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重生南明当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永历元年八月(西历1647年,清顺治四年),朱由榔君臣筹到救急的粮饷后不久,天下的局势对大明已是非常不利了。
由于四川督师王应熊意外病故,川南一地的大小军阀割据自雄。四川因为距离明廷中枢太远,又长期处于抗清前线,朝廷鞭长莫及,武将大多军阀化了,而四川督师王应熊又意外病死,没了文臣大吏制约,大小军阀根本不听朝廷的号令,朝廷对四川几乎失去了控制。
在这种局面下。必须再任命一位德才兼备的四川督师以收拾残局,朱由榔考虑再三,决定起用赋闲在乡的文安之担任四川督师。
文安之,天启二年进士,曾任南京司业、祭酒。后为权臣薛国观弹劾,罢官家居。南明福王起为詹事,唐王召为礼部尚书,都因交通不便,未就职。
朱由榔起用文安之,靠的就是预知历史的前瞻性,在真实的历史上,文安之在永历三年奔赴行在,为联络川中诸镇之兵,自请担任四川督师,走到到贵州都匀时,为孙可望所拘。数月后脱身到川东,联络川鄂边境的义军——夔东十三家抗清。独撑危局。一直坚持到1659年,政治能力很强。
其资历和能力都足够担任封疆大吏。而且其在湖北三峡,由湖北入四川也也比较方便。
云南的情况也比较糟糕。
由于土司沙定洲作乱。云贵总督和云南巡抚都当了沙定洲的俘虏,沙定洲占领昆明以后,自称“总府”,“总府”是明黔国公世爵的一般称呼。其妻万氏称主母。“并舆出入,遍谒缙绅。滇中豪右投为谋划者甚众”。沙定洲派兵追拿沐天波,在楚雄被杨畏知集结的军队击败。他在西进失利之后,发兵收取云南各地,在不长时间里除了杨畏知、沐天波控制下的楚雄以西地区外,都归附了沙氏。
沙定洲轻而易举地攫得了沐府累世蓄积的财富。“沐氏世镇云南,府藏盈积。佛顶石、青箭头、丹砂、落红、琥珀、马蹄、赤金皆装以箧,箧皆百斤,藏以高板,板库五十箧,共二百五十余库,他珍宝不可胜计。定洲运入本峒,累月不绝”。他因此发了一大笔横财。
云南距离广东太远,千里迢迢,道路崎岖,朱由榔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尽力补救,他诏令云南副使杨畏知出任云贵总督,协调各地土司剿灭沙定洲。
在云南这个地方,黔国公沐天波的地位无可替代,大小土司都只认黔国公的世袭铁券,沙定洲虽然占领了昆明,但是沐天波带着世袭铁券和官印孤身逃走,其他的土司都不服沙定洲。
沙定洲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就胁迫控制云贵总督和云南巡抚,用他们的官印发布各种命令,昆明的朝廷官府成了沙定洲的工具,如果重新任命一个云贵总督,否定昆明官府的合法性,沙定洲就玩不转了。
杨畏知是云南的地方官,驻节楚雄,沙定洲造反之后,沐天波逃到了永昌府,杨畏知独守楚雄,抵抗沙定洲,双方已经僵持了好几个月,由他担任云贵总督,可以领导其他土司对抗沙定洲。
不过此时的贵州已被张献忠的余部占领,献部与闯部终究不同,李自成死后,闯部分崩离析,如今已经被明清两家瓜分,但是张献忠死后,张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人竟能团结一心,共谋进退,依旧是一支强劲的力量,他们乘明军与清军拼杀之际,由川入黔,一路攻克遵义、贵阳,夺取了贵州。
如果局部的历史没有改变的话,再过几个月,孙可望就会在沐天波的引导下,攻入云南,剿灭沙定州,最后逐步蚕食云、贵、川等地,依靠天然屏障,在西南整军备武,积蓄力量。
现在谁也不知,对于大明和清军,献忠余部是什么态度,如果依然打着反明的旗帜,那么两广便会陷入左右交困之中,天下局势便难以逆料了。
好在近几月来自广州的压力并不大,李成栋两次西征无功而返,不仅损兵折将,实力大损,还被清廷摄政王多尔衮狠狠批了一顿,责令其整军备武,早日擒杀永历,戴罪立功。
李成栋心里憋着一肚子火,却无处发泄。
此前擒杀两位明皇,他自以为功勋卓著,两广总督一职非己莫属。不料论功行赏之际,清廷重用“辽人”,竟让没有多少资历,也没有多大战功的佟养甲做了广东巡抚兼两广总督。而他只落了个广东提督的职位,不仅无权过问地方政务,而且在军事行动上还要接受佟养甲的调度和节制,两人原先的同僚地位变成了上下级关系。
清廷重用“辽人”而作出的不公平的对待,对于野心勃勃的李成栋来说本就难以接受,现在因为战事失利还要天天看佟养甲的脸色,李成栋的内心已是十分不满,有几次,他一直盯着佟养甲的头看,直到把佟养甲看得心头发毛才哈哈一笑,告辞而去。
也许是预料到李成栋难以完成使命,又想尽快平定南方,早在永历元年八月初的时候,多尔衮就已经明令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续顺公沈志祥、右翼固山额真金砺率本部兵马南下平定,以孔有德为平南大将军节制诸部。一路打湖广,一路经浙江、福建,入广东。东西夹击,力争一举擒杀永历,消灭明廷。
这一次孔有德等三顺王一顺公的汉军旗几乎倾巢而出,部下的战、辅兵共计四万七千余人,另有右翼固山额真金砺率一万两千名汉军旗助战,以及各省抽调的绿营兵三万八千人,南下的清军战、辅兵接近十万。
三顺王一顺公因为投降满清较早,深受清廷的信任,有自己的地盘人口和军队,后来满清改革八旗制度,他们的人口军队都挂在了汉军旗的下面,但并不受旗主的管辖。
大明永历元年八月(西历1647年,清顺治四年),朱由榔君臣筹到救急的粮饷后不久,天下的局势对大明已是非常不利了。
由于四川督师王应熊意外病故,川南一地的大小军阀割据自雄。四川因为距离明廷中枢太远,又长期处于抗清前线,朝廷鞭长莫及,武将大多军阀化了,而四川督师王应熊又意外病死,没了文臣大吏制约,大小军阀根本不听朝廷的号令,朝廷对四川几乎失去了控制。
在这种局面下。必须再任命一位德才兼备的四川督师以收拾残局,朱由榔考虑再三,决定起用赋闲在乡的文安之担任四川督师。
文安之,天启二年进士,曾任南京司业、祭酒。后为权臣薛国观弹劾,罢官家居。南明福王起为詹事,唐王召为礼部尚书,都因交通不便,未就职。
朱由榔起用文安之,靠的就是预知历史的前瞻性,在真实的历史上,文安之在永历三年奔赴行在,为联络川中诸镇之兵,自请担任四川督师,走到到贵州都匀时,为孙可望所拘。数月后脱身到川东,联络川鄂边境的义军——夔东十三家抗清。独撑危局。一直坚持到1659年,政治能力很强。
其资历和能力都足够担任封疆大吏。而且其在湖北三峡,由湖北入四川也也比较方便。
云南的情况也比较糟糕。
由于土司沙定洲作乱。云贵总督和云南巡抚都当了沙定洲的俘虏,沙定洲占领昆明以后,自称“总府”,“总府”是明黔国公世爵的一般称呼。其妻万氏称主母。“并舆出入,遍谒缙绅。滇中豪右投为谋划者甚众”。沙定洲派兵追拿沐天波,在楚雄被杨畏知集结的军队击败。他在西进失利之后,发兵收取云南各地,在不长时间里除了杨畏知、沐天波控制下的楚雄以西地区外,都归附了沙氏。
沙定洲轻而易举地攫得了沐府累世蓄积的财富。“沐氏世镇云南,府藏盈积。佛顶石、青箭头、丹砂、落红、琥珀、马蹄、赤金皆装以箧,箧皆百斤,藏以高板,板库五十箧,共二百五十余库,他珍宝不可胜计。定洲运入本峒,累月不绝”。他因此发了一大笔横财。
云南距离广东太远,千里迢迢,道路崎岖,朱由榔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尽力补救,他诏令云南副使杨畏知出任云贵总督,协调各地土司剿灭沙定洲。
在云南这个地方,黔国公沐天波的地位无可替代,大小土司都只认黔国公的世袭铁券,沙定洲虽然占领了昆明,但是沐天波带着世袭铁券和官印孤身逃走,其他的土司都不服沙定洲。
沙定洲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就胁迫控制云贵总督和云南巡抚,用他们的官印发布各种命令,昆明的朝廷官府成了沙定洲的工具,如果重新任命一个云贵总督,否定昆明官府的合法性,沙定洲就玩不转了。
杨畏知是云南的地方官,驻节楚雄,沙定洲造反之后,沐天波逃到了永昌府,杨畏知独守楚雄,抵抗沙定洲,双方已经僵持了好几个月,由他担任云贵总督,可以领导其他土司对抗沙定洲。
不过此时的贵州已被张献忠的余部占领,献部与闯部终究不同,李自成死后,闯部分崩离析,如今已经被明清两家瓜分,但是张献忠死后,张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人竟能团结一心,共谋进退,依旧是一支强劲的力量,他们乘明军与清军拼杀之际,由川入黔,一路攻克遵义、贵阳,夺取了贵州。
如果局部的历史没有改变的话,再过几个月,孙可望就会在沐天波的引导下,攻入云南,剿灭沙定州,最后逐步蚕食云、贵、川等地,依靠天然屏障,在西南整军备武,积蓄力量。
现在谁也不知,对于大明和清军,献忠余部是什么态度,如果依然打着反明的旗帜,那么两广便会陷入左右交困之中,天下局势便难以逆料了。
好在近几月来自广州的压力并不大,李成栋两次西征无功而返,不仅损兵折将,实力大损,还被清廷摄政王多尔衮狠狠批了一顿,责令其整军备武,早日擒杀永历,戴罪立功。
李成栋心里憋着一肚子火,却无处发泄。
此前擒杀两位明皇,他自以为功勋卓著,两广总督一职非己莫属。不料论功行赏之际,清廷重用“辽人”,竟让没有多少资历,也没有多大战功的佟养甲做了广东巡抚兼两广总督。而他只落了个广东提督的职位,不仅无权过问地方政务,而且在军事行动上还要接受佟养甲的调度和节制,两人原先的同僚地位变成了上下级关系。
清廷重用“辽人”而作出的不公平的对待,对于野心勃勃的李成栋来说本就难以接受,现在因为战事失利还要天天看佟养甲的脸色,李成栋的内心已是十分不满,有几次,他一直盯着佟养甲的头看,直到把佟养甲看得心头发毛才哈哈一笑,告辞而去。
也许是预料到李成栋难以完成使命,又想尽快平定南方,早在永历元年八月初的时候,多尔衮就已经明令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续顺公沈志祥、右翼固山额真金砺率本部兵马南下平定,以孔有德为平南大将军节制诸部。一路打湖广,一路经浙江、福建,入广东。东西夹击,力争一举擒杀永历,消灭明廷。
这一次孔有德等三顺王一顺公的汉军旗几乎倾巢而出,部下的战、辅兵共计四万七千余人,另有右翼固山额真金砺率一万两千名汉军旗助战,以及各省抽调的绿营兵三万八千人,南下的清军战、辅兵接近十万。
三顺王一顺公因为投降满清较早,深受清廷的信任,有自己的地盘人口和军队,后来满清改革八旗制度,他们的人口军队都挂在了汉军旗的下面,但并不受旗主的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