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梦穿康熙换乾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太和门外,靠着近一些的满洲官员早就按耐不住,小声议论起来。一班蒙人、汉臣却极少说话。
他们听得十分明白,人家岳乐说得更明白,每旗前面都在强调一个“满洲”,也就是说,此次只涉及满洲旗务,与你们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不相关联。
特别是一群汉臣,更是无声无息。毕竟,这满洲八旗改旗易主也好,共奉一主也罢,说到底还是人家满洲人自己的事情。汉军八旗[6]创立之初,曾以祖泽润﹑刘之源﹑吴守进﹑金砺﹑佟图赖﹑石廷柱﹑巴颜﹑李国翰八人为固山额真。大清入关之后,汉族大臣也都已入了汉军八旗,旗主经过不断轮换,其在旗内影响力却早已形同虚设一般,什么事情还不是皇上一句话而已,汉人旗主谁敢说个不字?也就没有必要跟着瞎搅合了。
此刻的弘毅,作为爱新觉罗·玄烨,第n次立在太和门下,却是第一次身着皇子朝服,站在大清顺治年间的“朝堂”之上,心情可谓复杂至极。好在这个两岁幼童的身体里,却蕴藏着后世三百六十年中华民族再冲世界顶峰的梦想,让弘毅不得不慢慢平静心思,专心致志地开始细细筹划……
[1]明清两朝皇帝的“常朝”制度,为皇帝公开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形式。明朝皇帝亲自到皇宫奉天门(今太和门),主持朝廷会议,聆听内阁及各部院大臣的奏报或奏言,进行议商,做出决断,发布谕旨,贯彻实行。御门听政是历代较有作为的帝王处理政务的一种形式,因是在清晨故又称早朝。清初顺治十三年乾清宫落成使用后,“御门听政”移至乾清门。这之前,循明制在太和门外举行。顺治朝的御门听政,一般按照明朝惯例,每月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这六天举行,但顺治皇帝也会虽是按照情况增减。到了康熙亲政以后,御门听政成为每个工作日的惯例,只有在年节、婚丧等时候暂时罢朝。
[]中和韶乐是明清两朝用于祭祀、朝会、宴会的皇家音乐。据文献记载,周代就设有号称“六代大乐”的宫廷音乐,成为雅乐。雅乐和以律吕,文以五声,八音迭奏,玉振金声,融礼、乐、歌、舞为一体,以表达对天神的歌颂与崇敬。自先秦至宋元,雅乐历代相延不断,明朝之初,把雅乐加以改组,并命名为“中和韶乐”,清朝沿用。清朝亡后失传近百年。
[]清代朝服上佩带的珠串。状如念珠,计一百零八颗,每7颗间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颗,称分珠。垂在胸前的叫“佛头”,在背后还有一个下垂的“背云”,在朝珠两侧,有三串小珠,左二右一,各10粒,名为“记捻”。珠用东珠(珍珠)、珊瑚、翡翠、琥珀、蜜蜡等制作,以明黄、金黄及石青色等诸色绦为饰,由项上垂挂于胸前。朝珠两旁共附小珠三串:一边一串,另一边两串,名为“纪念”;戴法男女有别,两串在左一串在右为男,两串在右一串在左为女。朝官,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官,以及五品官命妇以上,才得挂用。根据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用珠和绦色都有区别。其中东珠和明黄色绦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皇子除东珠、明黄色绦外,可以随意选取朝珠材质。参阅《清文献通考·王礼十七、十八》、《清会典·礼部四·仪制清吏司》。
[4]仪制清吏司,官署名。明、清时置,属礼部。掌朝廷诸礼仪式、清宗室封赠、贡举、学校等事。仪制清吏司是明清时期礼部下设的机构。掌嘉礼、军礼及学校、科举等事务。宣统时因避溥仪讳,改为典制清吏司。其职官有郎中
人(满人,汉1人),员外郎4人(满人,汉1人),主事人(满、汉各1人),笔帖式若干人,经承15人。司下分设建言科,王府科、印信科、学校科以及火房等单位,分办本司事务。
[5]嘉礼,古代“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礼之一。即国家具有喜庆意义及一部分用于亲近人际关系、联络感情的礼仪活动。如君主登基、册皇太子、策拜王侯、节日受朝贺、天子纳后妃、太子纳妃、公侯大夫士婚礼、冠礼、宴飨、乡饮酒等。有时也特指婚礼。但本文中此处不是特指婚礼。
[6]清代军事组织名称。与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共同构成清代八旗的整体。其建制﹑旗色与满洲八旗﹑蒙古八旗(见八旗制度)同。清太祖**哈赤时﹐将降服的汉人编成十六个佐领﹐隶满洲八旗。明崇祯四年(161)﹐皇太极为平衡八旗旗主诸贝勒的军事势力﹐以汉人精于火器﹐拨出汉人别置一军﹐名“乌真超哈”(“乌真”﹐汉语“重”的意思﹐“超哈”﹐汉语“兵”或“军”的意思)﹐佟养性为昂邦章京(总管)。十年分为二旗﹐石廷柱为左翼一旗固山额真(都统)﹑马光远为右翼一旗固山额真。十二年分为四旗﹐石廷柱﹑马光远﹑王世选﹑巴颜为固山额真。十五年增编为八旗﹐以祖泽润﹑刘之源﹑吴守进﹑金砺﹑佟图赖﹑石廷柱﹑巴颜﹑李国翰为固山额真﹐计一百二十九个佐领﹐两万四千五百人。进关后﹐因形势剧变﹐陆续编进了新投降和改编的汉人官兵﹐发展为二百七十个佐领﹐兵额两万人。编制扩大一倍多﹐兵额却少于初建。官多兵少﹐体现了笼络汉降官的政策。康熙中期以后﹐为加强对其控制﹐参领以上员缺﹐每以满洲八旗﹑蒙古八旗补授。
(未完待续)
太和门外,靠着近一些的满洲官员早就按耐不住,小声议论起来。一班蒙人、汉臣却极少说话。
他们听得十分明白,人家岳乐说得更明白,每旗前面都在强调一个“满洲”,也就是说,此次只涉及满洲旗务,与你们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不相关联。
特别是一群汉臣,更是无声无息。毕竟,这满洲八旗改旗易主也好,共奉一主也罢,说到底还是人家满洲人自己的事情。汉军八旗[6]创立之初,曾以祖泽润﹑刘之源﹑吴守进﹑金砺﹑佟图赖﹑石廷柱﹑巴颜﹑李国翰八人为固山额真。大清入关之后,汉族大臣也都已入了汉军八旗,旗主经过不断轮换,其在旗内影响力却早已形同虚设一般,什么事情还不是皇上一句话而已,汉人旗主谁敢说个不字?也就没有必要跟着瞎搅合了。
此刻的弘毅,作为爱新觉罗·玄烨,第n次立在太和门下,却是第一次身着皇子朝服,站在大清顺治年间的“朝堂”之上,心情可谓复杂至极。好在这个两岁幼童的身体里,却蕴藏着后世三百六十年中华民族再冲世界顶峰的梦想,让弘毅不得不慢慢平静心思,专心致志地开始细细筹划……
[1]明清两朝皇帝的“常朝”制度,为皇帝公开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形式。明朝皇帝亲自到皇宫奉天门(今太和门),主持朝廷会议,聆听内阁及各部院大臣的奏报或奏言,进行议商,做出决断,发布谕旨,贯彻实行。御门听政是历代较有作为的帝王处理政务的一种形式,因是在清晨故又称早朝。清初顺治十三年乾清宫落成使用后,“御门听政”移至乾清门。这之前,循明制在太和门外举行。顺治朝的御门听政,一般按照明朝惯例,每月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这六天举行,但顺治皇帝也会虽是按照情况增减。到了康熙亲政以后,御门听政成为每个工作日的惯例,只有在年节、婚丧等时候暂时罢朝。
[]中和韶乐是明清两朝用于祭祀、朝会、宴会的皇家音乐。据文献记载,周代就设有号称“六代大乐”的宫廷音乐,成为雅乐。雅乐和以律吕,文以五声,八音迭奏,玉振金声,融礼、乐、歌、舞为一体,以表达对天神的歌颂与崇敬。自先秦至宋元,雅乐历代相延不断,明朝之初,把雅乐加以改组,并命名为“中和韶乐”,清朝沿用。清朝亡后失传近百年。
[]清代朝服上佩带的珠串。状如念珠,计一百零八颗,每7颗间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颗,称分珠。垂在胸前的叫“佛头”,在背后还有一个下垂的“背云”,在朝珠两侧,有三串小珠,左二右一,各10粒,名为“记捻”。珠用东珠(珍珠)、珊瑚、翡翠、琥珀、蜜蜡等制作,以明黄、金黄及石青色等诸色绦为饰,由项上垂挂于胸前。朝珠两旁共附小珠三串:一边一串,另一边两串,名为“纪念”;戴法男女有别,两串在左一串在右为男,两串在右一串在左为女。朝官,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官,以及五品官命妇以上,才得挂用。根据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用珠和绦色都有区别。其中东珠和明黄色绦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皇子除东珠、明黄色绦外,可以随意选取朝珠材质。参阅《清文献通考·王礼十七、十八》、《清会典·礼部四·仪制清吏司》。
[4]仪制清吏司,官署名。明、清时置,属礼部。掌朝廷诸礼仪式、清宗室封赠、贡举、学校等事。仪制清吏司是明清时期礼部下设的机构。掌嘉礼、军礼及学校、科举等事务。宣统时因避溥仪讳,改为典制清吏司。其职官有郎中
人(满人,汉1人),员外郎4人(满人,汉1人),主事人(满、汉各1人),笔帖式若干人,经承15人。司下分设建言科,王府科、印信科、学校科以及火房等单位,分办本司事务。
[5]嘉礼,古代“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礼之一。即国家具有喜庆意义及一部分用于亲近人际关系、联络感情的礼仪活动。如君主登基、册皇太子、策拜王侯、节日受朝贺、天子纳后妃、太子纳妃、公侯大夫士婚礼、冠礼、宴飨、乡饮酒等。有时也特指婚礼。但本文中此处不是特指婚礼。
[6]清代军事组织名称。与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共同构成清代八旗的整体。其建制﹑旗色与满洲八旗﹑蒙古八旗(见八旗制度)同。清太祖**哈赤时﹐将降服的汉人编成十六个佐领﹐隶满洲八旗。明崇祯四年(161)﹐皇太极为平衡八旗旗主诸贝勒的军事势力﹐以汉人精于火器﹐拨出汉人别置一军﹐名“乌真超哈”(“乌真”﹐汉语“重”的意思﹐“超哈”﹐汉语“兵”或“军”的意思)﹐佟养性为昂邦章京(总管)。十年分为二旗﹐石廷柱为左翼一旗固山额真(都统)﹑马光远为右翼一旗固山额真。十二年分为四旗﹐石廷柱﹑马光远﹑王世选﹑巴颜为固山额真。十五年增编为八旗﹐以祖泽润﹑刘之源﹑吴守进﹑金砺﹑佟图赖﹑石廷柱﹑巴颜﹑李国翰为固山额真﹐计一百二十九个佐领﹐两万四千五百人。进关后﹐因形势剧变﹐陆续编进了新投降和改编的汉人官兵﹐发展为二百七十个佐领﹐兵额两万人。编制扩大一倍多﹐兵额却少于初建。官多兵少﹐体现了笼络汉降官的政策。康熙中期以后﹐为加强对其控制﹐参领以上员缺﹐每以满洲八旗﹑蒙古八旗补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