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c,印度洋上的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马飞正又提出招募工人前往马达加斯加岛。(牛文~网看)这却难住了肯特,因为现在还是很少有人家愿意前往遥远的殖民地的。马飞正只好出大价钱,又宣扬了一番在蓝海国的好处。肯特作为船厂主,对英德战争的前景比普通工人了解的透彻点。本来他对前往加拿大和别处都没有太大的想法。在他看来,去哪都一样。而且出于对自己船厂的情结,肯特最终决定跟随设备前往马达加斯加。当然有他的出面,又招募了不多的技术工人。
随后,马飞正又在加迪夫港用同样低廉的价格购买了另一家能力为3000吨级的船厂。准备和肯特的造船厂一起运回马达加斯加。在加迪夫造船厂也招收了部分工人。
马飞正很慎重的将这两家造船厂的购买计划通告了英国政府。而这时正为撤退计划忙的焦头烂额的英国内阁,根本没有功夫去管两家造船能力不到标准巡洋舰级的私营船厂。根本直接就划了同意的圈圈。尽管对来访的蓝海国外交部长不太重视,但毕竟还是盟友,买些无关紧要的造船厂,根本没人理睬。令人哭笑不得事是,英国内阁有人居然提出,既然蓝海国这么喜欢造船厂,干脆将海军在东南岸造船厂的设备卖给他们好了。反正此时的英国运输能力已经到了极限,根本无法再将东面沿海这么多大型造船厂的设备运走。无论是被德军空袭炸掉,还是自己炸掉都实在可惜,不如送给盟友,换取相应的利益。这一提议被立刻否决,原因是蓝海国虽然现在是盟友,但是在印度洋上也是一个潜在的对手。不过对于万吨级以下的船厂,还是可以考虑让蓝海国用相关的利益进行交换。英国也有人自作聪明的认为,蓝海国根本没有这么多产业工人和基础产业配合,也没有相关的图纸和技术,即便有这造船设备也是白白晾着。
这个计划很快通过外交人员非正式的传递给了马飞正。这对马飞正这个海军出身的外交部长来说无疑是被金砖砸中了脑袋。万吨级船厂已经是大型船厂了,将来只需要再进行改进,造航母一点问题都没有。
马飞正在感叹英国的大型造船厂之多的同时,也立刻将这个消息传回马达加斯加,但是那个时候齐之洋正在印度洋上作战。直到占领阿曼后,齐之洋才在陆上回电,愿意用中东的也门换取一家万吨级的船厂的设备。
不过这段时间的延迟,也让英国政府认为蓝海共和国看出了自己的弱点,没有基础产业和产业工人,无法利用这些设备进行船舶建设,以为蓝海国并不是十分感兴趣。所以当马飞正承诺英国政府蓝海国将收复也门,用也门的控制权换取一家万吨级造船厂的所有设备。英国政府就当白捡了一个殖民地,很快就同意将海军在南安普顿造船厂的一个分厂完全拆给蓝海国。
马飞正也无需接着寻找便宜的造船厂,立刻返回伦敦和英国政府签署协议。在签订协议之前,马飞正借口这些设备都是无法在近期内使用的,所以要求英国政府,将在南安普顿的一家生产LeeEnfield4型步枪的兵工厂生产线一并送给蓝海国,以生产步枪,对付日本人。马飞正还有点同情的说:“现在贵国的许多生产线缺乏物资进行生产,还不如废铁,我的建议是运到马达加斯加岛生产武器,打击我们共同的敌人日本人”。也许被马飞正真的说中了痛处,英国政府居然也答应了。
马飞正随后和英国外交大臣的助理签署了协议。蓝海国负责收复也门全国,然后将控制权移交英国。英国将海军在南安普顿的一个万吨级的船厂的所有设备送给蓝海国。双方还达成一致,蓝海国可以在英国购买一家生产机枪枪支和炮弹的兵工厂。作为后一项协议的交换条件,蓝海国应当在吉布提继续组织力量进攻日军,牵制日军陆军,防止其北上埃及。
双方都很满意这个协议。英国认为自己万吨级的船厂,在全国超过30家,自己不可能将这多船厂全部搬运至加拿大和美国。与其在英伦留给德军,不如送给盟友,还能换来也门这个红海的咽喉。而蓝海国也认为,现在不能使用,不等于将来自己没有能力使用,这些东西都是将来不可能获得的。尤其是其中的大型车床和焊接设备,战后自己国家付出更大的代价能不能获得还是个问题。这些设备只要自己培养出产业工人,那么将极大的提升自己国家的工业基础。
现在马飞正还要在英国寻找一家化工厂。这项工作可比买战舰还难,因为化工厂其实和炸药厂基本分不开,而且由于原料在英国本土较多(煤化工)所以这些工厂正在加足马力生产炸药,根本买不到。连续跑了许多地方,与十几家化工厂洽谈,都遭到了英国政府的否决。
马飞正于是将精力转向了招募人员,各类技术工种都需要,一时间在英国各地的报纸上除了战情内容最多,其他的一半都是大幅介绍蓝海国这个盟国战胜日本海军的情况以及大量的蓝海国高薪招募各类工人的广告。一时间马达加斯加被吹成了天堂,在这人心惶惶的时刻,居然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这让本来准备禁止马飞正这种行为的英国政府撒手不管了。马飞正也如愿以偿的招收了大批英国工人前往马达加斯加。这些人都在蓝海国新在利物浦设立的领事馆的安排下,前往马达加斯加。
这些宣传不仅让英国人知道到了蓝海国,还让许多在英国的华人留学生和华侨也知道了出了重庆政府之外还有各华人政府在抗日,已经建立了国家。
这一天,在利物浦接见要求到马达加斯加参加建设的华人的马飞正突然看到了一个名字,这让他欣喜若狂。
马飞正又提出招募工人前往马达加斯加岛。(牛文~网看)这却难住了肯特,因为现在还是很少有人家愿意前往遥远的殖民地的。马飞正只好出大价钱,又宣扬了一番在蓝海国的好处。肯特作为船厂主,对英德战争的前景比普通工人了解的透彻点。本来他对前往加拿大和别处都没有太大的想法。在他看来,去哪都一样。而且出于对自己船厂的情结,肯特最终决定跟随设备前往马达加斯加。当然有他的出面,又招募了不多的技术工人。
随后,马飞正又在加迪夫港用同样低廉的价格购买了另一家能力为3000吨级的船厂。准备和肯特的造船厂一起运回马达加斯加。在加迪夫造船厂也招收了部分工人。
马飞正很慎重的将这两家造船厂的购买计划通告了英国政府。而这时正为撤退计划忙的焦头烂额的英国内阁,根本没有功夫去管两家造船能力不到标准巡洋舰级的私营船厂。根本直接就划了同意的圈圈。尽管对来访的蓝海国外交部长不太重视,但毕竟还是盟友,买些无关紧要的造船厂,根本没人理睬。令人哭笑不得事是,英国内阁有人居然提出,既然蓝海国这么喜欢造船厂,干脆将海军在东南岸造船厂的设备卖给他们好了。反正此时的英国运输能力已经到了极限,根本无法再将东面沿海这么多大型造船厂的设备运走。无论是被德军空袭炸掉,还是自己炸掉都实在可惜,不如送给盟友,换取相应的利益。这一提议被立刻否决,原因是蓝海国虽然现在是盟友,但是在印度洋上也是一个潜在的对手。不过对于万吨级以下的船厂,还是可以考虑让蓝海国用相关的利益进行交换。英国也有人自作聪明的认为,蓝海国根本没有这么多产业工人和基础产业配合,也没有相关的图纸和技术,即便有这造船设备也是白白晾着。
这个计划很快通过外交人员非正式的传递给了马飞正。这对马飞正这个海军出身的外交部长来说无疑是被金砖砸中了脑袋。万吨级船厂已经是大型船厂了,将来只需要再进行改进,造航母一点问题都没有。
马飞正在感叹英国的大型造船厂之多的同时,也立刻将这个消息传回马达加斯加,但是那个时候齐之洋正在印度洋上作战。直到占领阿曼后,齐之洋才在陆上回电,愿意用中东的也门换取一家万吨级的船厂的设备。
不过这段时间的延迟,也让英国政府认为蓝海共和国看出了自己的弱点,没有基础产业和产业工人,无法利用这些设备进行船舶建设,以为蓝海国并不是十分感兴趣。所以当马飞正承诺英国政府蓝海国将收复也门,用也门的控制权换取一家万吨级造船厂的所有设备。英国政府就当白捡了一个殖民地,很快就同意将海军在南安普顿造船厂的一个分厂完全拆给蓝海国。
马飞正也无需接着寻找便宜的造船厂,立刻返回伦敦和英国政府签署协议。在签订协议之前,马飞正借口这些设备都是无法在近期内使用的,所以要求英国政府,将在南安普顿的一家生产LeeEnfield4型步枪的兵工厂生产线一并送给蓝海国,以生产步枪,对付日本人。马飞正还有点同情的说:“现在贵国的许多生产线缺乏物资进行生产,还不如废铁,我的建议是运到马达加斯加岛生产武器,打击我们共同的敌人日本人”。也许被马飞正真的说中了痛处,英国政府居然也答应了。
马飞正随后和英国外交大臣的助理签署了协议。蓝海国负责收复也门全国,然后将控制权移交英国。英国将海军在南安普顿的一个万吨级的船厂的所有设备送给蓝海国。双方还达成一致,蓝海国可以在英国购买一家生产机枪枪支和炮弹的兵工厂。作为后一项协议的交换条件,蓝海国应当在吉布提继续组织力量进攻日军,牵制日军陆军,防止其北上埃及。
双方都很满意这个协议。英国认为自己万吨级的船厂,在全国超过30家,自己不可能将这多船厂全部搬运至加拿大和美国。与其在英伦留给德军,不如送给盟友,还能换来也门这个红海的咽喉。而蓝海国也认为,现在不能使用,不等于将来自己没有能力使用,这些东西都是将来不可能获得的。尤其是其中的大型车床和焊接设备,战后自己国家付出更大的代价能不能获得还是个问题。这些设备只要自己培养出产业工人,那么将极大的提升自己国家的工业基础。
现在马飞正还要在英国寻找一家化工厂。这项工作可比买战舰还难,因为化工厂其实和炸药厂基本分不开,而且由于原料在英国本土较多(煤化工)所以这些工厂正在加足马力生产炸药,根本买不到。连续跑了许多地方,与十几家化工厂洽谈,都遭到了英国政府的否决。
马飞正于是将精力转向了招募人员,各类技术工种都需要,一时间在英国各地的报纸上除了战情内容最多,其他的一半都是大幅介绍蓝海国这个盟国战胜日本海军的情况以及大量的蓝海国高薪招募各类工人的广告。一时间马达加斯加被吹成了天堂,在这人心惶惶的时刻,居然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这让本来准备禁止马飞正这种行为的英国政府撒手不管了。马飞正也如愿以偿的招收了大批英国工人前往马达加斯加。这些人都在蓝海国新在利物浦设立的领事馆的安排下,前往马达加斯加。
这些宣传不仅让英国人知道到了蓝海国,还让许多在英国的华人留学生和华侨也知道了出了重庆政府之外还有各华人政府在抗日,已经建立了国家。
这一天,在利物浦接见要求到马达加斯加参加建设的华人的马飞正突然看到了一个名字,这让他欣喜若狂。