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大秦命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离上大夫、君这些实际爵位还不沾边。这时候的商鞅,不管多么风光,他仍然是卫国的那个叫鞅的人,所以,这时候他还是公孙鞅或者卫鞅。但是,当他打败了魏国的军队,逼迫魏国割出了河西土地献给秦国的时候,秦孝公就把於、商十五个邑的土地封给了他,从此,这个卫鞅才变成了商鞅。值得注意的是,商鞅打败魏国军队,俘虏了魏国军队统帅公子卬,用的竟然是卑鄙的手段。
公元前340年,齐国军队在马陵打败了魏军,射杀了当时天下最愿意打仗也最能打仗的将军庞涓,魏国从此衰落。第二年,商鞅建议秦孝公乘机进攻魏国,得到了同意。商鞅带领军队攻打魏国,魏国派出了公子卬领兵迎敌。这时候,魏国军队虽然不是庞涓领兵时那般勇猛能战,但秦国也是积弱多年,新法的成果还没有完全显现,商鞅并没有必胜的把握。于是,商鞅就想了一个办法,靠欺骗取胜魏国。商鞅给公子卬写了一封信,信上说,我在魏国时和公子关系很好,现在咱俩成了敌对的将领,可我不忍心相互攻击。不如咱俩见个面,订立一个盟约,痛痛快快地喝两杯酒然后罢兵,从此两国相安无事,友好相处。公子卬不知是诈,结果在盟会上被商鞅俘虏,军队也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打垮。经过这仗,魏国精锐部队几乎消失殆尽,国力也更加衰弱。魏惠王只好将河西土地割给秦国,以求讲和。魏国还不得不将都城东迁大梁,从此这个魏国也叫梁国。卫鞅也从此成了商君,卫鞅成了商鞅。
虽说兵法上有句话叫做“兵不厌诈”,可是商鞅这诈用的有点儿太损,他是利用了朋友间的友谊信任,是当时
那个时代正人君子所不齿。商鞅并不顾忌这些,只要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并不顾忌其他。后世的酷吏,个个都是杀人魔头,但他们成为酷吏的途径虽然不尽一致,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下场可悲,死无葬身之地?酷吏只认君主,当这个君主死去或者为了脸面以及统治的需要心思有所改变的时候,也就是酷吏们的末日到了,而酷吏的下场大多都十分可悲,像商鞅,竟然是死无葬身之地。
公元前338年,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了,曾经被商鞅处罚过的太子当上了秦国国君。代替太子受过的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谋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到边境关口,想找一个旅店住下,结果店主人因为他没有证件不敢收留他,那不敢收留的理由竟然是“商君有令”,收留他这样的人是要负连带责任的!商鞅不得已逃到了魏国,因为怨恨,魏国人不等他逃走,就把他送回了秦国。回到秦国后,商鞅潜逃到自己的封地,发动商邑的士兵攻击郑国,谋求生路。结果秦国出兵,在郑国的渑池把他杀死。最终,商鞅被五马分尸,灭族。
纵观商鞅的一生,除了变法,他还是一个酷吏,可以称得上是酷吏的先祖,酷吏的很多做法都能从他这儿看到一点影子,其下场有些也和商鞅差不多。
商鞅有着非常规思维,张汤也有着非常规思维。小时候,父亲出门让他看家,因为老鼠偷了肉父亲责罚他。张汤捉到了偷肉的老鼠,竟然用审案子的程序和手段来惩治这只老鼠。
商鞅有个“连带法”,汉代有个“见知法”,就是让官吏互相监督,互相检举揭发。这个法是由酷吏赵禹和张汤共同制定的,不知是不是受到了商鞅“连带法”的启发?
商鞅敢追究太子,对公子虔用刑,张汤在处理陈皇后阿娇巫蛊一案时,大搞株连,一个仅仅限于宫廷的案子,竟然杀了三百多人,真可谓是残忍至极。郅都当上济南太守,一上任就把一个大家族灭了族,后来当了中尉,连列侯和皇族之人见了他,都要侧目,称呼他为“苍鹰”,可见该有多么厉害!
商鞅被车裂灭族,后世的酷吏郅都、张汤被杀,周阳由、义纵被处以弃市之刑,王温舒也被灭了五族。最有典型意义的是那个张汤,汉武帝被欺骗,为了保面子而逼迫张汤自杀,张汤死后再把告发他的人全部杀死。商鞅也是这样,他人被处死,可他实行的那个变法却被继承了下来。可见,在酷吏面前,人命不值钱,在皇帝的利益甚至面子面前,酷吏的命也不值钱。
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经济的发展,这是必须给予充分肯定的。但是,商鞅的变革,却把矛头对准了除秦孝公一人之外的所有秦国人,这种极端的做法,堪称酷吏鼻祖。变法是对旧事物的否定,在推行过程中遇到阻力在所难免。但是,在推行变法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还是可以采取一些不同的策略的,像在他之前管仲实行的齐国变革,因为时间更早,其对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冲击并不亚于商鞅的改革。但管仲能把自己的政策首先让人明白,在具体实行中也会给自己找一个合理的借口,这样的变革不但阻力小,个人也会赚到一个好名声。说商鞅是一个酷吏,他所缺少的正是这一点。
,离上大夫、君这些实际爵位还不沾边。这时候的商鞅,不管多么风光,他仍然是卫国的那个叫鞅的人,所以,这时候他还是公孙鞅或者卫鞅。但是,当他打败了魏国的军队,逼迫魏国割出了河西土地献给秦国的时候,秦孝公就把於、商十五个邑的土地封给了他,从此,这个卫鞅才变成了商鞅。值得注意的是,商鞅打败魏国军队,俘虏了魏国军队统帅公子卬,用的竟然是卑鄙的手段。
公元前340年,齐国军队在马陵打败了魏军,射杀了当时天下最愿意打仗也最能打仗的将军庞涓,魏国从此衰落。第二年,商鞅建议秦孝公乘机进攻魏国,得到了同意。商鞅带领军队攻打魏国,魏国派出了公子卬领兵迎敌。这时候,魏国军队虽然不是庞涓领兵时那般勇猛能战,但秦国也是积弱多年,新法的成果还没有完全显现,商鞅并没有必胜的把握。于是,商鞅就想了一个办法,靠欺骗取胜魏国。商鞅给公子卬写了一封信,信上说,我在魏国时和公子关系很好,现在咱俩成了敌对的将领,可我不忍心相互攻击。不如咱俩见个面,订立一个盟约,痛痛快快地喝两杯酒然后罢兵,从此两国相安无事,友好相处。公子卬不知是诈,结果在盟会上被商鞅俘虏,军队也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打垮。经过这仗,魏国精锐部队几乎消失殆尽,国力也更加衰弱。魏惠王只好将河西土地割给秦国,以求讲和。魏国还不得不将都城东迁大梁,从此这个魏国也叫梁国。卫鞅也从此成了商君,卫鞅成了商鞅。
虽说兵法上有句话叫做“兵不厌诈”,可是商鞅这诈用的有点儿太损,他是利用了朋友间的友谊信任,是当时
那个时代正人君子所不齿。商鞅并不顾忌这些,只要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并不顾忌其他。后世的酷吏,个个都是杀人魔头,但他们成为酷吏的途径虽然不尽一致,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下场可悲,死无葬身之地?酷吏只认君主,当这个君主死去或者为了脸面以及统治的需要心思有所改变的时候,也就是酷吏们的末日到了,而酷吏的下场大多都十分可悲,像商鞅,竟然是死无葬身之地。
公元前338年,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了,曾经被商鞅处罚过的太子当上了秦国国君。代替太子受过的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谋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到边境关口,想找一个旅店住下,结果店主人因为他没有证件不敢收留他,那不敢收留的理由竟然是“商君有令”,收留他这样的人是要负连带责任的!商鞅不得已逃到了魏国,因为怨恨,魏国人不等他逃走,就把他送回了秦国。回到秦国后,商鞅潜逃到自己的封地,发动商邑的士兵攻击郑国,谋求生路。结果秦国出兵,在郑国的渑池把他杀死。最终,商鞅被五马分尸,灭族。
纵观商鞅的一生,除了变法,他还是一个酷吏,可以称得上是酷吏的先祖,酷吏的很多做法都能从他这儿看到一点影子,其下场有些也和商鞅差不多。
商鞅有着非常规思维,张汤也有着非常规思维。小时候,父亲出门让他看家,因为老鼠偷了肉父亲责罚他。张汤捉到了偷肉的老鼠,竟然用审案子的程序和手段来惩治这只老鼠。
商鞅有个“连带法”,汉代有个“见知法”,就是让官吏互相监督,互相检举揭发。这个法是由酷吏赵禹和张汤共同制定的,不知是不是受到了商鞅“连带法”的启发?
商鞅敢追究太子,对公子虔用刑,张汤在处理陈皇后阿娇巫蛊一案时,大搞株连,一个仅仅限于宫廷的案子,竟然杀了三百多人,真可谓是残忍至极。郅都当上济南太守,一上任就把一个大家族灭了族,后来当了中尉,连列侯和皇族之人见了他,都要侧目,称呼他为“苍鹰”,可见该有多么厉害!
商鞅被车裂灭族,后世的酷吏郅都、张汤被杀,周阳由、义纵被处以弃市之刑,王温舒也被灭了五族。最有典型意义的是那个张汤,汉武帝被欺骗,为了保面子而逼迫张汤自杀,张汤死后再把告发他的人全部杀死。商鞅也是这样,他人被处死,可他实行的那个变法却被继承了下来。可见,在酷吏面前,人命不值钱,在皇帝的利益甚至面子面前,酷吏的命也不值钱。
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经济的发展,这是必须给予充分肯定的。但是,商鞅的变革,却把矛头对准了除秦孝公一人之外的所有秦国人,这种极端的做法,堪称酷吏鼻祖。变法是对旧事物的否定,在推行过程中遇到阻力在所难免。但是,在推行变法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还是可以采取一些不同的策略的,像在他之前管仲实行的齐国变革,因为时间更早,其对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冲击并不亚于商鞅的改革。但管仲能把自己的政策首先让人明白,在具体实行中也会给自己找一个合理的借口,这样的变革不但阻力小,个人也会赚到一个好名声。说商鞅是一个酷吏,他所缺少的正是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