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被时间遗忘之无限循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高、崔祠堂不远处有一私塾,私塾存在的时间和祠堂相比应该晚不了几年。村里最年长的长老都记得自己小时候就在这里面读过书。
所以,庄里几乎人人也都识得几个字。
高、崔两家祖训其中都有一条,“生不入公门,死不入地狱。”后人的理解是后人不与官府人打交道,不可当官。自然也有民不与官斗之意。
既是祖训,那各家必定要遵从。子孙后辈可以不当官,家传武功不可丢,这是乱世生存的本钱。当然人人读书识字,后辈子孙耕读传家,要明白事理。
现在私塾里教书的是老甄秀才。
老甄秀才是位老学究,十六岁那年就考中秀才,这神童的励志故事在临淄广为流传。父母官本着提携后辈,也曾亲自教导提携,并两次资助他进京赶考。
老甄秀才遵从教诲,从弱冠开始连续多年考科举,却一直未能高中。人却越挫越勇,并发誓不考取功名绝不娶妻。直到五十岁知天命那年才自叹江郎才尽,心灰意冷。那时他的父母已经亡故,自己又没有打理家产之能,坐吃山空。直到把所有田产变卖,连房屋也抵押出去才扼腕叹息,百无一用是书生。
身无分文走投无路的落第秀才最终娶了崔秋芬为妻,在高阁庄落户,做了上门女婿。可是后来他却又厌倦了这样的生活,重新振作起来,边教书边温习准备再考。年轻的崔秋芬自从嫁给老甄秀才,耳濡目染也变的恪守妇道知书达礼。从此不再和庄里男人有任何瓜葛,再没传出过绯闻。她深信老甄秀才是必能高中的。就十分担心,秀才公高中状元后,成为陈世美。于是想尽办法阻挠老甄秀才再进京。一个没看住,老秀才还是卷了她的嫁资偷偷跑了。崔秋芬在家寻死觅活,以为自己再也见不到这位才高八斗的秀才公。
半年后老甄秀才灰头土脸的回来了。有人问他考的如何,他摇头曰:名尽处是孙山,学生更在孙山外。
从此始安心在高阁庄教书。
老甄秀才的学问是没有人敢怀疑的,连庄主高邈都佩服。一次高邈自夸说,咱庄里高、崔两家是“坐地虎”,其他姓氏都是迁徙来的“外来户”。老甄秀才更正说,应该是 “坐地户”,这是书上有的。高庄主鼻子里“嗤”的一声没说什么,但他也很是佩服老甄秀才的学问,到年底还给老甄秀才涨了年例钱。
供奉老甄秀才的钱粮主要是高庄主和崔长青二庄主两家同出。但老甄秀才说,法不轻传,道不贱卖,束脩之理亦不可废。各家去私塾拜师也不好空手,都会根据自己家境多少交点什么之“礼”。
因为不参加科举,学得东西就很是随意。除去《三》《百》《千》之外,胡乱的教一些《四书》《五经》。至于诗、词、歌、赋更是学的乱七八糟,不成体统。孩子们带一些闲书去看,老甄秀才也听之任之,美其名曰开卷有益。
在这些学子中有过目不忘之才的崔万山无疑是最优秀者。他习武学文都是一点就通,一学就会。书读的好而且练就一手漂亮的颜体字,深得甄秀才赏识。甄秀才见其习作常吟诵不已,一边轻挥鹅毛扇,一边拍打着案几叹息摇头。可惜了,可惜了,如此良才美玉埋没于荒野,真是明珠投暗,明珠投暗啊。
崔万山这块璞玉是被他阿爷崔长青一路追打着成长起来的。
 ... -->>
高、崔祠堂不远处有一私塾,私塾存在的时间和祠堂相比应该晚不了几年。村里最年长的长老都记得自己小时候就在这里面读过书。
所以,庄里几乎人人也都识得几个字。
高、崔两家祖训其中都有一条,“生不入公门,死不入地狱。”后人的理解是后人不与官府人打交道,不可当官。自然也有民不与官斗之意。
既是祖训,那各家必定要遵从。子孙后辈可以不当官,家传武功不可丢,这是乱世生存的本钱。当然人人读书识字,后辈子孙耕读传家,要明白事理。
现在私塾里教书的是老甄秀才。
老甄秀才是位老学究,十六岁那年就考中秀才,这神童的励志故事在临淄广为流传。父母官本着提携后辈,也曾亲自教导提携,并两次资助他进京赶考。
老甄秀才遵从教诲,从弱冠开始连续多年考科举,却一直未能高中。人却越挫越勇,并发誓不考取功名绝不娶妻。直到五十岁知天命那年才自叹江郎才尽,心灰意冷。那时他的父母已经亡故,自己又没有打理家产之能,坐吃山空。直到把所有田产变卖,连房屋也抵押出去才扼腕叹息,百无一用是书生。
身无分文走投无路的落第秀才最终娶了崔秋芬为妻,在高阁庄落户,做了上门女婿。可是后来他却又厌倦了这样的生活,重新振作起来,边教书边温习准备再考。年轻的崔秋芬自从嫁给老甄秀才,耳濡目染也变的恪守妇道知书达礼。从此不再和庄里男人有任何瓜葛,再没传出过绯闻。她深信老甄秀才是必能高中的。就十分担心,秀才公高中状元后,成为陈世美。于是想尽办法阻挠老甄秀才再进京。一个没看住,老秀才还是卷了她的嫁资偷偷跑了。崔秋芬在家寻死觅活,以为自己再也见不到这位才高八斗的秀才公。
半年后老甄秀才灰头土脸的回来了。有人问他考的如何,他摇头曰:名尽处是孙山,学生更在孙山外。
从此始安心在高阁庄教书。
老甄秀才的学问是没有人敢怀疑的,连庄主高邈都佩服。一次高邈自夸说,咱庄里高、崔两家是“坐地虎”,其他姓氏都是迁徙来的“外来户”。老甄秀才更正说,应该是 “坐地户”,这是书上有的。高庄主鼻子里“嗤”的一声没说什么,但他也很是佩服老甄秀才的学问,到年底还给老甄秀才涨了年例钱。
供奉老甄秀才的钱粮主要是高庄主和崔长青二庄主两家同出。但老甄秀才说,法不轻传,道不贱卖,束脩之理亦不可废。各家去私塾拜师也不好空手,都会根据自己家境多少交点什么之“礼”。
因为不参加科举,学得东西就很是随意。除去《三》《百》《千》之外,胡乱的教一些《四书》《五经》。至于诗、词、歌、赋更是学的乱七八糟,不成体统。孩子们带一些闲书去看,老甄秀才也听之任之,美其名曰开卷有益。
在这些学子中有过目不忘之才的崔万山无疑是最优秀者。他习武学文都是一点就通,一学就会。书读的好而且练就一手漂亮的颜体字,深得甄秀才赏识。甄秀才见其习作常吟诵不已,一边轻挥鹅毛扇,一边拍打着案几叹息摇头。可惜了,可惜了,如此良才美玉埋没于荒野,真是明珠投暗,明珠投暗啊。
崔万山这块璞玉是被他阿爷崔长青一路追打着成长起来的。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