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逆天换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空的辽饷,就一阵阵的头痛,觉得自己这个主意简直太好了。既彰显自己赏罚分明,又激励东江军将士,一举两得。
嗯,还有继续裁减辽镇,直至完全撤销的大事。
崇祯摸着下巴上的胡子,仔细思索着方正化奏疏中的建议,缓缓开口道:“王伴,东江镇既是愿意分担,朕决意继续裁减辽镇。”
王承恩几乎没有犹豫,便点头说道:“有东江军兵压建虏,有郭大靖此等勇将,辽镇已可有可无。只要逐渐削减,谅他们也不敢违旨造次。”
之前对辽镇没有下狠手,还顾虑着辽镇会放建虏直到关门,威胁到京畿地区的安全。
但现在,山海关的防守已经严密,马世龙坐镇,重整了军备。蓟镇的防御也基本布署完毕,京师的勇卫营也招募结束,开始了训练。
更重要的是东江军的实力提升很快,对建虏的牵制作用极大,建虏想再抽兵攻打关门,或是绕道入关,可能性已经很小。
只凭辽镇的兵力,想攻破关门,在京畿地区与驻防明军较量,只有死路一条。
在崇祯和王承恩看来,情况就是这样,辽镇只能是任由摆布,没有了反抗之力。
对王承恩的判断,崇祯深以为然,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没有马上决定,缓缓说道:“待朕召集阁臣,再商议一下吧!”
王承恩知道自己的本分,虽然皇爷经常询问他的意见,可他却不敢伸手太过,总会做出一副谦恭的样子。
崇祯暂且放下了此事,坐在龙椅内又思考起郭大靖的建议,那就是分化瓦解建奴,给叶赫、乌拉、辉发、哈达这女真四部首领赐予官职。
虽然这四部已被建奴吞并,并且成为建奴的帮凶。但在建奴衰弱,败亡已定时,难免不会反戈一击,为本部争得一条生路。
不过是个卫指挥使的官职,四部的实力弱小,难以对大明造成威胁。如果能让建奴内部猜忌,甚至是内乱,不失为一条离间的良策。
这个郭大靖,不光武勇,在谋略上也相当高明。兴许,不仅平辽要靠他,国内蜂起的民乱,也要靠他一一平定。
崇祯心中做出了决定,对郭大靖又多了几分嘉许。
三年平辽,封侯之赏!崇祯觉得还不能这么草率地做出承诺。情急之下已经封了两个侯爵,到现在想起来还觉得肉痛呢!
王承恩刚才说得不错,封爵之赏,一定之差,差别却很大。伯爵也是爵,到兑现的时候,也不能说朕言而无信。
崇祯想到这里,抬起头吩咐道:“拟旨:金州总兵郭大靖忠勇可嘉……”
在崇祯的估算中,提前一年平辽,就能省下百多万两银子,并能解除大明的心腹大患,一个伯爵怎么也是值得的。
就目前朝廷的财政,光征辽饷已经不够了。因为民乱已经从西北蔓延扩大,不论是剿是抚,都要花费巨量的钱财。
正因为朝廷没钱,民乱是抚完又反,恶性循环难以避免。而欠饷又使很多军队哗变,加入到造反起义之中,使得剿灭的难度更大。
三年,如果朝廷躺平摆烂,以西北为开端的民乱估计也扩大不到哪去。
平辽之后,既省下了巨额辽东军费,又有东江军这样的强军,以及郭大靖这样的勇将,无论是剿是抚,都有了实施成功的条件。
至于有臣子提出增加“剿饷”,崇祯实在是犹豫不决。他也知道,这是火上浇油,饮鸠止渴,会使民乱爆发得更加严重。
先乱后治,希望东江镇在毛文龙和郭大靖的指挥下,早日灭辽,再转向国内,一举解决民乱。
崇祯口述完圣旨,又思虑良久,决定对于郭大靖奏疏上的建议全部接受,给予东江镇更大的支持和方便。
郭大靖希望朝廷能在天津附近划出数百亩田地,作为试验田,种植土豆、玉米、黑麦等作物,各地官府可派人来学习、参观,以便在内地推广。
同时,试验田的产出,又能解决灾民在天津这个中转地的吃喝,不必朝廷出粮,或是东江镇远道运输。
为了灾民能更加顺利地抵达天津,郭大靖还希望朝廷命令沿途官府建立中转营地,对灾民进行有序的安置和转运,使他们不致饿死于路上。
崇祯对建议全部接受,并不只是表示对东江镇的看重,对郭大靖的嘉赏。他也知道,利用辽东安置灾民,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轻民乱的程度。
从陕西到山西,民乱的蔓延之势,以及各地的灾情报告,似乎是成正比的。接下来会不会是河南,甚至是直隶,京畿?
从目前发展的趋势,君臣都有这样的忧虑。
但苦于无钱,既不能有效地长期赈济,又不能通过削减赋税来安抚灾民。不管是剿,是抚,没有钱,都是口号,难以实施。
所以,这是一个死结。没有钱粮,谁也解决不了,神仙也难救。
崇祯思来想去,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东江军三年平辽上。为此,他愿意象支持袁崇焕那样,再赌上一把。
“即刻派人去觉华岛、旅顺宣旨,命觉华水师归并东江水师,让毛文龙派水师接收。”
崇祯已经作出决定,急性子便显现出来。压制裁撤辽镇的第一步,他已经等不得,要马上进行了。
先控制住觉华水师,并由东江军派船在觉华岛常驻,对辽镇进行监视。一两个月后,没有什么异动的话,再下旨调辽镇万余人马往援辽南。
如果辽镇违旨,那就少发粮饷,逼迫他们只能遵旨而行。至于东江镇如何处置或消化这万余人马,崇祯却是不想多管了。
而郭大靖的奏疏中,吞并辽镇最让崇祯心动的条件,便是东江军能够负责调拔而来的辽镇人马的军饷。
也就是说,朝廷能调走一万辽镇人马,就省下了一万兵的军饷;都能调走,辽镇的军饷就不用再付了,省下了一大笔钱。
对于郭大靖来说,能吞下辽镇三万多人马,也不过是多印几十万两军票,而粮草还是由朝廷供应的。
空的辽饷,就一阵阵的头痛,觉得自己这个主意简直太好了。既彰显自己赏罚分明,又激励东江军将士,一举两得。
嗯,还有继续裁减辽镇,直至完全撤销的大事。
崇祯摸着下巴上的胡子,仔细思索着方正化奏疏中的建议,缓缓开口道:“王伴,东江镇既是愿意分担,朕决意继续裁减辽镇。”
王承恩几乎没有犹豫,便点头说道:“有东江军兵压建虏,有郭大靖此等勇将,辽镇已可有可无。只要逐渐削减,谅他们也不敢违旨造次。”
之前对辽镇没有下狠手,还顾虑着辽镇会放建虏直到关门,威胁到京畿地区的安全。
但现在,山海关的防守已经严密,马世龙坐镇,重整了军备。蓟镇的防御也基本布署完毕,京师的勇卫营也招募结束,开始了训练。
更重要的是东江军的实力提升很快,对建虏的牵制作用极大,建虏想再抽兵攻打关门,或是绕道入关,可能性已经很小。
只凭辽镇的兵力,想攻破关门,在京畿地区与驻防明军较量,只有死路一条。
在崇祯和王承恩看来,情况就是这样,辽镇只能是任由摆布,没有了反抗之力。
对王承恩的判断,崇祯深以为然,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没有马上决定,缓缓说道:“待朕召集阁臣,再商议一下吧!”
王承恩知道自己的本分,虽然皇爷经常询问他的意见,可他却不敢伸手太过,总会做出一副谦恭的样子。
崇祯暂且放下了此事,坐在龙椅内又思考起郭大靖的建议,那就是分化瓦解建奴,给叶赫、乌拉、辉发、哈达这女真四部首领赐予官职。
虽然这四部已被建奴吞并,并且成为建奴的帮凶。但在建奴衰弱,败亡已定时,难免不会反戈一击,为本部争得一条生路。
不过是个卫指挥使的官职,四部的实力弱小,难以对大明造成威胁。如果能让建奴内部猜忌,甚至是内乱,不失为一条离间的良策。
这个郭大靖,不光武勇,在谋略上也相当高明。兴许,不仅平辽要靠他,国内蜂起的民乱,也要靠他一一平定。
崇祯心中做出了决定,对郭大靖又多了几分嘉许。
三年平辽,封侯之赏!崇祯觉得还不能这么草率地做出承诺。情急之下已经封了两个侯爵,到现在想起来还觉得肉痛呢!
王承恩刚才说得不错,封爵之赏,一定之差,差别却很大。伯爵也是爵,到兑现的时候,也不能说朕言而无信。
崇祯想到这里,抬起头吩咐道:“拟旨:金州总兵郭大靖忠勇可嘉……”
在崇祯的估算中,提前一年平辽,就能省下百多万两银子,并能解除大明的心腹大患,一个伯爵怎么也是值得的。
就目前朝廷的财政,光征辽饷已经不够了。因为民乱已经从西北蔓延扩大,不论是剿是抚,都要花费巨量的钱财。
正因为朝廷没钱,民乱是抚完又反,恶性循环难以避免。而欠饷又使很多军队哗变,加入到造反起义之中,使得剿灭的难度更大。
三年,如果朝廷躺平摆烂,以西北为开端的民乱估计也扩大不到哪去。
平辽之后,既省下了巨额辽东军费,又有东江军这样的强军,以及郭大靖这样的勇将,无论是剿是抚,都有了实施成功的条件。
至于有臣子提出增加“剿饷”,崇祯实在是犹豫不决。他也知道,这是火上浇油,饮鸠止渴,会使民乱爆发得更加严重。
先乱后治,希望东江镇在毛文龙和郭大靖的指挥下,早日灭辽,再转向国内,一举解决民乱。
崇祯口述完圣旨,又思虑良久,决定对于郭大靖奏疏上的建议全部接受,给予东江镇更大的支持和方便。
郭大靖希望朝廷能在天津附近划出数百亩田地,作为试验田,种植土豆、玉米、黑麦等作物,各地官府可派人来学习、参观,以便在内地推广。
同时,试验田的产出,又能解决灾民在天津这个中转地的吃喝,不必朝廷出粮,或是东江镇远道运输。
为了灾民能更加顺利地抵达天津,郭大靖还希望朝廷命令沿途官府建立中转营地,对灾民进行有序的安置和转运,使他们不致饿死于路上。
崇祯对建议全部接受,并不只是表示对东江镇的看重,对郭大靖的嘉赏。他也知道,利用辽东安置灾民,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轻民乱的程度。
从陕西到山西,民乱的蔓延之势,以及各地的灾情报告,似乎是成正比的。接下来会不会是河南,甚至是直隶,京畿?
从目前发展的趋势,君臣都有这样的忧虑。
但苦于无钱,既不能有效地长期赈济,又不能通过削减赋税来安抚灾民。不管是剿,是抚,没有钱,都是口号,难以实施。
所以,这是一个死结。没有钱粮,谁也解决不了,神仙也难救。
崇祯思来想去,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东江军三年平辽上。为此,他愿意象支持袁崇焕那样,再赌上一把。
“即刻派人去觉华岛、旅顺宣旨,命觉华水师归并东江水师,让毛文龙派水师接收。”
崇祯已经作出决定,急性子便显现出来。压制裁撤辽镇的第一步,他已经等不得,要马上进行了。
先控制住觉华水师,并由东江军派船在觉华岛常驻,对辽镇进行监视。一两个月后,没有什么异动的话,再下旨调辽镇万余人马往援辽南。
如果辽镇违旨,那就少发粮饷,逼迫他们只能遵旨而行。至于东江镇如何处置或消化这万余人马,崇祯却是不想多管了。
而郭大靖的奏疏中,吞并辽镇最让崇祯心动的条件,便是东江军能够负责调拔而来的辽镇人马的军饷。
也就是说,朝廷能调走一万辽镇人马,就省下了一万兵的军饷;都能调走,辽镇的军饷就不用再付了,省下了一大笔钱。
对于郭大靖来说,能吞下辽镇三万多人马,也不过是多印几十万两军票,而粮草还是由朝廷供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