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人间天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郭寨位于洛阳城郊,是一处占地极大的集镇。介福观就坐落在集镇的西北角上。
介福观门前,孪生子的器修兄弟杨鹏、杨鸿不约而同的说了一句,“好大的观宇!”
叶易安嘴上没说,心中却正生出同样的感慨,这介福观的确是大,且不说正门内绵延不绝一眼望不到头的建筑群,单是观前山门处这一片硕大的广场,天下间就少有道观能及。
广场上密密麻麻的聚满了人,这些人中除了极少数香客之外,绝大多数都是衣衫褴褛,满脸绝望惊惶的麻木。只看一眼便知他们乃是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难民。
难民们在此栖身的时间想必已经不短,这一点只从广场上用五花八门材料搭建起的各种窝棚就可见一斑。
五人正在打量观宇时,广场一侧起了轻微的躁动喧哗,叶易安扭头看去,见是一群人拉着两辆牛车,车上载着的是四个高可及人的大木桶,桶口处热气缭绕。
这群人无一例外都是深目高鼻的胡人,身上穿着最为俭素的黑色麻衣,通体上下没有半点装饰,脚下更是赤足不着鞋袜。
这些就已经够奇怪了,但真正吸引叶易安目光的却是这些黑衣胡人脸上的神情——平静、祥和中含蕴着使人一见难忘的悲悯,虽远远看去已颇有庄严气度。
牛车停下后,黑衣人便开始给难民们分发大桶中盛放的热粥,十几个人一起动手,四大桶热粥很快分罄。直到这时,黑衣人们才各自取了一些最后的残冷剩粥与难民们一起席地同食。
看难民们对待他们的态度,就知黑衣人施粥的举动不止一两天了,粥少难民多,其间却没发生哪怕一次拥挤踩踏,再看难民们注视他们的眼神——那发自赤诚的尊敬是无论如何也装不出来的。
又一个赤足黑衣人将手中残粥递给了旁边的难民女童,叶易安从他身上收回目光的同时心下却起了疑惑,这些人是谁?仅仅只是为了施粥行善?
不等叶易安对这些黑衣人做更进一步的深入观察,此行中五人的头目郝执事已从介福观内走了出来。
“人太多了”,郝执事微微皱了皱眉头,“你们先进去看看地形,切不可轻举妄动,一切等天黑之后再说”
洛阳城外郭寨介福观正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叶易安的任务便是要遵照玉简中的法门破去七层符阵,最终从正殿供奉的太上玄元皇帝神像中取出深藏的星盘。
约定集合的地点后,不用郝执事多说四人已各自散去,这既是因为大家并不习惯结伴而行,也是因为五个修行者聚在一起怕引人注目,别生枝节。
跟在难民及香客们一起踏入介福观山门,观内恰如郝执事所言的确是人太多了些,眼前这座宏伟的观宇俨然成了一座难民营,不过这也未必全是坏事,至少不用费心思量该如何敛藏行迹了。
叶易安并没有急着去供奉太上玄元皇帝的正殿,而是循着它由外及内的游走查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通过一面石碑的碑文了解了介福观的由来。
此间原不是什么观宇,而是前朝一位重臣的庄园别业。开元中,这位已是垂垂老矣的重臣不知真是一心好道,亦或是为了投崇道的天子所好,乞骸骨致仕之前请求将此间别业舍为道观,一并舍掉的还有别业周围的数十顷良田,作为供奉观宇的钱粮支应。
当今天子好道,对这一要求自然无有不允,并御赐其名曰“介福”。有天子亲赐嘉名,所以这座观宇虽非朝廷敕建,但也是大有来头,这也是它多年来屹立不倒,并始终由那重臣家族旁系子弟主持的根由。
介福观正殿是一座独立的院落,位置正好处于整座别业正中。人还没走进去,远远就看到一片香烟缭绕,排空而上的青烟中夹杂着许多黄裱燃尽后的黑色纸灰,只此一幕就可想见里面的香火该是何等鼎盛。
因是如此,当叶易安踏入院中看到那拜伏一地的密密麻麻人头后毫不意外,只是如此一来他却再无办法仔细查看地形,若按那玉简中所记载,七层法阵的阵体就是埋在院中铺地的粗厚青砖下。
跟着虔诚的香客们一点点往前挪动,其间叶易安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那些衣衫褴褛的难民们供奉起香火来反倒越是虔诚,甚至不惜将全身上下最后一点钱财化为神像前的袅袅青烟。
目睹此状,叶易安轻轻摇了摇头,愈逢乱世,宗教愈兴,自古皆然!
终于挪动到了太上玄元皇帝供像前,但叶易安根本无法停下脚步来仔细查看这尊高达丈余的石像,香客太多挤的太厉害,人群犹如暗流涌动的潮水。除非动用术法,否则想要安稳站定都不可得,更别说其他了。
无奈的摇摇头后叶易安转身走出院落,郝执事说的不错,一切等到了晚上再说吧。
重新回到山门处的广场,其他四人还没出来。叶易安站了一会儿后从集合地向旁边走去。
他去的方向有一个难民围聚而成的圈子,圈子正中站着的正是此前施粥的赤足黑衣人之一。
圈子不小,叶易安又是站在最边缘处,但赤足黑衣人口中所说的话却是清晰的如在耳边一般。这也就罢了,此人的声音祥和中含蕴着直抵人心之力,使听者闻之似乎他每一句话都是如此可亲可信,理所当然。
这绝对是术法!此赤足黑衣人分明是修行者出身,他与魔门之间是什么关系?
这问题一时难有答案,叶易安愈加仔细着他的言论,听到耳中的却是好大一个故事。
这故事赫然是从天地未分时说起,彼时天地混沌如鸡子,鸡蛋般的天地混沌中渐次孕育出阴阳二气,阴为黑暗,阳为光明,最终阴阳交汇衍化出天地万物。
赤足黑衣人刚说到这里,听众中已有难民做恍然状,“是了,这就是《道德经》圣言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本朝皇帝极为崇道,登基之初所推行的一系列崇道措施中除了广建道观和大张旗鼓为老子李耳加尊号外,也包括敕令天下家家户户必须供奉《道德经》,是以道德经文在民间的接受度极高,纵然是黔首黎民也对其中的名句毫不陌生,且视之为天经地义。
由此,赤足黑衣人的立基之论顿时便搏得听众信服。随后,赤足黑衣人便由此生发开去,阐明天地混沌孕育之阴阳所化的黑暗与光明本无正邪之分,更无好坏之别,都是秉承天地而生,不可或缺。恰如白昼与黑夜一般,无所谓那个更好,那个更坏,但若缺少任何一个,则时序必然大乱。
这一段说法也同样获得听众们的首肯,随之接着往下阐发,光明所化之万物中有一教曰“道”,黑暗所化之万物中同样有一教曰“圣”。正如白昼与黑夜一样,道教与圣教同样也无正邪之分,二者皆诞生于六百年前汉末乱世,皆是应乱而出,为解人间世芸芸众生一切苦厄劫难。
水到渠成至此,赤足黑衣人便开始详... -->>
郭寨位于洛阳城郊,是一处占地极大的集镇。介福观就坐落在集镇的西北角上。
介福观门前,孪生子的器修兄弟杨鹏、杨鸿不约而同的说了一句,“好大的观宇!”
叶易安嘴上没说,心中却正生出同样的感慨,这介福观的确是大,且不说正门内绵延不绝一眼望不到头的建筑群,单是观前山门处这一片硕大的广场,天下间就少有道观能及。
广场上密密麻麻的聚满了人,这些人中除了极少数香客之外,绝大多数都是衣衫褴褛,满脸绝望惊惶的麻木。只看一眼便知他们乃是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难民。
难民们在此栖身的时间想必已经不短,这一点只从广场上用五花八门材料搭建起的各种窝棚就可见一斑。
五人正在打量观宇时,广场一侧起了轻微的躁动喧哗,叶易安扭头看去,见是一群人拉着两辆牛车,车上载着的是四个高可及人的大木桶,桶口处热气缭绕。
这群人无一例外都是深目高鼻的胡人,身上穿着最为俭素的黑色麻衣,通体上下没有半点装饰,脚下更是赤足不着鞋袜。
这些就已经够奇怪了,但真正吸引叶易安目光的却是这些黑衣胡人脸上的神情——平静、祥和中含蕴着使人一见难忘的悲悯,虽远远看去已颇有庄严气度。
牛车停下后,黑衣人便开始给难民们分发大桶中盛放的热粥,十几个人一起动手,四大桶热粥很快分罄。直到这时,黑衣人们才各自取了一些最后的残冷剩粥与难民们一起席地同食。
看难民们对待他们的态度,就知黑衣人施粥的举动不止一两天了,粥少难民多,其间却没发生哪怕一次拥挤踩踏,再看难民们注视他们的眼神——那发自赤诚的尊敬是无论如何也装不出来的。
又一个赤足黑衣人将手中残粥递给了旁边的难民女童,叶易安从他身上收回目光的同时心下却起了疑惑,这些人是谁?仅仅只是为了施粥行善?
不等叶易安对这些黑衣人做更进一步的深入观察,此行中五人的头目郝执事已从介福观内走了出来。
“人太多了”,郝执事微微皱了皱眉头,“你们先进去看看地形,切不可轻举妄动,一切等天黑之后再说”
洛阳城外郭寨介福观正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叶易安的任务便是要遵照玉简中的法门破去七层符阵,最终从正殿供奉的太上玄元皇帝神像中取出深藏的星盘。
约定集合的地点后,不用郝执事多说四人已各自散去,这既是因为大家并不习惯结伴而行,也是因为五个修行者聚在一起怕引人注目,别生枝节。
跟在难民及香客们一起踏入介福观山门,观内恰如郝执事所言的确是人太多了些,眼前这座宏伟的观宇俨然成了一座难民营,不过这也未必全是坏事,至少不用费心思量该如何敛藏行迹了。
叶易安并没有急着去供奉太上玄元皇帝的正殿,而是循着它由外及内的游走查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通过一面石碑的碑文了解了介福观的由来。
此间原不是什么观宇,而是前朝一位重臣的庄园别业。开元中,这位已是垂垂老矣的重臣不知真是一心好道,亦或是为了投崇道的天子所好,乞骸骨致仕之前请求将此间别业舍为道观,一并舍掉的还有别业周围的数十顷良田,作为供奉观宇的钱粮支应。
当今天子好道,对这一要求自然无有不允,并御赐其名曰“介福”。有天子亲赐嘉名,所以这座观宇虽非朝廷敕建,但也是大有来头,这也是它多年来屹立不倒,并始终由那重臣家族旁系子弟主持的根由。
介福观正殿是一座独立的院落,位置正好处于整座别业正中。人还没走进去,远远就看到一片香烟缭绕,排空而上的青烟中夹杂着许多黄裱燃尽后的黑色纸灰,只此一幕就可想见里面的香火该是何等鼎盛。
因是如此,当叶易安踏入院中看到那拜伏一地的密密麻麻人头后毫不意外,只是如此一来他却再无办法仔细查看地形,若按那玉简中所记载,七层法阵的阵体就是埋在院中铺地的粗厚青砖下。
跟着虔诚的香客们一点点往前挪动,其间叶易安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那些衣衫褴褛的难民们供奉起香火来反倒越是虔诚,甚至不惜将全身上下最后一点钱财化为神像前的袅袅青烟。
目睹此状,叶易安轻轻摇了摇头,愈逢乱世,宗教愈兴,自古皆然!
终于挪动到了太上玄元皇帝供像前,但叶易安根本无法停下脚步来仔细查看这尊高达丈余的石像,香客太多挤的太厉害,人群犹如暗流涌动的潮水。除非动用术法,否则想要安稳站定都不可得,更别说其他了。
无奈的摇摇头后叶易安转身走出院落,郝执事说的不错,一切等到了晚上再说吧。
重新回到山门处的广场,其他四人还没出来。叶易安站了一会儿后从集合地向旁边走去。
他去的方向有一个难民围聚而成的圈子,圈子正中站着的正是此前施粥的赤足黑衣人之一。
圈子不小,叶易安又是站在最边缘处,但赤足黑衣人口中所说的话却是清晰的如在耳边一般。这也就罢了,此人的声音祥和中含蕴着直抵人心之力,使听者闻之似乎他每一句话都是如此可亲可信,理所当然。
这绝对是术法!此赤足黑衣人分明是修行者出身,他与魔门之间是什么关系?
这问题一时难有答案,叶易安愈加仔细着他的言论,听到耳中的却是好大一个故事。
这故事赫然是从天地未分时说起,彼时天地混沌如鸡子,鸡蛋般的天地混沌中渐次孕育出阴阳二气,阴为黑暗,阳为光明,最终阴阳交汇衍化出天地万物。
赤足黑衣人刚说到这里,听众中已有难民做恍然状,“是了,这就是《道德经》圣言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本朝皇帝极为崇道,登基之初所推行的一系列崇道措施中除了广建道观和大张旗鼓为老子李耳加尊号外,也包括敕令天下家家户户必须供奉《道德经》,是以道德经文在民间的接受度极高,纵然是黔首黎民也对其中的名句毫不陌生,且视之为天经地义。
由此,赤足黑衣人的立基之论顿时便搏得听众信服。随后,赤足黑衣人便由此生发开去,阐明天地混沌孕育之阴阳所化的黑暗与光明本无正邪之分,更无好坏之别,都是秉承天地而生,不可或缺。恰如白昼与黑夜一般,无所谓那个更好,那个更坏,但若缺少任何一个,则时序必然大乱。
这一段说法也同样获得听众们的首肯,随之接着往下阐发,光明所化之万物中有一教曰“道”,黑暗所化之万物中同样有一教曰“圣”。正如白昼与黑夜一样,道教与圣教同样也无正邪之分,二者皆诞生于六百年前汉末乱世,皆是应乱而出,为解人间世芸芸众生一切苦厄劫难。
水到渠成至此,赤足黑衣人便开始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