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8小说网 www.18xs.cc,逆天换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时的辽东,只包括后世的辽宁,以及吉林省的一小部分。

    象什么长春、四平等地,要么是荒地,要么只有稀少的渔猎民族存在,连个地名都没有。

    也不能说没有名字,在大明的定义中,图门江以北是属于奴儿干都司的地盘。

    在郭大靖眼中,不能把疆域大大扩展,甚至是超越后世,岂不是有损于自己穿越者的身份。

    况且,辽东,甚至换成东北,将是有别于大明国内的一块沃土,一片试验田,一块最稳固的后勤基地。

    在国内民乱四起,遍地烽火的情况下,辽东将成为郭大靖为大明子民所建设的安居之地。

    象赵青山这样的普通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但心中的担忧和顾虑,还是存在的。那就是对于目前政策的延续性,并不托底。

    人亡政息的事情发生得太多了,如果朝廷将毛文龙和郭大靖调走,改派其他官员来治理辽东,谁知道会不会重演高淮乱辽的惨事。

    历史上,朝廷对辽东地区的统治一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所派遣的官员,也多给辽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二相出巡,如虎捕人;上天无路,钻地无门”,“若遭大虏还有命,若遭家丁没得剩”。

    这些在辽东流传的民谣,就体现了明朝晚期辽人的苦难,以及对于朝廷的怨气。

    努尔哈赤叛明之后,席卷整个辽东,并不是军力有多么强大,而是辽东已经糜烂,辽人已经离心。

    郭大靖一边与赵青山闲聊,一边在思索,为什么老百姓会出现这样的担忧和顾虑,尽管看起来似乎并不会影响大局。

    等到送走赵青山,郭大靖也想得七七八八,并不多能够理解百姓的所思所想了。

    就现在的赋税和百姓耕种的田地,官府虽然也有登记,但还缺少一样儿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文书。

    换成后世的名词,那就是合同。因为辽东的田地并没有买卖,相当于是国有的,分配给百姓的也就和承包差不多。

    如果是在三年平辽的口号喊出之前,老百姓会认为目前享受的是战时政策,战争还遥遥无期,心里也不用着急。

    可在结束战争已经指日可待,不过两三年的情况下,老百姓自然要考虑战后的政策可能有变,关键还有朝廷那边要派遣的官员。

    大量移民的涌入,国内消息的散播,可能也加重了老百姓的焦虑。灾害那么严重,朝廷还在增加赋税,战争结束的辽东,朝廷还能放过?

    其实,老百姓不知道,毛文龙和郭大靖,以及陈继盛,都在为将来做着准备,要让军民继续享受宽松的政策,过上安乐舒心的好日子。

    可怎么让老百姓清楚这些,消除忧虑和担心,全力以赴地为平辽贡献力量,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你总不能跟老百姓说,平辽之后还是俺们说了算,朝廷算个屁,派官也给他架空,想插手就肯定抵制。

    有些事情做得说不得,哪怕是割据的军阀,也要在名义上遵从中央呢!

    更何况,在封建社会,欺君罔上、抗旨不遵,对于普通老百姓,是难以理解和相信的。

    既要让百姓安心,相信目前施行的政策具有持续性,又不能表现出敢与朝廷叫板,不听从皇帝圣旨的意思。

    这,似乎有点难办,就是什么也不做,老百姓那些胡思乱想,也应该影响不到大局吧?

    郭大靖坐下来,又思考了片刻,还是提起笔,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成书信,让人送至金州请毛文龙阅看。

    有两个办法可以消除,或是缓解百姓的顾虑,郭大靖认为实施比不实施好,至少在将来与朝廷争夺辽东治理权的时候,能够有些作用。

    首先是继续挂羊头卖狗肉,用军户制的名义,来维持目前的政策,使百姓继续受益,反正他们也习惯了,并不在乎身份这个问题。

    其次则是给百姓发放文书,类似于后世的承包合同,定下十年的期限。

    私凭文书官凭印,有东江镇或毛文龙的印信,会让老百姓觉得踏实。朝廷将来要插手,或是改变的话,这边反对和阻挠,也有依据和借口。

    十年,差不多够了;不行,就来个十五、二十年。

    “只要东江军不入关镇压民乱,蔓延的农民起义,就会春风吹又生,终成燎原之势。”

    “只要崇祯没有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魄力,大明这艘破船,衰落的势头就不会改变。”

    郭大靖走出房门,在冷冽的寒风中呼出一口长气。

    大乱大治,小乱小治。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对腐朽的大明是一种摧毁,对原有的体制,又可称得上是一种洗涤和净化。

    只不过是成千上万的普通百姓遭了殃,还有那些为富不仁的地主士绅,也被饿到发疯的饥民所摧毁,还有那些地方官员。

    想到这些,郭大靖有些迷茫,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变得冷血,无能为力和尽力而为是不是他的借口。

    …………………

    巨大的战船噼开波浪,向着远方驶去。

    寒风吹拂在脸上,何可纲却感到舒惬般的轻松,转头望向海岛,又望向陆地,舒出了长长的一口气。

    原定三天就出发,拖来拖去,已经半个月时间过去。

    终于,在方正化的不断督促下,以及卡在觉华岛的粮饷,一万辽镇官兵,还有他们的家卷,登船出发,直向辽南而去。

    “一次载运四五万人马,东江镇的水师的实力已经强大到如此程度。”黄得功凑到何可纲旁边,发出由衷的感慨。

    与黄得功一起凑过来的,还有两名将领,他们都是辽镇中的边缘人物,与祖家没有什么关系。

    何可纲笑了笑,说道:“建虏绕道入关时,东江镇便能跨海转运数万人马,还有大量的武器弹药。如今,快一年时间了,实力又有增长,也没什么奇怪的。”

    “三年平辽,东江镇敢向朝廷如此保证,显然是很有信心的。”大胡子军官缓缓说道:“咱们还是幸运的,能参加大战,分润些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