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高科技军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在怛罗斯进行的这场会战,最终以唐军惨败而告终。怛罗斯之役是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冲突,而其结果对中亚的文明走向也是影响深远。
“由此怛罗斯河之败,中国国势遂绝迹于西方。”陪同杨朔铭前来哈萨克巡视的伊犁镇守使杨飞霞叹息着说道,“若非此败,我中华文明发扬于西国,今日之世界,也许会是另一番模样。”
由于杨朔铭是以全国铁路督办的身份前往西北地区调查巡视的,所到之地都有当地官员迎送,所以接触最多的都是当地的政府要员。在途经伊犁时,与他打过交道的官员便有镇守使杨飞霞、伊宁知事赵国梁、镇署参谋长牛时、警察处长常国英、军需官陈忠诚等。而杨飞霞是当时伊犁的最高长官,云南省蒙自县人,是当时的新疆都督杨增新的同乡。他原任都督署参谋长。1912年伊犁辛亥革命爆发后,北京政府将伊犁将军改为镇边使。1914年杨增新又将镇边使改为镇守使,正式成立伊犁镇守使署,选派杨飞霞担任这一重要职务。杨飞霞在伊犁任职7年,最突出的政绩是巧妙地处置了遣返流窜伊犁的白俄溃军和20余万哈萨克难民事宜,果断地镇压了白俄匪军头目杜托夫、刘连科的叛乱。杨朔铭在到达伊犁的当天傍晚,杨飞霞即来拜见。杨朔铭对其印象很好,“其曾留学日本,学贯中西,谈吐多有新知识。”杨飞霞对杨朔铭也很是敬佩,在杨朔铭到伊犁的第二天,杨飞霞就责成各处“备文传知各该长官,沿途照料”,为杨朔铭以后的巡视之行预作安排,而在得到了杨增新的指示之后,为了保证杨朔铭一行人的安全,杨飞霞率军随同杨朔铭进入哈萨克草原。
“是的,这在突厥斯坦的历史上无疑也是意义非常重大的一次战役,因为它决定了是中华文明还是阿拉伯文明将在这一地区占主导地位的问题。”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历史学者贝恩斯教授说道。
“那倒也不一定。怛罗斯战后,安西都护府的实力仍是不可低估。而后来封常清讨大勃律得胜一役,尤可见唐朝在西方之势力仍然存在,决不象西人所说,就此退出中亚。”杨朔铭摇了摇头,说道,“唐朝势力退出中亚决不是因为怛罗斯战役。它是由唐朝国内形势决定的,可以说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后果。”
听了杨朔铭的话,杨飞霞和贝恩斯都面露惊讶之色。
“杨将军能否说得具体一些?”贝恩斯说着,掏出了笔记本和钢笔。
“怛逻斯战役只是唐朝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一次遭遇战,因为战后阿拉伯并没有乘胜东进,唐朝安西都护府在西域也仍然保持相当的势力。”杨朔铭说道,“安西都护府虽然在怛罗斯之战后损失惨重,精锐损失殆尽,但是盛唐时期的恢复能力是惊人的,仅仅过了两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753年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还大获全胜,受降而还。这说明安西都护府的实力已经大体恢复,如若不是安史之乱,安西都护府是有能力再次和阿拉伯人一较长短的。”
“那您认为,是什么导致中亚地区中华文明的消失和整体伊斯兰化呢?”贝恩斯问道。
“唐代西域政治关系史的真正转折点,是在‘安史之乱’爆发的755年。”杨朔铭叹息了一声,说道,“如果不是这场内乱,使唐帝国实力大损,历史将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安史之乱后来虽然被平定,但曾经强盛一时的大唐帝国却由此逐步陷入到了藩镇割据的内乱状态之中,再未能够重现昔日辉煌,其在西域的霸权也随着盛唐的崩溃而随风消逝。因而再也没有能够重返中亚。”
听了杨朔铭的话,杨飞霞连连点头,而贝恩斯则忙着将这些记到了自己的笔记本上。
熟知历史的杨朔铭知道,怛罗斯战役的结果其实并不象后人想象的那么重要,它仅仅是大唐和阿拉伯两大帝国的一次区域性冲突,高仙芝因其屡战屡捷,低估了阿拉伯军队的战斗力,并因葛逻禄部叛乱而最终溃败。但即使大唐击败阿拉伯或是怛罗斯战役并未爆发,也无法改变大唐与阿拉伯在中亚的基本影响力,名义上处于唐朝统治下的羁縻州府仍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它们只不过承认唐朝的宗主权并遣使朝贡,而当阿拉伯军队前来征伐时,也只得屈服于阿拉伯,但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教在河外地区的影响力始终极为有限。尽管在怛罗斯战役中,唐军损失惨重,但这并没有根本上动摇唐帝国在西域的军事力量。怛罗斯战后,中亚诸国依旧希望唐朝能支持他们并进击阿拉伯,并多次上表请援。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封常清征讨大勃律更是大胜而归。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东曹国王设阿、安国副王野解以及诸胡九国王共同上表,请求与唐朝共击“黑衣大食”。这些都表明唐朝在中亚的影响力仍然存在,并没有因怛罗斯战役的失败而削弱。
而战胜的阿拉伯忙于平息内乱,对保住中亚已经感到心满意足,也未能进一步扩张。怛罗斯之役后不久,曾同高仙芝对阵的阿拉伯主将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因功高震主而被谋杀,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也被处死,由此引来大规模叛变,阿拉伯忙于平乱,并没有乘胜追击,只是巩固了他们在中亚取代唐朝建立的霸权。与此同时,吐蕃的崛起成功的阻挡了阿拉伯人的东进,避免了唐朝西部疆土的进一步失守。
唐朝逐步放弃西域的开端是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
高仙芝此次虽然战败,但仍被唐玄宗委以重任。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反于范阳,天下大乱。高仙芝奉命征讨叛军,在防务空虚、兵不习战的情况下扼守潼关,这位高句丽族名将显示出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一度保卫了长安的门户。遗憾的是,不久唐玄宗听信谗言,错斩了高仙芝。“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平定叛乱,唐朝政府大量征调边军平叛。而此后的西域则进入了吐蕃、阿拉伯、回鹘的竞争时期。而唐朝方面由于平定安史之乱,国力严重消耗,最终只能放弃在中亚与阿拉伯的争夺。
如果不是唐帝国内部的那场内乱,也许,过不了几年,唐军就会从阿拉伯人手中重新夺回他们的霸权!但是,随后爆发的安史之乱却使唐军永远的失去了这个机会!也正是这场来自帝国内部的持续八年的内战,几乎耗尽了这个强盛帝国的所有财富!中华文明的衰落从那个时候才骤然开始。尽管叛乱最终被平定下来,但从废墟中重建的那个帝国已不再是曾经的天可汗帝国,公元792年吐蕃人攻克了唐帝国在塔里木盆地的最后一个据点,汉人的军队在清朝建立以前的近八百年时间里,再也没有能够踏上这片土地……
“内乱不息,国家便不能真正的强大起来。”杨朔铭看了看大家,说道,“内忧不已,则外患不止,所以,我们的国家,不能再乱了,也乱不起了。”
作为一个重新踏上这片土地的中国人,杨朔铭绝不允许历史在自己的手中重演!
听到杨朔铭的话似乎意有所指,龙永华用眼角的余光扫视了一下来自于新疆的杨飞霞,看到这位来自新疆的镇守使面色并不异常,龙永华有些悬着的心略略放了下来。
“将... -->>
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在怛罗斯进行的这场会战,最终以唐军惨败而告终。怛罗斯之役是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冲突,而其结果对中亚的文明走向也是影响深远。
“由此怛罗斯河之败,中国国势遂绝迹于西方。”陪同杨朔铭前来哈萨克巡视的伊犁镇守使杨飞霞叹息着说道,“若非此败,我中华文明发扬于西国,今日之世界,也许会是另一番模样。”
由于杨朔铭是以全国铁路督办的身份前往西北地区调查巡视的,所到之地都有当地官员迎送,所以接触最多的都是当地的政府要员。在途经伊犁时,与他打过交道的官员便有镇守使杨飞霞、伊宁知事赵国梁、镇署参谋长牛时、警察处长常国英、军需官陈忠诚等。而杨飞霞是当时伊犁的最高长官,云南省蒙自县人,是当时的新疆都督杨增新的同乡。他原任都督署参谋长。1912年伊犁辛亥革命爆发后,北京政府将伊犁将军改为镇边使。1914年杨增新又将镇边使改为镇守使,正式成立伊犁镇守使署,选派杨飞霞担任这一重要职务。杨飞霞在伊犁任职7年,最突出的政绩是巧妙地处置了遣返流窜伊犁的白俄溃军和20余万哈萨克难民事宜,果断地镇压了白俄匪军头目杜托夫、刘连科的叛乱。杨朔铭在到达伊犁的当天傍晚,杨飞霞即来拜见。杨朔铭对其印象很好,“其曾留学日本,学贯中西,谈吐多有新知识。”杨飞霞对杨朔铭也很是敬佩,在杨朔铭到伊犁的第二天,杨飞霞就责成各处“备文传知各该长官,沿途照料”,为杨朔铭以后的巡视之行预作安排,而在得到了杨增新的指示之后,为了保证杨朔铭一行人的安全,杨飞霞率军随同杨朔铭进入哈萨克草原。
“是的,这在突厥斯坦的历史上无疑也是意义非常重大的一次战役,因为它决定了是中华文明还是阿拉伯文明将在这一地区占主导地位的问题。”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历史学者贝恩斯教授说道。
“那倒也不一定。怛罗斯战后,安西都护府的实力仍是不可低估。而后来封常清讨大勃律得胜一役,尤可见唐朝在西方之势力仍然存在,决不象西人所说,就此退出中亚。”杨朔铭摇了摇头,说道,“唐朝势力退出中亚决不是因为怛罗斯战役。它是由唐朝国内形势决定的,可以说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后果。”
听了杨朔铭的话,杨飞霞和贝恩斯都面露惊讶之色。
“杨将军能否说得具体一些?”贝恩斯说着,掏出了笔记本和钢笔。
“怛逻斯战役只是唐朝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一次遭遇战,因为战后阿拉伯并没有乘胜东进,唐朝安西都护府在西域也仍然保持相当的势力。”杨朔铭说道,“安西都护府虽然在怛罗斯之战后损失惨重,精锐损失殆尽,但是盛唐时期的恢复能力是惊人的,仅仅过了两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753年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还大获全胜,受降而还。这说明安西都护府的实力已经大体恢复,如若不是安史之乱,安西都护府是有能力再次和阿拉伯人一较长短的。”
“那您认为,是什么导致中亚地区中华文明的消失和整体伊斯兰化呢?”贝恩斯问道。
“唐代西域政治关系史的真正转折点,是在‘安史之乱’爆发的755年。”杨朔铭叹息了一声,说道,“如果不是这场内乱,使唐帝国实力大损,历史将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安史之乱后来虽然被平定,但曾经强盛一时的大唐帝国却由此逐步陷入到了藩镇割据的内乱状态之中,再未能够重现昔日辉煌,其在西域的霸权也随着盛唐的崩溃而随风消逝。因而再也没有能够重返中亚。”
听了杨朔铭的话,杨飞霞连连点头,而贝恩斯则忙着将这些记到了自己的笔记本上。
熟知历史的杨朔铭知道,怛罗斯战役的结果其实并不象后人想象的那么重要,它仅仅是大唐和阿拉伯两大帝国的一次区域性冲突,高仙芝因其屡战屡捷,低估了阿拉伯军队的战斗力,并因葛逻禄部叛乱而最终溃败。但即使大唐击败阿拉伯或是怛罗斯战役并未爆发,也无法改变大唐与阿拉伯在中亚的基本影响力,名义上处于唐朝统治下的羁縻州府仍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它们只不过承认唐朝的宗主权并遣使朝贡,而当阿拉伯军队前来征伐时,也只得屈服于阿拉伯,但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教在河外地区的影响力始终极为有限。尽管在怛罗斯战役中,唐军损失惨重,但这并没有根本上动摇唐帝国在西域的军事力量。怛罗斯战后,中亚诸国依旧希望唐朝能支持他们并进击阿拉伯,并多次上表请援。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封常清征讨大勃律更是大胜而归。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东曹国王设阿、安国副王野解以及诸胡九国王共同上表,请求与唐朝共击“黑衣大食”。这些都表明唐朝在中亚的影响力仍然存在,并没有因怛罗斯战役的失败而削弱。
而战胜的阿拉伯忙于平息内乱,对保住中亚已经感到心满意足,也未能进一步扩张。怛罗斯之役后不久,曾同高仙芝对阵的阿拉伯主将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因功高震主而被谋杀,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也被处死,由此引来大规模叛变,阿拉伯忙于平乱,并没有乘胜追击,只是巩固了他们在中亚取代唐朝建立的霸权。与此同时,吐蕃的崛起成功的阻挡了阿拉伯人的东进,避免了唐朝西部疆土的进一步失守。
唐朝逐步放弃西域的开端是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
高仙芝此次虽然战败,但仍被唐玄宗委以重任。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反于范阳,天下大乱。高仙芝奉命征讨叛军,在防务空虚、兵不习战的情况下扼守潼关,这位高句丽族名将显示出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一度保卫了长安的门户。遗憾的是,不久唐玄宗听信谗言,错斩了高仙芝。“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平定叛乱,唐朝政府大量征调边军平叛。而此后的西域则进入了吐蕃、阿拉伯、回鹘的竞争时期。而唐朝方面由于平定安史之乱,国力严重消耗,最终只能放弃在中亚与阿拉伯的争夺。
如果不是唐帝国内部的那场内乱,也许,过不了几年,唐军就会从阿拉伯人手中重新夺回他们的霸权!但是,随后爆发的安史之乱却使唐军永远的失去了这个机会!也正是这场来自帝国内部的持续八年的内战,几乎耗尽了这个强盛帝国的所有财富!中华文明的衰落从那个时候才骤然开始。尽管叛乱最终被平定下来,但从废墟中重建的那个帝国已不再是曾经的天可汗帝国,公元792年吐蕃人攻克了唐帝国在塔里木盆地的最后一个据点,汉人的军队在清朝建立以前的近八百年时间里,再也没有能够踏上这片土地……
“内乱不息,国家便不能真正的强大起来。”杨朔铭看了看大家,说道,“内忧不已,则外患不止,所以,我们的国家,不能再乱了,也乱不起了。”
作为一个重新踏上这片土地的中国人,杨朔铭绝不允许历史在自己的手中重演!
听到杨朔铭的话似乎意有所指,龙永华用眼角的余光扫视了一下来自于新疆的杨飞霞,看到这位来自新疆的镇守使面色并不异常,龙永华有些悬着的心略略放了下来。
“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