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虚拟的十七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个人,清早五点,我想我该回家一趟,我走过了磺溪。
在桥上,我想起哥尼斯堡普雷格尔(pregel)河的“七桥问题”问题设定在每座桥只许走一次,再回到起点。十八世纪的数学家欧勒(leonhardeuler)说是不可能的。可是,没人难得倒二十一世纪的文学家,因为我可以走两次,并且不同的两次。
耶稣是一个。四福音书各写各写的,互有详略,甚至矛盾穿帮。文学书也可以啊。有的章节,采用复式观察、双轨录音,也可以互有详略、也可以矛盾穿帮、也可以小做重复。还可以三维呢、还可以三体呢。像是三国时代的“三体石经”同时用三种表达法。导演可能是两个,摄影可能是两组。耶稣,是一个也是两个。
朱仑,也是两个。
一个的她,正在看我过桥,走过磺溪。
多么了不起的境界,我,多么了不起!我竟没有“伤逝”!我竟没有“伤逝”的感情或悲情,情人不再入怀、彩云不再,除了往事,一切都已彩云易散般的不再,现实生活中,仿佛“此情可待成追忆”但是,又有几个人能有境界知道,其实永恒的情人长在,正在那里。
彩云易散、好梦易醒。还以为是一连串小点,其实已是句号;还以为是现在进行式,其实已是过去分词;还以为犹在飘浮,其实已落为尘土。
但也别忘了,散了的彩云,还是另一种彩云;醒了的梦,还是另一种好梦。彩云其实不那么少、好梦其实不那么短,让文字出现、出现,一如墓前的石碑,碑文永生了消逝和死亡。
在我不再中年的晚年,我有缘有幸,最后用参真正“欢喜禅”的方法,参悟了这一段的人生,陪同我的,是几乎与我绝不相同的“另一极端”有青春、有美丽、有女色、有空灵中的肉体、有奇异的爱情、有过早的死亡和凋谢这一切一切的“另一极端”本来都该与我错过的,这才算正常。但是,反常的却是,与我,非但没有错过,并且交错而过,是时与空的交错、是朝云与夕阳的交错、是心有灵犀的交错、是肉与喘息的交错、是生与死的交错,尤其是以生送死的交错。我风雨一生,最后,有缘有幸经过了这么多的交错,我摊开“标点符号表”除了问号以外,我踌躇还用那一个。
朱仑是我的模特儿,但我看她如画、听她如音乐。
当我看画面的时候,我在“凝目”的瞬间,又以“游目”把静态动态下去,画面对我是活的、是持续的、是延伸的、是多角度的,动态全靠以画面为“阿基米德式支点”传神下去,是开展,不是补足。真正了不起的鉴赏是诠释,演奏者诠释作曲家,坐台下的“知音”又诠释演奏者,站在画家作品、雕塑家作品、摄影家作品面前也一样,你能以它们为“支点”诠释出更多的、更多角的、多彩的,诠释出原创者未知的,那才是极致。罗丹说他的萧伯纳塑像比萧伯纳本人还伟大,但罗丹能否想像:一个伫立在塑像前的鉴赏家,可能是罗丹专家,会比罗丹诠释出更多的罗丹。
朱仑自己是画、是音乐,但靠我来诠释;我描绘了朱仑,我又诠释了我的描绘,和我自己。我什么都知道,唯一的例外是:一定有另一个朱仑,她偷窥了一切。
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以形为神”不追求模仿自然,而追求表现自然。“形似”不如“神似”明末清初的石涛,特别提出“不似之似似之”要追求形外之韵,不拘于原物之形,不拘原物之形,叫做“不似之似”以“... -->>
一个人,清早五点,我想我该回家一趟,我走过了磺溪。
在桥上,我想起哥尼斯堡普雷格尔(pregel)河的“七桥问题”问题设定在每座桥只许走一次,再回到起点。十八世纪的数学家欧勒(leonhardeuler)说是不可能的。可是,没人难得倒二十一世纪的文学家,因为我可以走两次,并且不同的两次。
耶稣是一个。四福音书各写各写的,互有详略,甚至矛盾穿帮。文学书也可以啊。有的章节,采用复式观察、双轨录音,也可以互有详略、也可以矛盾穿帮、也可以小做重复。还可以三维呢、还可以三体呢。像是三国时代的“三体石经”同时用三种表达法。导演可能是两个,摄影可能是两组。耶稣,是一个也是两个。
朱仑,也是两个。
一个的她,正在看我过桥,走过磺溪。
多么了不起的境界,我,多么了不起!我竟没有“伤逝”!我竟没有“伤逝”的感情或悲情,情人不再入怀、彩云不再,除了往事,一切都已彩云易散般的不再,现实生活中,仿佛“此情可待成追忆”但是,又有几个人能有境界知道,其实永恒的情人长在,正在那里。
彩云易散、好梦易醒。还以为是一连串小点,其实已是句号;还以为是现在进行式,其实已是过去分词;还以为犹在飘浮,其实已落为尘土。
但也别忘了,散了的彩云,还是另一种彩云;醒了的梦,还是另一种好梦。彩云其实不那么少、好梦其实不那么短,让文字出现、出现,一如墓前的石碑,碑文永生了消逝和死亡。
在我不再中年的晚年,我有缘有幸,最后用参真正“欢喜禅”的方法,参悟了这一段的人生,陪同我的,是几乎与我绝不相同的“另一极端”有青春、有美丽、有女色、有空灵中的肉体、有奇异的爱情、有过早的死亡和凋谢这一切一切的“另一极端”本来都该与我错过的,这才算正常。但是,反常的却是,与我,非但没有错过,并且交错而过,是时与空的交错、是朝云与夕阳的交错、是心有灵犀的交错、是肉与喘息的交错、是生与死的交错,尤其是以生送死的交错。我风雨一生,最后,有缘有幸经过了这么多的交错,我摊开“标点符号表”除了问号以外,我踌躇还用那一个。
朱仑是我的模特儿,但我看她如画、听她如音乐。
当我看画面的时候,我在“凝目”的瞬间,又以“游目”把静态动态下去,画面对我是活的、是持续的、是延伸的、是多角度的,动态全靠以画面为“阿基米德式支点”传神下去,是开展,不是补足。真正了不起的鉴赏是诠释,演奏者诠释作曲家,坐台下的“知音”又诠释演奏者,站在画家作品、雕塑家作品、摄影家作品面前也一样,你能以它们为“支点”诠释出更多的、更多角的、多彩的,诠释出原创者未知的,那才是极致。罗丹说他的萧伯纳塑像比萧伯纳本人还伟大,但罗丹能否想像:一个伫立在塑像前的鉴赏家,可能是罗丹专家,会比罗丹诠释出更多的罗丹。
朱仑自己是画、是音乐,但靠我来诠释;我描绘了朱仑,我又诠释了我的描绘,和我自己。我什么都知道,唯一的例外是:一定有另一个朱仑,她偷窥了一切。
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以形为神”不追求模仿自然,而追求表现自然。“形似”不如“神似”明末清初的石涛,特别提出“不似之似似之”要追求形外之韵,不拘于原物之形,不拘原物之形,叫做“不似之似”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