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获得威信 (2/2)
18小说网 www.18xs.cc,从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盛的青年获得。他提的建议就是成立鱼产品深加工的工厂,只是他提出的加工产品与郭亮的正在成立的加工厂有点不同。刘联盛的建议是将水产公司的鲜鱼加工成腌鱼、腊鱼、咸鱼,用透明塑料袋密封起来向外销售。当然,仅仅这个建议不足以让他获得特等奖,主要是他在合理化建议里提出了如何成立工厂、如何筹集资金、如何包装产品、如何树立品牌、如何推销……,洋洋洒洒写了近一万字,而且都是针对局里的具体情况来写的,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这让郭亮松了一口气,他现在正在物色一个能担任加工厂厂长的人选。很碰巧的是这个人还是副局长刘建宏的儿子,才中专毕业不久,因为找不到理想的单位就在渔政监督管理站上班,是熊国泰的手下。
听到郭亮在会议上力主将刘联盛的建议定为特等奖,刘建宏自然高兴不已,嘴里客气了几句。至于其他人则不像郭亮这么激动:李滨不置可否,韩长江则请郭亮慎重考虑,说奖金金额太大,刘联盛又是刘局长的儿子,很容易引起职工的联想。
但在举手表决的时候,大家都举了手,一致通过。
郭亮还顺势提出让这个刘联盛担任鱼产品加工厂厂长。这下连刘建宏都公开反对,虽然他心里很高兴,但他怕别人议论,也担心同僚眼红他而掀他的老底。最后讨论之后决定在局里公开招聘、公开竞争,采取自动报名的办法。
合理化建议举办得很成功,特别是当特等奖、一等奖的获奖名单宣布并公开张贴获奖者提交的建议内容后,职工们基本都心服口服。也有人后悔自己太聪明,以为这次又是当官的人玩的一套圈钱的把戏以至于没有认真对待而错失了良机,结果仅仅获得了一个一百元的三等奖安慰。
有几个没有写合理化建议的职工缠着他们所熟悉的领导,争着要补交。这些领导没法后向郭亮建议容许他们补交,但被郭亮严词拒绝。他答复他们说:对于他们提交合理化建议很赞同,如果里面真有真知灼见,局里一样会进行奖励,但不得参加这次活动。
这些人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看着那些失望离开的人,郭亮冷笑道:“你们这些人除了看中了那些奖金,会有什么真知灼见?别说我小看了你们。”
事实上,郭亮收到的这些合理化建议大多数写的只是一些废话,如果不是借助这次活动,哪里能获什么奖金?二百多份建议中,真正有用的建议不到三十份。之所以发奖金给他们,只是给全局职工留下一个印象:郭亮是局里的绝对权威,说到做到,说一不二。
让郭亮想不到的是,这次悬赏活动还产生了一个好处:这次悬赏活动让隔壁的畜牧局职工羡慕不已,在畜牧局的职工看来所谓的悬赏合理化建议简直就是一次变相的发福利。畜牧局的干部职工都要求他们的领导也效仿水产局的做法给他们发钱。
畜牧局的领导哪里好意思跟在郭亮这个小青年的屁股后面走,那不是表明自己无能吗?再说畜牧局也没有这笔钱啊。看到自己的领导长久没有动静,于是,畜牧局的一些职工不断到水产局这边来诉说自己的领导没魄力,不断说自己局里的领导没有卵子,还用羡慕的口气说你们水产局有一个好领导,想问上面要钱就有钱,想发钱就发钱,还不许局领导乱花钱,跟着这样的一把手日子过得舒坦。
这些话开始说的时候水产局的职工心里没什么反应,虽然他们心里有点点得意,但也仅此而已。但那些人说的次数多了,说的人多了,水产局的职工就开始自豪起来,真以为自己的单位比畜牧局好了很多,前途不知亮堂了多少。
不知不觉地,水产局职工的士气也慢慢提升了,局里一些以前没有人做的事情也主动有人做了。特别是外面的人走进大院,明显可以看出畜牧局和水产局之间的不同来,水产局的人精神面貌都强了不少。郭亮的个人威信也慢慢树立起来。
鱼产品深加工工厂的厂长报名的不多,公告贴出来好几天包括刘联盛在内一共只有五个人报名。股级以上干部没有一人报名,不知他们是被公告里写的自负盈亏、厂长没有行政级别吓住了,还是被当上厂长需交一万元的保证金吓住了,也有可能被招聘方式吓住了(所有参与竞选的人必须在局领导面前进行演讲接受咨询),反正没有一个中层干部报名。
这个厂长毫无疑问地落在了刘联盛的怀里,他一上任就在郭亮的安排下找林梅的外公签订合同,然后一心扑在这个新工厂的建设上。
郭亮的工作终于平稳下来,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日子。在四月底的时候,他还抽空到他外公管理的湖心洲看了看,第一批新鲜野菜已经开始采摘。按皮林的预计,今年湖心洲的野菜的数量要超过去年,移栽技术虽然没有取得大的进步,但他们给那些野菜施了少量的有机肥料,野菜普遍比以前长的好。只是担心它们退化,不敢过多的施肥,施肥除草都是带试验性质,不敢大规模全面地进行。
看着鲜嫩的野菜,就如看到了遍地的钞票,郭亮甚至产生出一种就靠着个荒洲子过日子的想法,只是这种想法一闪而过。
除了湖心洲的情况很好,竹器厂的发展也基本符合预想的计划,这个厂的产品在金凤集团的操作下,已经打开了国外市场。因为订单较大,而竹器厂本身生产能力不是很强,竹器厂只好将一部分简单加工委托周围的农户做。
有的农户和竹器厂签了合同向竹器厂提供产品,竹器厂只负责质量验收和销售。个别胆子大的农户还借钱买了设备,成了竹器厂的下属企业,统一用竹器厂的名义向外销售。
根据需要,薛黎的工作就是专门管这些配套家庭作坊,在春冬两个季节则暂时性地安排少数几个人收购春笋、冬笋,然后送到省城的超市或袁道的批发市场批发。为当地农民创造一些额外收入。因为事情多,薛黎一个人不可能忙得过来。在请示郭亮、梁倩英之后,她自己招聘了几个手下。
郭亮到竹器厂考察的时候,看到了薛黎的几个手下。听完薛黎对她几个手下的介绍,郭亮忍不住乐了:这小姑娘招聘的全是她的高中同学,都是以前在学校玩得好的闺中密友。看着一个个女孩子羞涩地站在自己面前,郭亮开玩笑似地问道:“薛经理,你找的都是亲信,是不是想造反?”
薛黎不好意思地说道:“她们都是我的好姐妹,我有什么事都可以直接安排,有什么问题也好直接说出来。如果是其他男人,或者不熟悉的人,他们肯定不会听我的。”
看着娇小老实的薛黎,郭亮倒也承认这一点:她还真不适合指挥其他人做事。他说道:“熟人好办事也不好办事,真有人做错了什么,也许你看在她们的面子上轻易放过她们,久而久之,事情就难办了。”
薛黎不以为然地说道:“不会的。她们都是没有工作的农村人,都很淳朴。有了这份工作,她们肯定很珍惜,哪里会犯错误。即使犯了错误,我也不会顾忌什么面子而放任不管的。你就放心吧。”
几个女孩也是急忙向郭亮保证一定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一定会严格听从薛黎的安排。绝对不会让薛黎为难。
盛的青年获得。他提的建议就是成立鱼产品深加工的工厂,只是他提出的加工产品与郭亮的正在成立的加工厂有点不同。刘联盛的建议是将水产公司的鲜鱼加工成腌鱼、腊鱼、咸鱼,用透明塑料袋密封起来向外销售。当然,仅仅这个建议不足以让他获得特等奖,主要是他在合理化建议里提出了如何成立工厂、如何筹集资金、如何包装产品、如何树立品牌、如何推销……,洋洋洒洒写了近一万字,而且都是针对局里的具体情况来写的,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这让郭亮松了一口气,他现在正在物色一个能担任加工厂厂长的人选。很碰巧的是这个人还是副局长刘建宏的儿子,才中专毕业不久,因为找不到理想的单位就在渔政监督管理站上班,是熊国泰的手下。
听到郭亮在会议上力主将刘联盛的建议定为特等奖,刘建宏自然高兴不已,嘴里客气了几句。至于其他人则不像郭亮这么激动:李滨不置可否,韩长江则请郭亮慎重考虑,说奖金金额太大,刘联盛又是刘局长的儿子,很容易引起职工的联想。
但在举手表决的时候,大家都举了手,一致通过。
郭亮还顺势提出让这个刘联盛担任鱼产品加工厂厂长。这下连刘建宏都公开反对,虽然他心里很高兴,但他怕别人议论,也担心同僚眼红他而掀他的老底。最后讨论之后决定在局里公开招聘、公开竞争,采取自动报名的办法。
合理化建议举办得很成功,特别是当特等奖、一等奖的获奖名单宣布并公开张贴获奖者提交的建议内容后,职工们基本都心服口服。也有人后悔自己太聪明,以为这次又是当官的人玩的一套圈钱的把戏以至于没有认真对待而错失了良机,结果仅仅获得了一个一百元的三等奖安慰。
有几个没有写合理化建议的职工缠着他们所熟悉的领导,争着要补交。这些领导没法后向郭亮建议容许他们补交,但被郭亮严词拒绝。他答复他们说:对于他们提交合理化建议很赞同,如果里面真有真知灼见,局里一样会进行奖励,但不得参加这次活动。
这些人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看着那些失望离开的人,郭亮冷笑道:“你们这些人除了看中了那些奖金,会有什么真知灼见?别说我小看了你们。”
事实上,郭亮收到的这些合理化建议大多数写的只是一些废话,如果不是借助这次活动,哪里能获什么奖金?二百多份建议中,真正有用的建议不到三十份。之所以发奖金给他们,只是给全局职工留下一个印象:郭亮是局里的绝对权威,说到做到,说一不二。
让郭亮想不到的是,这次悬赏活动还产生了一个好处:这次悬赏活动让隔壁的畜牧局职工羡慕不已,在畜牧局的职工看来所谓的悬赏合理化建议简直就是一次变相的发福利。畜牧局的干部职工都要求他们的领导也效仿水产局的做法给他们发钱。
畜牧局的领导哪里好意思跟在郭亮这个小青年的屁股后面走,那不是表明自己无能吗?再说畜牧局也没有这笔钱啊。看到自己的领导长久没有动静,于是,畜牧局的一些职工不断到水产局这边来诉说自己的领导没魄力,不断说自己局里的领导没有卵子,还用羡慕的口气说你们水产局有一个好领导,想问上面要钱就有钱,想发钱就发钱,还不许局领导乱花钱,跟着这样的一把手日子过得舒坦。
这些话开始说的时候水产局的职工心里没什么反应,虽然他们心里有点点得意,但也仅此而已。但那些人说的次数多了,说的人多了,水产局的职工就开始自豪起来,真以为自己的单位比畜牧局好了很多,前途不知亮堂了多少。
不知不觉地,水产局职工的士气也慢慢提升了,局里一些以前没有人做的事情也主动有人做了。特别是外面的人走进大院,明显可以看出畜牧局和水产局之间的不同来,水产局的人精神面貌都强了不少。郭亮的个人威信也慢慢树立起来。
鱼产品深加工工厂的厂长报名的不多,公告贴出来好几天包括刘联盛在内一共只有五个人报名。股级以上干部没有一人报名,不知他们是被公告里写的自负盈亏、厂长没有行政级别吓住了,还是被当上厂长需交一万元的保证金吓住了,也有可能被招聘方式吓住了(所有参与竞选的人必须在局领导面前进行演讲接受咨询),反正没有一个中层干部报名。
这个厂长毫无疑问地落在了刘联盛的怀里,他一上任就在郭亮的安排下找林梅的外公签订合同,然后一心扑在这个新工厂的建设上。
郭亮的工作终于平稳下来,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日子。在四月底的时候,他还抽空到他外公管理的湖心洲看了看,第一批新鲜野菜已经开始采摘。按皮林的预计,今年湖心洲的野菜的数量要超过去年,移栽技术虽然没有取得大的进步,但他们给那些野菜施了少量的有机肥料,野菜普遍比以前长的好。只是担心它们退化,不敢过多的施肥,施肥除草都是带试验性质,不敢大规模全面地进行。
看着鲜嫩的野菜,就如看到了遍地的钞票,郭亮甚至产生出一种就靠着个荒洲子过日子的想法,只是这种想法一闪而过。
除了湖心洲的情况很好,竹器厂的发展也基本符合预想的计划,这个厂的产品在金凤集团的操作下,已经打开了国外市场。因为订单较大,而竹器厂本身生产能力不是很强,竹器厂只好将一部分简单加工委托周围的农户做。
有的农户和竹器厂签了合同向竹器厂提供产品,竹器厂只负责质量验收和销售。个别胆子大的农户还借钱买了设备,成了竹器厂的下属企业,统一用竹器厂的名义向外销售。
根据需要,薛黎的工作就是专门管这些配套家庭作坊,在春冬两个季节则暂时性地安排少数几个人收购春笋、冬笋,然后送到省城的超市或袁道的批发市场批发。为当地农民创造一些额外收入。因为事情多,薛黎一个人不可能忙得过来。在请示郭亮、梁倩英之后,她自己招聘了几个手下。
郭亮到竹器厂考察的时候,看到了薛黎的几个手下。听完薛黎对她几个手下的介绍,郭亮忍不住乐了:这小姑娘招聘的全是她的高中同学,都是以前在学校玩得好的闺中密友。看着一个个女孩子羞涩地站在自己面前,郭亮开玩笑似地问道:“薛经理,你找的都是亲信,是不是想造反?”
薛黎不好意思地说道:“她们都是我的好姐妹,我有什么事都可以直接安排,有什么问题也好直接说出来。如果是其他男人,或者不熟悉的人,他们肯定不会听我的。”
看着娇小老实的薛黎,郭亮倒也承认这一点:她还真不适合指挥其他人做事。他说道:“熟人好办事也不好办事,真有人做错了什么,也许你看在她们的面子上轻易放过她们,久而久之,事情就难办了。”
薛黎不以为然地说道:“不会的。她们都是没有工作的农村人,都很淳朴。有了这份工作,她们肯定很珍惜,哪里会犯错误。即使犯了错误,我也不会顾忌什么面子而放任不管的。你就放心吧。”
几个女孩也是急忙向郭亮保证一定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一定会严格听从薛黎的安排。绝对不会让薛黎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