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逆明1644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驾!”
“哒哒哒-----”
大明控制区内,各地都奔驰着锦衣卫的快马。
“皇榜!皇榜!”这是一次全国性质的皇榜,是朱慈踉为了征集一些难民或者志愿者移民南洋印尼等地而颁布出来的,被朱慈踉寄予厚望。
想要汉化马六甲两岸和东印度群岛这么大一块地方,当然不可能只是单单派一个总督过去那么简单,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汉人百姓参与。
虽然经过了葡萄牙人,荷兰人等先后不下十次镇压,但马六甲两岸和东印度群岛那片地方还是有着不下于三百万的土著。
朱慈踉盘算过了,想要彻底汉化这么多土著,至少也需要一百万以上的汉人百姓参与,而后在辅以必要的教化才行。
“皇榜上写的是什么?”
“朝廷征集志愿者移民印尼,凡是有报名前往者,按人头一律每人发放百亩土地,并且免税六年,同时六年后若有不适应者,想重新回来原地,朝廷无偿接回。另外,征集‘童生’以上能识文断字的读书人前往印尼教受未开化的当地土著汉文,汉字,汉礼,朝廷每月发放二十两禄银,同样为期六年,六年后若想回来,朝廷同样无偿接回。”
“印尼?是前些日子海军和应龙军第四军在南洋打下来的那块地方吗?听说至少有大明的三省之地这么大!”
“对对,肯定就是那块土地!”
“条件如此丰厚,这是真的吗!”
“肯定是真的,没看到这是以皇上的名义颁布的吗?皇上乃圣明之君,从不欺骗百姓!”
从百姓们的话语中可以看出,朱慈踉在大明百姓心里的威望,毕竟自从朱慈踉登基以来,连战连捷,短短一年多便稳定了原本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同时施行的新政也让百姓们明显感觉到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过,大多数百姓们都是淳朴的,谁让他们有饱饭吃,有好日子过,他们便信任谁,所以对于以朱慈踉名义颁布的皇榜,百姓们没有质疑的想法。
毫无疑问,为了彻底汉化印尼,朱慈踉下了很大的功夫,许下的条件也极为优厚,无论大人小孩,均按照人头每人发放百亩土地,若是一家有五口人,那么到了印尼之后便有五百亩土地,若是一家有十口,那么便是一千亩土地,这在大明境内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最主要的是,如果去了之后不适应,六年之后还可以再回来,索性也就六年时间,忍一忍就过去了。
每人发放百亩的土地啊,大明的百姓虽然大多有故土难离的思想,可是总有一部分人并不是那么在意的,而且还有许多近年才从北方逃难来的百姓,朝廷虽然有施粥,可到底没有更多的土地来安置他们了,去南洋印尼赌一赌,或许是一个机会也说不定。
“大明日报!大明日报!”
最新一期的大明日报也在这个时候跟着出来了,不少识字的百姓当场就购买了一份下来,并且当场为其他不识字的百姓解读。
这一期的大明日报上最醒目的无疑是介绍印尼的,重点介绍了印尼的地理情况,以及雨水充沛,是种植稻谷,玉米,等多种农作物的绝佳之地,可一年三熟!
“一年三熟啊!那岂不是种植一年便能当得上一年半的收获!这可真是个好地方啊!”许多百姓感叹道。
民以食为天,百姓们永远关注的都是能产出多少粮食,因为粮食的多少意味着他们能养得起多少家人,大明以五口,六口之家为主,不是不能更多,而且经常每年产出的粮食不够,养不起更多的人,许多孩子刚生出来就被送人了,或者根本不敢生,如果每年能产出更多的粮食,自然不会有那样的事情发生。
百姓们心动是无疑的,就算真想报名前往的人不多,十户之内没有,百户之内总有一户想去。
同样的,读书人也有一些想去教化土著,毕竟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能够出人头地的,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在没有考取举人以上功名的时候,读书多许多人而言根本没有多少用处,寒窗十年都考不上秀才的读书人很多,这些人有的耗光了祖上的继续,屡次不中之下,生活都难以为继,而今前往印尼教化土著,有二十两银子一个月的俸禄,一年就是二百四十两,对于许多读书人而言,他们十年也未必能赚一年的钱,只要苦熬六年,那便是一千四百多两,足以恢复祖业了。
“爹,我们真的要报名前往远离中原数千里之外的南洋吗?”一名二十岁上下的青年对着一名五十多岁的老汉说道,语气中透着不愿。
在他们父子二人旁边,还有两名女子和三个孩子,一家七口。
“哎,三郎啊,你大哥二哥都在保护我们逃难的时候,如今你两位嫂子带着三个孩子,虽有朝廷每日施粥,可这样下去总不是办法啊,我们是逃难下来的,本就远离故土千里,多远一些又有何妨,到了南洋,我们一家七口人便能发放七百亩土地,朝廷免费提供粮食种子,养活我们生存下去不是问题,最不济,六年之后我们还可以回来,到那时,皇上或许已经重新一统天下了!”老汉叹息的说道。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们这一大家子为了躲避战乱,从山西千里迢迢逃亡南下,原本十二口人,却不想半途去了五个,两个大郎,三个孩子,一家十二口变成了七口,他们已经算是好的了,同一个村子的,有的一个都没能剩下。
青年沉默了,他也知道老爹说得有道理,反正他们本就远离了故土,再远一些也没什么,只要能生存下去。
“可是爹,您的身体受得了吗?”青年突然又想到了什么,担忧道。
... -->>
“驾!”
“哒哒哒-----”
大明控制区内,各地都奔驰着锦衣卫的快马。
“皇榜!皇榜!”这是一次全国性质的皇榜,是朱慈踉为了征集一些难民或者志愿者移民南洋印尼等地而颁布出来的,被朱慈踉寄予厚望。
想要汉化马六甲两岸和东印度群岛这么大一块地方,当然不可能只是单单派一个总督过去那么简单,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汉人百姓参与。
虽然经过了葡萄牙人,荷兰人等先后不下十次镇压,但马六甲两岸和东印度群岛那片地方还是有着不下于三百万的土著。
朱慈踉盘算过了,想要彻底汉化这么多土著,至少也需要一百万以上的汉人百姓参与,而后在辅以必要的教化才行。
“皇榜上写的是什么?”
“朝廷征集志愿者移民印尼,凡是有报名前往者,按人头一律每人发放百亩土地,并且免税六年,同时六年后若有不适应者,想重新回来原地,朝廷无偿接回。另外,征集‘童生’以上能识文断字的读书人前往印尼教受未开化的当地土著汉文,汉字,汉礼,朝廷每月发放二十两禄银,同样为期六年,六年后若想回来,朝廷同样无偿接回。”
“印尼?是前些日子海军和应龙军第四军在南洋打下来的那块地方吗?听说至少有大明的三省之地这么大!”
“对对,肯定就是那块土地!”
“条件如此丰厚,这是真的吗!”
“肯定是真的,没看到这是以皇上的名义颁布的吗?皇上乃圣明之君,从不欺骗百姓!”
从百姓们的话语中可以看出,朱慈踉在大明百姓心里的威望,毕竟自从朱慈踉登基以来,连战连捷,短短一年多便稳定了原本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同时施行的新政也让百姓们明显感觉到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过,大多数百姓们都是淳朴的,谁让他们有饱饭吃,有好日子过,他们便信任谁,所以对于以朱慈踉名义颁布的皇榜,百姓们没有质疑的想法。
毫无疑问,为了彻底汉化印尼,朱慈踉下了很大的功夫,许下的条件也极为优厚,无论大人小孩,均按照人头每人发放百亩土地,若是一家有五口人,那么到了印尼之后便有五百亩土地,若是一家有十口,那么便是一千亩土地,这在大明境内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最主要的是,如果去了之后不适应,六年之后还可以再回来,索性也就六年时间,忍一忍就过去了。
每人发放百亩的土地啊,大明的百姓虽然大多有故土难离的思想,可是总有一部分人并不是那么在意的,而且还有许多近年才从北方逃难来的百姓,朝廷虽然有施粥,可到底没有更多的土地来安置他们了,去南洋印尼赌一赌,或许是一个机会也说不定。
“大明日报!大明日报!”
最新一期的大明日报也在这个时候跟着出来了,不少识字的百姓当场就购买了一份下来,并且当场为其他不识字的百姓解读。
这一期的大明日报上最醒目的无疑是介绍印尼的,重点介绍了印尼的地理情况,以及雨水充沛,是种植稻谷,玉米,等多种农作物的绝佳之地,可一年三熟!
“一年三熟啊!那岂不是种植一年便能当得上一年半的收获!这可真是个好地方啊!”许多百姓感叹道。
民以食为天,百姓们永远关注的都是能产出多少粮食,因为粮食的多少意味着他们能养得起多少家人,大明以五口,六口之家为主,不是不能更多,而且经常每年产出的粮食不够,养不起更多的人,许多孩子刚生出来就被送人了,或者根本不敢生,如果每年能产出更多的粮食,自然不会有那样的事情发生。
百姓们心动是无疑的,就算真想报名前往的人不多,十户之内没有,百户之内总有一户想去。
同样的,读书人也有一些想去教化土著,毕竟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能够出人头地的,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在没有考取举人以上功名的时候,读书多许多人而言根本没有多少用处,寒窗十年都考不上秀才的读书人很多,这些人有的耗光了祖上的继续,屡次不中之下,生活都难以为继,而今前往印尼教化土著,有二十两银子一个月的俸禄,一年就是二百四十两,对于许多读书人而言,他们十年也未必能赚一年的钱,只要苦熬六年,那便是一千四百多两,足以恢复祖业了。
“爹,我们真的要报名前往远离中原数千里之外的南洋吗?”一名二十岁上下的青年对着一名五十多岁的老汉说道,语气中透着不愿。
在他们父子二人旁边,还有两名女子和三个孩子,一家七口。
“哎,三郎啊,你大哥二哥都在保护我们逃难的时候,如今你两位嫂子带着三个孩子,虽有朝廷每日施粥,可这样下去总不是办法啊,我们是逃难下来的,本就远离故土千里,多远一些又有何妨,到了南洋,我们一家七口人便能发放七百亩土地,朝廷免费提供粮食种子,养活我们生存下去不是问题,最不济,六年之后我们还可以回来,到那时,皇上或许已经重新一统天下了!”老汉叹息的说道。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们这一大家子为了躲避战乱,从山西千里迢迢逃亡南下,原本十二口人,却不想半途去了五个,两个大郎,三个孩子,一家十二口变成了七口,他们已经算是好的了,同一个村子的,有的一个都没能剩下。
青年沉默了,他也知道老爹说得有道理,反正他们本就远离了故土,再远一些也没什么,只要能生存下去。
“可是爹,您的身体受得了吗?”青年突然又想到了什么,担忧道。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