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官场百科全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霸权征战江山
权力的运作有三种方式:霸权秘诀:法家提倡霸权,霸权是乱世之中争霸强兵的有效手段。儒家提倡仁权,仁权是太平之世稳定统治的必由途径。道家提倡虚权。虚权是战乱初定恢复生产的高明决策。
曹操在争战江山时期推行的是霸权主义,究其原因与其出生年代和他的家境有密切关系。
曹操出生于(公元前155年),字孟德,小字阿满,他出生于官宦之家,其父曹嵩过继给曹腾,本姓夏侯。养祖父曹腾历侍东汉四代皇帝,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其父曹嵩继承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居太尉。
东汉末年,汉献帝沦落为傀儡皇帝,汉室政权落入董卓之手,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中原征讨董卓,曹操生逢乱世,俗话说:“乱世既出英雄,也出枭雄。”曹操堪称乱世中的枭雄,挟天子而令诸侯。
曹操起兵兖州,他始终把兖州作为进一步发展的根据地,兖州是他亦进亦退的堡垒。
荀或曾劝誎曹操说:“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可以胜敌,退可以坚守,故虽有困,终成大业。明公本首事兖州,且河、济乃天下之要地,是亦昔之关中、河内也。”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巩固了兖州,也为他以后其他对手,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所以不能带兵打仗,还是图谋政权,最关键所在是要充分估量各方势力,建立和巩固根据地是极其重要的战略。
其次是挟天子而令诸侯。曹操虽占据兖州、豫州,但想实现其霸业,仍需借助外部力量的支撑和其他优势。
初平三年(19年),毛玠向曹操建议:“当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终年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强民众,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木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如此则王霸业可成。”曹操认为毛玠言之有理,中国古代的“天子”都是替天行事,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谁掌握了天子,谁就能号令天下。在曹操之前,是董卓胁持天子;董卓被诛,李傕、郭汜都想掌控天子而互相撕杀,天子又被杨奉劫持,可见在乱世之中,控制天子是拥有天下的最有效的方法。曹操深知其道理。当荀或提出:“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首倡义兵,奉天子以徒众望,不世之略也。”曹操当机立断,即刻兴兵,把汉献帝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迁都至许昌,使自己的势力范围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兵法讲究:“出师有名”、“义兵者胜”,曹操就是通过挟天子来获取了这种“名”和“义”。
古代军队打仗讲究“行军打仗粮草先行。”充分说明粮草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充足的粮草的话,再强的军队最终都会丧失战斗力,落得个“军无粮草千兵散。”的结局。可见粮食生产和供应是获取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机制。也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内容。《孙子兵法》讲:“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曹操在为《孙子》作注时也深感“无此三者,亡之道也。”
曹操深知粮食对战争和治国的重要性,他说:“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他将屯田的方式作为战争和治国两方面都必须完成的大事来考虑,足见其雄才大略。这种做法,使当时被战争破坏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其霸业奠定了丰厚的经济实力。这就是曹操多次东征、南下,尽管战事频繁,但都没出现过兵源不足粮食紧缺的现象。
曹操既深知用兵之道,更深谙治国之道,而这些重大策略都是建立在审时度势基础上。
曹操善于机权谋变,善于操作权柄。既有独霸天下的雄心,他对权力运用的核心也是有深刻把握的。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他明确继承了法家的权术思想,将刑德二柄作为其运用权力的基本形式。韩非子说:“明主这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曹操自始至终是一手抓刑,一手握赏。采用恩威并施的方法,对反对自己的势力予以坚决镇压,对有功于自己的人则大加奖赏。东汉末年的社会历史现状,造成了礼乐的崩废,智士能人都希望找到英明之主,竭尽其智其能,今天事袁绍,明天事曹操,后天事刘备或孙权的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只靠儒家正统的仁德是难以笼络住天下的人才的。况且整个国家处在纲纪破坏,豪强四起的境地,在权力运用上陷入软弱无力,根本无法形成合力。所以,曹操提倡法家的霸权,实质是加强中央集权,适应战争的需要,增强自己的实力,达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目的。
曹操为巩固自己的独裁和专制,对软弱无能的汉献帝严... -->>
霸权征战江山
权力的运作有三种方式:霸权秘诀:法家提倡霸权,霸权是乱世之中争霸强兵的有效手段。儒家提倡仁权,仁权是太平之世稳定统治的必由途径。道家提倡虚权。虚权是战乱初定恢复生产的高明决策。
曹操在争战江山时期推行的是霸权主义,究其原因与其出生年代和他的家境有密切关系。
曹操出生于(公元前155年),字孟德,小字阿满,他出生于官宦之家,其父曹嵩过继给曹腾,本姓夏侯。养祖父曹腾历侍东汉四代皇帝,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其父曹嵩继承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居太尉。
东汉末年,汉献帝沦落为傀儡皇帝,汉室政权落入董卓之手,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中原征讨董卓,曹操生逢乱世,俗话说:“乱世既出英雄,也出枭雄。”曹操堪称乱世中的枭雄,挟天子而令诸侯。
曹操起兵兖州,他始终把兖州作为进一步发展的根据地,兖州是他亦进亦退的堡垒。
荀或曾劝誎曹操说:“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可以胜敌,退可以坚守,故虽有困,终成大业。明公本首事兖州,且河、济乃天下之要地,是亦昔之关中、河内也。”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巩固了兖州,也为他以后其他对手,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所以不能带兵打仗,还是图谋政权,最关键所在是要充分估量各方势力,建立和巩固根据地是极其重要的战略。
其次是挟天子而令诸侯。曹操虽占据兖州、豫州,但想实现其霸业,仍需借助外部力量的支撑和其他优势。
初平三年(19年),毛玠向曹操建议:“当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终年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强民众,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木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如此则王霸业可成。”曹操认为毛玠言之有理,中国古代的“天子”都是替天行事,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谁掌握了天子,谁就能号令天下。在曹操之前,是董卓胁持天子;董卓被诛,李傕、郭汜都想掌控天子而互相撕杀,天子又被杨奉劫持,可见在乱世之中,控制天子是拥有天下的最有效的方法。曹操深知其道理。当荀或提出:“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首倡义兵,奉天子以徒众望,不世之略也。”曹操当机立断,即刻兴兵,把汉献帝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迁都至许昌,使自己的势力范围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兵法讲究:“出师有名”、“义兵者胜”,曹操就是通过挟天子来获取了这种“名”和“义”。
古代军队打仗讲究“行军打仗粮草先行。”充分说明粮草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充足的粮草的话,再强的军队最终都会丧失战斗力,落得个“军无粮草千兵散。”的结局。可见粮食生产和供应是获取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机制。也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内容。《孙子兵法》讲:“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曹操在为《孙子》作注时也深感“无此三者,亡之道也。”
曹操深知粮食对战争和治国的重要性,他说:“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他将屯田的方式作为战争和治国两方面都必须完成的大事来考虑,足见其雄才大略。这种做法,使当时被战争破坏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其霸业奠定了丰厚的经济实力。这就是曹操多次东征、南下,尽管战事频繁,但都没出现过兵源不足粮食紧缺的现象。
曹操既深知用兵之道,更深谙治国之道,而这些重大策略都是建立在审时度势基础上。
曹操善于机权谋变,善于操作权柄。既有独霸天下的雄心,他对权力运用的核心也是有深刻把握的。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他明确继承了法家的权术思想,将刑德二柄作为其运用权力的基本形式。韩非子说:“明主这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曹操自始至终是一手抓刑,一手握赏。采用恩威并施的方法,对反对自己的势力予以坚决镇压,对有功于自己的人则大加奖赏。东汉末年的社会历史现状,造成了礼乐的崩废,智士能人都希望找到英明之主,竭尽其智其能,今天事袁绍,明天事曹操,后天事刘备或孙权的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只靠儒家正统的仁德是难以笼络住天下的人才的。况且整个国家处在纲纪破坏,豪强四起的境地,在权力运用上陷入软弱无力,根本无法形成合力。所以,曹操提倡法家的霸权,实质是加强中央集权,适应战争的需要,增强自己的实力,达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目的。
曹操为巩固自己的独裁和专制,对软弱无能的汉献帝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