼种菜的学问,孔子大骂:“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于而至矣,焉用稼!”孔子骂樊迟是胸无大志的小人,学好礼,老百姓谁敢不尊敬你,学好义,老百姓谁敢不服从你,学好信,老百姓谁敢不跟你说实情,学好这些以后,四处的人民都会背着孩子来听你使唤,还用你自己亲手去种庄稼!
孔子教育弟子们说:“君予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优道不忧贫。”孔子的意思是,君子只要用心学好道,不必发愁没有饭吃。种田嘛,免不了饿肚子;读书嘛,就可以升官发财。你们主要是考虑如何把道学好就行了,发财的问题,自然可以解决。孔子时刻向自己的学生传授这一类做官的诀窍,以至于从孔门出去的人,如果没有立志当官,必然是没有领会老师精髓考试不及格被孔老师开除滚蛋的。
孔子有一个说话比较不会拐弯的学生叫作子张,他**裸地向孔子请教升官发财的学问,孔子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侮。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孔子的话是说:多听领导的话,少提出异议,小心的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就不会讲错话;多看领导脸色行事,避免得罪上司的行为,小心的干一些无碍大局的事情,就不会干错事。少说错话,少做错事,按领导的意图来,自然可以得到领导的赏识,高官厚禄也就不用发愁了。孔子的教诲入木三分,不仅对子张的成长大有裨益,即使今天有志为官者也可以餐前餐后便前便后时时默祷,终身受益。
&nb... -->>
2555年前,在我们华夏大地上诞生了一个小男孩,这个可怜的小孩出生时头顶凸凹不平,好象土丘的模样,因此他爹给他起名叫作孔丘,也就是传说中的孔子。一个凸凹不平的脑袋到底是比正常人多一点什么还是少一点什么呢?
据孔子后来回忆,他幼年时“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意思就是3、4岁时就开始搞迷信祭祀活动,可见这个有着一个凸凹不平的脑袋的小孩子在这方面毫无疑问是一个天才。祭祀这种行业在当时被称作“儒”孔子的一生都和这个‘儒’字相依为命。在20岁之前,孔子一直都是靠祭祀糊口。
身份卑微的孔子不知出于何种动机很爱接触上流社会的人物,并且有一个小小的缺点喜欢拍马屁。孔子在给政府官员做祭祀的时候有幸认识了鲁国国君鲁昭公,孔子20岁当爹时,鲁昭公给他送来一条鲤鱼表示祝贺,孔子这个善于迎合领导心理的马屁精赶紧给儿子起名孔鲤,字伯鱼。一个刚刚来到世上的婴儿,心灵纯净的象一张白纸,就被亲爹下毒手起了个鱼的名字,如果鲁昭公大方了送孔子一头猪,不知道他又会给儿子起什么名字。但孔子由此名声大振,很快做了季氏家族的‘乘田’,也就是帮助人家管理牛羊的羊倌,以后又升为‘委吏’,也就是管理粮食仓库的会计。
孔子来到世上到底是想干点什么呢?在他30岁之前还没人能够看出来。孔子30岁时说他而立,立的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但他30岁时在鲁国搞了个民办学校积攒人气。因为孔子既弄不懂天文地理更搞不清楚数理化,所以他就教思想政治了,教如何做官如何做皇帝,如何治理天下老百姓,孔子本人从来都没有当过一天官,却要去教人做官之道,可见这个可怜人内心之凄苦。
在孔子34岁那年,鲁国闹内乱,按理孔子应该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谁知孔子居然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意思是国家有道就当官,国家无道就逃离。这个不爱国的孔子抛弃鲁国投奔齐国,齐景公知道孔子擅于搞思想政治,就向他问政,孔子当时就说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千古名言,这话的意思是:对于皇帝,就应强调皇帝应该享受的权利,对于臣,就应当强调臣应该尽的义务,老子就是老子儿子就是儿子,不可乱了规矩。但从孔子一贯拍马不惜血本的作风上看,他是把君臣关系比作父子关系,儿子的命都是老子给的,所以老子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这句千古名言后来被西汉的儒学大家董仲一番归纳,演变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也就是所说的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更有傻得出奇的人直接就说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虎话。当然在今天大家都说成‘领导叫干啥就干啥’。
孔子讨好齐景公到出卖自己以及天下人的地步,却没有得到齐景公的重用。齐国当时的大夫是以改革、正直、爱民而流传于世的晏婴,他毫不隐讳的跟齐景公说,孔子四处游说乞求官禄,这样的小人不可用来治理国家,并且怕他呆在齐国会扰乱人民的正常生活,就建议把他抓起来。孔子得知这个坏消息,赶紧去齐景公那儿求救,可是齐景公也看不上孔子了,于是孔子再次逃回祖国。
此后孔子在鲁国一直给弟子们上思想政治课过干瘾,直到50岁也没有被政府录用过。51岁那年孔子开始仕途发迹,短短4年做到大司寇兼外交官。孔子51岁头一次做到这样的大官,积蓄了一辈子的力气怎能白白浪费,他先利用手中职权,捏造了五大罪状,以法律的名义杀掉了在鲁国和他齐名的另一名教育家少正卯。然后为了提高主子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以便整个国家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结果国家的制衡势力联合反对,最后孔子被迫辞职了。
辞职以后的孔子,当时已经55岁,已经到了内退的年龄,可是他当官的欲火太强烈了,这种**绝不是他本人的年龄和健康状况能限制的了的,于是这个精神矍铄的老头子携众弟子出国考察,开始了长达14年的跑官生涯。孔子的周游列国,让后世所有的跑官者都视为不可逾越的创举。这14年中孔子奔波于黄河中下游十余个国家“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到70多个皇帝那儿去跑官,终于一个也没有成功。后来,在孔子跑官精神的激励下,孔子的“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孔子的70多个得意门生到各国去跑官,跑好的当了大官,跑孬的也和大官交了朋友。从此开创了跑官要官事业和孔子学说推广普及的新局面。如果当时的交通工具再发达一些,子贡、子参等人到世界各地去跑官要官,那么我们现在就不用费这么大劲跟世界接轨了。
如果说孔子真的是一位想解救劳苦大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救世主,那么他以前干的种种丑事都可以一笔勾销,但孔子到底是不是这种人呢?我们可以从孔子的毕生著作论语中找到答案:
一天,一名不成器的学生樊迟向孔子请教种庄稼种菜的学问,孔子大骂:“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于而至矣,焉用稼!”孔子骂樊迟是胸无大志的小人,学好礼,老百姓谁敢不尊敬你,学好义,老百姓谁敢不服从你,学好信,老百姓谁敢不跟你说实情,学好这些以后,四处的人民都会背着孩子来听你使唤,还用你自己亲手去种庄稼!
孔子教育弟子们说:“君予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优道不忧贫。”孔子的意思是,君子只要用心学好道,不必发愁没有饭吃。种田嘛,免不了饿肚子;读书嘛,就可以升官发财。你们主要是考虑如何把道学好就行了,发财的问题,自然可以解决。孔子时刻向自己的学生传授这一类做官的诀窍,以至于从孔门出去的人,如果没有立志当官,必然是没有领会老师精髓考试不及格被孔老师开除滚蛋的。
孔子有一个说话比较不会拐弯的学生叫作子张,他**裸地向孔子请教升官发财的学问,孔子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侮。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孔子的话是说:多听领导的话,少提出异议,小心的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就不会讲错话;多看领导脸色行事,避免得罪上司的行为,小心的干一些无碍大局的事情,就不会干错事。少说错话,少做错事,按领导的意图来,自然可以得到领导的赏识,高官厚禄也就不用发愁了。孔子的教诲入木三分,不仅对子张的成长大有裨益,即使今天有志为官者也可以餐前餐后便前便后时时默祷,终身受益。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