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逆天换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五千左右的飞骑,加上缴获的战马,差不多能组成将近三千的枪骑,这是一支足以自保的强大力量。
而从辽沉地区赶来的建虏援兵,应该也就万八千。突击的骑兵集团,完全可以相机后退,与后面的步兵集团合力,击败敌人。
不仅有对敌人兵力的估算,还有时间上的。郭大靖认为建虏派来的援军,至少是大队援军,可能来得不会那么快,而如此布置,也是谨慎行事。
情报的传递应该是多次的,到达沉阳的时间也有先后,对杀入建州的东江军兵力,会出现误判,做出错误的决定。
通化之敌可能只报是数千骑兵,赫图阿拉的敌人被歼灭后,再次报送沉阳的就是上万人马。或许,近乎被全歼的建虏,连最后的情报都不会送出去。
料敌从宽,就算是两次情报都能送到多尔衮的桉上。等到他两次做出决定,时间差不多也过去了四五天。
“建虏已经衰败至此,连老巢都空虚得令人难以置信。”方正化看到捷报,再次发出了感慨。
空虚嘛?从作战的结果来看,确实如此。但根本的原因,还是东江军战力的提升,以及行动的隐秘。
当然,这是自遵化大战后,双方的再次较量。对于各自的实力,也都到了需要重新审视的时候。
郭大靖沉吟了一下,缓缓说道:“经此一战,建虏或许会清醒认识到实力的衰败。对大饥荒和遵化大战的影响,他们显然也是没有准确的估计。”
饥荒和遵化惨败对于建虏造成了多大的打击,确实是不好判断的。
而从多尔衮率残兵跑回沉阳,建虏的整体布置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却是很不正常的事情。
刨除饥荒的因素,遵化一战便使建虏损失了上万精锐,这可不是小数字,已经使建虏伤筋动骨。
但多尔衮和后金高层显然是低估了实力的下降,也低估了东江军实力的提升。还维持着原来的战线,甚至又出兵海州,为辽沉提供更大的缓冲地带。
在辽南的投入,肯定要摊薄其它地方的防御。恶果终于显现出来,在郭大靖率部杀入建州后,暴露无遗。
当然,对于东江镇也是如此,评估建虏的实力,也不是那么的容易。可经过此次作战,应该有相对准确的认识了。
方正化请教般地询问道:“建虏再遭挫败,应该会有所调整。依郭帅所见,当在何处改变?”
郭大靖想了想,不太确定地说道:“或许会放弃海州,但这是多尔衮继位后做出的布署,面子上过不去,也间接在表示自己的错误。”
失利就要找原因,改正错误,但多尔衮的威望不足,他不会给内部的反对者提供借口。
而且,辽南方向的威胁是最大的,他这样做也有道理。只不过,他低估了东江军长途袭远的能力。或者说,他低估了整个东江军的实力。
能在两个方向上展开进攻,是多尔衮万万没有想到的。遵化大战后,东江军实力恢复之快,也应该是他没有料到的。
如果换位思考,郭大靖也觉得没有太好的办法来摆脱被动。除非刨坟掘墓,抬着老奴的棺材回到建州,放弃辽沉繁华之地。
其实,这看似不战而败的策略,却是郭大靖所最担心的。
所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失地存人,人地皆存。死捂着地盘不放,只能是被不断消耗,最后一败涂地,再无复起之机。
可要是重新缩回老巢,趁着东江镇占据地盘、稳固防御、扩充军队的时间,来个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至少会使郭大靖三年平辽的大计面临更多的困难。
毕竟,平辽和灭虏在郭大靖这里基本是一个目标,不是光收复辽东失地那么简单。
方正化眨巴着眼睛,思索了半晌,微微颌首,说道:“不管怎么调整布署,只要实力不足,总会露出破绽。辽东,给建虏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很难两全。”
建虏的核心统治区在辽沉,在地图上看就是一条由北至南的线。而辽东,则在这条线的侧翼。
辽南的东江军一直是建虏要正面对付的主力,但侧翼的压力越来越大,也成为建虏要解决的问题。
而且,一切的阴谋,或者说是策略,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象个笑话。
现在的建虏疲态尽显,最大的弱点也暴露无遗,那就是人口少,兵力局限。
想进攻东江军的据点,能够在局部形成兵力优势,但在火枪火炮和工事面前,肯定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别说一比一,就是建虏能打出一比二的伤亡比,又经得起几次消耗?
说白了,拼不起了!在东江军的战力迅速提升之后,这便成了建虏最大的心病,也成了他们用兵作战的死结。
攻不敢攻,唯恐重蹈旅顺堡和南关失利的覆辙;守又要处处分兵,被东江军抓住战机,个个击破。
对于方正化的结论,郭大靖虽不是十分赞同,但也不想再多说细说,只是笑着称赞了几句。
而在他传令调整布署的同时,也给通化送去了命令。那里有少量部队,正在帮助辽民坐船离开。
从时间上看,再派少量人马,把两次作战的伤员送至通化,从水路快速离开,是完全来得及的。
而通过此次作战,与李维鸾一样,郭大靖也要思考,也要分析,以便对步兵战骑兵的战术进行完善或改进。
显然,作战的过程也让郭大靖感到此许的意外。乱战能打败建虏骑兵,并不是他设想中的一个方案。
小战阵错落分布,在郭大靖的印象中,应该叫梅花阵,也是大圆阵的一个变形设计。
战阵之间的距离,火枪的交叉火力,足以绞杀任何冲入其中的敌人;一个战阵受攻,也会得到相邻战阵的支援。
而且,战阵是可以移动的,或前出或退后,更加机动灵活地进行战斗。
但此次作战,似乎并没有发挥出来。对此,郭大靖也不苛责,毕竟是第一次在野外进行的实战,将士们缺乏应变的经验。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对付建虏骑兵,火炮或火箭不可或缺,起到的作用非常之大。
五千左右的飞骑,加上缴获的战马,差不多能组成将近三千的枪骑,这是一支足以自保的强大力量。
而从辽沉地区赶来的建虏援兵,应该也就万八千。突击的骑兵集团,完全可以相机后退,与后面的步兵集团合力,击败敌人。
不仅有对敌人兵力的估算,还有时间上的。郭大靖认为建虏派来的援军,至少是大队援军,可能来得不会那么快,而如此布置,也是谨慎行事。
情报的传递应该是多次的,到达沉阳的时间也有先后,对杀入建州的东江军兵力,会出现误判,做出错误的决定。
通化之敌可能只报是数千骑兵,赫图阿拉的敌人被歼灭后,再次报送沉阳的就是上万人马。或许,近乎被全歼的建虏,连最后的情报都不会送出去。
料敌从宽,就算是两次情报都能送到多尔衮的桉上。等到他两次做出决定,时间差不多也过去了四五天。
“建虏已经衰败至此,连老巢都空虚得令人难以置信。”方正化看到捷报,再次发出了感慨。
空虚嘛?从作战的结果来看,确实如此。但根本的原因,还是东江军战力的提升,以及行动的隐秘。
当然,这是自遵化大战后,双方的再次较量。对于各自的实力,也都到了需要重新审视的时候。
郭大靖沉吟了一下,缓缓说道:“经此一战,建虏或许会清醒认识到实力的衰败。对大饥荒和遵化大战的影响,他们显然也是没有准确的估计。”
饥荒和遵化惨败对于建虏造成了多大的打击,确实是不好判断的。
而从多尔衮率残兵跑回沉阳,建虏的整体布置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却是很不正常的事情。
刨除饥荒的因素,遵化一战便使建虏损失了上万精锐,这可不是小数字,已经使建虏伤筋动骨。
但多尔衮和后金高层显然是低估了实力的下降,也低估了东江军实力的提升。还维持着原来的战线,甚至又出兵海州,为辽沉提供更大的缓冲地带。
在辽南的投入,肯定要摊薄其它地方的防御。恶果终于显现出来,在郭大靖率部杀入建州后,暴露无遗。
当然,对于东江镇也是如此,评估建虏的实力,也不是那么的容易。可经过此次作战,应该有相对准确的认识了。
方正化请教般地询问道:“建虏再遭挫败,应该会有所调整。依郭帅所见,当在何处改变?”
郭大靖想了想,不太确定地说道:“或许会放弃海州,但这是多尔衮继位后做出的布署,面子上过不去,也间接在表示自己的错误。”
失利就要找原因,改正错误,但多尔衮的威望不足,他不会给内部的反对者提供借口。
而且,辽南方向的威胁是最大的,他这样做也有道理。只不过,他低估了东江军长途袭远的能力。或者说,他低估了整个东江军的实力。
能在两个方向上展开进攻,是多尔衮万万没有想到的。遵化大战后,东江军实力恢复之快,也应该是他没有料到的。
如果换位思考,郭大靖也觉得没有太好的办法来摆脱被动。除非刨坟掘墓,抬着老奴的棺材回到建州,放弃辽沉繁华之地。
其实,这看似不战而败的策略,却是郭大靖所最担心的。
所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失地存人,人地皆存。死捂着地盘不放,只能是被不断消耗,最后一败涂地,再无复起之机。
可要是重新缩回老巢,趁着东江镇占据地盘、稳固防御、扩充军队的时间,来个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至少会使郭大靖三年平辽的大计面临更多的困难。
毕竟,平辽和灭虏在郭大靖这里基本是一个目标,不是光收复辽东失地那么简单。
方正化眨巴着眼睛,思索了半晌,微微颌首,说道:“不管怎么调整布署,只要实力不足,总会露出破绽。辽东,给建虏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很难两全。”
建虏的核心统治区在辽沉,在地图上看就是一条由北至南的线。而辽东,则在这条线的侧翼。
辽南的东江军一直是建虏要正面对付的主力,但侧翼的压力越来越大,也成为建虏要解决的问题。
而且,一切的阴谋,或者说是策略,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象个笑话。
现在的建虏疲态尽显,最大的弱点也暴露无遗,那就是人口少,兵力局限。
想进攻东江军的据点,能够在局部形成兵力优势,但在火枪火炮和工事面前,肯定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别说一比一,就是建虏能打出一比二的伤亡比,又经得起几次消耗?
说白了,拼不起了!在东江军的战力迅速提升之后,这便成了建虏最大的心病,也成了他们用兵作战的死结。
攻不敢攻,唯恐重蹈旅顺堡和南关失利的覆辙;守又要处处分兵,被东江军抓住战机,个个击破。
对于方正化的结论,郭大靖虽不是十分赞同,但也不想再多说细说,只是笑着称赞了几句。
而在他传令调整布署的同时,也给通化送去了命令。那里有少量部队,正在帮助辽民坐船离开。
从时间上看,再派少量人马,把两次作战的伤员送至通化,从水路快速离开,是完全来得及的。
而通过此次作战,与李维鸾一样,郭大靖也要思考,也要分析,以便对步兵战骑兵的战术进行完善或改进。
显然,作战的过程也让郭大靖感到此许的意外。乱战能打败建虏骑兵,并不是他设想中的一个方案。
小战阵错落分布,在郭大靖的印象中,应该叫梅花阵,也是大圆阵的一个变形设计。
战阵之间的距离,火枪的交叉火力,足以绞杀任何冲入其中的敌人;一个战阵受攻,也会得到相邻战阵的支援。
而且,战阵是可以移动的,或前出或退后,更加机动灵活地进行战斗。
但此次作战,似乎并没有发挥出来。对此,郭大靖也不苛责,毕竟是第一次在野外进行的实战,将士们缺乏应变的经验。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对付建虏骑兵,火炮或火箭不可或缺,起到的作用非常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