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道婴东归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英宗一定要宏正留下做官,圣意岂能却之。宏正心里一动,他想的是办完了事还要继续云游天下,更不能答应给皇上炼丹药,便认真地说:“陛下之意,是为了天下苍生,是为了善行天下。贫道夜正有此意,但坐在皇宫里,便把善行蜗居在了皇宫里,这反倒不能广播皇恩。贫道善走天下,只求安民心,稳国势,为陛下赢得天下,治理天下。只有如此,便能让皇恩阔达天下,更能让万民敬仰皇威。”宏正说到这,不能再说了,下面的话顺意而出,便是明确拒绝的话了,说出来就会有不敬之意。
“道长果然有些高论。”英宗也明白了宏正的话意,并无不快之意,“听道长如此说来,道长一定是广有见识了。如此难得,朕倒想听听你的高谈阔论了。”
宏正听了皇上的话,觉得皇上离开了得道成仙的话题,也算有了清醒,便说道:“唐僧取经乃是佛家所为,却无人知晓道家在学佛取经的道路上也一直在求索。天下各教,各有其道,其一的佛教,在大明是最为盛行。如果道家不虚心结果只能是佛高一尺,道落一丈。如此不能共荣共进,这不是大明的未来。”
皇上说:“你们出家人不劳作,却要受人尊敬,特别是和尚的寺庙,他们有什么高明之处,平常的日子,却也比我这皇宫都热闹。”
宏正说:“中国最兴旺的佛教派别就是禅宗。禅宗的百丈怀海禅师, 他就制定了一套清规明则,不仅要遵守戒律,还要 “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要求出家人自食其力,所以佛教也在不断地改进中。这也是与中国的儒教和道教相得益彰的结果。华夏炎黄子孙几千年,造就了中华文明,曾几盛世,威名天下。然国势中颓复衰,便有几番沉浮。自从有了道教、儒教,天下结束了蛮荒时代。有无数仁人志士,治国明主,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才有了中国特有的文明。佛教远在西域,能被华夏接纳,就是因为中国文明进步的需要。佛教能引领未来,这对儒教和道教,对大明的未来,实在是利好。这次我从西域回来,就是因为佛教在中国的意向,又有了新的创意,而儒教和道教,对佛教的接纳,影响着中国的未来,所以,大明的未来,将会是一个三教共荣的未来。”
皇上说:“你是道人,为何说佛家的好?”
宏正看了看英宗,觉得刚才的说教,没有英宗感兴趣的内容,便扭转了话意说道:“佛家更明确人靠自己的修炼,人人都会得道,人人都能超过曾经崇拜的神仙。这也是道家讲的道,人合天道,才能心想事成,万事无忧。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不仅是圣贤遵循的,也是普通百姓也能做到的。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不用拜神求仙,一切都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英宗眼里,放出了迷惑的目光,问道:“你说的到底是佛能成仙还是道能成仙?”
“在某种意义上说,佛就是仙,道也是仙,但是不修炼是绝不能成仙的。吃药只是对人的肉体起作用,这作用的好与坏又另有说道。佛家、道家都讲究自我修炼,又各有特色。佛家讲究善悟,道家讲究慧谋,儒教讲究德行。而任何二者的结合,都能使修炼事半功倍。我们不仅要追求二者的结合,还要向三教合一努力,不求引领天下,至少也会促进大明的发展。能使国泰民安,朝纲和谐,那也是圣上的功德,这可胜过了一切灵丹妙药,也是得道成仙的最高境界。”
英宗道:“我现在服用你们道家的神仙药丸,已经是半仙之体了。岂不是比你说的苦苦修炼要快吗?道师既然有如此高论,也看看朕该何时能得道成仙?”
宏正看自己的话没有说动英宗,知道他还没有从仙丹里走出来,便直言不讳地说道:
“圣上所说的神仙药丸,不是道家的。”
“什么?”皇上脸上露出了惊异的表情,问道:“你这是从何说起?”
宏正道:“道家自古炼丹采药,那是道法自然之举,是对修炼的形象描述。而谋求得道,可不是用药的外因所能达到的,如果丹药可以使人成仙,那谁还出家为道,修炼这份清苦。”
“照你这么说,吃药不能成仙吗?”
“是。”宏正不加思索地说,“要成仙,就要修心养性。作为皇上,把大明治理的好了,让儒家之道深入人心,人人都有了功德。皇上有如此引领的功德,自然也会位列仙班了。这只有在中国,才能这么简单。”
“这还简单?这哪比我吃了药丸就能成仙的简单。如果靠这等积累,何年何月成仙,更何谈长生不老。”
宏正说:“所为长生不老,那不是指肉体生命的永在,而是指灵魂的永存。因为大明有三教,所以成仙便有绝好的条件。圣上拥有这样好的条件,又身在累积功德之位,修炼成仙便在自然中了。”
宏正看英宗似乎听进去了,便将话题转向正题,进一步说道:“儒教是中国独有的,郑和下西洋,带给西洋的是和平,是繁荣昌盛,更让那里的人们叹服的,就是儒家思想和大明的德威永驻。我这次从海上回来,就是想恢复郑和海路,使得大明和海外华人的事业共同繁荣。此行与我同归大明的,有永乐年间的前郑和的属下,他们把国威,把中国的儒教思想带给了西洋和南洋,也把子孙留在了哪里。那里的华人没有了大明,便甚是孤独,但心还是大明的心。他们需要的就是恩泽天下的皇恩,盼望着大明,更需要大明再下西洋啊。我这次回来,就带来了海外华人们的上表。”
宏正说着,拿出了一书折。
英宗却不以为然地说:“郑和把他们留在异国,朝廷没有那个能力再管他们了。此事就不必再议了。”
李贤听皇上的口气,怕是又要宣布退殿,他知道宏正还没说完,急忙插上话说:“此事不议。民折容后再阅,先说下一个话题。”
宏正也知道李贤的意思,本想再说三教,也... -->>
英宗一定要宏正留下做官,圣意岂能却之。宏正心里一动,他想的是办完了事还要继续云游天下,更不能答应给皇上炼丹药,便认真地说:“陛下之意,是为了天下苍生,是为了善行天下。贫道夜正有此意,但坐在皇宫里,便把善行蜗居在了皇宫里,这反倒不能广播皇恩。贫道善走天下,只求安民心,稳国势,为陛下赢得天下,治理天下。只有如此,便能让皇恩阔达天下,更能让万民敬仰皇威。”宏正说到这,不能再说了,下面的话顺意而出,便是明确拒绝的话了,说出来就会有不敬之意。
“道长果然有些高论。”英宗也明白了宏正的话意,并无不快之意,“听道长如此说来,道长一定是广有见识了。如此难得,朕倒想听听你的高谈阔论了。”
宏正听了皇上的话,觉得皇上离开了得道成仙的话题,也算有了清醒,便说道:“唐僧取经乃是佛家所为,却无人知晓道家在学佛取经的道路上也一直在求索。天下各教,各有其道,其一的佛教,在大明是最为盛行。如果道家不虚心结果只能是佛高一尺,道落一丈。如此不能共荣共进,这不是大明的未来。”
皇上说:“你们出家人不劳作,却要受人尊敬,特别是和尚的寺庙,他们有什么高明之处,平常的日子,却也比我这皇宫都热闹。”
宏正说:“中国最兴旺的佛教派别就是禅宗。禅宗的百丈怀海禅师, 他就制定了一套清规明则,不仅要遵守戒律,还要 “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要求出家人自食其力,所以佛教也在不断地改进中。这也是与中国的儒教和道教相得益彰的结果。华夏炎黄子孙几千年,造就了中华文明,曾几盛世,威名天下。然国势中颓复衰,便有几番沉浮。自从有了道教、儒教,天下结束了蛮荒时代。有无数仁人志士,治国明主,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才有了中国特有的文明。佛教远在西域,能被华夏接纳,就是因为中国文明进步的需要。佛教能引领未来,这对儒教和道教,对大明的未来,实在是利好。这次我从西域回来,就是因为佛教在中国的意向,又有了新的创意,而儒教和道教,对佛教的接纳,影响着中国的未来,所以,大明的未来,将会是一个三教共荣的未来。”
皇上说:“你是道人,为何说佛家的好?”
宏正看了看英宗,觉得刚才的说教,没有英宗感兴趣的内容,便扭转了话意说道:“佛家更明确人靠自己的修炼,人人都会得道,人人都能超过曾经崇拜的神仙。这也是道家讲的道,人合天道,才能心想事成,万事无忧。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不仅是圣贤遵循的,也是普通百姓也能做到的。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不用拜神求仙,一切都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英宗眼里,放出了迷惑的目光,问道:“你说的到底是佛能成仙还是道能成仙?”
“在某种意义上说,佛就是仙,道也是仙,但是不修炼是绝不能成仙的。吃药只是对人的肉体起作用,这作用的好与坏又另有说道。佛家、道家都讲究自我修炼,又各有特色。佛家讲究善悟,道家讲究慧谋,儒教讲究德行。而任何二者的结合,都能使修炼事半功倍。我们不仅要追求二者的结合,还要向三教合一努力,不求引领天下,至少也会促进大明的发展。能使国泰民安,朝纲和谐,那也是圣上的功德,这可胜过了一切灵丹妙药,也是得道成仙的最高境界。”
英宗道:“我现在服用你们道家的神仙药丸,已经是半仙之体了。岂不是比你说的苦苦修炼要快吗?道师既然有如此高论,也看看朕该何时能得道成仙?”
宏正看自己的话没有说动英宗,知道他还没有从仙丹里走出来,便直言不讳地说道:
“圣上所说的神仙药丸,不是道家的。”
“什么?”皇上脸上露出了惊异的表情,问道:“你这是从何说起?”
宏正道:“道家自古炼丹采药,那是道法自然之举,是对修炼的形象描述。而谋求得道,可不是用药的外因所能达到的,如果丹药可以使人成仙,那谁还出家为道,修炼这份清苦。”
“照你这么说,吃药不能成仙吗?”
“是。”宏正不加思索地说,“要成仙,就要修心养性。作为皇上,把大明治理的好了,让儒家之道深入人心,人人都有了功德。皇上有如此引领的功德,自然也会位列仙班了。这只有在中国,才能这么简单。”
“这还简单?这哪比我吃了药丸就能成仙的简单。如果靠这等积累,何年何月成仙,更何谈长生不老。”
宏正说:“所为长生不老,那不是指肉体生命的永在,而是指灵魂的永存。因为大明有三教,所以成仙便有绝好的条件。圣上拥有这样好的条件,又身在累积功德之位,修炼成仙便在自然中了。”
宏正看英宗似乎听进去了,便将话题转向正题,进一步说道:“儒教是中国独有的,郑和下西洋,带给西洋的是和平,是繁荣昌盛,更让那里的人们叹服的,就是儒家思想和大明的德威永驻。我这次从海上回来,就是想恢复郑和海路,使得大明和海外华人的事业共同繁荣。此行与我同归大明的,有永乐年间的前郑和的属下,他们把国威,把中国的儒教思想带给了西洋和南洋,也把子孙留在了哪里。那里的华人没有了大明,便甚是孤独,但心还是大明的心。他们需要的就是恩泽天下的皇恩,盼望着大明,更需要大明再下西洋啊。我这次回来,就带来了海外华人们的上表。”
宏正说着,拿出了一书折。
英宗却不以为然地说:“郑和把他们留在异国,朝廷没有那个能力再管他们了。此事就不必再议了。”
李贤听皇上的口气,怕是又要宣布退殿,他知道宏正还没说完,急忙插上话说:“此事不议。民折容后再阅,先说下一个话题。”
宏正也知道李贤的意思,本想再说三教,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