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我成为崇祯以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我拍着脑袋看着面前三份奏章,一份是关于辽东兵变的,另一份是关于浙江海啸的,还有一份是关于陕西饥民闹事的。
刚刚“鸠占鹊巢”的时候我还认为自己的运气不错,前有原装的崇祯除掉了魏忠贤,后有崇祯元年比较不错的年景。
这才过了几天,就出现了这样的事情,这可是大乱的前兆啊!尤其是陕西方面,一个处理不好,农民起义必定会以燎原之势扩散,等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成了气候,估计黄瓜菜都凉哩!我这个崇祯就等着上吊吧!
记得崇祯登基后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辽东,全力对付后金,对明朝内部的严重危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解决了后金,帝国中兴便指日可待,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经过神宗、泰昌帝、熹宗三朝的折腾,大明王朝已经是大厦将倾,危机四伏,朝廷的经济入不敷出,赤字严重,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是老百姓的负担日渐加重;天灾人祸陆续而来,官僚集团腐败无能,更加进一步的激化了矛盾,此时的大明帝国就像是炉子上的火药桶,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我拿起面前那道关于陕西饥民闹事的奏章。明朝的时候陕西、山西算是边远省份,自然条件极差,即使是好年景,也不过是勉强能维持温饱,现在自然灾害连续的苗头已经出来了,如果不加以处理,很可能出现农民起义,历史上正是因为百姓无法活命,纷纷成为盗贼流寇,而且秦地民风骁勇好武,一旦演变成大变乱,局面肯定会一发而不可收拾。
放下奏章,我叫人把代理户部尚书的右侍郎王家桢找来,问道:“爱卿,户部还有多少银两?”
王家桢这个代理“财政部长”最怕崇祯问的就是国库还有多少银子,因为实在是说不出口,他苦着一张脸道:“皇上,国库所剩银两不足五十万。”五十万两对于个人来说是笔很大的款项,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实在是可怜到了极点。
我知道国库没钱,可万万没想到连一百万两银子都没有,还真是穷啊!难道真要拿内库的银子过活吗?此例一开,那些准备用来跑路的银子估计很快就得被花光。
“朕会从内库之中拨付一百万两白银,用于各地的赈灾,尤其是陕西山西两省,要重点照顾,爱卿一定要确保这些银两用到该用的地方,一旦出了差错,朕为你是问。”
王家桢无论如何没有想到崇祯皇帝会从内库之中拿出银子来用于赈灾,万历以来,内库向来是属铁公鸡的,一毛不拔呀!到了崇祯皇帝这,竟然主动拿出内库帑银,真是新朝新气象,让他深感大明有了希望。
我目送王家桢离去,心中思索着解决财政危机的办法,王家桢刚才说朝廷已经严重的入不敷出,每年岁入不到八月就花的差不多了,再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
赚钱的办法不外乎开源节流,开源现在是不用想了,对三饷的危害我已经有一定了解,崇祯一旦变成重征,我这个皇帝估计也就快下岗了;剩下的只有节流一条道路,不过像那种裁撤驿站的省钱昏招绝对不能出。
“皇宫每月的花费大概在多少?”
节流就应该从自身做起,我马上找来了王承恩询问我这个皇帝每个月的花费,准备能省就省。
王承恩对这些自然了解,不假思索回答道:“陛下,皇宫大内每月花费大概在三十万两上下。”
“什么?三十万两上下!”我瞪大眼睛有点不能相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皇宫一月的花费居然如此巨大,更加想不通的是,我可没有每顿饭吃二百多道菜呀!这钱都花到哪去了?
经王承恩之口我了解到,皇宫之中宫女太监众多,花销大的惊人,看来这些吃闲饭的人太多了,不过应该怎么解决呢?
坐在龙椅上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主意,我记得北京周边有很多的皇庄,土地广阔,而且这些皇庄的控制权都直接掌握在皇宫手中,把绝大部分的宫女太监下放到皇庄之中,让他们租田种地当佃户,算是目前唯一的解决办法。
说干就干,我把这个打算跟王承恩一说,列了一个清单,让他全权办理这个事,其中特别交代了两点,一是要确保这些宫女太监的生活无忧,二是要把漂亮的宫女留下,另外还交待废除净事房,以后不准再生产太监,只用宫女不就好了嘛!漂亮的宫女看着也舒坦啊!否则整天听着太监那不男不女的声音,烦也烦死了。
王承恩领了崇祯这道旨意,脸色跟之前的王家桢差不多,皇宫裁员真可谓前无古人,恐怕也是后无来者,诺大的皇宫只准留下五百多人,未免太冷清了。
皇宫大裁员的消息不胫而走,对此褒贬不一,褒扬者认为崇祯皇帝这是范帝所为,而且此举不但能节省花销,还能创造财富;贬低者认为此举有损皇帝威严,大大的不妥。当然,前者是干练官吏和百姓布衣的想法,后者则大部分是腐儒之类。
sp; 我拍着脑袋看着面前三份奏章,一份是关于辽东兵变的,另一份是关于浙江海啸的,还有一份是关于陕西饥民闹事的。
刚刚“鸠占鹊巢”的时候我还认为自己的运气不错,前有原装的崇祯除掉了魏忠贤,后有崇祯元年比较不错的年景。
这才过了几天,就出现了这样的事情,这可是大乱的前兆啊!尤其是陕西方面,一个处理不好,农民起义必定会以燎原之势扩散,等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成了气候,估计黄瓜菜都凉哩!我这个崇祯就等着上吊吧!
记得崇祯登基后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辽东,全力对付后金,对明朝内部的严重危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解决了后金,帝国中兴便指日可待,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经过神宗、泰昌帝、熹宗三朝的折腾,大明王朝已经是大厦将倾,危机四伏,朝廷的经济入不敷出,赤字严重,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是老百姓的负担日渐加重;天灾人祸陆续而来,官僚集团腐败无能,更加进一步的激化了矛盾,此时的大明帝国就像是炉子上的火药桶,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我拿起面前那道关于陕西饥民闹事的奏章。明朝的时候陕西、山西算是边远省份,自然条件极差,即使是好年景,也不过是勉强能维持温饱,现在自然灾害连续的苗头已经出来了,如果不加以处理,很可能出现农民起义,历史上正是因为百姓无法活命,纷纷成为盗贼流寇,而且秦地民风骁勇好武,一旦演变成大变乱,局面肯定会一发而不可收拾。
放下奏章,我叫人把代理户部尚书的右侍郎王家桢找来,问道:“爱卿,户部还有多少银两?”
王家桢这个代理“财政部长”最怕崇祯问的就是国库还有多少银子,因为实在是说不出口,他苦着一张脸道:“皇上,国库所剩银两不足五十万。”五十万两对于个人来说是笔很大的款项,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实在是可怜到了极点。
我知道国库没钱,可万万没想到连一百万两银子都没有,还真是穷啊!难道真要拿内库的银子过活吗?此例一开,那些准备用来跑路的银子估计很快就得被花光。
“朕会从内库之中拨付一百万两白银,用于各地的赈灾,尤其是陕西山西两省,要重点照顾,爱卿一定要确保这些银两用到该用的地方,一旦出了差错,朕为你是问。”
王家桢无论如何没有想到崇祯皇帝会从内库之中拿出银子来用于赈灾,万历以来,内库向来是属铁公鸡的,一毛不拔呀!到了崇祯皇帝这,竟然主动拿出内库帑银,真是新朝新气象,让他深感大明有了希望。
我目送王家桢离去,心中思索着解决财政危机的办法,王家桢刚才说朝廷已经严重的入不敷出,每年岁入不到八月就花的差不多了,再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
赚钱的办法不外乎开源节流,开源现在是不用想了,对三饷的危害我已经有一定了解,崇祯一旦变成重征,我这个皇帝估计也就快下岗了;剩下的只有节流一条道路,不过像那种裁撤驿站的省钱昏招绝对不能出。
“皇宫每月的花费大概在多少?”
节流就应该从自身做起,我马上找来了王承恩询问我这个皇帝每个月的花费,准备能省就省。
王承恩对这些自然了解,不假思索回答道:“陛下,皇宫大内每月花费大概在三十万两上下。”
“什么?三十万两上下!”我瞪大眼睛有点不能相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皇宫一月的花费居然如此巨大,更加想不通的是,我可没有每顿饭吃二百多道菜呀!这钱都花到哪去了?
经王承恩之口我了解到,皇宫之中宫女太监众多,花销大的惊人,看来这些吃闲饭的人太多了,不过应该怎么解决呢?
坐在龙椅上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主意,我记得北京周边有很多的皇庄,土地广阔,而且这些皇庄的控制权都直接掌握在皇宫手中,把绝大部分的宫女太监下放到皇庄之中,让他们租田种地当佃户,算是目前唯一的解决办法。
说干就干,我把这个打算跟王承恩一说,列了一个清单,让他全权办理这个事,其中特别交代了两点,一是要确保这些宫女太监的生活无忧,二是要把漂亮的宫女留下,另外还交待废除净事房,以后不准再生产太监,只用宫女不就好了嘛!漂亮的宫女看着也舒坦啊!否则整天听着太监那不男不女的声音,烦也烦死了。
王承恩领了崇祯这道旨意,脸色跟之前的王家桢差不多,皇宫裁员真可谓前无古人,恐怕也是后无来者,诺大的皇宫只准留下五百多人,未免太冷清了。
皇宫大裁员的消息不胫而走,对此褒贬不一,褒扬者认为崇祯皇帝这是范帝所为,而且此举不但能节省花销,还能创造财富;贬低者认为此举有损皇帝威严,大大的不妥。当然,前者是干练官吏和百姓布衣的想法,后者则大部分是腐儒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