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逆天换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郭大靖复述得并不详细,但大概意思是全说出来了。毛文龙不知道郭大靖是死记硬背,还是真的理解了其中的深意。
孟子号称亚圣,在封建社会一直不被统治者所喜,屈居于孔圣之下。
但郭大靖却认为孟子曰过的,比孔子曰过的的更有教育和警醒的意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生, 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些名言名句,都是足以流传千古的,并为人所耳孰能详的。
传说,朱八八曾因为对《孟子》中阐述的民本思想不满,而命人删减了很多。
郭大靖不知道这个传说是不是真的,但他肯定崇祯没读过《孟子》。或者说即便读过,却不理解这些警戒的深义。
虽然毛文龙在奏疏中有激愤之语,甚至有口出不逊之嫌,但也只是气话。要真落到实处,他还不能说出大逆不道的话。
郭大靖所搬出的《孟子》名言,让毛文龙很难解说。事实如此嘛,皇帝就是这么苛待百姓,苛待东江镇军民的。
当然,郭大靖也不是要鼓动毛文龙如何如何, 只是想通过这句话,为自己平常对朝廷的不满,找个理由罢了。
“京畿百姓何辜,竟要遭屠戮劫掠,如牲畜般被建虏驱赶到他乡。”郭大靖脸上现出沉痛之色,说道:“每想到此,末将便感同身受。是以,定要尽全力截击建虏,勿使我大明子民一人被掠出关。”
毛文龙明白郭大靖的感受,已经过了两年,当年被建虏强迁的苦难历程,还在郭大靖心中萦绕不散。
“本帅理解。”毛文龙伸手拍了拍郭大靖的胳臂,感慨地叹了口气,“只要条件允许,本帅定命你统军前往。”
郭大靖感激地拱了拱手,觉得这事十有八九会发生,他必然会在京畿与建虏再进行一场血火大战。
大半年的时间,东江军的战力又会提高一截。而建虏,还是老一套。此消彼涨之下,兵力相当的情况下,郭大靖并不畏惧建虏。
何况,在京畿作战,算是半个主场之利吧?虽然内地明军的战力不敢恭维, 但蚁多啃死象, 敲敲边鼓总是可以的吧!
粮草问题,可以就地解决;弹药的话,收入空间的火箭、炸弹、火药,也能够支撑一场大战。
至于重火器,郭大靖不准备随军携带太多。百多门轻型佛朗机炮,就应该能够弥补火力的不足。
这样算下来,除了侦悉搜集情报,勘测秦皇岛的水文情况,基本上就已经准备得七七八八。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行军时的负担,郭大靖还命何贵忠等人,在将要行军路过的滦州,建起铁匠铺,打造火箭发射器。
火箭发射器不同于火炮,或是其它火器。没人认识是什么东西,也不担心暴露的问题。
对于这些,毛文龙都是无从知道的。
其实,只要秦皇岛适合登陆,郭大靖自然会编造出有利的信息,促使毛文龙下决心,展开“勤王”行动。
就算秦皇岛被排除,还有天津呢,只不过是需要占领一下,距离遵化的距离和秦皇岛却是差不多的。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郭大靖已经铁了心要在京畿地区重创建虏,一战打出东江军的威名和气势,打得建虏一蹶不振。
“勤王”行动若成功,意义太重大了,且是多重的,让郭大靖和毛文龙都为之心动。
可以说,这将是一次扭转明金战略形势的转折点。打的好的话,全歼入关的建虏也有可能,甚至有可能干掉皇太极。
退一步讲,能够重创建虏,使其狼狈逃出关外,也是一次了不起的胜利。
经此大败,威信受到沉重打击,皇太极的汗位不保,后金高层的一番争权夺势是难以避免的。
而内乱的后金,对于东江镇来说,却是发展的良机。
辽东,不仅是国土,更是东江镇军民的家园。灭虏平辽,则是全体军民共同的希望。
虽然名为“勤王”行动,但毛文龙和郭大靖都心照不宣,根本没有计划前往京师,保卫京城,保卫皇帝。
这种默契是令人舒服,令人安心的,可谓是“志同道合”,虽然嘴上都不说出来,但都知道对方对于朝廷和皇帝,是个什么想法。
当然,如果某人提出前往京城勤王,另一人肯定有大把的理由来反对。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避免在野战中与建虏厮杀,减少东江军的伤亡。
说得简单些,或是不好听的话,那就是把东江军的利益,看得高于皇帝,重于朝廷。
如果是先帝,就是拼却东江军,也在所不惜。
毛文龙每每发出这样的嗟叹,对于登基已经两年的崇祯,愈发看透,也愈发失望。
这小子,对皇帝,对朝廷,恐怕没有多少的忠诚。
这也难怪,就是个平头百姓,经历过战争的苦痛,也没受过忠君爱国的教育。心里就是朴素的观念: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反之,就没有好印象。
看着郭大靖,毛文龙微抿起嘴角,似笑非笑。
………………
春节,中国传统上最隆重的节日,阖家团聚、欢声笑语的时候。
但战争的阴云笼罩,全军都在南关防线严阵以待,使得金州很多家庭的欢乐气氛都减弱了大半。
亲人在前线准备迎击建虏,就算是过年,也会心中惦念、担惊受怕。
“仗又没开始打,就是回来住两天,也没关系嘛!”蓉儿不高兴,就算吃得更好了,也因为靖哥哥不在,而胃口不佳。
阿秀摸了摸蓉儿的小脑袋,笑着说道:“谁让他是将军呢,得和官兵同甘共苦才是。”
藤野英略有些奇怪地看了阿秀一眼,没想到她懂得这个道理,用词也很有水平。
&n... -->>
郭大靖复述得并不详细,但大概意思是全说出来了。毛文龙不知道郭大靖是死记硬背,还是真的理解了其中的深意。
孟子号称亚圣,在封建社会一直不被统治者所喜,屈居于孔圣之下。
但郭大靖却认为孟子曰过的,比孔子曰过的的更有教育和警醒的意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生, 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些名言名句,都是足以流传千古的,并为人所耳孰能详的。
传说,朱八八曾因为对《孟子》中阐述的民本思想不满,而命人删减了很多。
郭大靖不知道这个传说是不是真的,但他肯定崇祯没读过《孟子》。或者说即便读过,却不理解这些警戒的深义。
虽然毛文龙在奏疏中有激愤之语,甚至有口出不逊之嫌,但也只是气话。要真落到实处,他还不能说出大逆不道的话。
郭大靖所搬出的《孟子》名言,让毛文龙很难解说。事实如此嘛,皇帝就是这么苛待百姓,苛待东江镇军民的。
当然,郭大靖也不是要鼓动毛文龙如何如何, 只是想通过这句话,为自己平常对朝廷的不满,找个理由罢了。
“京畿百姓何辜,竟要遭屠戮劫掠,如牲畜般被建虏驱赶到他乡。”郭大靖脸上现出沉痛之色,说道:“每想到此,末将便感同身受。是以,定要尽全力截击建虏,勿使我大明子民一人被掠出关。”
毛文龙明白郭大靖的感受,已经过了两年,当年被建虏强迁的苦难历程,还在郭大靖心中萦绕不散。
“本帅理解。”毛文龙伸手拍了拍郭大靖的胳臂,感慨地叹了口气,“只要条件允许,本帅定命你统军前往。”
郭大靖感激地拱了拱手,觉得这事十有八九会发生,他必然会在京畿与建虏再进行一场血火大战。
大半年的时间,东江军的战力又会提高一截。而建虏,还是老一套。此消彼涨之下,兵力相当的情况下,郭大靖并不畏惧建虏。
何况,在京畿作战,算是半个主场之利吧?虽然内地明军的战力不敢恭维, 但蚁多啃死象, 敲敲边鼓总是可以的吧!
粮草问题,可以就地解决;弹药的话,收入空间的火箭、炸弹、火药,也能够支撑一场大战。
至于重火器,郭大靖不准备随军携带太多。百多门轻型佛朗机炮,就应该能够弥补火力的不足。
这样算下来,除了侦悉搜集情报,勘测秦皇岛的水文情况,基本上就已经准备得七七八八。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行军时的负担,郭大靖还命何贵忠等人,在将要行军路过的滦州,建起铁匠铺,打造火箭发射器。
火箭发射器不同于火炮,或是其它火器。没人认识是什么东西,也不担心暴露的问题。
对于这些,毛文龙都是无从知道的。
其实,只要秦皇岛适合登陆,郭大靖自然会编造出有利的信息,促使毛文龙下决心,展开“勤王”行动。
就算秦皇岛被排除,还有天津呢,只不过是需要占领一下,距离遵化的距离和秦皇岛却是差不多的。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郭大靖已经铁了心要在京畿地区重创建虏,一战打出东江军的威名和气势,打得建虏一蹶不振。
“勤王”行动若成功,意义太重大了,且是多重的,让郭大靖和毛文龙都为之心动。
可以说,这将是一次扭转明金战略形势的转折点。打的好的话,全歼入关的建虏也有可能,甚至有可能干掉皇太极。
退一步讲,能够重创建虏,使其狼狈逃出关外,也是一次了不起的胜利。
经此大败,威信受到沉重打击,皇太极的汗位不保,后金高层的一番争权夺势是难以避免的。
而内乱的后金,对于东江镇来说,却是发展的良机。
辽东,不仅是国土,更是东江镇军民的家园。灭虏平辽,则是全体军民共同的希望。
虽然名为“勤王”行动,但毛文龙和郭大靖都心照不宣,根本没有计划前往京师,保卫京城,保卫皇帝。
这种默契是令人舒服,令人安心的,可谓是“志同道合”,虽然嘴上都不说出来,但都知道对方对于朝廷和皇帝,是个什么想法。
当然,如果某人提出前往京城勤王,另一人肯定有大把的理由来反对。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避免在野战中与建虏厮杀,减少东江军的伤亡。
说得简单些,或是不好听的话,那就是把东江军的利益,看得高于皇帝,重于朝廷。
如果是先帝,就是拼却东江军,也在所不惜。
毛文龙每每发出这样的嗟叹,对于登基已经两年的崇祯,愈发看透,也愈发失望。
这小子,对皇帝,对朝廷,恐怕没有多少的忠诚。
这也难怪,就是个平头百姓,经历过战争的苦痛,也没受过忠君爱国的教育。心里就是朴素的观念: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反之,就没有好印象。
看着郭大靖,毛文龙微抿起嘴角,似笑非笑。
………………
春节,中国传统上最隆重的节日,阖家团聚、欢声笑语的时候。
但战争的阴云笼罩,全军都在南关防线严阵以待,使得金州很多家庭的欢乐气氛都减弱了大半。
亲人在前线准备迎击建虏,就算是过年,也会心中惦念、担惊受怕。
“仗又没开始打,就是回来住两天,也没关系嘛!”蓉儿不高兴,就算吃得更好了,也因为靖哥哥不在,而胃口不佳。
阿秀摸了摸蓉儿的小脑袋,笑着说道:“谁让他是将军呢,得和官兵同甘共苦才是。”
藤野英略有些奇怪地看了阿秀一眼,没想到她懂得这个道理,用词也很有水平。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