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隐士发明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条政令,是关于言论的。
朝廷明确提出,陛下坚信天下百姓应各司其职,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不宜妄自评论。
具体来讲,文人读圣贤书,了解历史,知道兴衰,故可以褒贬时局,为朝廷献计献策。其他人等,诸如农夫、工匠、江湖游侠之类,啥都不懂,瞎掺和个毛?
《劝学令》扩大惠及人群,正是为朝廷广开言路。
新皇恩泽下,读书人发表意见就足够了。
其他人也想发声?没问题啊,回家读书去,至少先考中个秀才再说。
大字不识一斗,哪来的脸和孔门弟子相提并论?
这条政令周青樨还是不太明白。
少说话,多干活,对朝廷统治总有利吧?尤其那些桀骜不驯的江湖人,动不动就开启嘲讽模式……好吧,江湖人向来不鸟朝廷,这条政令对他们恐怕是没有任何约束的。
然而沈器却说,没有宣泄口的不满,反而更危险。
周青樨设身处地想想,倒也是。
换成她,被权贵欺压也就罢了,竟然连骂几句都不让,朝廷甚至可能因此治她的罪……
就她那小暴脾气,不走极端才怪。
所以两条政令表面看都对朝廷有利,本质却恰恰相反。
结果周青樨更不明白了。
“周玄机固然是窃国,可他做了皇帝,天下安定对他有利,干嘛要故意使坏?”
“很简单,因为他是倭人。”
“啊?”周青樨迷惑,“他不是倭人啊。”
景和帝错估周玄机的狠毒,葬送掉自己的性命不假,可他对周玄机身份的判断,还不至于出错。周青樨是一定要杀掉周玄机为父母报仇的,但她从未怀疑周玄机的身份。
沈器解释:“我没说他不是皇子,我的意思是,他被倭人养大,早就认贼作父,骨子里当自己是倭人了。”
“即便如此……”周青樨沉吟,“倭人又不傻,也不至于祸害自己吧?”
“倭人都是变态咯。”
周青樨这才醒悟过来,沈器天然憎恶倭人,跟他讨论周玄机的心态纯属自找没趣。在沈器眼中,凡和倭人沆瀣一气的,便成了该死的倭人。
周玄机若是能听见沈器的论断,一定会喊冤。
对天发誓,他是真心想做一名合格皇帝,不说开创盛世吧,至少能在历史上留下个正面形象。
然而他……没经验啊。
周玄机可没接受过正统的帝王教育,史林涛也不会。
从小在倭岛长大的他,看惯了倭人权贵的统治风格,普通百姓如同乞丐,不服就杀,有能力的则招揽为武士,还不给人吃饱……耳濡目染下,史林涛提出的建议,他认为好棒。
因此不顾群臣反对,周玄机一力推行两条政令。
也是因为大臣们的反对不够强烈。
不是说这些大臣看不出弊端,但人都有私心,朝廷优待士人的举措,毕竟对他们,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后人有利。
别忘了,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恰恰是前面提到的乡绅、地主,子弟读书更有优势,将来科举中第,子承父业一代代做官,比平民百姓机会大得多!
当然也有例外。
比如信奉“不将就”的钻石……郑老二。
这天的紫宸殿大朝会,和往常几次差不多,大佬们说着说着,便争吵了起来。
“本官绝不同意,诗词岂能治国?”
... -->>
第二条政令,是关于言论的。
朝廷明确提出,陛下坚信天下百姓应各司其职,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不宜妄自评论。
具体来讲,文人读圣贤书,了解历史,知道兴衰,故可以褒贬时局,为朝廷献计献策。其他人等,诸如农夫、工匠、江湖游侠之类,啥都不懂,瞎掺和个毛?
《劝学令》扩大惠及人群,正是为朝廷广开言路。
新皇恩泽下,读书人发表意见就足够了。
其他人也想发声?没问题啊,回家读书去,至少先考中个秀才再说。
大字不识一斗,哪来的脸和孔门弟子相提并论?
这条政令周青樨还是不太明白。
少说话,多干活,对朝廷统治总有利吧?尤其那些桀骜不驯的江湖人,动不动就开启嘲讽模式……好吧,江湖人向来不鸟朝廷,这条政令对他们恐怕是没有任何约束的。
然而沈器却说,没有宣泄口的不满,反而更危险。
周青樨设身处地想想,倒也是。
换成她,被权贵欺压也就罢了,竟然连骂几句都不让,朝廷甚至可能因此治她的罪……
就她那小暴脾气,不走极端才怪。
所以两条政令表面看都对朝廷有利,本质却恰恰相反。
结果周青樨更不明白了。
“周玄机固然是窃国,可他做了皇帝,天下安定对他有利,干嘛要故意使坏?”
“很简单,因为他是倭人。”
“啊?”周青樨迷惑,“他不是倭人啊。”
景和帝错估周玄机的狠毒,葬送掉自己的性命不假,可他对周玄机身份的判断,还不至于出错。周青樨是一定要杀掉周玄机为父母报仇的,但她从未怀疑周玄机的身份。
沈器解释:“我没说他不是皇子,我的意思是,他被倭人养大,早就认贼作父,骨子里当自己是倭人了。”
“即便如此……”周青樨沉吟,“倭人又不傻,也不至于祸害自己吧?”
“倭人都是变态咯。”
周青樨这才醒悟过来,沈器天然憎恶倭人,跟他讨论周玄机的心态纯属自找没趣。在沈器眼中,凡和倭人沆瀣一气的,便成了该死的倭人。
周玄机若是能听见沈器的论断,一定会喊冤。
对天发誓,他是真心想做一名合格皇帝,不说开创盛世吧,至少能在历史上留下个正面形象。
然而他……没经验啊。
周玄机可没接受过正统的帝王教育,史林涛也不会。
从小在倭岛长大的他,看惯了倭人权贵的统治风格,普通百姓如同乞丐,不服就杀,有能力的则招揽为武士,还不给人吃饱……耳濡目染下,史林涛提出的建议,他认为好棒。
因此不顾群臣反对,周玄机一力推行两条政令。
也是因为大臣们的反对不够强烈。
不是说这些大臣看不出弊端,但人都有私心,朝廷优待士人的举措,毕竟对他们,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后人有利。
别忘了,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恰恰是前面提到的乡绅、地主,子弟读书更有优势,将来科举中第,子承父业一代代做官,比平民百姓机会大得多!
当然也有例外。
比如信奉“不将就”的钻石……郑老二。
这天的紫宸殿大朝会,和往常几次差不多,大佬们说着说着,便争吵了起来。
“本官绝不同意,诗词岂能治国?”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