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逆天换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这些机械不错。”张焘指了指船厂立起的大型滑轮车,说道:“船上也在安装,装卸些重武器和货物,甚是便利。”
郭大靖无奈地苦笑一声,说道:“可惜,就算能把红夷大炮搬到陆地,此次行动也不宜使用。”
远途奔袭,讲求的是速度,辎重就不能太多,大车小辆的,既耽误时间,又拖慢行进的速度。
张焘也知道这个道理,但心中还是很高兴。因为郭大靖已经答应,把南关防线的红夷大炮,再给水师二十门。
在栾古关和红咀堡是不装备红夷大炮的,只在小黑山有十几门。对于红夷大炮,建虏畏之如虎,郭大靖却不是很喜欢。
守城或攻城,红夷大炮很有威力。但短于野战的缺点,使其难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动不动几千斤,不配专用的炮车,根本拉不动。说是重炮,但反应速度和射击频率,都难以让人满意。
郭大靖认为野战炮兵是必须的兵种,炮兵已经有了,机动性较强的野战炮,却还没有太合适的。
佛朗机炮勉强可以,但威力有所欠缺;而历史上的前膛野战炮,比如拿破仑12磅野战炮,青铜所制,加上炮车,也有两三千斤,机动性难以令人满意。
要改变的话,就需要炼铁炼钢技术的提升,用钢铁造炮,便能使火炮的重量大大减轻。
郭大靖对此也有些无奈,只能是依赖工匠们不断地实验,以达到技术上的突破和进步。
但他也不是很着急,依靠着现在的火器装备,已经领先建奴太多。只要能够扬长避短,稳扎稳打,建奴已经难以对东江军造成太大的威胁。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东江镇在人口、兵力、财政资源等方面,都需要发展壮大。
平辽不是与建奴打得两败俱伤,而是占一地发展一地,在综合实力上也要增长一截。
这也就是郭大靖不提出什么几年平辽的豪言壮语,打得青壮男人都所剩无几,打得遍地焦土,打得到处都是丧失亲人、生活凄苦的百姓,有意思吗?
“又有船进港了!”张焘放下望远镜,说道:“好象是从山东回来的?”
郭大靖也举起了望远镜,仔细观察之后,说道:“没错,是从山东采购物资的船只。”
袁崇焕只能禁登莱的海,却不知道郭大靖早已在青岛有所经营,一样能采购到所需的物资。
当然,历史上东江镇从山东采购的主要是粮食,现在则大不相同。
毕竟,去年大丰收,再加上更便宜的南方、海外粮食,在山东购粮没有什么价格优势,就是路程短而已。
勤王行动使得东江镇加大了对京畿地区的谍探派遣,但山东的眼线也在增加和扩展,主要是交给了吴九成,广鹿岛的老人。
着重于北直隶和山东,郭大靖还有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促使辽民返乡,建设辽东,发展辽东。
而这两个地方,是辽东战乱后,逃难的辽民最多的,离着辽东又近。只要官府不阻拦,只要东江镇能继续胜利,辽民就会有返乡的安全感。
特别是山东和北直隶也会闹灾,什么水灾旱灾,受到影响的可不仅仅是留在山东的辽民百姓。
甚至于,不是灾民,但生活困苦,无地耕种的人,在大明还不到处都有。
关键是与建奴的战争,以及对东江军是否有信心保护他们的安全的考虑。
如果是朝廷倡导,那自然事半功倍。可在郭大靖想来,也只能是靠自己实打实的战绩,不断收复的辽东土地,来向百姓们证明。
希望勤王行动之后,朝廷能够允许东江镇在北直隶和山东,或者是大明各地招收移民。
郭大靖这样想着,和张焘闲聊着,结伴走下了山。
…………………
京师,午门前。
“七千九百九十七,七千九百九十八,七千九百九十九……”
禁军扔下一颗首级,便大声报着数,再由众人重复,声震四方。
献俘礼,万历年间有过四次,天启年间有过一回,这次算是大明朝的第六次,崇祯皇帝登基后的第一遭。
当数字报到八千的时候,大汉将军报数的声音异常高昂,围观的军民都听得清楚,发出哄然的喧嚣。
这是前所未有的大捷,绝无虚假,八千多颗首级便清楚地证明了血战的激烈和残酷。
万历年间,最振奋的是援朝获胜,明神宗朱翊钧在献俘仪式上一道钧旨,六十一个日军俘虏被斩首示众。
而现在,这些首级不仅创造了历史纪录,更振奋了军心民气。
多少年啦,屡屡丧师失地,屡屡遭逢大败,猖獗的建虏终于遭到重创,平定辽东终于看到了希望。
何贵忠就在人群之中,激动喜悦,不加掩饰。因为周围人都是一样,要不是前有禁军弹压,声音会更大,甚至会有喜形于色、手舞足蹈者。
“东江镇僻处海外,缺粮少饷,却还能如此奋勇杀敌、精忠报国,实在是应该得到朝廷的重赏重恤,才不负壮士流血捐躯。”
“是啊,袁崇焕要五年平辽,辽镇一年几百万银子,又有何功绩?”
“有啊,建奴不要的锦州、大凌河等城,不是辽镇又占了去,花了银子和人力来修,好缩在里面抵挡建虏。”
“不比不知道,一比就分出了高下。辽镇十数万人马,花着几百万银子,真是浪费之极。”
……………
有人在趁机带节奏,散播对东江镇有利、贬低辽镇的言论。
何贵忠连连点头,嘴上也有旁人一样附和着,却不去找是谁在做此事。肯定是自己人无疑,不认识反倒是更安全。
郭大靖已经给他写了书信,告诉他要长期潜伏,有些危险的工作已经交给他人去做,让他不必插手,也不要太显露。
本来对于前来旁观献俘礼,何贵忠还是有些犹豫的,不太确定算不算显露。
但这是东江镇的大捷,他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还是赶到了这里,感受着战友们奋勇作战所取得了大功绩。
/> “这些机械不错。”张焘指了指船厂立起的大型滑轮车,说道:“船上也在安装,装卸些重武器和货物,甚是便利。”
郭大靖无奈地苦笑一声,说道:“可惜,就算能把红夷大炮搬到陆地,此次行动也不宜使用。”
远途奔袭,讲求的是速度,辎重就不能太多,大车小辆的,既耽误时间,又拖慢行进的速度。
张焘也知道这个道理,但心中还是很高兴。因为郭大靖已经答应,把南关防线的红夷大炮,再给水师二十门。
在栾古关和红咀堡是不装备红夷大炮的,只在小黑山有十几门。对于红夷大炮,建虏畏之如虎,郭大靖却不是很喜欢。
守城或攻城,红夷大炮很有威力。但短于野战的缺点,使其难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动不动几千斤,不配专用的炮车,根本拉不动。说是重炮,但反应速度和射击频率,都难以让人满意。
郭大靖认为野战炮兵是必须的兵种,炮兵已经有了,机动性较强的野战炮,却还没有太合适的。
佛朗机炮勉强可以,但威力有所欠缺;而历史上的前膛野战炮,比如拿破仑12磅野战炮,青铜所制,加上炮车,也有两三千斤,机动性难以令人满意。
要改变的话,就需要炼铁炼钢技术的提升,用钢铁造炮,便能使火炮的重量大大减轻。
郭大靖对此也有些无奈,只能是依赖工匠们不断地实验,以达到技术上的突破和进步。
但他也不是很着急,依靠着现在的火器装备,已经领先建奴太多。只要能够扬长避短,稳扎稳打,建奴已经难以对东江军造成太大的威胁。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东江镇在人口、兵力、财政资源等方面,都需要发展壮大。
平辽不是与建奴打得两败俱伤,而是占一地发展一地,在综合实力上也要增长一截。
这也就是郭大靖不提出什么几年平辽的豪言壮语,打得青壮男人都所剩无几,打得遍地焦土,打得到处都是丧失亲人、生活凄苦的百姓,有意思吗?
“又有船进港了!”张焘放下望远镜,说道:“好象是从山东回来的?”
郭大靖也举起了望远镜,仔细观察之后,说道:“没错,是从山东采购物资的船只。”
袁崇焕只能禁登莱的海,却不知道郭大靖早已在青岛有所经营,一样能采购到所需的物资。
当然,历史上东江镇从山东采购的主要是粮食,现在则大不相同。
毕竟,去年大丰收,再加上更便宜的南方、海外粮食,在山东购粮没有什么价格优势,就是路程短而已。
勤王行动使得东江镇加大了对京畿地区的谍探派遣,但山东的眼线也在增加和扩展,主要是交给了吴九成,广鹿岛的老人。
着重于北直隶和山东,郭大靖还有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促使辽民返乡,建设辽东,发展辽东。
而这两个地方,是辽东战乱后,逃难的辽民最多的,离着辽东又近。只要官府不阻拦,只要东江镇能继续胜利,辽民就会有返乡的安全感。
特别是山东和北直隶也会闹灾,什么水灾旱灾,受到影响的可不仅仅是留在山东的辽民百姓。
甚至于,不是灾民,但生活困苦,无地耕种的人,在大明还不到处都有。
关键是与建奴的战争,以及对东江军是否有信心保护他们的安全的考虑。
如果是朝廷倡导,那自然事半功倍。可在郭大靖想来,也只能是靠自己实打实的战绩,不断收复的辽东土地,来向百姓们证明。
希望勤王行动之后,朝廷能够允许东江镇在北直隶和山东,或者是大明各地招收移民。
郭大靖这样想着,和张焘闲聊着,结伴走下了山。
…………………
京师,午门前。
“七千九百九十七,七千九百九十八,七千九百九十九……”
禁军扔下一颗首级,便大声报着数,再由众人重复,声震四方。
献俘礼,万历年间有过四次,天启年间有过一回,这次算是大明朝的第六次,崇祯皇帝登基后的第一遭。
当数字报到八千的时候,大汉将军报数的声音异常高昂,围观的军民都听得清楚,发出哄然的喧嚣。
这是前所未有的大捷,绝无虚假,八千多颗首级便清楚地证明了血战的激烈和残酷。
万历年间,最振奋的是援朝获胜,明神宗朱翊钧在献俘仪式上一道钧旨,六十一个日军俘虏被斩首示众。
而现在,这些首级不仅创造了历史纪录,更振奋了军心民气。
多少年啦,屡屡丧师失地,屡屡遭逢大败,猖獗的建虏终于遭到重创,平定辽东终于看到了希望。
何贵忠就在人群之中,激动喜悦,不加掩饰。因为周围人都是一样,要不是前有禁军弹压,声音会更大,甚至会有喜形于色、手舞足蹈者。
“东江镇僻处海外,缺粮少饷,却还能如此奋勇杀敌、精忠报国,实在是应该得到朝廷的重赏重恤,才不负壮士流血捐躯。”
“是啊,袁崇焕要五年平辽,辽镇一年几百万银子,又有何功绩?”
“有啊,建奴不要的锦州、大凌河等城,不是辽镇又占了去,花了银子和人力来修,好缩在里面抵挡建虏。”
“不比不知道,一比就分出了高下。辽镇十数万人马,花着几百万银子,真是浪费之极。”
……………
有人在趁机带节奏,散播对东江镇有利、贬低辽镇的言论。
何贵忠连连点头,嘴上也有旁人一样附和着,却不去找是谁在做此事。肯定是自己人无疑,不认识反倒是更安全。
郭大靖已经给他写了书信,告诉他要长期潜伏,有些危险的工作已经交给他人去做,让他不必插手,也不要太显露。
本来对于前来旁观献俘礼,何贵忠还是有些犹豫的,不太确定算不算显露。
但这是东江镇的大捷,他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还是赶到了这里,感受着战友们奋勇作战所取得了大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